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讓我們獨一無二的科學解釋--人是什麼之三

今天主要安利(做廣告)一本書, Human:The science behind what makes us unique, 中文譯名:人類的榮耀。 在英文著作里, 如果作者敢用一些簡單的名詞當書名, 通常說明這本書非常了不起。 書名里的單詞越少, 說明這本書越牛逼, 書名敢叫 Human, 講人是什麼, 說明作者對自己作品的內容相當的自信。 所以這本書的中文譯名應當就叫人, 或者人類。 譯者自作主張加了榮耀兩個字, 有畫蛇添足之嫌。 吐槽模式結束, 下面進入正文。

按照「人是什麼」系列的一貫作風, 在具體說一說書的內容之前, 先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認知神經科學的先驅和主要貢獻者, Michael S. Gazzaniga, 邁克爾.加扎尼加。

可能很多人對這些腦科學,生物化學, 腦神經科學, 腦生理學, 生理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等一大堆容易混淆的學科名詞感到迷糊。其實也沒有那麼難理解,這裡就先梳理一下。

研究腦和人的學科, 一類是自底向上的腦神經科學。 從底層開始, 是分子生物化學, 主要觀察細胞裡面的化學反應, 研究分子的層面; 在此之上研究細胞整體行為的是神經細胞學。再上一層可以對細胞組成一個個不同功能集團進行研究, 而從生物層面,有神經生理學, 神經解剖學等等。 以上研究方法主要是面向動物, 因為都是破壞性的。 另一方面從底層來看動物和人, 其實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要研究人獨特的東西, 特別是人的意識活動, 總不能破壞人吧(其實是有一段黑歷史,主要靠研究戰爭和殖民地里不當人的人, 並且當年的相關學科曾經飛速發展過 )。碰巧在上世紀中葉之後我們有了非破壞性的觀察腦部活動的手段, 包括PET 同位素成像和fMRI核磁共振等, 以上手段和一種通過外部掃描來重建三維的技術CT 結合, 就可以得到大腦的三維影像,並可以據此觀測大腦的活動。於是就有了用fMRI和PET來研究大腦的腦神經科學。

另外一路研究手段是自頂向下研究人的,也就是這個系列文章討論的心理學。 心理學一開始就把人當作一個整體來研究。 但是因為人太複雜, 很容易就抓不住頭腦,開始似是而非,甚至胡說八道。 中醫理論就是犯了這種方法論的錯誤。

要科學研究, 就得有能控制的實驗。 而心理學的研究, 按照心理學女博士的說法, 主要靠三種手段:

  • 第一種就是研究自己, 自己的想法自己最清楚, 心理學大牛們沒事就研究自己, 包括弗大夫在夢的解析里解析了自己好多夢。

  • 第二種是問別人, 各種心理學的問卷,量表,訪談都是在干這個的。 這樣拿回來的數據, 很有可能有系統性的偏差, 這裡先不展開, 有機會再說。 總歸不是那麼那麼的靠譜。我自己的工作,用戶體驗研究主要依託的就是這類手段, 所以其實我在否定自己, 請各路高抬貴手,不要爆擊。

  • 第三種就是觀察統計人的行為, 行為學派就典型代表。給人各種刺激, 觀察他們的反應, 然後就能得出結論。 行為學派因為有效, 能出結果, 曾經長期佔領心理學界。 只從外部觀察,把人當作黑箱的想法相當的極端,這一派的人也都比較極端,容不得別家的說法。 一極端, 就有反彈。所以現代的心理學特別是認知心理學都要研究人的內部活動。 長期以來, 這種研究依託腦電這類非常粗糙的技術手段。 得出的各種結論非常經不起考驗。 這麼多年都過來了, 也真不容易。

而從上到下的心理學, 和從下到上的腦神經科學終於遇到一起了, 兩者的交叉就是所謂認知神經科學,cognitive neuroscience, 這是一門試圖通過研究神經的生物過程來理解腦認知的學科。主要從上下兩個層面來試圖搞清楚大腦的功能性活動。 所以俺們研究AI的, 應當多多跟蹤這個學科的進展。

這一梳理就收不住, 按照快消費時代的閱讀,感覺這篇文章要結束。 下面還是回到加扎尼加。 他有一本叫做雙腦記的書, 從自身經歷來講述自己的科學研究。 開篇就寫到要告別弗大夫, 你過時了, 我們懂的比你更多。 哎, 又想跑題, 收住!

加扎尼加也是上帝的寵兒,他是弗大夫去世那一年出生的(冥冥之中有天意), 從小在加州長大, 有個外科手術醫生的老爸(他一家子都是醫生,他外祖父是洛杉磯著名的整形醫師)。據說也是個從小就在車庫裡做實驗的天才寶寶。 讀本科的時候他跑去了美國東北的達特茅斯學院。 加州好大學不少, 他非要橫穿美國跑到東岸, 不知是不是年輕時候的叛逆。 總之,他叛逆期一結束,就回到了加州。 學術生涯的一開端, 就在加州理工師從曾經得過諾貝爾獎的羅傑.斯佩里大師攻讀博士學位。

加州理工是個規模不大的標準精英學校,陳天橋兩口子剛捐了一億美元給他們,主要是為了這個學校的腦科學研究。 這個學校當年就可謂群星閃耀,牛人眾多。 據說別鬧了,費曼先生就經常來加扎尼加的實驗室串門。 有一回去捉拿逃跑的實驗動物, 加扎尼加差點撞倒了量子化學的創始人鮑林先生。 總之天天聽大師教誨的學生也必然非同反向。 加扎尼加當時做的事情主要就是研究一個心理學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被試:裂腦人,威廉.詹金斯。

威廉.詹金斯是個美國傘兵, 二戰時有一次參加在德國的敵後跳傘行動, 落地時被德國人包圍, 被一個德國軍官用槍托打到後腦,打翻在地。 當時的德國已經是強弩之末, 不久之後威廉就被解救出來送回美國。 然而此時他的得了嚴重的癲癇,已經沒法靠藥物控制。 按照當時的醫療手段, 只能做裂腦手術(把大腦左右半球中間的連接體切開)。

裂腦人威廉在治病的同時, 被他的醫生約瑟夫.博根介紹到了加扎尼加老師斯佩里大師的實驗室。 於是加扎尼加開始了對裂腦人的研究。 據他自己說, 當時他每天都和斯佩里大師探討至少兩個小時, 生活中唯一有意義的, 就是老師, 思考, 和裂腦人實驗。

現在我們都知道大腦兩個半球, 左右腦的功能不同, 各種左右腦訓練在社會上泛濫。 當年可從沒有人這麼想過。自斯佩里和加扎尼加開始。 通過一系列實驗, 他們意識到了大腦兩個半區功能的不同,和裂腦人的醫生一起, 三個人發表了一系列研究報告, 並據此提出了左右腦分區的學說。斯佩里更是拿到了諾貝爾獎。

加扎尼加畢業以後對自己的裂腦人研究並不滿意, 他一直試圖理解大腦是「如何產生意識」這一個關鍵問題。 為此他開始廣泛的遊學交流和碰撞, 特別是碰到了另外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 提出了記憶7+2理論的喬治米勒, 兩人共同創建了認知神經科學。

加扎尼加不光博古通今,研究範圍廣闊, 還特別善於寫故事。 他把自己的理論思考,以及各個學科的進展通過寫作科普讀物的形式介紹給公眾。 Human, 就是在2006年寫的一本科普著作。 也是有關人是什麼,從各個角度探討, 包羅萬有的一本書。 從面向大眾的書籍裡面, 我還沒見過另外一本涉獵更廣,更有深度的書。能夠相提並論的都沒有。 因此強烈推薦大家去讀讀書, 因為加扎尼加的文筆, 這本書讀起來也非常容易。

寫文章通常是要開門見山。 而這篇推書的文章竟然三頁不說書的內容。因為實在是看書就好,這樣才不會錯過各種精彩。 但這裡還是大概啰嗦一下書里都講了什麼, 供大家參考。

這本書主要討論的就是人是什麼, 人和動物有什麼不一樣。一共四部分。

開篇試圖從生物的角度, 特別是DNA來解釋。 比如對比人和黑猩猩, 在人的DNA里只有一小部分不到2%參與遺傳編碼, 而這2%里, 只有1.4% 人和黑猩猩不同。 但是不要小看這1.4%的不同。 只要一個基因不同, 甚至一個鹼基對不同, 就會有很大影響。兩個特殊的基因, 小腦症和ASPM基因讓現代科學意識到人其實一直在基因層面有進化。

第二部分討論人的社會性。 很多人知道一個社交的150人原則。 在這本書里說, 黑猩猩的群體規模只有5o人左右, 因為黑猩猩的社交主要靠給對方理毛, 每天黑猩猩之間要用大約20%的時間理毛。 所以這是黑猩猩社交,建立信任的基礎。而人會說話, 經過研究發現, 不管多少人在一起, 對話通常是4個人一組的小群體, 一個人說,3個人聽。 一對三, 和理毛的一對一比較, 人比猩猩的效率高三倍。 於是黑猩猩能搞定50個黑猩猩, 一個人能搞定150個人。 書中如此這般的啟示比比皆是。

第三部分討論人獨特的東西, 比如說美和藝術。 作者說藝術和美不同。 美可以人人有, 藝術是社會層級的產物, 是由社會精英創造, 大眾試圖模仿的東西。 在現代社會, 藝術強烈的與金錢掛鉤, 因為現代社會地位已經由金錢的多寡來代表。

第四部分, 簡單的討論了一下在人的生理限制之上, 還能做什麼。 作者持開放的態度,認為人和AI或者其他機器的結合, 可以進一步擴展人的能力和範疇。

以上簡單提及了書裡面的部分內容,仍然是 掛一漏萬。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再說一遍,去讀書!

(全文完)


推薦閱讀:

為什麼電影《熔爐》中大叔要捧著民秀的黑白照反覆對民眾說這是個既說不了話又聽不見聲音的孩子?
5本揭露人性本質的書,看穿人性的惡與美
身為人民警察,必須具備的性格特質有哪些?而且...如何培養?
去他丫的他還只是個孩子,綾瀨水泥殺人事件中彰顯的未成年人性善與惡
素衣莫起風塵嘆

TAG:心理学 | 人性 | 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