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十七 節孝牌坊:一個科舉家族的石頭雕刻

如果說一個號稱為擁有深厚歷史文化淵源的城市裡沒有牌坊,沒有幾座宣揚禮教、標榜功德、榮宗耀祖、旌表貞烈而建的紀念性建築物——牌坊是不可想像的,迄今為止貴港市區還保留著三座作為中國傳統建築類型的明清民三個時代的牌坊,其中本篇所講的就是現存雕刻最精細的清道光十年(1830年)建立的節孝牌坊,民間將其俗稱為貞節牌坊。

據光緒《貴縣誌》記載「節孝坊在城東江濱為道光十年旌表節孝生員林中桂妻舉人繁峙縣知縣林儲賢之母道光十年巡撫蘇成額具奏奉旨建立」,光緒縣誌除羅列了節孝坊外,還在縣誌列有誥命坊「在城東外江邊誥授奉直大夫林中正建立」。此外,還列有三烈坊等其他牌坊。本篇所要提及的節孝坊和誥命坊,從縣誌記載,這兩座牌坊無疑都是建立在相近的區域,如今在永明街文明巷(舊稱石灰巷)矗立的是節孝坊,在附近不遠原來也有一座牌坊就是舊縣誌所言的浩命坊,不過據信這座稱為誥命坊的清代牌坊被搗毀的時間應該是在文革時代,至今在今永明社區委員會附近一帶仍隨地散落著這座牌坊的石質構件.也都是貴縣街四大家族之首的林家有直接關聯。

林中正,何許人也,在光緒《貴縣誌》的「國朝封贈」中有介紹「林中正以出嗣子儲賢貴馳封文林郎」,林中桂又是何許人也,在「國朝封贈」中也有記載「林中桂立癢生以子儲賢貴敕贈文林郎」。此外,林樹棠也在「國朝封贈」中有記敘「林樹棠舉人以姪孫廷選貴馳贈朝議大夫」,在「國朝舉人」中有「嘉慶十五年庚午科林中棠城廂人改為樹棠」,「道光五年乙酉科林儲材城廂人改為逢春中棠姪儲賢弟桂林訓導有傳」,「道光八年戊子科林儲賢中棠姪儲材兄繁峙知縣」。據此梳理林中正、林中桂、林樹棠、林儲賢、林儲材這五個人物的關係:林中正、林中桂、林樹棠(原名林中棠)是同房兄弟,其中林樹棠為嘉慶年庚午科舉人,林中桂則生育兩子儲賢和儲材(後改名為逢春),林中桂將其長子儲賢過繼給林中正,林儲賢則成為林中正嗣子。從嘉慶十五年(1810年)至道光八年(1828年)這短短的十八年間,林家一房出了三個舉人,其中一人為父輩叔伯,二人為其侄兒,這種叔伯侄兒先後考取舉人的盛事無疑是極其轟動的!儲賢儲材之生父及養父均得以沾光得以敕贈「文林郎」之封贈(明清知縣是正七品,文林郎清代是用來授正七品文官,是散官,不是職官無實權,不過也相當於知縣的行政級別),而林樹棠則比他的兩個兄弟(中正和中桂)的封贈要高許多,畢竟其本身是舉人,被贈為朝議大夫(正四品文官,朝議大夫跟文林郎一樣都是散官無實職)。

這座節孝牌坊,是在林儲賢中舉後兩年(道光十年)由廣西巡撫蘇成額奏請清廷後所建立,至今牌坊上文魁兩大字下方仍所見「……林儲賢立……林儲材立。至今已逾180年。這座牌坊,是以表彰節婦烈女的貞潔全孝的封建道德禮教而修建,這位孝貞女性即是林中桂之妻,亦即是林儲賢之生母。而對照光緒《貴縣誌》描述節孝坊的廖廖數語中,無法得知這位郭氏的具體事迹,在光緒《貴縣誌》成百上千個詞條的「烈女節孝閨秀」中的「貞婦」、「節婦」中並無查閱到這位郭氏的記載。據此E言也無法想像到底是什麼程度什麼事迹的貞孝讓這位郭氏享受到清廷最高聖旨恩賜的「浩命夫人」。

這座節孝牌坊的定性是旌表節烈、宣揚禮教,在長達中國二千多年封建禮教中宣揚的「存天理,滅人慾」的道德法則中,埋葬了多少女人的青春和幸福!但E言更感興趣的則是這座牌坊背後所代表的一段家族榮譽歷史,一個以科舉考試為軸心的仕途進階之路:嘉慶十五年舉人林樹棠在清民兩版《貴縣誌》中均無記載其任何地官職,但與其同年考取的同縣舉人黃佐清任「桂林府教授」;林儲材任「桂林訓導」(從八品);林儲賢任「繁峙知縣」(今山西繁峙縣),因此可見,林家一房叔伯侄子三人共中舉人,以林儲賢任官職最高-正七品知縣,離家也最遠-山西繁峙縣。一房二代人間出三個舉人的盛景還沒有作為過去而划上句話,實際上僅僅是這個家族中舉的大幕剛剛拉開:僅僅在這座牌坊建立十五年後的道光二十五年,林家又中舉了,這次是中了進士!這也是貴縣明清五百年間九位文進士中的第六位進士!清光緒《貴縣誌》記載「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 林廷選 儲材子儲賢侄 見乙已進士」。即道光二十五年乙已科進士(1845年),這次林廷選任官職更高,畢竟是中進士!任安徽徽州知府(從四品),林廷選在光緒《貴縣誌》屬於「有傳」的人物,還有《清鄭獻甫林廷選墓志銘》,摘其中部分內容:「……甲辰舉於鄉乙已成進士觀政刑部時封翁乞養家居咸豐改元吾鄉多故……四年甲寅考補江南道監察御史五年乙卯補授安徽徽州知府蒞任五年……時貴縣為賊踞……乃挈家東路寄佛山……與談天下事言甚謹舉止甚詳精神甚密年力又甚強……乙丑聞君亦返里大吏奏留居本籍總辦團務閱歲聞君疾就醫梧州未幾而君卒矣……是時東南半壁賊蜂屯蟻散遍大江左右……君以同治六年丁卯八月初九日卒於梧州得年五十有一……同治八年葬於縣屬五里……」。而民國《貴縣誌》中對林廷選也有介紹「咸豐五年授徽州知府……下車即招集流亡緝捕……賊不能犯……」。林廷選入仕時剛是鴉片戰爭結束後不久,太天平國運動風起雲湧之際,在其到任徽州知府後即組織兵力進行抵抗衛城,對此鄭獻甫稱其「遠非俗吏矣」,任徽州知府任期時因奔父喪而返鄉,但因時貴縣被太平天國的勢力所控制,只能寄居在廣東佛山,清廷剿滅太平天國後迎來「同治中興」時期,在這個時期林廷選回到貴縣並「總辦團務」,後因疾赴梧州就醫未料卒於梧,後葬於今貴港五里鎮。

林廷選的後代,也多是考取科舉之輩,正所謂書香門第代代相傳,據舊縣誌記載,林廷選有四子,長子林文度,廩生,經史工詩古文辭,著有夢琴舸呤腃詩被收錄於《潯州府志》。次子福徵同治三年甲子科舉人(1864年),任思恩府教授。三子祺徵,優廩生,改名翰清,先中光緒元年乙亥科舉人(1875年),後又中光緒三年丁丑科進士(1877年),林翰清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官吏部文選司主事,這是貴縣第一批也是最後一批同年進士,光緒三年丁丑科貴縣共中三位進士,創了貴縣歷史之最,京師亦為之轟動,而林翰清則是三位之一。四子禧徵,優貢。

至此,林家中字輩這代,有林中棠於嘉慶年間中舉人,期間由林中正在城東外江邊建了誥命牌坊。到了儲字輩,有林儲材林儲賢於道光年間中舉人,由巡撫奏請清廷下聖旨立了節孝牌坊。到了廷字輩,林廷選更上一層樓 ,在道光末期中了進士,於咸豐年間任外省知府。最後到了徵字輩,先是福徵中同治年間舉人,但以祺徵即林翰清最為突出,中光緒年間進士。從林樹棠中舉的1810年到林翰清中進士的1877年的67年間,林樹棠這一房林家前後共四代人中產生了6個舉人,2個進士,而且均無斷代現象出現:林樹棠(舉人)至樹棠侄子儲材(舉人)儲賢(舉人),到儲材之子廷選(先是中舉人,後中進士),再到廷選次子福徵(舉人),廷選三子林翰清(先中舉人,後中進士)、這絕對算是上是名垂青史嘆為觀止的家族榮譽歷史!同時這也是貴縣「風土溫厚,士多志學,雖貧亦延師教子,以故科名獨盛焉」的一個典型縮影。

後注,據民國縣誌統計,貴縣自明清兩代,有進士10人(文進士9人武進士1人),舉人162人,恩賜舉人4人,武舉人48人,貢生258人。

位於永明街文明巷的節孝牌坊。拍攝於2011年。下同。

矗立已逾180年的節孝牌坊。

整個牌坊高11.5米,寬8米,全部用花崗岩細鑿精刻而成。頂部石板上正中有石葫蘆,兩邊是卧獅相伴。石板下正中有塊嵌石,高36厘米、厚17厘米。兩面周圍有浮龍,兩面有「聖旨」二字,字徑20厘米,「聖旨」石的左右各有兩個石人,一高一低。人物造型的東西外柱頂上各立一連座石獅,兩面相對,身長80厘米,連座高1.4米。坊的中部刻有字,正中是「龍章寵錫」,右是「誥命」,左是「文魁」,均為楷書,字徑30厘米。全坊有柱十條,各呈方形,底座各砌方石墩,長1米、寬0.6米,高3米,南北砌護石欄。

龍章寵錫,這是清廷給予地方至高無上的榮譽。

題刻有「……林中正之母……」的字樣,憑此字樣,確定該牌坊為節孝坊,而非浩命坊。

聖旨,刻在石頭上的聖旨,才能流芳百年,永不磨損!

誥命 龍章寵錫 文魁,這大字清晰可見,可惜未能將這三塊大字下的細字抄錄出來,清民及當代版縣誌均無抄錄該牌坊的石刻文字,令人遺憾。或者在「浩命」這側的下方細字里有郭氏的事迹。

嘉慶林樹棠中舉,道光五年林儲材中舉,道光八年林儲賢中舉。

這樣的現狀,是令人遺憾的。正如貴港市頌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樣,只有一紙空文而無實質的保護措施。2010年公布的貴港市第二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將節孝牌坊列入其中。這也是貴港文化遺產系列開寫以來,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第二個,前面寫的大南門被列入為市級首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182年前奉旨建立的節孝牌坊,是在城東外江濱,如今,該牌坊早已被民房所包圍。

這塊殘碑,是散落在今永明社區委員會附近,距離節孝牌坊不遠。拍攝於2011年7月。這塊完全不起眼的殘碑,卻是貴縣明清時代十位進士所遺留的最後的遺物!這塊殘碑上的遺刻:道光乙已科 恩科 會試 欽點 賜進士。完全跟光緒《貴縣誌》及民國《貴縣誌》上所記載的信息完全吻合:道光二十五年乙已科進士林廷選。貴港從來不缺乏歷史文物,從來不缺少歷史遺迹,但這塊看起來普通得不得了的殘碑卻是貴港明清五百年來科舉中進士中極其珍稀的實物,或者是最後的進士系列遺物。希望這塊殘碑還在,更希望市博物館能夠收藏回庫房。

【楊旭樂 文/圖】

原文地址:貴港文化遺產之十七 節孝牌坊 - 抓拍貴港 - 紅豆博客


推薦閱讀: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二十一 東湖
做一個純粹的貴港人nn——記《貴港文化遺產》系列連載終稿

TAG:贵港 | 城市文化 | 广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