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

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就已經提出:「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後來,唐朝的名醫孫思邈在《千金方》里也說:「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而「上工」則是要「治未病之病」。可見,若能「治未病」,就可以稱得上是「上工」——優秀的醫生,甚至是「聖人」了。那麼,「治未病」或說「治未病之病」是什麼意思呢?它應該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變。因為上醫不是專治癥狀明顯的疾病,而是要在雖有疾病、卻癥狀不明的情況下就能發現,並且治療好。這就是說,一個真正高明的醫生,就能夠在疾病未發之時及早發現端倪進行干預,防微杜漸;中等層次的醫生能在疾病發展到呈現一定癥狀的時候,進行辯證論治,將疾病及時的控制治癒;而低層次的醫生往往只能在疾病出現一系列癥狀之後,才發現疾病,進行撲救式治療。

與其等有了疾病再勞神傷力地進行治療,倒不如平時做好健康的養護工作,使人免受疾病之苦,以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這種「治未病」的健康觀是中國古代醫家幾千年來在預防和治服瘟疫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出來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科學思想,是傳統中醫學奉獻給人類的健康醫學模式。

其實,「治未病」也即是我們現代所說的預防重於治療,已獲得科學理論的支持。現代醫學已經有效地提示了預防的重要性。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資料表明,人體健康有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條件,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自然環境,而60%取決於人們日常的生活方式。例如,大約80%的心血管疾病和90%的2型糖尿病本是可以預防的。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定為解決人人享有保健目標的首選策略。

現在,人們由於生活、工作節奏快,壓力大,經常熬夜,起居、飲食不正常,加上環境差,常常心情不佳等因素,造成亞健康的人數眾多,而去醫院體檢又沒有能查出問題來,雖然始終感覺那種病態始終存在,並無法解決,卻選擇鴕鳥政策,無視或者以為沒有查到疾病就放鬆不管,結果最終發展成為疾病,並為醫治疾病花費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患病危機,每個人都可能遇上。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可見,面對現代各種各樣的疾病,以及發病年齡的趨低、亞健康人越來越多的狀況,進行養生保健預防無疑是最合適的方式。

預防是遠離疾病的最好途徑。我們大家平時應該關注疾病預防的知識和方法,並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實行起來,爭取讓自己遠離疾病的侵害。日常生活我們要注意:1、多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氣候多變時,注意調適寒溫。老幼病弱者更應隨時增減衣服;2、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最好能早睡早起。睡眠不足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造成抵禦疾病的能力下降;3、保持良好心態,最好能心平氣和地面對生活的困難和挫折,因為憂鬱悲傷會抑制人體的免疫功能;4、少喝酒及咖啡、不吸煙。吸煙最易損害呼吸道屏障,誘發疾病發作。煙酒及咖啡都會刺激神經興奮,雖然表面上可以「消除緊張和疲勞」,實際上反而削弱了人體的抗病能力:5、遠離人群密集場所。人群密集場所往往容易傳染感染性疾病。必要時可以進行預防接種;6、 飲食宜清淡富營養而易消化,少吃油膩煎炸及辛辣刺激的食品。

預防的細則很多,一時半會兒是說不完的。我們大家日常應該注意不斷增加自己的健康保健知識,時刻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時時注意預防。讓我們認定「保健重於預防,預防重於治療」的現代保健醫療理念,做好自我保健、自我防治工作,達到強身、健體、愈病的目的。

推薦閱讀:

人要健康第一個辦法就是調理經絡
結直腸癌的家族遺傳、患病風險、預防和篩查
曾經的「二號病」
黛安娜告訴我們艾滋病其實不可怕,我們缺的是面對它的正確態度
身在紅塵(八)~發病條件和發病機制

TAG:疾病 | 疾病预防 | 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