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在知乎就見多識廣,這個工作你一定沒聽說過!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寧波人物」(ID:ningborenwu)

如果想認識更多人物,加我微信號:zhengyu0987,一起進入寧波人物俱樂部群!

因知乎不支持GIF動圖,為了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可以點擊下方文字鏈接:

這個99%人都沒聽說過的職業,她竟然做了4年

到現在為止,父母還是不知道我具體做什麼的。親戚,同學,朋友要麼以為我是做公益的,要麼以為是我做慈善的,甚至有人以為我是志願者。

好吧,那我到底是做什麼的呢?

人物身份:全職公益人-李瑩。

人物需求:想做公益缺資金、缺經驗、缺扶持的小夥伴可以聯繫我。

後台回復:060,獲得聯繫方式。

入行媒體

彼時我在大學,夢想成為一名記者,畢竟從小喜歡寫寫東西,前腳加入寧波晚報小記者團,後腳進入大學主修漢語言文學,都在為這個方向準備。

記得有段時間老師鼓勵我們考公務員,我就天天拿著手機看半月談,嘗試寫各種評論,並且把自己的評論投到報刊、雜誌。

一路下來,似乎冥冥中就要進入媒體圈,成為一個匡扶正義,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媒體人了。

大學畢業進入一家網路公司做網站編輯。

公司主營業務有三塊:社區事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

當時我的工作是在新聞中心主要做社區新聞的編輯以及社區工作案例的采寫。

一開始的人生道路就是這樣。

轉行公益

直到有一天,我用公司食堂剩下的飯菜照顧幾個流浪的貓咪,領導說:小李啊,看你挺有愛心,要不去社區事業部,做社區志願者的工作吧。

這一句話改變了我的生活軌跡。從鍵盤俠轉變為公益人。

等等,什麼是公益人?我只聽說過變種人,外星人,沒聽過什麼公益人啊?好吧,先去試試。

剛開始去做公益,做志願者,總會有一種莫名的道德優越感,尤其是還拿著工資做公益,天底下還有這種好事。

一時間我無法區分什麼是公益人,什麼是志願者。

直到15年3月份申請了「木棉花開」社區領導人研修班培訓,徹底顛覆了我的思維。

這場為期一年的課程,帶我去了廣州,香港,雲南,每到一座城市,會去參訪當地優秀的NGO和社會企業。

我們和機構主要負責人交流,同時研修班還邀請了專門的培訓師來教學員如何運用引導術去梳理和解決機構的問題。

Duang!Duang!Duang!我的腦門被敲開了一個大洞,原來公益組織竟然和企業發展是相通的,和柳傳志說的「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一模一樣。

原來公益,並不只是代表機構,代表自己去做好事,而是要考慮非常多的事情,我突然發現原來的工作就像哥倫布剛發現的美洲大陸,完全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自己可發揮的空間太大了。

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近在眼前,從0到1,慢慢架構起屬於寧波真正的公益事業,那是多麼有成就感的工作。

現在我終於可以解答公益人和志願者的區別了:公益人比志願者更職業化和專業化。而志願者屬於偶發性和興趣性的工作。

比如大多數志願者去慰問敬老院,幫老人洗頭,洗腳,剪指甲。

而公益人就是這個活動的組織者,他會從老人,敬老院的根本需求出發。

會考慮老人是精神上的需求更多,還是物質上的需求強烈,是找不到老伴嘮嗑,還是找不到好友搓麻將。

這一年洗頭洗腳剪指甲下來,除了老人指甲沒變長之外,心理到底發生了什麼改變,如果沒有,是不是要更改自己的服務模式。

所以公益人會更加宏觀和系統地去看待問題,養老就是要解決養老最核心的問題,做慈善就是要解決慈善最本質的問題。

當所有工作奔著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的時候,會發現需要去大量調研,去鏈接資源,去尋求幫助。

敬老院的醫療條件不好,就要找醫療組織。敬老院的資金不足,就要去募資。絕不再是志願者的小打小鬧的偶發性慰問。

社區工作

社區是個很有挑戰的任務,也是我的核心工作之一。

很多時候,住在小區里的居民會發現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從來不會找你,一年到頭也看不到他們的存在。

有些人把小區門口的草拔掉,當成了自家的菜地。他覺得社區的草拔掉沒關係,但是你把他的菜端掉,就跟你急,因為他覺得菜是自己的。

這就是社區融合度不夠的表現。當他覺得社區的一草一木都與自己有關,是絕不可能發生拔草種菜的奇葩事。

尤其是現在互聯網環境下,鄰里之間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最明顯的例子:90%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對門的鄰居叫什麼。

社區服務中心是一個平台,居民才是這個社區的主人。

而現在更多的情況是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全都拋給了社區服務中心,你們愛幹嘛幹嘛,與居民無關。

正所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市政府,區政府,街道每年會下發各種名目繁多的文件、指令、政策,而社區是執行方。

比如文明城市檢查來了要找衛生死角;徵兵來了要挨家挨戶打電話;

G20來了要值班和巡邏;

大媽要跳廣場舞要給找場地;

廣場舞跳得太吵了要勸導;

甚至小區漏個水本該找物業的,也會來找社區服務中心。

於是社區工作人員(以下簡稱:社工)每天處於高強度的瑣碎工作當中,加班加點在所難免。社區融合的事情要麼擱置,要麼推進緩慢。

社工的數量和力量畢竟有限,沒有明確的KPI指標,可以敷衍了事,但真要深入下去,卻有做不完的事情,理不完的亂麻。

要讓社工從繁忙瑣碎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就意味著社區從管理到治理角色的轉變,就意味著居民從不融合到融合的過程。

我所要做的就是幫助和培訓社工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開發更多的社區公益項目。

讓更多的居民參與到社區事務中來,共同幫助社區成長,真正成為這個社區的主人。

項目效果難以量化,瑣碎,甚至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我還在路上!

真相在這裡

現在了解我的工作了嗎?

其實我就是全職公益人,就職於一家寧波民辦非盈利機構(類似於學校,醫院)。

在政府觀念轉變的大環境下,從原來的大包大攬到現在服務外包。而我們作為第三方,政府購買服務,我們去落地和執行這些工作。

一方面幫助社區提高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培訓和孵化各種民間公益組織。

在我眼裡公益,是手與手的相牽,是心與心的交流,是連續不斷的江河,是被幫助者心裡的期盼。

最後能令我們由微小的個體、星星之火匯合成衝天的火焰巨人!

公益,不是你一個人做得多棒,而是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沒錯,我是全職公益人李瑩,我是寧波人物。

寧波人物其他好文

這個數千年歷史的樂器,如今浙江會的不足5人,她是寧波唯一

這個90後寧波小伙如何改變中國快遞最後100米的格局?

以色列人在寧波創業是怎樣的體驗?

推薦閱讀:

運動×慈善居然有這麼多道道,你還會花高價買馬拉松慈善名額嗎?
請記住,他的名字叫王建煊
中國首善的煩惱:百億身家為何想出家?被傳「跑路」錢誰繼承?
對中國人型,愛心壓榨光子炮!

TAG:公益 | 慈善 | 职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