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的守與破|儒學辨義 論語 八佾篇第三 2
原文: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釋義:魯國孟孫、叔孫、季孫三家一同舉行祭祀,在撤祭饌的時候讓樂工唱雍詩。先生說:「『相維辟公,天子穆穆。』三家的廟堂上為何採用這首樂曲?」
上一篇講的跳舞,這一篇就講唱歌了。魯國的三桓湊在一起搞祭祀,結束時唱的是《詩經·周頌·臣工之什》中的《雍》之歌。孔子聽說後又糾結了,他認為像「相維辟公,天子穆穆。」這樣的詞兒怎麼能在三家的廟堂上去唱呢?太高調了吧!
「相維辟公,天子穆穆。」是《雍》中的一句,意思是諸侯助祭,天子肅穆。表現的是周天子祭祀時,諸侯陪侍左右的盛景。三家搞家祭,唱這首歌確實不太適合。三家勢大,他們長期以來割據一方,擁兵自重,藐視朝廷。周禮對於三家來說就是形同虛設,跳舞都用天子的排場了,唱歌更是小菜一碟。
站在孔子的立場:天下大亂,急需整頓,最好還是按老規矩來,按部就班,乖乖聽話,別壞了規矩。這樣天下就能恢復周公之治,重現往日輝煌了。
站在三家的立場:周朝已經四分五裂,皇帝昏庸無能,怎能統御群雄?魯王也是個白菜,憑什麼聽他的使喚?還是自己關起門來過好日子吧,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才不管什麼規矩不規矩呢!
這其實就是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守舊與破舊兩種思想和勢力的衝突。但凡一個朝代的更替,一個時代的變遷,一個社會的變革,總會有這種守與破的激蕩與抗爭。春秋戰國、天下分崩是如此;大秦帝國、統一中華是如此;蒙元滅宋、稱霸世界是如此;滿清進關、入主中原是如此;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更是如此。人類就是在這種守與破的不斷博弈中逐步發展進化的。
不破不立,任何守舊勢力也阻擋不了歷史前進的車輪。所以孔子恢復不了周禮,諸侯阻止不了統一,宋儒招架不了蒙古鐵騎,弱明抵禦不了滿族的異軍突起,保皇派再怎麼死忠也不能抗拒民主革命的浪潮,人們再怎麼沉迷於物質世界也無法阻礙人類的覺醒。
孔子的一廂情願雖無濟於事但也可以理解,他所處的歷史時期給他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放到現在,他應該不會再為人家唱什麼歌、跳什麼舞這樣的閑事而操心了,所以本篇這一段對現代人沒啥價值的話也應該從《論語》中刪去了吧。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一篇偽造的「孔子遺言」能被大家傳這麼久?
※道德在現代的中國為何被邊緣化、貶義化
※「西化」「國際化」「現代化」,這三個概念是否可以等同?換言之,中國可否在不西化的前提下實現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