(ED_二哥_V8.0_F) 進食障礙!潛伏在我們身邊的小惡魔!
文 | 營養師團 二哥
二哥過去幾周一直在看進食障礙的文章,想寫點兒什麼,提筆卻有些心虛。因為進食障礙的知識體系龐雜,分類上各個學派觀點不一,治療又涉及心理和生理等諸多方面。資料中比較統一的觀點是:居於進食障礙治療和康複核心地位的應該是一個由精神科醫生、護士、心理治療師、營養師和內科醫生組成的治療小組,根據病人的病情酌情來安排治療的側重點。
二哥心虛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對進食障礙治療現狀的無力:美國《進食障礙病人治療實用手冊》《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ating Disorders》將進食障礙的描述為「精神病理學中最令人沮喪和頑固的疾病之一」:癥狀的多變性和頑固性、治療的隨機性和持久性對於每一位治療者提出嚴峻的考驗和挑戰。足夠的信心和耐心、準確的理解和領悟力、良好的應對技巧是治療者的必備條件(二哥捫心自問,有點兒力不從心)。雖然營養師團還沒有能力完成對進食障礙患者的健康干預,但是二哥個人認為進食障礙的科普還是有所裨益:一方面有助於大家了解自己,減少情緒化進食和進食障礙的發生;另一方面了解進食障礙患者的世界,消除觀念上對他們的誤解和疑惑。切入正題:
什麼是進食障礙?定義:以進食態度、行為方面的異常為主要臨床特徵的一組綜合征。主要表現在對進食行為的過度限制或失控感,進食習慣的紊亂,常常存在過度關注自己的體型、體重的現象。
簡單來說,就是變得不能好好吃飯了——要不吃到撐了也停不下來,要不吃一口也能覺得自己胖了五斤。而且出現問題的除了自己的飲食習慣,還有各種反常的行為——吃完了可能有無比後悔想要催吐吃瀉藥衝動,也可能看誰都好瘦唯獨我自己是個大胖子的想法。
病因:不明分類:神經性厭食和神經性貪食(暴食)對於進食障礙的闢謠進食障礙不繼發於其他任何軀體和精神疾病!!!
歷史上我們曾經將進食障礙「妖魔化」,產生過對於進食障礙的偏見和誤判,患者和治療者都因此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現在大多數研究者會將進食障礙列入多誘因的一個徵狀,後天因素起主導作用。雖然進食障礙並不繼發於其他任何軀體和精神疾病,但是進食障礙導致的行為異常可能造成患者內心的痛苦和軀體功能的損害,有些患者的社會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為什麼說飲食障礙是潛伏在我們身邊的小惡魔?1.發病率高人群患有進食障礙的比率大約在3%,美國的數據顯示女性中厭食症的終身患病率為0.5% - 3.7%,貪食症為1.1% - 4.2%。亞洲的香港和日本由於傳統和審美的影響,終身患病率要高於歐美。我們現在並沒有關於進食障礙的詳細數據,但是從基本數據來看,我國約有30% - 60%的青春期少女試圖通過解釋來減輕體重,在這個人群中,7% - 12%是極端的節食者,節食者中罹患進食障礙的危險是非節食者的8倍。2.多發於青春期女性流行病學數據顯示,進食障礙主要發生在青少年期(12-25歲),以女性為主。進食障礙的兩個分支,厭食和暴食有少許不同,厭食症的高發期略微提前,發生在14-18歲前後。3.社會學風險因素普遍存在從國家經濟角度出發,發達國家的發病率高於發展中國家。
從社會屬性來看,
社會地位高、家庭情況好、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發病率高。
從城鎮角度看,城市人群高於非城市人群。
從教育背景來看,私立學校高於公立學校、重點中學高於普通中學。
4.受家庭教育影響巨大過度控制、苛求、溺愛等主觀性較強的教育方式會成為進食障礙的溫床。特別是家庭中的對自己各方面要求嚴格的女性長輩會容易給孩子輸入嚴重個人色彩的價值觀,導致孩子不能正確的欣賞和認識自我。5.易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進食障礙人群容易並發人格障礙,比率在42% - 75% 之間。有很多家人或者治療者往往只看到了進食障礙患者在人格障礙上的極端表現,沒有積極的了解和認識患者表徵的深層原因,導致家庭矛盾的激化和治療成效的降低。神經性厭食的表現1. 患者對進食有特殊的態度和行為首先要明確的是:厭食症患者並不是真正「厭食」,他們因為對於食物的極度關注,而刻意減少了自己的進食行為。有些厭食症患者會為自己設定嚴格的進食順序;有些人則總是剩一口飯,用於強化自己並沒有完成進食過程;還有些人雖然自己不吃,但是會強制要求家人進食一定數量的食物,用於滿足自己無法進食的心理。2. 過度關注身體的測量數據有一個大家常見的概念會出現,體像障礙:很多進食障礙的人會在照鏡子時看到鏡中的自己體態臃腫,而她實際是個瘦骨嶙峋的人。對於一般人來說,經常測量體重有助於體重控制,但是對於厭食症患者,過多的測量會加劇患者對於厭食的強迫。有些患者甚至會採取增加消耗和促進排泄來達到體重控制的,例如:過度運動、瀉藥、利尿劑、抑制食慾的藥物、催吐等。神經性貪食的表現1. 頻繁的暴食發作暴食在厭食症和暴食症患者中都有發生,但是厭食患者會嚴格控制暴食時的食量;不同的是,貪食症患者無法控制進食慾望,持續進食。食物本身確實會有緩解焦慮和改善心情的作用,但是貪食症患者會對食物賦予特殊的意義和經歷體驗,有時會認為食物是永遠不會背棄自己的夥伴,從而讓進食行為成為精神寄託。
2. 情緒和人格障礙神經性貪食患者中情緒障礙的比率高於厭食症患者,貪食症患者更容易產生極端的不良情緒,例如:懊惱、自責、無奈、自虐和自我傷害。人格障礙也會較為明顯,會容易出現酗酒、偷竊、撒謊等衝動行為。這也是大眾需要去認識進食障礙的原因,了解他們無法排解的痛苦才能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重新回歸快樂生活。進食障礙的研究遺傳學研究:集中在控制體內激素的分泌的基因表達上,五羥色胺系統;多巴胺系統;去甲腎上腺素;褪黑素等都是研究的目標。神經內分泌學:溯源不從基因表達出發,而是追溯到神經系統的異同,主要是從下丘腦作為起點,探索病症和神經系統表達導致激素分泌的差異。腦電生理和影像學研究:溯源到更高的神經表達,通過大腦的腦電生理和腦影像學研究找到進食障礙的突破口。(舉例來說,有研究發現進食障礙患者部分腦區域存在灌注不足(缺血)的現象,猜想可能是進食障礙的原因。)為什麼不做詳細介紹?因為這些方向都沒有找到進食障礙的病因,作為一個受環境和成長過程諸多因素影響的疾病,暫時還沒有哪項研究可以明確進食障礙的病因。 所以從治療方法來看,二哥不能給出什麼特別的良藥。如果飯糰們出現了明顯的進食障礙,二哥建議一定要去有進食障礙門診的醫院尋求專業的治療。其他的治療方式,比如:認知行為療法、匿名互助協會、人本主義、尖叫療法、家庭治療、精神分析等,需要在專業的人員指導下進行。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去走近和認識進食障礙有所幫助。二哥知道這些理論知識有些零散難懂,所以在今天推送的第二條,小灰灰特地給大家分享了一首小詩。一名深受厭食症困擾的女孩曾說,這首詩完美的呈現了厭食症患者的心路歷程。請大家一定要去看看。
推薦閱讀:
※我想好好過個節(二)
※「從明天開始認真生活、正常吃飯??[????]?」
※曾經過度節食引起暴食症後胖成大肥妹,如今完美蛻變成暴食症老師。
※以瘦為美,只是個借口
※患上進食障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进食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