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通用理論(一)——套路

從今天開始,我將開啟一個全新的系列:藝術創作通用理論,本系列將從藝術中的一個門類入手,展開講述藝術創作方法。如果你是第一次來這裡,請不要為這個系列對音樂的側重感到奇怪,本研究院專註研究電子音樂,而電子音樂作為一種藝術風格,在當下已被普遍作為理工科學去研究,誠然,電子音樂由於其學科特殊性,需要大量理工知識與思維,但對藝術科學理論的缺乏必然會導致電子音樂創作者在某些方面出現嚴重的瓶頸,這個系列就是為研究院各位讀者提供這樣一種思路,請不要因為沒有講軟體操作沒有分享音源就因此錯過,這個系列作為我近期最重要的理論研究成果之一,或許可以為處於迷茫階段的獨立電子音樂製作人予以啟發。

在電影領域有個辭彙叫做拉片,意思是一小段一小段地分析電影,將其每場戲的具體鏡頭以台本的形式還原到文本狀態,仔細思考導演創作手法、意圖,真正將電影作品看細、看透。當然我們也可以專門從剪輯、演員表演、場面調度、音響與音樂的使用等方面進行拉片,這是一個辛苦卻非常有效的自學手段。電影在當下作為一種工業產品,已經需要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來支撐,好萊塢工業體系下的所謂美國大片便是在工業體系下由極多工種從前期策划到後期製作以及宣發來共同完成的,作為觀眾或研究者的個體我們只能進行文本拉片而不能將其完全重現,但如果你的相關知識儲備足夠多、拉片能力足夠好,是可以在多個方面將電影以文本的形式以較大的深度模擬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你就真正學到了這部電影的一些創作手法,對於今後自己觀影也好拍攝微電影也罷都是有極大幫助的。

如果你拉片數目足夠多了,即使作為非影視專業的普通愛好者你也會發現,好萊塢主流商業電影其實形成了一套系統的創作套路,劇中人物以什麼形式開場、如何表現他的性格特徵、以何種方式邂逅女主、多長時間應該有一個小高潮、什麼樣的場景鏡頭應該怎麼切等等,都有一套自己的套路,那這些套路是從哪裡來的呢?多年創作經驗、對觀眾的研究、市場的反饋。也就是說,套路其實是成功的藝術創作經驗,請各位讀者牢記這句話。套路作為已經經過大量實踐經驗證明了確實有效的經驗總結,是前人留給後人的寶貴資源,有了套路,成功便有了最起碼的保障,即使哪裡沒做好,錯也不會錯得太離譜。曾經有一哥們跟我說他的音樂學校里有員工想來個惡搞的自我介紹視頻,說想模仿東京熱,但是作為音樂生並不知道怎麼拍,我說你就找個東京熱的開場視頻,按照裡面鏡頭的運用方式完全模仿,這樣即使你不懂鏡頭語言也能做得像模像樣。雖然是個不正經的例子,這卻提醒我們今後在作為新手進行藝術創作時,可以通過先模仿套路走起來,再進行自己的創新。不要覺得低端,模仿都模仿不好的人還談什麼創新,甭跟我說自己是天才不需要模仿,大師都會去模仿,只不過他們是已經風格化了的模仿。

音樂也是如此。音樂里有個辭彙叫扒譜,相信各位都已經比較熟悉了,通過扒譜,我們可以親自體會其旋律寫法、和弦走向、復調對題等,積累到一定數量後,便能夠明白某種風格的慣用套路,也就明白了怎麼寫才是正宗的。藝術學習很多時候其實不需要太多的教程,自己思考、自己教給自己往往是記得最牢的,當明白了基礎理論後,教程往往只是起到提示的作用。除此之外,作為以音色運用為主的dubstep來說就不能扒譜了嗎?恰恰相反,dubstep的套路化其實是很嚴重的(有些電音風格其實更嚴重,這裡不再展開論述),一種情況是我們把它的套路稱為結構,一個結構可以搭配多種音色,就會出來多首曲子,另一種情況是音色的套路,也就是預置,包括別人做好的和自己原創的。Dubstep最大的魅力在於可以通過簡單的節奏和旋律讓你感受到音色的刺激和無盡的律動,因而「爽」往往是我們要追求的首要目標,這就跟上次講到的必須要創新的trap區別開來。在dubstep中,即使你使用了老舊的套路,只要你能做出自己不同的地方,然後還很爽,結構往往不是聽眾最關心的,即使他們吐槽你曲子老套,自己也可能是在爽中進行的吐槽,但如果你只專註創新卻沒能讓聽眾爽到,那麼聽眾可能會用9種方法吐槽你。

須承認,我以前的一些dubstep多多少少都模仿過其他作品,建議大家在創作初期也試著這樣做,只要能有自己的特色即可,國外很多作者其實也都是這樣做的。那麼什麼時候可以創新了呢?當你模仿的足夠多、拿到別人做好的模板工程知道哪些地方應該修改完善、拿到預置後第一反應不是直接用而是知道怎麼改,就可以多多創新了;當你聽曲數的量已經足夠龐大、不屑於用別人的工程、迷上了合成器、混音的時間不會遠小於編排,你就距離專業范更近了一步。

藝術創作需要套路和模仿,做人也是如此。(留給讀者自行思考)

/*感謝上篇文章里讚賞的胡昕陽,以及贊同的60位朋友。*/

推薦閱讀:

來自黑暗的吶喊——評dubstep神作《怒摔手柄》
什麼是dubstep?(中)
關於「星空音樂會」
簡述dubstep的歷史性

TAG:Dubstep | 艺术理论 | 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