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法與信念的關係

在此,我將先闡述「真理」和「信念」以及它們交集之間的關係。為了更形象地呈現其關係,我選擇了下面這張示意圖。

Truths(真理,客觀事實),在上圖中以玫紅色區域標出。真理(客觀事實)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它們不因任何人的意志而改變。

Beliefs(信念,主觀觀點),在上圖中以靛藍色區域標出。信念(主觀觀點),是人們在主觀上形成的看法。人們在一生中會產生非常多的信念(主觀觀點),譬如有些人認為「一個人這一期的生命結束後會進行下一期的生命」,或是認為「相信上帝之人死後能夠去往天堂」,再或是認為「人死後便歸於虛無」。這些都是人們的信念(主觀觀點)。

是否所有的信念(主觀觀點)都符合真理(客觀事實)呢?並不都是。很多時候,人們的信念(主觀觀點)與真理(客觀事實)是不相符的,但是縱然如此,人們還是會秉持自己原有的信念(主觀觀點)。我們把這些與真理(客觀事實)不符的信念(主觀觀點)稱之為「邪見」,即「不正確的見解」。

那麼倘若信念(主觀觀點)和真理(客觀事實)相符呢?在上圖中,它們被表示為兩個圓的交集,以紫色區域標出。紫色區域即是信念(主觀觀點)和真理(客觀事實)的重疊部分,也可以被稱之為「正見」,即「正確的見解」。

再來深入觀察紫色的區域。一個人所秉持的「正見」是否都被他如實知見過了呢?並不一定。在這個區域里,雖然信念(主觀觀點)和真理(客觀事實)是相符的,但是並不代表秉持這些信念的人已經通過直接的體驗而證知「信念確實符合真理」,而存在很多的信念尚未被親證,而僅僅停留於「相信」。而那些通過直接地體驗而證知「信念確實符合真理」的部分被稱為 Knowledge(知識,觀智),以黃色區域標註。

然後我們回到正題上來,佛法和信念又有什麼關係呢?

佛法本身是在闡述真理(客觀事實)。佛陀的教法(佛法)並非是一種主觀觀點,並非是佛陀自己認為「生命會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不斷重生輪迴」,也並非佛陀自己認為「在身、口、意三方面造作惡業因將導致未來承受惡業果」,而是說,佛陀通過親自的觀察而真切地知道上述真理(客觀事實)。

這些真理對於佛陀而言,已經屬於 Knowledge(知識,觀智)了,因為這些真理(客觀事實)已然被佛陀的智性之眼所透徹觀照與證知。所以在巴利語三藏聖典中,佛陀也被稱為「世間之眼」,因為他因智慧而有能力觀照真理(客觀事實)。同時,他將其證知的內容教導給世人,這些教導被稱之為「佛法」。

佛法是佛陀對於真理(客觀事實)的陳述,真理(客觀事實)呈現出什麼樣子,佛陀便如實地用語言表達出它是什麼樣子。依據佛陀的陳述:無始以來,眾生便在生死循環中不斷輪轉,一期生命壽盡後即刻被迫開始下一期生命,如此「投生,衰老,死亡,投生,衰老,死亡,投生,衰老,死亡……」成為輪迴。

但是有些人不認為佛陀的教法是在陳述真理(客觀事實),他們認為佛陀的教法只是佛陀的信念(主觀觀點),他們認為真理(客觀事實)是另一個樣子的。譬如秉持「斷滅見」的人認為,「人死後便歸於虛無,沒有所謂下一期生命出現,人在出生前也沒有上一期生命,人的這一生出現只是純粹的偶然,無因也無果」。

圖中的玫紅色區域指代的是世界所有的 Truths(真理,客觀事實),而佛法只是這片玫紅色區域的一部分,為什麼這麼說呢?佛陀曾對比庫們說,其所了知的法(真理,客觀事實)有整片樹林的樹葉那麼多,但是他意欲宣說的法(真理,客觀事實)只有手上抓得這一把樹葉那麼多,並且這掌中之葉數量的法(真理,客觀事實)只有一個主題,即「苦與苦的止息」。簡言之,佛法本質是真理(客觀事實),但是只是這世間所有真理(客觀事實)中能夠導致「苦與苦的止息」的那一小部分真理(客觀事實)。

佛法和信念(主觀觀點)的關係,就是真理和信念的關係。譬如,一個人秉持的信念(主觀觀點)是「存在過去世、現在世」,那麼這個信念(主觀觀點)和佛法(客觀真理)就是重疊的,但是雖然處於重疊的紫色區域,卻尚未進入黃色區域。如何讓紫色區域中的黃色區域越來越大呢?即需要通過實踐佛法,在禪那定力的基礎上修習觀禪,通過見到究竟名色法,辨析究竟名色法的緣起而親證過去世與現在世的聯繫,辯識究竟名色法的無常、苦、無我,由此生起 Knowledge(知識,觀智)。

為什麼說對於佛法秉持正確的信念是重要的呢?佛陀也強調,讓無信之人起信,讓有信之人信心增長。因為倘若信念的內容無法和佛法產生交集(即不存在紫色區域),那麼玫紅色的圓和靛藍色的圓就是兩個毫無重疊的圓,那麼由於連紫色區域的交集部分也沒有,也就無法在紫色區域中產生黃色區域的 Knowledge(知識,觀智)。佛陀的教法中,觀智有十六個層次,其中的道智是砍斷煩惱的關鍵,特別是阿那含道智能夠砍斷欲貪,阿拉漢道智能夠砍斷無明和色貪、無色貪,由於無明和所有形式的貪都被相應的道智徹底斷除,於是也就實現了不會有下一世的投生。

簡言之,讓信念和佛法有交集,讓交集的那部分不斷因實證而獲得觀智,讓觀智最終成熟以產生道智,讓四種道智斷除和削弱相應的煩惱,最終斷盡無明和貪,實現輪迴的終止。

想像一個動態的過程:佛法的玫紅圓和信念的靛藍圓從無交集開始慢慢融合,擁有了越來越多紫色的交集區域,乃至最終兩個圓變成了一個紫色的圓,這代表一個人對於佛法的信心增長的過程。而在這紫色區域中,黃色的區域也在增長,乃至最終,黃色佔據了全部的紫色區域,這代表了直接證知的觀智在增長。最終的最終,一個圓,一個完全黃色的圓,那便是徹知了四聖諦後的狀態,一個止息了輪迴的阿拉漢。

綜上,這就是對佛法本身具備正確的信念的意義。

推薦閱讀:

佛陀是誰?
沒有誰能救度誰
謙遜和智慧:如何做一名正直的學佛人
請問觀禪如何念住所緣?
無我,五蘊,煩死了?

TAG:上座部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