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AI時代序幕:從農業革命看,技術革命真的可以改變生活?
AlphaGo的2016,AI時代到來?
2016年的科技界,如果說想找出一個最大的爆點,我想很多人的腦海里都會浮現出一隻狗,此狗其實叫AlphaGo,是DeepMind公司的一個深度學習圍棋AI系統,在上半年4:1大勝韓國人九段李世石。
2016年底,圍棋界又炸了,神秘AI master,在各大圍棋平台以快棋60場不敗,其中戰勝了包括柯潔、聶衛平等各路高手。直到最後,AlphaGo真身亮相。各位人類高手感嘆:AI的棋路有違千年人類的經驗,自己開闢了新的天地,許多棋路在人類新人做出來會被師父指責,AlphaGo卻有著自己遠謀深慮的打算。
我不懂圍棋,作為一隻程序猿,也不很懂深度學習。當計算機戰勝人類國際象棋選手時候,人們都認為,計算機在圍棋上戰勝頂級人類選手,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AlphaGo,是一個通過深度卷積神經網路構建的人工智慧系統,通過蒙特卡洛搜索樹提高求解速度。有了『術』後,AlphaGo能夠利用現代計算機的資源,不僅通過人類歷史棋局學習,還可以自我博弈,每天以人類一生都難以企及的規模分化出兩個自己不停地訓練自己。而一個頂級大師的徒弟們,每天才能練幾把棋?
媒體界都在趁著熱潮鼓吹『人工智慧』,還有『人工智慧威脅論』。這類型的電影我也看過好多,『黑客帝國』里的Matrix,『終結者』里的天網,『鷹眼』,『機械公敵』。。。
毫無疑問,AI將要在人類的社會生活與個人生活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類將會從繁重的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大部分工作對於人類來說都變得失去意義,甚至帶來人類階級的新變化。
可以關注尤瓦爾·赫拉利的新作《未來簡史》。
作為程序猿,一定懂的。計算機已經在幫助你完成了很多程序式、重複性的工作:
- 編譯器把你human比較友好的程序語言『翻譯』成為了機器可以執行的二進位指令;
- 龐大的工具鏈與生態工具幫你解決各種重複性的組織、管理工作,你可曾對maven如何打包代碼疑惑?docker如何隔離你的服務?
- ……
計算機能夠做的只會越來越多。
在你我生命中或許就可以見證人類歷史的另一個拐點的來臨。人類的歷史上有許多關鍵拐點,讓人類泯然於茫茫中生,脫穎而出,統治這個星球,帶來了災難,帶來了文明。雖然,從生物的觀點來看,我們只是第三種黑猩猩,我們與黑猩猩的基因的差別不大於2%。
重大的技術突破真的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嗎?未來的問題無法回答,只能從人類史上找一些相似的拐點,比如:農業的普及。
毫無疑問,農業的興起是人類史的里程碑,為什麼說是福兮禍所伏呢?
農業革命:福兮禍所伏
人類史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都在過『狩獵採集』的生活。這種生活以野生動植物為生,大部分人都認為,這種生活惡劣,野蠻,短命。食物不可能被儲藏下來,每天很多時間都花費在覓食上。
直到上個冰期結束後,分別在世界上幾個不同的地點,獨立地發明除了農耕與養殖動物的技術。農業革命逐漸擴散,直到分布全球。而狩獵採集的生活直到現在還有,大都存在於農民們不屑於耕種的地方,沙漠,或者北極圈。
進步史觀認為,正是因為農業,人類的生活有了如下變化:
- 農業相比狩獵採集,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把大量的人口從食物採集和狩獵中解放出來,出現了更多、更極致的社會分工;
- 出生率大大增加,這個可以理解。人類嬰兒從出生到可以跟隨族群遷移至少需要4年。狩獵採集階段食物來自野外決定了人類族群不可能長留一個地方。所以,生育是一個值得思考的事情。而到了農業時代,生育的成本大大降低,人口出現暴漲。
- 農業是藝術、文化的溫床。農產品收成後可以收藏,人類有了更多的閑暇,有時間去創作與欣賞藝術。
這些觀點無疑是對的。
農業純粹代表進步嗎?
賈雷德·戴蒙德是一位著名的生理學、人類史學專家。他有大量與當今世上還存在的狩獵採集社群的考察溝通經驗。他們居住在不適合農耕的地區,比如,在南非卡拉哈里沙漠中的布須曼人,直到最近都在過著狩獵採集的生活。
可能與你想像不同,他們的生活十分愜意,閑暇時間很多,睡眠時間不少,為了果腹不必比鄰近的農民更加辛苦地勞動。布須曼人每星期覓食所費的時間,平均不過十二三個小時。敢問,你每星期要工作幾個小時呢?(吾等程序猿,每天十二三個小時?)。
布須曼人是被農業族群驅趕到不適合農耕的世界上最糟糕的角落裡生活的,過去的狩獵採集族群仍然居住在肥沃的土地上,絕不可能比現在更糟糕。
那就要問了,放棄了狩獵採集生活而務農的社群,他們的生活真的變好了嗎?
如果務農是一個絕妙的點子,那麼農業一旦興起,應當迅速傳播開來才對。然而,考古記錄顯示,農業在歐洲的傳播進展如同蝸牛爬行,一年勉強平均3km。大約一萬年前,農業在兩河流域附近興起,2000年後,向西北到達希臘,再過了2500年,才進入英倫三島和北歐。
務農的農人集中精力生產高澱粉、糖分的農作物。狩獵採集族群,即使現在,都包括包含各種蛋白質的野生動植物,營養更加均衡。布須曼人平均每天攝取2140卡路里熱量,蛋白質93g,按照他們的身材,這樣的攝入遠高於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推薦的量。他們族人疾病少,身體健康,食物內容豐富,不會常有饑荒。布須曼人能利用85種野生植物,而19世紀40年代愛爾蘭人因番薯傳染病導致欠收,死亡人數在百萬以上。
而農業社會,加上牲畜飼養,農民的營養攝入單一,常年勞作帶來身體並不健康,牲畜是人類主要的重大流行傳染病的根源。然而,真是由於社會分工迅速發展,階級的產生,農民的農作物仍然很少能夠存儲下來,而是作為稅收還有上貢等新的形式養活了大量其他不生產的人。
土耳其附近的考古證據表明,進入農業社會之前的狩獵採集族群的男性平均身高177.8cm,女性167.6cm;農業興起後,身高急劇降低,公元前4000年,男性到了160cm,女性155cm。到了古典時代,身高才慢慢回升,但仍然不足原來。
通過對印第安人的考古研究也有類似發現:公園一千年玉米成為中美洲主要農作物。在那之前,印第安人的骨骼看起來非常健康。但是玉米傳入後,成年人嘴裡牙齒蛀牙數目從平均不到一個,到了近7個(說明母親懷孕期間嚴重營養不良);貧血病增加了4倍;一半感染了螺旋菌或梅毒;75%有骨風濕…活過50歲的比例從5%降低到1%。世界其它地區的考古證據也有類似結論。
這些現象大多是可以解釋的:農作物提供的營養單一;依賴的品種少,要是莊稼歉收,就是饑荒的災難;人類史上的人口殺手——傳染病,如若沒有農業革命帶來的高人口密度和牲畜技術,也不會流行。
但是,大可不必因此就說,狩獵採集生活才是舒適愜意的。狩獵採集生活一平方公里可以養活的人要比農業社會少非常之多。
農業帶來的天譴:階級分化與不平等
農業給人類帶來的最大天譴,就是階級分化。農業革命帶來了食物儲蓄的餘糧,相比除了老弱病孺人人都得覓食的農業前社會,農業社會帶來了君民之分,帶來了專職專業人員,帶來了社會的寄生蟲階級——專門奪取他人食物來吃得腦滿腸肥。
只有在農耕社會裡,才會分化出為疾病與稅貢所困的普通大眾,以及健康、坐享其成的精英階級。考古證據無一不能證實這點。
如果你是一個城市裡的小資,或者問一個歐美髮達國家的人,我問你:你願意拋棄現代生活,回到狩獵採集的生活中去嗎?
你一定會覺得我有病。為什麼?現代社會的發達國家人民的壽命、健康、生活無疑比狩獵採集的族群的任何一個人都強。
在現代社會,小資、還有大部分的歐美髮達國家,就是今日世界的精英階級。精英的生活資料,石油、糧食,還有很多製造品,都依賴從其他國家進口。高人力成本、高風險、高負荷的製造業等工作機會都被安置到了低人力成本的發展中國家,利潤都被精英們拿走。
如今,大部分的人都在抱怨『霧霾』,無休止的工業排放、環保標準過低、執行不力帶來了長期壓抑的嚴重污染霧霾天氣,讓無數的人抱怨政府不力、抱怨工業。必然還有許多生活在貧困線附近的工人勞動者,依賴著這些煙囪養家糊口,勉強生計。增加環保設備帶來的成本對於他們來說不可接受,對於拿到大部分利潤的工廠主來說不可接受,對於靠著GDP作為KPI考核的地方官員來說也不可接受。萬惡的階級社會啊。
現代社會的人還有農耕社會的人有著很多的閑暇,這方面任何狩獵採集集群都比不上。那是因為,他們有其他人供養,而這些其他人的閑暇就屈指可數了。農業創造了精英階層的生存空間,沒有這些精英們,大規模的藝術、文化創作是不可能的。
性別不平等更是由來已久,農業進一步加深了鴻溝。農業興起後,女人往往淪為役畜,又因為更加頻繁的懷孕生產而透支體力甚至生命。在今日的新幾內亞農業部落里,婦女背負沉重的蔬菜和柴火步履蹣跚,而男性優哉游哉的場景隨處可見。
既然農業革命帶來了精英階級坐享農民階級的成果的『惡果』,就算信服了『農業並不全然帶來了進步』,那既然農業如此『福兮禍所伏』,為何人類還是陷入了農業社會呢?
農業的上位:強權即公理
其實,農業並非是智人的發明。從後人『事後諸葛亮』來看,農業帶來了人類人口的暴漲,帶來了更繁榮的文明,帶來了上述說的各種利弊。然而如果你是那個時候的一個部落的首領,選擇農業還是狩獵採集,或者如何發現作物,並不是一個有意識的連續的『發明』過程。
人類的務農、畜牧,在早期階段,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動物的馴化源部分於人類將動物當做寵物的習慣,動物也漸漸學會了利用與人類接近的好處。馴化植物的早期階段,人類在利用野生植物時隨意丟棄的種子意外播種。這些動植物,無論物種、個體,只要對人類有用,人類就可能『選擇』了他們,這個無意識的『人工選擇』行為,意外帶來的好處,整個無意識、無計劃的行為,到了最後,也產生了有意識的選擇、計劃。
對這塊不是很了解的可以參考《槍炮,病菌與鋼鐵》里關於人類如何在實驗室里有意識的通過『人工選擇』培育新作物品種的描述。
農業能夠供養的人口,比狩獵採集多得多,但是平均來說是否每張嘴都能分配到更多的糧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農業社會人口密度至少是狩獵採集群體的10倍。
這個原因很好解釋,前面也提過:一畝莊稼地比一畝森林能穩定生產多得多的食物,而農業社會穩定的定居生活與食物可儲存也保證了更高的生育率與更短的生育周期;而游牧的狩獵採集社會,殺嬰棄嬰都很常見,生育周期也很長。
農業養活了更多的人,但是更多的人口以及階級卻導致大部分人個體的生活健康與質量嚴重下降。
對於任何族群來說,農業生產帶來的短期人口增加和穩定食物來源的好處是明顯的,人口增長直到糧食生產系統無法供應。為了更多的人口,擁有人口優勢和可能的更好社會分工帶來的組織優勢的農業族群,不免會擴張農耕而驅逐、殺戮附近的狩獵採集集群。10個營養不良不健康的農民,總能對付一個健康、強壯的獵人。
而部分的狩獵採集族群被迫放棄祖先游弋千萬年的土地移居到農民不要的土地上,部分的族群選擇了定居的農業生產。
這是人類贏了嗎?
祖先們在限制人口與增加糧食生產間選擇了後者,選擇了短期的利益。結果帶來了饑饉,戰爭,獨裁與暴政。在人類歷史上,狩獵採集是最成功、最持久的生活狀態。
現在人類仍然陷身於農業興起帶來的問題中,暴漲的人口,階級不平等,階級矛盾,饑荒,戰爭,無節制生育,搶奪資源……
農業興起在整個人類史上看只是一瞬,卻面臨著無法迴避的困境。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說,進化論進行自然選擇的單位並非是一個生物個體或者一個生物種群,而是一個基因。而在這個世界上活蹦亂跳的活物們,無非是基因控制的生存機器罷了。
對於人類來說,這個問題更微妙了。我們無需萬年進化與選擇來修正我們的行為與生存策略,我們形成了我們的文化與思想,這些不同的思想控制了我們的行為,新的名詞誕生了——模因(meme)。可以看做是『文化選擇』的基本選擇單位。
感興趣的可以閱讀《信息簡史》,第11章,躍入模因池(它其實就是寄生在了我的大腦里)
農業革命,可能是人類的基因的勝利,因為因為農業更多基因獲益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副本;可能是小麥、水稻基因的勝利,它們可能成為了這個星球上最成功的植物基因。而我們人類真的勝利了嗎?
AI,福?禍?
我不覺得未來一定會人類被AI所控制,AI產生了無法被控制的自我意識。但是,有一天,AI很可能會消滅人類大部分的工作,使得很多人被從每天好幾個小時的工作中『解放』,形成無用的階層。
除了AI技術的『大躍進』進步,進一步的技術進步會降低AI的運營成本,提高客戶公司的利潤率,等到AI的成本小於人力成本,AI很可能會把人類擠出就業市場,機器取代人承擔更多的工作,只需要在行業的一些不可替代的崗位需要特殊能力的人類即足夠。
以血緣關係和親情為紐帶的家庭單位的社會結構目前已經在松解、解耦合,人們因為共同的愛好、志向走到了一起,你我有生之年能夠見證的未來的社會可能大不一樣。這個腳本是否似曾相識?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技術革命真的可以改變生活?
農業的興起以及各種技術的進步帶來的人口暴漲仍然在繼續,兩次世界大戰的教訓還歷歷在目。在我們有生之年可能發生哪些巨變?-馬前卒的回答里描述了人類面臨馬爾薩斯陷阱的可能性。非洲、印度等欠發達國家卻處在極高的生育率上,短時間較好的經濟形勢導致了過量嬰兒降生,大部分生活在極度惡劣、貧窮的環境中。發達國家生育率普遍很低,AI自動化技術的進步,使得發達國家不再需要來自這些世界的廉價勞動力,他們之中的極少數才會因為特別的能力進入發達國家。
最大的受益者們無疑是資本家們,依靠技術獲得更高的利潤率,資本更雄厚。但個體曾經的工作依賴的技能不再不可替代,真正的『無用階級』產生了。人類的個體價值越來越低。
人類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類從第三種黑猩猩到智人需要了幾百萬年,從智人到『大躍進』有了語言溝通等重要技術的人類也走過了漫長歲月,再從大躍進到農業革命,也有幾萬年。然後,階級,部落,城市,國家,權力機器,應運而生。人類走向第一次工業革命用了幾千年,第二次革命只需要一百年,而現如今,每時每刻,技術與知識的邊沿都在擴展。
越來越快的人類不再有停下來思考的機會,我們需要技術來通過人性的方式解決可能的馬爾薩斯陷阱,亦或者加重馬爾薩斯陷阱。技術的進步讓我們陷入了過高人口的陷阱,怎麼走出來,還需要技術解決。
看似牛逼的技術革命,給對於作為個體的我們帶來的,肯定是我們想要的快樂與幸福嗎?
未來難預測,有一點沒錯
未來不可預測,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拿今日看到的《經濟學人》的封面來共勉:
堅持學習,才能夠在一切自動化的時代生存下來。
參考
本書參考一下書目:
《自私的基因》 道金斯
《第三種黑猩猩》 賈雷德·戴蒙德
《槍炮,病菌與鋼鐵》 賈雷德·戴蒙德
《人類簡史》 尤瓦爾·赫拉利
各個經典,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