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傻: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

大約兩周前我在北京宣傳新書《小烏龜投資智慧》時見了不少投資者朋友,其中有一位朋友跟我大嘆苦經:他在2016年10月份買了不少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新股(1658.HK)。當時他是沖著「2016年全球最大規模IPO」的廣告語買進去的。結果沒想到剛買了幾天該股票就大跌12%左右。後來雖然價格回升,但離他買的發行價還是有不少差距。

這讓我想起在行為金融學中一個非常常見的習慣性錯誤,叫做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可得性偏差指的是我們更容易被自己所看到或者聽到的東西影響,而不是用統計學知識去思考問題

在美國發生了9-11事件以後,很多美國人受此影響對飛行產生恐懼,並寧願開車以避免坐飛機。根據德國教授Gerd Gigerenzer的計算,在9-11之後的一年內,由於為了避免飛行而選擇坐汽車出行,導致1,595個美國人為此喪命。Michael Rothchild在另一篇研究中做出估算,如果每個月有一架飛機被恐怖分子劫持並墜毀,那麼坐飛機死去(假設每個月飛4次)的概率是1/540,000;而如果每年有一架飛機被劫持墜毀,那麼坐飛機死去的概率是1/6,000,000。在美國公路上開車死去的概率是1/7,000,遠高于飛機被恐怖分子劫持墜毀的概率。

人們墮入「可得性偏差」行為陷阱的例子在金融領域也屢見不鮮。當一個熱門股,如上文提到的郵政儲蓄銀行,準備上市的時候,所有的新聞媒體都會專註於報道這個事件。 而很多投資者在媒體的狂轟濫炸之下,就會不知不覺地去關心,甚至購買這支股票。

舉個例子來說,上圖顯示了「阿里巴巴」這個關鍵詞在Google中的搜索量。我們可以看到在2014年9月左右,Alibaba的搜索量達到了高峰,而那恰恰是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的時候。有時候投資者甚至感覺到自己購買的並不是阿里巴巴的股票,而是一個寄託了自己無限期望的中國夢,就像其創始人馬雲先生所說的,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但事實上購買IPO(俗稱「打新股」)對於投資者來說並不見得是一樁划算的買賣。比如美國的Ritter教授研究分析了美國1970年到2010年投資上市公司IPO的回報,在上面的圖表中做了總結。我們可以看到不管在一年,兩年還是三年或者五年之後,投資IPO公司的回報都低於投資同期的類似規模的其他上市公司所能夠得到的回報

購買IPO股票得到的回報不夠好,有很多原因。比如IPO是投資銀行和私募基金的搖錢樹,他們和公司高管有共同的利益和動機,即在IPO上獲得一個好價錢。如果大市不好,他們大可以延遲IPO或者甚至取消IPO,等到市場好轉以後再回來。這些諸多原因造成了投資者在和公司高管,私募基金和投資銀行的博弈中吃盡了各種各樣的虧。

在2004年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中(Frieder, 2004),作者通過實證檢驗發現,股市中的股民會跟著公司公布的業績進行交易。如果公司發布盈利好消息,那麼很多股民會聞風而動,迅速買入該股票。反之,如果聽到了業績不好的消息,股民也會在第一時間將自己手中的股票賣出。作者將這種行為歸入「可得性偏差」的行為偏見的範疇。

在2010年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中(Kliger and Kudryavtsev, 2010),研究人員發現廣大股民在對待證券分析員給出的股票建議時也受到「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的影響。如果某位券商分析師在大盤上漲的情況下給出「上調(upgrade)」的投資建議,那麼該股票會更受股民的追捧。而如果分析師在大盤下跌的情況下對某股票做出「下調(downgrade)」的投資建議,那麼該股票價格的下跌幅度會更大。也就是說,投資者們在消化分析師給出的投資建議並作出投資決定時,同時受到了大盤指數價格變化的影響。

一個和「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比較相似的行為學偏見叫做「持續性偏見(Durability Bias)」。持續性偏見指的是我們經常會高估某一正面或者負面現象能夠持續的時間。

在一篇學術研究中(Dreman et al, 2001),作者在1998年美國股市處於高位的時候,讓廣大股民對於未來十年股市的回報進行預測。我們可以看到,有接近90%的股民選擇了10%-20%,或者20%以上。要知道這可是年回報。如果一個股市以每年20%的回報上漲的話,十年後股票指數將會是十年前的6倍多!

事實上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在1998年年底之後的十年里,下跌了30%左右(截止2008年年底)。從上圖我們就可以看出,幾乎沒有股民預測到如此結局(上圖選擇0%或者以下的受訪者少之又少)。這可能也道出了股市散戶不賺錢的真正原因之一。

在另外一篇學術論文中(Barber and Odean, 2008),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一些券商賬戶中股民的炒股行為模式,發現廣大股民都有跟著新聞去挑選股票的投資習慣

如上圖所示,在買賣換手率比較高的股票中(上圖綠色),股民們購買被新聞報道的股票(上圖綠色實線)的交易量要遠遠高於那些沒有被新聞報道的股票(上圖綠色虛線),也就是說很多人都是順著新聞報道去買股票的。這些新聞,可能是某支股票在某一天有重大利好,或者忽然之間價格大漲,或者涉及什麼爆發性事件等等。而廣大股民的行為模式可以概括為典型的「一窩蜂」:別人在買什麼,新聞里報道什麼,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跟著買進去再說

在文中舉了這麼多例子,我希望可以提醒大家,我們作為人類,會受天生的非理性行為習慣的影響。一個聰明的投資者,需要知己知彼,先充分了解自己人性的弱點,然後才可能通過建立一些有效系統,堅持獨立思考來抵禦自己非理性的弱點。只有爭取做一名理性的投資者,才可能資本市場上增加自己獲勝的可能性。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是《小烏龜投資智慧: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的作者。在京東,淘寶或者噹噹搜索書名或者作者名,都可以購買到該書。讀者朋友也可以點擊這裡購買本書:product.dangdang.com/24

數據來源:

finance.sina.com.cn/sto

Kliger,nD., & Kudryavtsev,nA. (2010). The availability heuristic and investors reaction toncompany-specific events. Journal of BehavioralnFinance, 11(1), 50-65.

Dreman, D., S. Johnson, D. MacGregor and P. Sovic. 「AnReport on the March 2001 Investor Sentiment Survey.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nand Financial Markets, 2, (2001), pp. 126–134.

Barber,nB. M., & Odean, T.n(2008). All that glitters: The effect of attention and news on the buying behaviornof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hen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1(2),n785-818.

Frieder,nL.(2004). Evidence on behavioral biases in trading activity. EFA 2004 Maastricht Meetings PapernNo. 5085 .


推薦閱讀:

TAG:资产配置 | 行为经济学 | 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