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聚焦|資本入駐藝術市場3.0

近年來,資本大舉進入中國大陸的藝術圈,對藝術的影響越來越大。各界對資本的評價不一。其實,資本進駐藝術是有一個過程的,起初的資本並沒有那麼急功近利,然而到了當代一切就發生了變化,不過如今有趨勢顯示資本進駐藝術市場即將要進入3.0階段,這可能意味著藝術市場將要步入新的轉折點。

最初的資本入駐

資本並不是今天才開始進入藝術圈,資本也不是只有一個模樣。早在文藝復興時期,美第奇家族的資本就開始顯示出對藝術的厚愛,不但購買了無數的藝術珍品,還深刻地改變了藝術的進程。

美第奇家族由銀行家和政治家出身,控制佛羅倫薩300年,甚至影響整個義大利和所有基督教國家。他們資助、扶持了包括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波提切利、達芬奇在內的無數藝術家,促進了歐洲的文藝復興。美第奇家族的資本對文明復興時期的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歐洲現代文明奠定了基礎,家族也留下了無數的藝術瑰寶。這個家族應該是最早,也是最大的介入藝術圈的資本。

▲ 美第奇家族曾贊助文藝復興三傑

當然,在資本介入藝術這件事情上,中國也不是今天才發生資本介入藝術圈的事情,早在明清兩朝,鹽商的資本就對中國的繪畫、紫砂壺、傢具、園林、文學、詩詞等,造成極大的推動。

明清以來,鹽業收入成為政府稅收的重要部分。鹽商之中也出了許多巨賈豪富。傳統的中國社會,以功名、官位和文採取決定個人的威望與地位高下。儘管鹽商腰纏萬貫,依然被看成缺乏文化修養的暴發戶。鹽商為了進入主流文化圈,提高社會地位。他們仿效文人舉辦各種風雅活動,廣交文友,與士子、書畫家密切往來。「堂前無字畫,不是舊人家。」這話與歐洲人講的「老錢」有異曲同工之意。因此,一些鹽商富賈,不惜一切代價,求購揚州八怪等當紅藝術家的字畫,不惜一擲千金。這是中國最早的資本進入藝術圈。

▲ 揚州八怪: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邊壽民等人

當代資本與過去的區別

比現今藝術圈的資本,我們可以發現,其資本影響藝術的方式與美第奇家族和明清鹽商完全不同。

1.美第奇和鹽商都沒想到索求資金上的回報。

2.美第奇和鹽商不但購買藝術家的作品,並且從生活上給予照顧,例如:少年的米開朗基羅小荷才露尖尖角,就被當作美第奇家族一員,連他父親的工作都安排好了。美第奇家族還會為自己喜歡的藝術家到處找工作,把他們推薦給自己的朋友。例如:鹽商把藝術家安置在家中,為其解決基本生活保障,避免政治、世俗對藝術家的影響與衝擊。並且給藝術家提供開闊眼界的平台。

3.美第奇家族和鹽商中的不少人並不是簡單地附庸風雅,他們自己本身就是畫家、建築師,對藝術有自己的標準與品味。他們會自己挑選藝術家,不受外界的影響。

4.美第奇家族和鹽商對藝術有明確的主張,美第奇反對宗教的禁欲主義,鹽商反對仿古風,他們對舊秩序、舊審美不屑一顧,有意識地確立新的審美標準。不能說沒有美第奇家族,就沒有文藝復興;也不能說沒有鹽商就沒有揚州畫派。但是沒有他們,文藝復興和揚州畫派肯定不是現在的模樣。

而今時今日進入中國藝術圈的資本,他們對成功非常熟悉,但是對藝術卻並不熟悉。資本不惜工本地包裝、推出了一批藝術家富豪,也成就了一批收藏大家。但是對中國當代藝術建立新秩序、新審美並無多大幫助。資本對改良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的生態也並無幫助。在大眾眼中,甚至在一些傳統書畫家、傳統藏家眼中,當代藝術依然是沒有根基的「妖魔」。

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說:資本主義創造了象徵交換,但是,象徵交換必須在審美的非功利性的基礎上才能得以實現。這句話通俗些說就是,藝術是無價的,所以藝術才能成為最好的象徵交換的對象。可惜,這一規律在中國失效。中國藝術市場之所以紅火,就是因為大家都知道,藝術只是一種特殊的期貨,在持續的交換中會有驚人的升值前景,如此而已。沒有人,至少很少有人,真的會相信,藝術是"非功利性的審美"產物。在這一點上,西方藝術理論對中國藝術現場不起作用。藝術的意義就是其價值之所在。我想,藝術對人類來說,其價值應該指一種精神性的存在吧,所以藝術才會無價。可惜,無價在西方成為高價位的保證,而在中國,無價只是說說而已,因為幾乎無人相信,藝術真的無價。

我們知道,美第奇家族與明清的鹽商,對藝術最大的貢獻不是資助、扶持了一批藝術家。最重要的是改變了舊時的審美,建立了新的審美標準,建立了藝術江湖的新秩序。而中國當代藝術如何在全球化之中確認自身的坐標?如何有效地影響公眾、影響文明進程?如何在未來確定核心價值?這個是今天的資本需要考慮的問題。

大體量資本進駐

今天介入中國藝術圈的資本,大多要求明確的資金回報率。這些資本只是為了盈利,不會投資在短期內沒有現金回報的藝術家身上。他們喜歡把一些藝術家形容作「潛力股」,沒人覺得這種稱呼有什麼問題。一個藝術家只是一支股票,他的價值只在於投資回報率。

所以整個被資本滲透的藝術市場一直處在很混亂的狀態,金融騙局、巨額虧損、畫廊倒閉。但充斥在整個藝術市場的資金卻不在少數,《中國藝術品產業發展年度研究報告[2015]》的估算結果顯示,中國藝術品產業規模達到8020億元。

▲ 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副秘書長、中央財經大學宗婭琮博士發布研究報告

目前,互聯網、電商、大數據、金融等概念已經全面侵入藝術領域,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形態,尤其是新商業模式的形成,正在重塑全新的一個藝術界系統。比如典型的案例有兩個,一個是以傳統的拍賣大佬趙旭為代表,通過傳統的線下資源,試圖通過互聯網技術連接更多的藝術品消費者,構建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藝術消費帝國。趙旭甚至把啟動保利的未來10年的「翅膀」鎖定在藝術品電商和藝術金融。另一個是,新興資本的力量助推一個全新的互聯網藝術品交易世界的來臨。諸多APP在2015年不斷推出,就是一個資本推動互聯網觀念落地的最好驅動力。

在這個「新興藝術界」的結構構成關鍵詞里:互聯網、生態、社交、藝術電商、微拍、O2O、數據、流量、入口、金融、藝術資產、眾籌、天使基金、Pre-A融資等,就會感受到一個不一樣的「藝術界」正在從傳統的藝術界當中延展出來。這個領域新組建的公司再也不是藝術公司,而是科技公司,找的編輯再也不是「編輯」和「記者」,而是「內容運營」。早幾年藝術圈流行的跨界,在2015年完全已經融入到這個領域變化的基因當中了。虎嗅網、財新網等這些科技和財經類媒體也開始駐足藝術領域,充分說明了一個值得資本投資和追逐的「新興藝術界」正在破殼,似乎藝術領域也能夠孵化出「獨角獸」的公司出來。

▲ 財新網藝術板塊截圖

下一代資本已在準備

此外,如今還有一大批年輕藏家正在進入藝術市場,他們是富二代,他們擁有一定的資產能力,他們與老一輩藏家在過去十幾年時間裡形成的收藏理念是完全不同的。隨著新一代藏家在拍賣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他們在尊重傳統的同時,對更加前衛的藝術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於當代藝術的國際趨勢具有更高的認知度。他們將是下一代資本的核心力量。

作為新一代藏家資本的代表人物。身為富二代的周大為自己創立公司,成功地用做生意賺來的錢支持藝術收藏。他還發起藝術博覽會、創立藝術衍生品牌、成立基金會,在激活當代藝術生態和推動藝術大眾化方面也做出了不小的成績;陸尋大學一畢業就被「逼上梁山」,挑起了建設和管理四方藝術湖區的重任,從工程質量管理、造房子開始,到以館長的身份為四方當代美術館推出兩次大型當代藝術展覽,整個湖區現在已從無到有,頗成氣候;江南世家皋廡吳氏後人,海派書畫大家吳湖帆的曾孫,吳亦深屬於隔代繼承家族傳統,試圖通過收藏和策展,重新發揚江南文人傳統;林正的父親林明哲是 80 年代末便開始收藏中國現當代藝術作品的收藏大家,2004 年,他被父親「騙」到大陸,獨自在 798 藝術區建立起山藝術基金的「駐京辦」,梳理父親的收藏,策劃展覽,同時發掘年輕的藝術家。而林瀚和雷宛螢這對因藝術而結緣的情侶,共同創立了 M WOODS 美術館,也儘力在靠創業供養他們的收藏。

▲ 林瀚和晚晚和何翔宇的作品《Im Sorry》

▲ 木木美術館 (M WOODS)

眾多例子可以證明新一代藏家資本,比上一代或者說比我們現在正經歷的一代要更深入藝術市場,他們有真正參與到藝術市場的運作中去,不是簡單的在藝術外進行資本操作。但同時新的難題考驗就出現了,這一代的命運是否會重蹈尤倫斯的覆轍?還是能像古根海姆家族把藝術做成永垂不朽的事業?

結語

資本進駐藝術市場的好與壞,取決於資本操控者的眼光、胸懷與格調。進入中國藝術圈的資本起何種作用?他們僅是企圖在藝術圈找一碗飯吃?還是希望改變藝術史?我們不妨站在拐角處,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我不想了解你是什麼星座,我只想了解你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里的螃蟹?

TAG:艺术 | 当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