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孩子:你的孩子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剛剛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他自己世界的盤古。

接著說,你的孩子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這是喝了一瓶二鍋頭的節奏嗎?

我現在非常清醒哦。再說一遍:你的孩子是他自己世界的盤古,可是他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他自己世界的盤古。這裡的每一個孩子,包括你自己;包括你的父母;包括你的鄰居;包括你的領導;包括街頭的流浪漢。

你的孩子不過是這一大群人中的一個,而已。真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有一天,我開車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去買東西。在路上等紅燈的時候,我的車被後面的車撞了。我一下子就蒙了,以前遇事從來都挺冷靜的我,怒氣沖沖地走下車,沖著後面車裡的人大聲吼,「我車裡有兩個孩子!」好像全世界都應該知道這一點似的。

以前給一位眼科醫生做助理的時候一起聊天,他說起自己的夫人,在全美最好的醫院做外科醫生。生了孩子開車回家路上被人撞了。平時什麼大風大浪沒有見過的一個蠻精幹的女人,就衝下車去跟人吵架。我那時候只是禮節性的表示理解他夫人的行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時候,我做得真不比她高明。

在處理這件小車禍的時候,我自動調到了「保護孩子」的模式上。本來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孩子們雖然受了點驚嚇,但一直很鎮定,沒有哭鬧。問題出在我這個媽媽身上。我的內心深處並沒有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坐在車裡的孩子和所有人一樣,都必須要承擔一定的安全威脅。在我的心裡,自己的孩子是最寶貴的。這本身沒有什麼錯,但是我的心裡其實還隱含了這麼一層想法:所有的人都應當了解和尊重這一點。

可是,這其實只不過是一種妄念罷了。

我的孩子在出生的那一刻創造了自己的小世界。在這個小世界裡,他就是中心。這個小世界從最開始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慢慢擴大到幼兒園,學校,社會,他始終是自己世界的中心,是最重要的部分。

可是,這個世界絕對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個人的小世界註定要和其他人的小世界產生各種交匯,並且通過各種交匯獲得自己所需要的養分,然後才能讓自己的世界逐漸擴大。

如果我們把視線從孩子的這個小世界移出來,放眼整個社會,那麼,你的孩子只不過是73億中的一個。如果把每一個人的小世界想像成為一個球,你的孩子不過是73億個球當中的一個,而且是小小的一個。

認清楚這一點,可以算得上是我的育兒路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因為這改變了我的很多行為。

帶孩子去圖書館,孩子餓了,當媽媽的本能就要拿出零食來給孩子吃。可是圖書館有規定,不能在裡面吃東西。以前我會遵守,但是心裡總還是有一點不爽,覺得圖書館的規定真是太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了。現在,我會很自然地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餓了,但是圖書館有規定不能在這裡面吃東西。我們可以到外面去吃。」一開始孩子們會用哭鬧來抗議,但是很快他們就學會了遵守這條規則,以後要吃東西的時候就會主動拉著我走到圖書館外面去。顯然,孩子從這件事情里獲得了對他們有益的養分:在不破壞規則的前提下爭取自己的權益。

孩子的感受很重要,也很自然,餓了,就要吃。作為家長的我們,當然要滿足孩子的這個需求。但是,這個需求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在一些不合適的地方。我會提醒自己,孩子的感受並不高於圖書館的規則。幫助孩子了解規則,遵守規則,並且在規則中保護自己的權益,滿足自己的需求,才是我們能給予孩子們最好的幫助。

這個原則,其實也同樣適用於人際關係當中。

爺爺奶奶非常愛孩子,不惜帶病長途飛行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還和他們相聚。我們雖然歡迎他們,但是也擔心會產生代際碰撞。果不其然,碰撞來的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快。

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育兒理念。我們兩口子的理念是尊重孩子。孩子有屬於自己的東西,可以保護自己的所有權。可是爺爺奶奶並不這麼想。在他們眼裡,我們是在鼓勵孩子的自私。

當時還是兩歲的女兒有自己的小碗。爺爺有一次拿了她的碗來喝酒。女兒一下子就注意到了,非要把碗拿回來。爺爺一下子生氣了,「我是你爺爺,你的碗,給我用一下都不行嗎?!」 就要買機票回國。

就是一隻碗這麼小的事情,引發了那麼大的衝突。其實絕不僅僅是因為一個碗,而是因為背後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在老一輩的人眼裡,家人之間的關係應當是親密無間的,你的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你有困難我就要幫忙,我有需求你也要滿足。所以爺爺認為我只是拿你的碗用一下,你都不答應,這就是看不起我!就是欺負人!可是在年輕人的眼裡,這種觀點簡直是災難,因為那意味著把自己攪進一團漿糊中去,失去自我。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般會對女兒說,「哦,對不起,拿錯了。」相視一笑,就沒事了。

這樣兩種觀點匯聚在一個屋頂下面,隔三差五的爭執幾乎肯定是常態。我們這個小家也不例外。怎麼辦?從觀點上來說,我們顯然是支持孩子的。可是,這個世界並不是單純依據觀點來運轉的。除了這些觀點之外,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說親情。孩子的小世界和爺爺的小世界產生了交匯。爺爺能給予孩子的那種特殊的情感顯然是這個世界上的獨一份。而孩子能給予爺爺的那份童趣,也是爺爺的唯一。兩個人本來應該是互相滋養的關係,現在卻被不同的觀點隔開了。

怎麼辦?媽媽的本能總是會把自己的孩子看的比什麼都重要。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提醒自己的是,孩子並不比爺爺更重要。孩子需要認識到,保護自己的東西沒有錯,但是也要照顧爺爺的情緒。偷偷跟孩子說,「媽媽知道這是你的碗。爺爺沒有問你就用,雖然不好,但那是他表達親密的一種方式。你的碗給爺爺用一下,之後又會還給你,還是你的碗啊。」

孩子的感受很重要。爺爺的感受也同樣重要。作為家長的我們,當然要保護孩子。但同時,孩子也需要學會了解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對其他人造成影響。如果家長把孩子的感受看得高於一切,那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在這方面的學習。我們有一個知道表達自己憤怒情緒的爺爺,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女兒保護自己權益的行為本身沒有錯,但是爺爺生氣了,她的小腦袋瓜兒就會思考。這個時候父母的引導非常重要。是把孩子引向一條相互理解的康庄大道,還是把孩子引向一條自以為是的獨木橋?

這件小碗使用權之爭,只是生活的一個小小縮影。鍋碗瓢盆的生活,總是難免各種摩擦。這些摩擦其實就是孩子在擴大自我邊界過程中所必需的反饋。孩子的感受很重要,可是幫助孩子學習怎樣和他的生活環境和諧共處,也是我們這些家長所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說在自己的世界裡,孩子是皇帝,那麼家長就應該是一個好的大臣。只有及時地給孩子提供不一樣的視角,提供好的建議,這個皇帝才能保持清明,他的世界才能平安穩定地發展。

爺爺奶奶和孩子生活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現在女兒常常說,「我想爺爺奶奶了。」有時候她甚至會夢到他們。我想,女兒真的是從爺爺奶奶那兒獲得了非常寶貴的東西:情感。因為爺爺奶奶,她知道了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對回國充滿了期待。她的世界又擴大了一點。

歡迎加微信ikids885,和我一起開啟蒙特梭利愛之旅!


推薦閱讀:

「What is Montessori ?」系列——一些你需要知道的事情:「需求循環」
「自由就像風,怎麼去阻止它?」| 不要做限制孩子自由探索的家長
在家DIY蒙特梭利 | 秋天,還有比葉子更好的玩具嗎?
記暴風雪中兒子的情緒波動

TAG:蒙特梭利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