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路:瑞士人一月掙多少錢?

剛畢業參加工作時,住在酒店培訓,同事們最有興趣的就是上完課沖向餐廳吃扇貝、龍蝦。有天,一位老領導來講課,講完一起用餐,只見他把手提包放到椅子上,端起自助餐盤,只盛了兩勺西紅柿雞蛋蓋飯,一碗蘑菇湯,其他種種山珍海味都沒碰。

在瑞士,我就想到那位老領導了。因為見到很多瑞士人用「磚頭機」。這種手機,在中國幾乎已經絕跡。隨便一個鄉鎮營業廳,充話費都會送智能機。在中國,很多人用蘋果手機,有些要分期付款,極端的甚至賣腎。而在瑞士,人人都買得起蘋果手機,卻有不少人用「磚頭機」。

以瑞士的平均工資算,工作兩天多一點,就可以買一部iPhone7。瑞士的貧富差距也很小。儘管日內瓦湖畔和聖莫里茨雪山小鎮上住著很多頂級富豪,瑞士的基尼係數也只有0.337。

日內瓦湖畔的燈火

在布勒集團,一個18歲的小夥子,月薪是4200瑞郎,合人民幣29000元。而他剛剛正式參加工作。不過,在此之前,他已經做了4年學徒。

瑞士的年輕人初中畢業後有兩條路。一是接受職業教育,二是讀高中。接受職業教育不是只上課,還要去公司當學徒。通常,第一年每周上兩天課,當三天學徒;第二年往後上一天課,當四天學徒。

職業學校的老師也很少全職,多是本身就在企業工作。教的東西和實際工作中用到的不存在脫鉤現象。學徒有三年制,也有四年制,取決於工作的複雜程度。像機械製圖、數控機床這些,就需要四年。

學徒期間的收入,雖沒有正式工作高,支撐生活也綽綽有餘。以這位小夥子為例,14歲當學徒,月薪700瑞郎(4800人民幣),第二年900瑞郎(6200人民幣),第三年1100瑞郎(7500人民幣),第四年1300瑞郎(8900人民幣)。學徒期滿,就變成4200瑞郎(29000人民幣)了。

職業教育結束後,也可以就讀應用科技類大學。如果不當學徒,先讀普通高中,再讀大學,大概21歲畢業,起薪是6000瑞郎,合人民幣41000元。2014年,瑞士人平均稅後月收入7176瑞郎,約合人民幣5萬元,大概是美國人平均月收入的兩倍。

瑞士約三分之二的年輕人選擇去職業學校,一邊上課,一邊當學徒。瑞士的學徒並不像中國的實習生。他們從事的都是專業工作,不負責給領導買盒飯、收快遞、貼發票。

如果到大公司當學徒,還有機會去世界各地工作。這位小夥子,就曾經在無錫工作過四個月。期間照常通過網路繼續職業學校的課程。當問及在中國學到了什麼,他說,英語有了很大進步。

英語在瑞士很流行,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瑞士有四種國家語言,德語區面積最大,以德語為第一母語的瑞士人比例最高,不過,瑞士德語和標準德語有些差別。毗鄰法國的地區講法語,毗鄰義大利的地區講義大利語。還有不到1%的人講羅曼什語,主要在格勞賓登州。瑞士人通常會兩種以上語言。

在中國,掙錢很難,很多人挖空心思,投機取巧。中國人常說,要懂得人情世故,玩轉方方面面的關係,才能吃得開。在別人眼裡,這種人「路子廣」、「有能量」。

瑞士不講究這些。只要老老實實幹活,無論做什麼,都能輕鬆拿到月薪三四萬人民幣,又何必費盡心思研究職場厚黑學和交際求人技巧呢。職場成功學書籍在瑞士書店很少,倒是《國富論》會擺在顯眼的位置。在中國,《國富論》和《莎士比亞全集》之類是放在客廳書架給人觀賞以彰顯品位的。

不僅收入高,瑞士消費水平也高,房租尤其高。大學一般不提供宿舍,學生只能租房,或者住父母家。在日內瓦工作的人,很多到法國租房,就像在北京工作的人到通州租房。有些瑞士人會定期開車到鄰國大採購,能節省不少費用。

瑞士房價雖然貴,但漲幅不大,也沒有太多房地產投資的機會。瑞士人不愛住公寓,如果沒錢,就租房;有錢,就自己建房子。不過,建房子很麻煩,設計、建材、施工、物業,通常是不同公司負責。

瑞士的房屋維修起來也複雜。而且人工很貴,一般一家人按工程標準自己琢磨,慢慢加工。不像北京,很多小區,只要推開門,樓道牆上就有各種「空調加氟」、「通下水道」、「外賣送餐」、「搬家公司」的電話。

瑞士人做事嚴謹精細。連垃圾分類都無比細緻。用過的瓶子,如果瓶身是玻璃,瓶蓋是塑料,要拆開回收。有人丟醬油瓶,有老太太路過看見說:瓶底還剩一點醬油沒洗凈呢!

蘇黎世郊區有棟公寓樓暖氣滲水,給物業公司打電話,修好之後,物業給每家發了監測器,監測每天的室內溫度、濕度變化,一段時間後,做出詳盡的報告反饋給各家各戶,給出不同的開窗通風建議,精確到每天的幾點幾分。

這棟公寓,距離蘇黎世市區乘火車二十來分鐘。其中使用面積六七十平的兩居室,月租金1600瑞郎,合人民幣一萬出頭。在北京,四環內公共設施好的小區也要這個水平。不過,1600瑞郎只相當於瑞士人稅後收入的四分之一。

蘇黎世火車站的黎明

瑞士的個人所得稅在不同州之間差別較大。由於政府預算是特定的,企業多的州,分攤到每個納稅人身上的份額就少,所以蘇黎世的個稅就比較低。

不過,想去瑞士工作很不容易。除非你的專業剛好是瑞士急需的。一般而言,科技領域的專家會相對容易,普通勞工就很難。不過,也要看特殊機緣,比如,某家瑞士公司被萬達收購了,就需要一些懂中文的人和萬達總部打交道。

瑞士人雖然收入高,業餘生活倒不如中國豐富。主要因為,瑞士的社交關係不像中國這麼複雜,也沒有中國的龐大人口基數和社交網路。中國的年輕人,經常在網上對各種問題發表看法,諸如「咸粽子好吃還是甜粽子好吃」。

這也因為,無論是中國的大學生還是上班族,時間都很靈活,上班時可以發微博刷朋友圈,所以,一年會出現很多「藍瘦香菇」這種網路新詞。而瑞士人,無論上學還是工作,時間都是精細管理的,無暇多做這些事情。

瑞士的假期倒是不少。法律規定一年休假至少四周。很多私企會給到五周。政府部門為了吸引人才,也迎合市場標準,休假五周。2012年,曾有公民動議把年休假改為六周,因全民公投有66.5%的反對票而未通過。

瑞士人酷愛戶外運動,大自然是他們的後花園。哪怕在吃穿上不挑剔,運動上也非常挑剔。就算是三歲小孩的裝備,也要買最專業的。不過,除運動外,其他社交乏善可陳。想約誰出來,最好提前一兩周發郵件。而在中國,想攢個飯局,臨時打電話就行。

有一對瑞士夫婦,在孩子周歲生日前很久就向父母發出邀請,父母最終沒有去,理由是,「我們正在雪山度假,風景太美了,不想錯過。」

聖莫里茨的雪山

瑞士人熱愛旅遊,想移民或長期在國外工作的卻不多。這固然因為瑞士的收入已經非常高了,同時也因為瑞士的民主度很高,瑞士人每每對瑞士的一切都充滿驕傲,有當家作主的感覺,乃至認為,哪裡都比不上瑞士。

在瑞士工作的外國人也常這麼覺得。不過,並非一切人如此。有位在洛桑聯邦理工交換的北京大學博士生就說,她是一定要回中國的,捨不得國內的美食。很多在中國生活過的瑞士人習慣了隨意吃飯店,隨手點外賣。對他們來說,中國的美食太便宜。回到瑞士,日常需要重新掌勺,就開始無比想念中國的美食與送餐服務。

瑞士也有中餐館,以粵菜居多,大多不地道。倒是有些中國大型企業駐地附近能吃到純正的中國菜。典型的瑞士菜是乳酪火鍋、芝士牛肉烤土豆絲。一位瑞士老太太指著烤土豆絲問中國客人:好不好吃?這是百分之百的瑞士菜!瑞士每家都吃這個!客人只好把八大菜系的知識藏著掖著,不提口水雞、姜爆鴨、紅燒獅子頭,豎起大拇指說:亦可賽艇!


推薦閱讀: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