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展覽的三個套路

如何一眼看出展覽的好壞

------------ 以《米開朗基羅大展》為例 ------------

周末去美術館看展,是當今流行的生活方式。每周四,我會為你推送一篇有關展覽的文章,為你打個前站或補充背景知識。說句題外話,前幾日未讀君給我了本《如何參觀美術館》的小冊子,設計美觀,內容實用,很適合不敢踏進美術館的人學習哦。

作為展覽專題的第一篇,我想寫個反面教材,教大家辨析什麼是壞展覽。今天我們要談的展覽是《小米手機·神美·米開朗基羅大展》和上海藝倉美術館

小米商城廣告

一場三手展覽

作為上海藝倉美術館的開幕首秀,《米開朗基羅大展》主推文藝復興大師的絕世傑作。但除17件書信、手稿外,其他展品全非真跡。仔細一想,我驚覺這還是一場三手展覽,因為早在2013年台北歷史博物館和高雄美術館就已展出兩次。為什麼會記得?因為那年央視給國博展出的米開朗基羅雕塑下體打了個馬賽克,台灣媒體還藉此鼓吹自家的展覽自由開放呢。

2013年央視新聞截圖

言歸正傳,這就是場外包商展。也就是說,從策展選題、展品選擇、展覽策劃都是打包好的,就等人下單。我還拿到了策劃方Niccolai Gruop的英文版展覽方案和銷售廣告,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下載。讓大家都做一回美術館館長,審一審這展覽。

梵蒂岡中的《哀悼基督》| 1499年

壞展覽的三個套路

展覽標題酷炫拽壞展覽的標題樂於使用大量形容詞和贊助商的大名,甚至不惜造新詞來體現展覽的酷炫拽和「高超水準」。《小米手機·神美·米開朗基羅大展》、《凱迪拉克·不朽的梵高感映藝術大展》、《動感101·傳奇畢加索藝術大展》都是這種套路。希望用展覽標題奪人眼球,但專業人士看一眼,就知道是場壞展覽。

好展覽的標題往往簡潔明了。如《莫奈特展》、《賈科梅蒂回顧展》、《海昏侯考古成果展》等,都儘可能地突出展覽主旨。這些展覽敢用藝術家名字做標題,其實從側面證明了策展團隊對展覽質量充滿信心。簡單質樸是高大上的最高境界

《米開朗基羅大展》現場

廣告文案必自嗨壞展覽的廣告文案都是自嗨型的,常出現「」、「絕對」、「第一」等極限用詞。他們熱衷鼓吹展覽在時間層面具有「最早」、「唯一」、「最大」的特質,但不希望展覽擁有「最完整」、「最專業」的品質。還喜歡炒作策展班底的高學歷和知名度。但幾乎都是虛假信息。

國寶大師坐陣台灣,連畫兩場真是夠閑

廣告文案能自嗨到什麼程度,要說我能和嗑了葯一樣,忘了自己祖宗。以《米開朗基羅大展》的臭文案為例。在小米商城的推廣頁上赫然寫著這場展覽是「國內首度與義大利文化跨國合作…」。這麼寫不就是賣國,難道不承認寶島台灣在國內嗎?除此之外,通篇語病也讓人懷疑作者的國籍。

小米商城推廣頁截圖

好展覽的文案不會出現極限用詞。真正靠譜的策展人都是摸爬滾打數十年的業內專家,他們謹言慎行,有很高的學術修養。另一方面,也怕吹得太大,以後砸了自己招牌。但又說明這些展覽力圖追求高質量,而不是打一槍換一地的圈錢展。

展出的石膏板《哀悼基督》

展覽推廣靠炒作:壞展覽在推廣時會鋪天蓋地投放廣告,炒作展覽噱頭。他們喜歡挖掘展品背後的動人故事,然後洋洋洒洒地寫出十來篇軟文轟炸微博、微信。當然,那些連展品都沒的只能包裝藝術家的生平經歷了。他們千方百計地寫出讓人時而潸然淚下、時而捧腹大笑的文章,希望靠淚點與槽點的雙重打擊,轟炸我們的錢包。

好展覽永遠都不會這樣做。因為藝術品是無言的珍寶,只需用它的完美便能吸引世人。捨本逐末地炒作故事都是粉飾展品缺陷的套路而已。不過,普通人很難鑒別壞展覽文案中的不實之處。那我就借《米開朗基羅大展》幫大家理理思路。

《米開朗基羅大展》現場聯播

段子手的花招

死掉的濕壁畫:展方鼓吹的一大看點是「碩果僅存的」濕壁畫大師兼策展人現場作畫。但在義大利,濕壁畫是一個活力四射的畫種,並非「碩果僅存」。各地都有濕壁畫學校,甚至作為旅遊產品,還有為期3天的體驗課供人選擇。濕壁畫市場同樣欣欣向榮。有錢人常請畫師回家作畫,這些畫師還會做壁畫吊頂和手繪鑲金地磚,不過他們到中國還能當策展人

濕壁畫作坊的商業展台

手工繪製地磚

手工濕壁畫吊頂

絕世大衛翻模像:5.5米高的《大衛》原作翻模石膏像也是展方炒作的噱頭,說是全球僅存三尊的原作翻模像之一。但這尊雕像不是原作。它再怎麼逼真,也不比2013年國博展出的那尊未完成的原作有價值。另外,據澎湃新聞報道,這尊翻模石膏像保存著「一條條被砂皮打磨過的痕迹」。

如果展方有心超越那三尊原作翻模像也不是什麼天方夜譚。斯坦福大學早在2009年就完成了大衛像的3D建模工作,該模型直接掃描自原作,共計9.8億個多邊形。多邊形是用來形容三維模型精確程度的術語。相比電影《阿凡達》每秒畫面只出現10億個多邊形,這尊大衛像的逼真程度要比《阿凡達》人物高上數倍。如果將該模型列印出來,肯定能比石膏翻模更接近原作。

左:原作,右:3D模型

世紀對決:展方炒作的另一個噱頭是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在佛羅倫薩五百人議事廳的濕壁畫對決。但這才是天方夜譚。因為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根本沒有完成各自的作品。達芬奇因技術性失誤,讓快畫完的《安吉利亞之戰》整體滑落;而米開朗基羅也只畫了《卡西納之戰》的草圖就告別佛羅倫薩了。兩件作品甚至沒有公開展出過。

雖然兩幅傑作都未完成,但想借題發揮,以世紀對決為題做一場展覽也不是不可能。鄰居日本就在2015年做成了這事。在東京富士美術館,達芬奇的草圖《多利亞畫板》(Tavola Doria)和僅存的米開朗基羅門生 Aristotele da Sangallo 繪製的《卡西納之戰》摹本,時隔500年首次相遇,滿足了人們臆想中的那場大師對壘。

達芬奇的《多利亞畫板》

米氏的《卡西納之戰》摹本

展覽界的尊嚴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也做過策展工作,很清楚要辦好一場展覽十分不易。好展覽的成本是壞展覽的數千數萬倍,但門票一般不過百元。就說紅火一時的《莫奈特展》,100元的票價乘以40萬觀眾才勉強盈利,更不說公立美術館為我們精心策劃的國際級大展了。

無數策展人的辛苦周旋,不求其他,只求尊嚴,求的是中國文化界的尊嚴。因為成本低廉,所以壞展覽總請得起名人站台,其中不乏大腕畫家(在此不點名)。名人效應讓壞展覽悶聲發大財,也讓大量資本流入外國人的口袋。至今為止,國內出現的PPT展覽形式全都出自澳大利亞和韓國的兩家公司,而這次的主辦方也是澳大利亞公司。與此同時,認真策劃多媒體藝術展的其他公司又進不了中國市場。我國百姓買高價票參觀的展覽卻非業內最高水平,真是可悲,更是可恨。

我希望美術界在抨擊公立展覽館體制僵化、資金短缺的同時,為認真策展的同行留出足夠的發展機會。不該為了一己私利,擠占本就不多的展覽空間和輿論目光,摧毀來之不易的文化環境。

注釋

(0)封面圖:當代藝術家Eduardo Paolozzi作品《米開朗基羅的大衛》,1972年,泰特美術館。這件作品是藝術家為紀念在1987年因學生運動被摧毀的一尊大衛石膏翻模像而作。

(1)極限用詞:2015年9月,《新廣告法》出台,規定企業在廣告中不能使用如「國家級」、「最大」、「唯一」等具有最高比較級性質的辭彙。

(2)藝倉美術館:原身為英國老牌畫廊——翡翠畫廊的上海分部,2016年底開幕的藝倉美術館是該畫廊在中國市場的一次升級。

(3)台灣:我國政府從不動搖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是中國的這一事實,不是商人因利益驅使就能改變的。

(4)PPT展覽:《不朽的梵高》在上海首站開幕後,國內展覽界因其展覽形式是使用投影設備播放帶有或不帶動畫效果的原作照片,蔑稱其為PPT展覽。

(5)PPT展覽開發公司:主要有澳大利亞的Grande Exhibition,韓國的BonDaVinci,俄羅斯的ArtPlay Media。以下視頻為俄羅斯ArtPlay的展覽現場,個人認為是三家公司里展覽效果做的最好的。

附錄

一本有趣的小冊子

---------------------------------------

幾冊帶你去看好展覽

「幾冊」藝術公眾號,拼盡全力帶大家了解藝術,讀懂美術館,並奉上一切關於美的東西。為藝術愛好者創造一個理想的閱讀空間。除了讀懂藝術,我們還會引領大家創作自己的藝術作品,並不定期奉上許多免費下載的藝術類書籍和資料,更有名畫高清大圖免費送給大家。

推薦閱讀:

站在城外的一瞥
李開放個展:不設限與更豐富的青年藝術家們
逛一逛 2017法國聖艾蒂安設計雙年展
今夏能看到的四處James Turrell

TAG:生活方式 | 展览 | 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