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面上那麼多育兒書籍,專家,課程,眼花繚亂,作為普通父母,如何成體系的建構基礎育兒常識和技能?
目前市面上教育孩子的信息渠道主要有書,網站,培訓課程,都各成一家,甚至有的還不相容,作為普通家長只能遇到問題不能系統的去看,主要信息渠道太多,如何梳理出脈絡,形成如同mba一樣標準體系,這樣學起來也有一個知識體系。比如教育孩子要學習生理,心理,教育流派,教育技術,溝通方法,夫妻關係,自我成長,孩子習慣和技能培養等。有沒有如同一個導航一樣的地圖來整理成一個基礎常識,這樣學起來有標準不偏離。
謝謝邀請
這樣的體系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
為什麼不可能?原因有二:
一是因為質上不可能。很多的育兒理念除了有一些共識外,細節上其實存在非常多的衝突。比如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進行語言文化教育?對於犯錯的孩子到底該不該處罰,或執行什麼力度的處罰。即便從理論研究上而言,對於兒童認知發展的進程這些基礎性研究,也可以說是日益更新的,今天的理論很快就會被明天的理論所推翻。這些知識領域的衝突,可以供專家學者玩味和爭論,但對於普通的家長來說,面臨衝突的知識很有可能會陷入崩潰的狀態。比如孩子犯錯,有人說打,有人說不打,那你到底打不打?二是因為量上不可能。按照問主的設想,那不是培養合格的父母的,那是培養兒童訓練專家的,我估計啊,即便是一線的兒童工作專家,可能都無法達到問主的要求。
說沒有必要,主要是因為育兒理念都有一些簡單的共識,而如果家長真正做到這些共識,其實基本上不會在育兒上犯太大的錯誤。當然如果一定要追求完美無缺的育兒方案,我想那是痴人說夢。我想,應該沒有哪一套體系敢宣傳自己培養出來的孩子是完美無缺的,只要你培養的還是人,那一定有你所無法控制的因素,不過,孩子的發展大體上不差就可以了。
那麼這些共識是什麼呢?
無條件接受:永遠支持作為個體的孩子,給孩子充分的練習和成長機會;讚揚和鼓勵:表達對孩子的肯定,並鼓勵孩子去挑戰困難;行為規範和約束:按照同齡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家長的個人成長: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練習問題解決策略、尋找身邊的積極資源。然而這些東西都不太容易做到。
家長在育兒技能訓練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積極尋找各種教材和方法,而沒有沉下心來好好練習一些必要的技能。而那些經常參與學習,反思自己的教育言行的家長,其實無論採用哪一種理論流派,只要買一本育兒書籍,好好揣摩,經過一定時間的累積,總是能發掘家長在育兒技能上的進步的。如果真的想要建立起體系化的育兒思維。這不是一件舒服和簡單的事情。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暢銷書育兒書我基本上不建議你去看。直接從發展心理學類的教科書看起。建議從國外的教材譯本開始讀,有能力的最好讀原版。
因為絕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只是想要去了解一下育兒。但如果要體系化,那就要從整個人,一生的生理、心理、社會和文化等等方面綜合的去考慮。這個門檻不低,要打算踏入是需要很費時費力的。
我談一談我自己在選擇育兒類書籍,閱讀育兒類書籍後形成的自己的看法吧:
每次走進書店,都會看到家庭教育類書籍佔據著醒目的位置。對教育類知識的重視當然是件好事,但令人擔憂的是,繁多的書籍造成了選擇困難,標題黨式的書名和包裝極易混淆視聽,濫竽充數的印刷製品往往湮沒了寥寥可數的經典。面對浩繁的書目,我們應當拿出怎樣的眼光和標準進行選擇? 進行選擇之前,我們要對市面的書籍進行初步的分類。目前市面教育類書籍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教育科學類,比如教育學,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基礎。包括比較流行的蒙台梭利的原著(注意是原著而非解釋)等。二類是教育總結類。包括很多教育專家根據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以及實踐操作性較強的育兒百科。比如父母效能訓練手冊,定本育兒百科等。三類是教育案例類。主要是一些成功家庭教育經驗案例介紹,以小見大的方式提供教育指導。比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虎媽教育之類。此外,還有更多的是同質化照搬照抄的(把經典原著或是流行觀點進行引述或抄襲),從個體出發無普遍規律的(個別家長從個別家庭案例引出的),琳琅滿目之下,可謂泥沙俱下、真偽難辨。 專業基礎類書籍的可讀性不強,此類書籍雖然枯燥,但是對理解把握教育領域基本規律,打好教育基礎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教育首先是一門科學,了解教育科學是了解教育的第一關,所有教育類的具體實踐,都離不開教育科學的正確引導。 教育總結類書籍可讀性相對好些,操作性較強。許多作者都是一線教育領域專家和實踐者,比如知名校長、特例教師等,但是基於個人總結,不同人教育理念方法有所不同,並不可能完全一致。在基本教育規律掌握之下,多閱讀此類書籍,可以有助形成自己的具體體系和觀點以及操作方法。 教育案例介紹類書籍,往往佔據著教育類圖書中最暢銷、最顯眼的位置,卻最誤導人。往往利用人們急功近利的心理,以極具噱頭的口號式標題博人眼球,以個體孤立偶然的案例兜售成功之道。此類書籍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是基於個體的成功很難具有更為廣泛的說服力和科學性。,任何一門嚴謹的學科和理論,都需要足夠的樣本作為支撐,而這正是此類書籍所欠缺的。 如果真的有志於認真鑽研教育類理論知識,首先要認真閱讀第一類書籍,對教育最基礎、最基本的規律進行了。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理解第二類書籍。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第三類書籍,在閱讀量足夠以後,作為個案了解借鑒,進一步開闊眼界。如此才能在教育理論上,做到既見森林,又見樹木。 也許有不少人閱讀了大量教育類書籍,掌握了大量教育理論,反而更是對具體教育實踐無所適從。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必須明白,所有的教育理論都要和現實案例相結合的。在所有的教育理念中,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選擇。沒有哪種教育方式是絕對正確的,畢竟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和教育類書籍、具體教育理念方式比較起來,家長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境界,自身素養與修為的層次,才是對孩子最具潛移默化影響的教育,家長自己才是孩子最全面的書籍。所以,最大的教育是家庭而非書籍。作為家長,絕對不必把某一本或幾本教育類書籍作為教育聖經,指望依靠教育書籍解決所有教育問題,尤其不必在具體細微問題上紙上談兵、太過糾結。因為所有的教育都要結合孩子具體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
我們要做的,是消除對教育的恐慌和焦慮,放下對教育類書籍的功利性幻想,通過閱讀把握教育的基本方向和規律,糾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和行為誤區,而非通過讀書獲取一勞永逸的靈丹妙藥。作為家長,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營造家庭環境和提升自身素質提高上下功夫,而絕非把學到的教育理論生搬硬套在孩子身上。如此緣木求魚,早已遠離最基本的教育之道。說實話,當初懷孕的時候我很惶恐。剛從校園踏入社會、步入家庭,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嚴重不足,一想到馬上就要有一個小傢伙來到我的生命中,擾亂我所有的生活秩序,我真的覺得無從下手、舉步維艱。好在,當了20年的學生,讀書的本領算是學會了。「有問題從書本里找答案」這是老師教導我們的,曾經很反感的一句話卻成了我育兒路上的自救稻草。
這兩年我看過不少育兒相關書籍,有從書店買的、有網購的、有朋友送的、還有從圖書館借的。我選書的原則就是一是科學實用,助我解決育兒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二是書中所體現的育兒觀是我認可的、可接受的。經過近兩年的帶娃實踐,挑選出以下六本和各位寶爸寶媽們分享,涵蓋了新生兒護理、寶寶各階段身心發育規律、飲食、健康、性格塑造、怎麼做父母等方面,基本能夠解決新手父母面臨的諸多問題,緩解育兒焦慮。
當然,很多沒有看過書的父母照樣也能將孩子養的很優秀。書籍只是提供參考,理論要結合實踐,咱們不能完全照著書本養孩子,要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形成自己的育兒觀,在正確的育兒觀地指引下,所有的育兒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1.《坐月子和新生兒養育1000問》
編著:付娟娟
出版單位:全國人口出版社
這本書以問答形式,詳細解答了坐月子期間怎麼吃、坐月子期間怎麼護理、怎樣預防調節產後憂鬱症、產後常見疾病怎麼調養、特殊產婦的飲食調理、產後養顏塑身的飲食調理、產後性生活;新生兒的發育、新生兒怎麼喂、新生兒怎麼護理、新生兒的早教、新生兒生病怎麼辦等問題。新手爸媽只要了解相關知識,掌握了正確的護理方法,就會發現,坐月子很輕鬆,照顧新生兒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這是我在月子里翻閱最多的一本書,你幾乎可以在書里找到所有你能想到的疑問,看來大家在月子里遇到的問題都差不多,初為人母的焦慮和抑鬱也靠它緩解了許多。要提醒的是,在月子時候不要大量用眼,看書時間不宜過長,遇到問題可以請家裡其他人幫忙查閱,也會讓家人增長對產婦和新生兒的理解和了解,會更科學、細心地照顧月子。
2.《定本育兒百科》
主編:林久治
出版單位: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這本書根據不同階段(0~3歲)嬰幼兒身心發育的特點,為新手父母們提供了養育寶寶過程中所需的各方面的知識,從寶寶的日常護理、營養飲食、身心健康,到寶寶的智力開發等諸多方面,給予年輕父母以全面、科學的優育指導。爸爸媽媽從中能夠了解嬰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掌握不同階段嬰幼兒各方面的發育水平,能夠用最科學的方式去培養、教育孩子,讓孩子快樂、健康、聰明、優秀的成長。
這本書讓我對孩子的成長規律有了系統的認識,小到孩子每個月的身高、體重正常值,大到每個月孩子的早教方案,都有詳細說明。這本書讓我告別了帶孩子過程中手忙腳亂的狀態,孩子每個階段出現的一些看似令人費解的正常行為漸漸被我理解和接納,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書里都有詳細介紹和解決方案。這樣一來,我對自己帶好孩子變得樂觀又自信。
但要再次提醒,盡信書不如無書,理論和實踐總有很多衝突,家長們不要太迷信書本。比如本書中關於母乳餵養和輔食添加時間等論述,我個人很不贊同。家長們在讀書時要學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3.《聰明寶寶營養餐1888例》
編著單位:尚廚美食研究中心
出版單位:中國人口出版社
這本書為0~6歲寶寶分階段精選了健康營養的美食,不僅注意色、香、味、形,更全面涵蓋飲品、粥、菜、湯、點心,讓寶寶不偏食,吃得開心,並能完整吸收食物的豐富營養素。同時針對寶寶飲食中常見的問題,向爸爸媽媽推薦適合寶寶的補鋅、補鐵、補鈣、補維生素等食譜,此外,對寶寶常見病也提出了具體的調養方法,幫助爸爸媽媽解決燃眉之急。
這本書是買來送給我婆婆的,因為她是我家掌勺的。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以後,她總是問該給孩子吃什麼、怎麼吃、吃多少?說實話,這方面我比她還要迷茫。因為我基本沒有做過飯,對吃的也沒什麼研究。可吃是孩子的頭等大事啊,既要營養全面,又要孩子愛吃,還要注意不能讓孩子挑食、偏食、積食……索性就買一本寶寶菜譜送給她。
這本書上不僅食譜品種多樣,還針對不同月齡寶寶有相關的餵養護理知識以及寶寶生病時的食療方案,解決了孩子吃飯的難題,育兒也會變得輕鬆許多。但據我婆婆反應,她對書中的調味品的添加有所質疑,還是那句話,書本只是提供參考。
4.《小兒推拿專家教 捏捏拿拿百病消》
編著:緣緣
出版單位:機械工業出版社
這本書針對沒有專業醫學背景和相關知識儲備的家長,從小兒推拿基本技巧、手法、準備事項和注意事項、寶寶常用穴位詳解、寶寶常見問題的中醫辨證到寶寶最常見的27種疾病的推拿手法,深入淺出地教給父母用自己的雙手和全部的愛為寶寶緩解病痛。本書最大的特色還在於分步驟真人圖解,讓大家一看就懂,一學就會,而不必來回翻查穴點陣圖。讓家長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當媽的最怕孩子生病,稍微有些鼻涕咳嗽、頭痛腦熱就亂了陣腳,急急忙忙往醫院跑,到了醫院又對醫生開的葯各種不放心或者看著孩子扎針抽血、打點滴心疼萬分。有沒有不打針不吃藥就能把病治好的方法呢?小兒推拿算一種。這本推拿書對小兒推拿的介紹非常詳細,設計也非常人性化,書里用可愛的小模特展示了每個穴位的位置和推拿方法,找穴位很方便,不用來回翻穴點陣圖。我是在叮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給他撫觸按摩,他很少生病,偶爾有點便秘、感冒、發燒對著穴位揉一揉、按一按也緩解了很多。但我覺得小兒推拿的效果來的比較慢,父母一定要沉得住氣堅持做。對了,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在他睡著的時候做,效果好很多。
5.《別等孩子長大才後悔現在做的太多》
編著:60分媽媽月華
出版單位:機械工業出版社
媽媽們的育兒焦慮大都來自於追求完美。但是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媽媽,只有足夠好的媽媽。這本書以著名的心理學大師溫尼科特的「60分媽媽」為理論基礎,結合作者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以及大量的親子教育諮詢案例,從不同的側面闡釋60分媽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書中倡導的「你現在能給孩子的,就是最好的」、「無條件接納孩子,有原則地管教孩子」、「為愛做減法」等理念能夠啟發讀者進一步思考: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原則、會示弱、能放手、不強求的好媽媽。
60分媽媽月華的這本書我推薦給給好幾個像最初的我一樣對育兒很敏感的媽媽,也為它寫過一篇書評《做父母,60分剛剛好》。這本書里提到的「60分媽媽」理論是我非常認可的,也因為這本書我開始認真審視我的育兒觀,不再強求自己做完美的100分媽媽,給自己更多的包容,在愛孩子的過程中不迷失自己,活出自我;也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尊重,無條件接納他的優缺點,去做淡定從容地60分媽媽。
6.《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編著:尹建莉
出版單位:作家出版社
這本書是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絕大多數內容取材於作者和女兒的日常交流,道理確實普適性的。她從一個母親的角色進入問題,但始終以專業工作者的學識和態度來看待和分析問題。這本書讓人看到學校教育的有限性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看到「教育」不在宏大的口號里,而在日常生活細節里;兒童最重要的老師首先是父母。
很慶幸我是在孩子這麼小的時候讀到尹建莉的這本書,雖然書中所涉及到的教育內容大多是孩子上學時候的事情,但作者「愛子有心,育子無恆」的育兒理念卻值得我們細細品讀。書中講述了很多她和女兒圓圓的故事,從字裡行間可以體會到她對孩子的愛、她的教子有方。作者的女兒非常優秀,不僅品學兼優,16歲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而且在個性品格方面,表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自主自立,樂於助人。這樣的兒女令人羨慕,這樣的家長更值得我們學習。
最後,以最近朋友圈看到的一段話作為結尾——「讀書有兩種收穫:一是通過讀書知道了自己原來不知道而且也沒有的東西,這樣收穫到的東西叫知識。二是通過讀書知道了自己原來已經有但沒有意識到的東西,這些東西是自己感悟到的,但好像一直沉睡著,現在被喚醒了,激活了,並且因此獲得了生長、開花、結果的機會,這叫智慧。」希望您在閱讀育兒書籍時收穫知識和智慧!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叮噹媽育兒時光機」——家有一子,名叫叮噹,在成長的道路上每天都有新進步。叮噹媽將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一記錄,寫專屬於我們的育兒文章。分享經驗,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我的電子書《帶孩子是門兒技術活,讓我來教你幾招》馬上上線,記錄了我帶孩子過程中獲得的第一手育兒經驗和方法。雖比不上紙質書全面、直觀,但比紙質書更方便攜帶、更快捷檢索,希望我的經驗也能給您帶來些許幫助。
感謝閱讀!
learning by doing知行合一從教育自己孩子著手,有的放矢地去搜集資料進行學習,在實踐中對這些知識進行驗證作為普通父母,沒必要積累太多的育兒知識,99%是用不到的,學了幹嘛?"精益教育"就是只學比需要用到的多1%的知識就夠了怎麼知道要學多少,學什麼?實踐就是方向、標準、目標
體系化的育兒,最初,我只是因為不相信父母和身邊的人的觀念。相信書本,自身的素質並不高,從一本本暢銷書開始,看完一本有新的發現和更多的困惑,只能不停的看。到孩子三歲時,對某些主要問題有自己堅定的信念了。育兒先育己,不在是一句口號了,每個人的知道是不一樣的。用行動在踐行的育己和理論上的知道是有天壤之別的。曾經也掉過書袋,只能說自己資歷太差,起點太低。如今相比過去的我,周圍的環境也有很大的進步。想要體系化的育兒,有人建議說從教材書,心理學看起,可是如果那個人底子太差怎麼辦?就比如我,聽信某個大v的話也買過厚厚的兒童心理學書冊,如今也是布滿灰塵吧。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育兒本就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也是一輩子的。所以腳踏實地的從手邊的任何一本書開始吧
一本足矣,英國溫尼科特的《媽媽的心靈課》。
"沒有所謂的嬰兒",是因為嬰兒還需要安裝系統軟體才能運行吧?而這個系統軟體只能從父母那裡拷貝來,如果父母人格不健全,那麼孩子的人格也不可能健全。父母本身即是體系,構建體系不如提升自我。
先明確教育方向,端正教育理念。也即是先要弄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該做什麼,然後再選擇對應的方式方法。就像你要從上海去北京,首先肯定得先弄清楚北京在哪兒等,了解透徹了,然後才是選擇去的方向或方式等,你不能都不知道北京在哪裡,兩眼一抹黑的就出發,360度的範圍,你就瞎闖吧,肯定沒什麼好結果。發現絕大多數的家長都不願意弄清楚教育方向或理念,或者是缺少相應的引導,只是一味I的等孩子出現問題之後,被動的亡羊補牢式的找解決的方法!
(⊙o⊙)我看到樓上一位大牛,果斷關注啊。下面是我特別淺薄的經驗,在上學的時候讀了一堆幼兒教育的書,懷孕開始又讀了不計其數的書,還定了雜誌。
開始我選擇了一些我認可的書來指導我帶孩子,直到我有一天真的崩潰了,我給自己的壓力特別大,稍微有偏差就會覺得自己沒做好。所以不要像我一樣,我們也要認清楚,首先我們是父母,書和其他來源只是引導。我覺得吧,很多相差大的書如何選擇要看個人,我發小覺得孩子哭,不管孩子特別適合她,類似觀點的書和學者她也喜歡。我做不到,孩子哭了,不滿足我也一定要積極回應,所以我們沒法聊育兒O__O"…下面是正題!!!
我喜歡羅靜的書,啊,你可以看看。怎麼陪孩子玩,可以參考一個叫百看早教的app。小baby的爸媽還可以看看《神奇的飛躍周》貌似是剛出中文版不久,我沒事的時候看著玩。這裡推薦的玩具還是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發展啊。父母的耐心是最好的教育,換位思考也是很可貴的。我可能有跑題,嘿嘿
下面是瞎侃:
有一陣換了護理人,幫大姑過來幫我帶孩子了。孩子完全不找大姑,我媽不能理解孩子為什麼不找大姑抱,只找我。我覺得不用看書都能理解,你平時我在一起生活,突然讓你和完全陌生的人生活,你能適應嗎?哈哈,然後我媽就能理解了!換位思考真的很管用啊。回答凌亂,不喜勿噴!推薦閱讀:
※父母用錢做武器來對付一個沒有經濟來源的住校孩子,因為孩子貪玩,給了父母氣受,你們認為這是對的嗎?
※說句不孝的話你覺得你被你父母毀了嗎?
※有一個刻薄自私的爸媽是什麼感受?
※父母說的最讓孩子難過的話是什麼?
※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號道德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