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漢岳】從設計屌絲到設計大師的學習方法
微胖界的吳彥祖
"十年前的一個秋夜,一個青年人,思緒飄忽,就在下午他參加了一個聚會,設計師的聚會,因為他也是個設計師,他猛然間在聚會時覺察到,大家相互認識5年了,而大家和5年前幾乎沒有什麼不同,而前輩的言談之間,好像和10年前他們也沒有什麼不同,大家彷彿只是年齡增長了,其它並未有變化,年輕人很痛苦,因為他覺得這樣下去,再過5年也不過是在重複入行早5年同行今天的日子。
年輕人,拿起電話,打給了他的一位前輩大哥,他說了自己的困惑,
大哥說:你學點管理的知識吧......
於是這個年輕人想起了機場的電視里慷慨激揚的管理學大師,國學大師,於是年輕人開始了機場管理學的修行之旅。"
"哈哈哈,那個年輕人是你吧?"年輕的設計師梅有仁問道:
"是我,那個時候我還是設計界的吳彥祖,而不是微胖屆的吳彥祖" 老岳說
"老岳,我現在有時的感覺就像你當年一樣,工作3年了,畫圖畫的很熟了,工藝基本也了解,對室內設計這個工作以及設計公司的流程也了解大概了,可是再往後不知道怎麼辦了?有時挺焦慮的。前幾天看到你們成象設計的海報說唯有行動可以解除所有不安,我看了覺得很激動,我也知道,我要和你當年一樣展開學習的行動了,可是我突然發現我竟然不知道該怎麼行動?" 小梅設計師說
"你能說的在具體一點嗎?"老岳說"比方說,我已經畫了3年的施工圖了,在公司的深化部門是老員工, 我想轉崗到方案或軟裝,我也知道,這不是說轉就轉過去的,我知道我需要學習,可是,我特么怎麼學習啊,"
"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學習主要是多背誦書本上的內容,即使是上專業課也是多臨摹而已,可是我工作了,我不知道我該臨摹和背誦什麼?即使是臨摹和背誦了,好像也沒有什麼效果,工作後我發現使用上學時候的學習方法根本不好用......"
"有時候同事或者微信上好多人推薦書,我也有買來看,可是有許多看不太明白,不太懂,更重要的是我不知道看了這些書後會有什麼用?我突然覺得我不會學習了。"小梅激動的說
覺得好但不知道好在哪
"好的,我基本清楚你目前所遭遇的困難了,我之前也有過一段時間和你一樣,不過我花了大約10年的時間才真正的想清楚怎麼學習,學習什麼的問題。"老岳說
"哈哈,今天有機會get到你10年讀書心法嘛? 好興奮啊....." 小梅高興的叫道
"你不用高興的太早,知道沒有用,做到才有用,而且學習這個話題非常大且深,如果我寫一本書給設計師看的書,我會用四分之一的篇幅來寫關於學習的內容,如果我們當面對談,把學習這個事聊透要花費我一天時間,今天我先嘗試的和你聊一點初級的學習知識。好吧,我先來問你一個問題,作為一名設計師,你主要想學習一些什麼?"老岳連珠說道
"我一方面想學習一些專業知識,比如我在看《設計中的設計》,我還買了一本《安藤忠雄傳》,說實話,我看了一些句子有時會有點感覺,絕大多數的內容看過後,很快就忘了,我覺的和我的現實工作生活沒有關聯。另一方面我想學怎麼做設計,我工作3年了,圖基本都會畫了,也經歷過一些項目,看過一些牛逼的項目,有時看大師的作品知道好,但是不知道好在哪裡?大部分時候就是把大師項目的工藝,造型什麼的抄下來。也不太了解為什麼大師這麼設計" 小梅說
陳述性知識
"其實我們可以在兩個領域展開對設計大師的學習。第一個學習領域是「陳述性知識」,什麼是「陳述性知識」呢?其實就是我們從小學時就開始學習的敘事方式,比如:張阿燦和我在肯德基談了一次方案, 再比如:辯證法是低層級的理性邏輯,你看陳述或描述一個事件,一個觀點或一個事實,這都屬於陳述性的知識。
我們整個文科生的生涯,其實就是不斷的學習這種陳述性知識,那麼對陳述性知識最基本的學習方式是什麼呢?就是記憶,不停的背誦,直到記住的那天為止,而我們整個應試教育能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基本都是這個,我們叫做死記硬背,這個方法應對考試非常有效。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所以這一招並不好用了,你就是背下整本的《安藤忠雄傳》你也不會成為安藤,最多是個熟悉安藤歷史的人。但是這個領域的知識和學習方法是最基礎的,也是最有奠基效果的,比如,你要是學英語恐怕依然要用這個方法"
非陳述性知識
"第二個學習領域叫做非陳述性知識,這種知識主要是指一些技能技法的。
比如,某一個鋼琴演奏家,某一個水平高超的運動員,他們所掌握的專業技能就是「非陳述性知識」,也就是說這種知識無法通過具象的表達傳遞。
想像一下,我讓你看上10年高水平拳擊比賽的錄像,在看一百本講拳擊的書,然後讓你去和重量級拳擊的世界冠軍比賽,你想會怎麼樣?一定是被秒殺啊,這個例子說明一個什麼問題?用學習陳述性知識的方法是無法學習非陳述性知識的。那麼請再想一想,我們上學時候的文化課是不是主要由「陳述性知識」構成的,而我們的專業課及對設計的學習是不是主要由「非陳述性知識」構成?"
"老岳,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設計主要就是「非陳述性知識」,我不需要整那些虛的,大師的書雲里霧裡的我也看不懂,我就好好練習,好好練習畫圖,各種圖,手繪,CAD,效果圖,平面圖.等等等等"小梅說
設計是動詞還是名詞
"好吧,你可以這樣做,但你這樣做只能說明你對設計的理解非常的淺薄......
首先「設計」這個詞當作動詞的時候,也就是你把設計作為一個動作去執行的時候,做一個設計呈現的時候(還記的戰犯購假表裡的表現層嗎?),設計絕對就是非陳述性知識,
是一種要反覆練習,反覆實踐的技能,就如同彈鋼琴一樣,可以水銀瀉地,人琴合一,物我兩忘,其實絕大多數時候設計的藝術性也主要體現在這個方面。
可是,當「設計」作為一個名詞的時候,設計可以被視作廣義設計的時候,設計就是一個陳述性為主的學科和知識的集合。
好吧,我知道這樣說很繞,你可能理解不了,我還是舉個例子來說明:想一想為什麼牛逼的建築大師,有想法的當紅設計師都要著書立說?
如果僅僅是談技巧,技藝,他們出個滿是照片的作品集就可以了,為什麼他們要出純文字的書,要向你傳遞陳述性的信息。
其實就是因為他們擁有了更宏觀,更有高度的認知,很大程度上這些認知是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的陳述,所以他們著書立說的主要目的是告訴別人,我是這樣看待世界的,所以我認為世界的問題是什麼,我的解決方案是什麼,我的解決方案落實到建築或設計這些非常具象的地方時會是怎樣的一種狀況,而這種狀況是我創造的,是我對人類知識總量的貢獻,同時我也想向所有人推廣我的方法。"
大師是什麼
"哈哈,我好像有點明白了現在室內設計圈裡的大腕們,要提出一個概念,要光大一種什麼文化,弘揚一種什麼精神的原因了,雖然他們說的那一套,我聽著雲里霧裡的......"小梅說
"你說的對,大腕們其實是走在成為大師路上的設計師,他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嘗試著把自己成功的設計經驗和思考提煉總結出一套方法和體系,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總是喜歡自封各種主義,霸佔各種風格山頭的原因。 "老岳說
"同時我們通過大師大腕的做法,應該能夠察覺到,非陳述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之間是有通道相互連接的,可以相互轉換的。大師們就是對自己非陳述性知識作出了提煉和總結,把這些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隱性知識,變成了可以在社會中傳播流動的顯性知識。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一個馬拉松的冠軍,把自己的跑步經驗整理成可以被敘述的狀態,出了一本關於跑步的書,雖然你讀過這本書,如果你不跑步的話,這本書對你而言是沒有用的,不能提高你的身體健康程度,可是你要是學習完這本書再去跑步,你不但會避免運動損傷,還能取得比別人更快的進步,可能別人練2年長跑才可以跑馬拉松,你有這個跑步的知識後,練一年就跑的和練兩年的效果一樣好了。所以,你看,這兩個不同領域的知識之間的流通關係大體可以總結為:
1,大師前輩通過實踐產生了「非陳述性知識」。
2,而後總結為「陳述性知識」。
3,然後這些「陳述性知識」被你學習。
4,你必須要通過實踐和應用轉換成你自己的「非陳述性知識」。
5,於是有一天你再次總結,再次傳遞,於是整個行業的知識總量不斷增多。
6,那麼最終你也是這個行業牛人中的一員了 "老岳說
"老岳,按照你的說法,所謂大師就是傳承和增加這個行業的知識對嗎?"小梅說
"是的,有的大師通過出好的作品,增加這個行業的「非陳述性知識」的總量,有的大師不但拿出好作品。還通過理論建設增加了行業里陳述性知識的總量,所以這些有理論建設的大師,是大師里的戰鬥機,比如上世紀的建築三巨頭,人人都有好作品,人人也都有理論建設。」
怎麼學習大師
"這樣講的話,那就意味著我要想學習大師的作品,不但要了解他們「非陳述性知識」的結果,多看他們的作品,多讀他們的圖,甚至多去參觀他們的項目作品實地去體驗感受。
同時還要注意他們講過的話,寫過的書等這些「陳述性的知識」,通過這些書和大師的思想去解讀大師的作品?"小奧問道
"是的,你很聰明,我可以幫你總結一下你剛才所說的:
1,首先要學習這個大師的作品(非陳述性),看看他們是怎麼設計的,包括你直接能從圖上讀出來的造型,比例等非常具象的信息(偏陳述性),這個部分能直觀看到,你甚至可以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我有個同學能默畫出100種花卉畫法,使用的就是這個學習方法。
2,熟悉大師的顯而易見的設計語言後,你對他設計表現層的語言很清楚了,那麼你需要問自己2個問題:
第一,大師這樣設計處理會有什麼好處?
第二,這樣設計處理主要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想回答這2個問題,必須要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這個時候就需要更多的從大師的言傳中去尋找答案,回過頭來,再來看大師的身教,於是,這個過程中你能從一個平面,一張立面,甚至一張材料列表裡,讀取越來愈多的信息,長此以往,你看任何一個作品時候,能從作品當中解讀出來的知識越來越多,你會發現你進步很快。
3,當你有了越來越多的解讀能力後,這意味著你對自己的設計能力有了更專業的訓練,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你會潛移默化的想起大師遇到同樣問題時是怎麼解決的。
再假以時日,你會想起假如遇到同樣一個問題,A大師是這樣做的,B大師是這樣做的,C大腕是這麼玩的,於是你開始思考哪一個設計處理方法會比較好,這個過程中,你將會擁有局部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時候你就可以問自己另外一個問題了:我能不能找到比大師更好的處理方法? 於是,恭喜你,你在通往大師的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老岳說
老夫把畢生功力傳給你
"老岳,原來武俠小說里說的都是對的,沒有武功秘籍要找武功秘籍看,而且光看也不行,還要自己反覆的練,才能把武功練好,這樣才可以學到絕世武功的真髓......."小奧說
"是的,必須反覆實踐,反覆消化,非常艱辛的道路"老岳說
"真希望也能像武俠小說一樣,不需要練功,有個絕世高手,把他畢生的功力傳給我,我就是絕世高手了"小奧笑道
"哈哈哈,我也希望有這樣的事,不過雖然沒有能一夜之間讓你變成絕世高手的方法,倒是有一夜之間讓你增長功力的知識 "
"啊!!!快說,快說.....什麼知識?"小梅激動道
拓展性知識
"好吧,剛才我們聊了一下學習的領域,為了讓你了解什麼樣的知識可以讓你功力大增,現在我們先概括性的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一下「知識」,先說一下拓展型知識吧,其實你在朋友圈傳來傳去的內容,都是屬於「拓展型知識」,我們日常生活和書籍里90%的知識也都是拓展型知識。
首先拓展型知識的主要的功效是拓展你現有的知識,修正你已有的信息,其次拓展型知識用來確認你已知的,讓你獲得「安全感」。
舉個例子,朋友圈裡經常有大師案例的分享,其實就是圖片合集,你看了一下,覺得真好,將來可以抄這個顏色,用這個傢具,或者直接抄這個立面,哎,李姐家那個項目可以直接把這間卧室搬來用,其實這個信息就是用大師的設計作品去拓展你對設計的想像:卧槽,還能這樣設計,真棒。你看,這就是拓展你已有的知識,幫助你提升。
那麼拓展型知識的確認功能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你每天都在喝的各種雞湯"老岳接著說道
"這個世界變化實在是太快,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缺少安全感,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不斷的確認我們知道的這些知識還是有效的,來獲得安全感。所以,我們朋友圈裡各種關於教你做人的雞湯,各種執行力的雞湯。這些雞湯任何營養都沒有,只是起到安慰劑的作用,讓我們獲得短暫的安全感。
其實我們看的書籍絕大多數也都是拓展型知識,90% 的書是在教你怎麼樣把已有的事做的更好,拓展和提升你的效率,比如《高效能設計師的7個習慣》《一個戶型的18種可能》之類的工具性的知識和書籍,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也有很多成功學的書也是確認你已知道的道德教訓,讓你獲得安全感,比如《XX就是一場XX的修行》這些東西化整為零後就是微信的雞湯。
重構性知識
"老岳,還有剩下的10%的知識類型是什麼?" 一直認真聽老岳說話的小梅說道
"剩下的10%的知識非常重要,這一部分就是我說的,可以一夜之間讓你增長功力的知識,我把這些知識稱之為重構型知識"
"舉例來說:有沒有發現,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同一家公司,相同年齡,你懂的我都懂,你會的我都會,可是我們對一些事情的判斷和選擇,我們的學習能力卻是如此的不同,為什麼?
比如說:同樣一家公司離職的兩個創業者,一樣的學歷,一樣的技術,一樣的社會出身,甚至在原公司的崗位都一樣,N年後,一個最後是成功的大企業家,一個還是一家小公司苦苦掙扎的小老闆,為什麼?
其實之上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重構型知識來解釋。
大多數時候對一個人的格局和判斷力產生重大影響的主要是重構型知識。你和大師牛人之間的差距不在於那些拓展型的知識,而在於重構型知識。
那麼什麼是重構型的知識?簡而言之就是重新讓你用新方式看待世界的知識。
先舉個科學的例子,正常情況下,人類的原始神話和傳說里,基本上都是太陽圍繞大地循環,因為太陽東升西落這個觀察符合我們的直覺,西方的地心說就是源於這個直覺,但是隨著人類的信息量逐漸增加,地心說解釋不了很多人類觀察到的現象,直到日心說出現,這個學說解釋說我們地球圍繞太陽旋轉,這個學說非常可怕,顛覆了人類的直覺,所以一開始被認定為是邪說,直到後來通過驗證,發現這個解釋可以更簡潔,更準確的解釋人類觀察到的現象,並且可以做天文預測,於是人類才逐漸接受這個學說 ,在日心說的基礎上我們人類的近代科學文明才能得以展開,你看沒有換視角之前人類是愚昧和黑暗,換了一個角度最後迎來了光明與科學。
再比如,柯布西耶說:住宅是居住的機器。
這句話整個顛覆了我對住宅的理解,從此住宅對我來說不再是:客廳,卧室,衛生間,也不再是:立面,地面,天花面,而是和機器一樣,關乎效率,關乎維護,關乎人際關係,關乎成本,我對住宅的認知模型改變了。
比如效率,住宅的效率,包括生產建造住宅的效率,還包括人在使用這個住宅機器的效率,人是否能在房子里完成生活目標?完成的是否高效,人在房子里的生活目標又應該是什麼?(居住的機器要幫人完成什麼?),那麼人又要怎麼去維護這個機器?成本如何?維護方便嗎?那麼這個機器控制起來方便嗎?友好嗎?......
你看,無論日心說,還是機器說,都是對我原有理解的重新構建和二次升級"老岳說
"我去,你說的看待這個世界的方法,是不是我們一直在說的:世界觀?柯布西耶說的就是他的設計世界觀?"小梅說道
"是的,就是世界觀的意思,人和人的不同主要就是世界觀的不同,所以我們每個人心裡所形成的世界的樣子也是不一樣的,你看待世界的眼界有多寬廣,那麼你的格局就會有多大,生活中幾乎所有的事,你所做出的選擇都會和別人不同"
強迫症發作
"再說個詳細的例子:
一天一位小夥伴對我說:我喜歡你的作品,老岳。
我嚇了一跳,我說:我的作品目前有3個,一個是我自己,一個是成象設計公司,一個是我兒子,你喜歡哪個?
他說:我喜歡你的XX項目的設計
我說:謝謝,那個項目是成象設計的作品,不是我的。
他說:到底哪個設計師的作品?
我說:成象設計的作品,不是哪個設計師的。
他:.......作品不都是設計師設計的嗎?你有點裝逼喲
我:好吧,我給你說一下成象設計的運營方式吧,首先成象設計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的目標就是「生產好設計」,而這個系統的管理者是CEO,CEO要對系統的健康運行負責,更要對「生產好設計"這個目標負責。
這個系統里有好多分工,所以有好多的崗位,不同的崗位要有不同專業和特質的設計師協作,有的設計師負責研發,有的設計師策劃能力強,做設計的定性工作,有的人可以給設計整體的解決方向提供思路,有的設計師溝通能力、銷售能力強,負責和甲方溝通,有的設計師擅長方案,能把前期定性的工作展開和細化。有的設計師,要把設計的想法轉化成圖紙語言,要負責作圖。有的設計師負責水電,有的兼職燈光。後面還有軟裝設計師的工作,包括選形師。如果我做產品研發我還要有打樣師。
所以這個是一個工業文明之下的生產體系,我真不好說具體是誰的作品。這就有點像是: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同時,我知道你在媒體上看到很多大師的XX作品的署名,我相信那更多的是出於品牌傳播的考量,而不是真的有個大師,帶著眼鏡,穿著馬甲,擼著袖子,手拿筆和尺子,趴在圖板上,從頭到尾的,事無巨細的,樣樣精通的全盤搞定,那是手工業裁縫一般的生產場景,是很經典,很感人,但對不起,那個時代過去了200年了,即使是呼喚工匠精神,也絕不是要倒退到那種場景里,而是對現有的工業分工生產體系的升級。
他:嗯,我明白了,你們是一個團隊....像一隻手一樣,有各個手指,最後握起來是一個拳頭.... 謝謝老岳告訴我
我:對不起,你快讓我的強迫症發作了,我必需告訴你,你沒明白,我們不是團隊,不是團隊,是系統,是系統。團隊是: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斷了就玩完了,我們說的是系統,系統是特么哪個指頭沒了,系統都能自動補位,而且過段時間能長出一個新的手指....."老岳說
人丑就要多讀書
"哈哈哈,我幾乎能想像出你一言不合,強迫症發病的樣子"小梅說
"是的,我當時的內心是崩潰的,我相信對方也一樣,因為我們兩個對「作品」和「公司的運營」這兩個具體事上的理解和腦海里的模型完全不同。
為什麼對同一件事的認知差異會如此的大,我相信這就是我所講的,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
假如兩個人腦海里有相同的一堆知識點,因為一個有重構性的知識,他就可以用這些重構型知識當做柱子和梁,在配合上擴展型屬性的知識點,他就可以建造出3層高的大樓,而那個沒有重構型知識只有擴展型知識的人,因為少了柱子和梁這些結構,他最多就蓋個小平房,不可能有高度。"
"嗯,有點明白了,平時我們所說的,這個人有高度,那個人沒有高度,其實說的就是,重構型知識在知識體系里的多寡吧?"小梅說
"是的,我們常說的這個人談吐有料,說的也是這個。"老岳說
那怎麼才可以,學習到更多的重構型的知識呢?"小梅問
"第一,毫無疑問,要多閱讀,因為重構型的知識,不均勻的分布在很多的書里 ,即使是《高效設計師的7個習慣》這種書里也有一部分的知識是重構型的。
第二,1哲學,2物理,3數學,4生物學,5經濟學,6心理學,7管理學,這個是我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對分工分科不同領域裡重構型知識含量的排序,假如你有時間可以從頭啃哲學,哲學書籍里的重構型信息比重是最高的,但是也是最難解讀和理解的。"老岳說
(且聽老岳下回分解)
(好吧,老岳下回不一定分解這個,但一定有下回)
岳蒙
2016.07.02
文章首發於我的微信公眾號「蒙漢岳(id:shejishiyuemeng)」,關注即可第一時間閱讀我的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如何將主卧衛生間的一半改為衣帽間?
※如何做好一個室內設計師助理?
※「你雖然沒拿到錢,但是你得到知識了?」
TAG:室内设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