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八 城隍廟遺址:城邑守護神

提起貴港城區內的寺廟,或者絕大多數貴港人會認為,不就一座南山寺,頂多加上小江的梓潼寺、登龍橋的三界廟、羅泊灣的伏波廟這三座寺廟,大不了的加上南江村的新興寺、震塘水文站附近的龍母廟這兩處寺廟,再大不了的,會講貴港曾經最龐大最具規模的寺廟——文廟的遺址位於永明小學之類的話語。

確實,如今貴港城區包括「附城四爪」區域範圍內,現存寺廟道觀數量可以用廖如晨星來形容,而更讓人遺憾的是,1993年出版的《貴港市志》沒有承接貴港歷史上廟寺道觀閣堂遺存遺迹記載豐富的清民兩代《貴縣誌》中相關文獻內容,將舊縣誌中記載寺廟觀堂的資料內容整塊整塊的刪節掉了,客觀上造成了人們對歷史上曾存在的寺廟遺迹認識的斷檔。

如果不是看到清民《貴縣誌》的相關記載,筆者根本無法想像,曾經的貴縣城內居然有這麼多寺廟,像武聖宮、城隍廟、三界祖祠(原糧食局舊址)、容太君祠、林公祠、萬壽寺、鎮龍寺、報恩寺、觀音閣、元壇閣、三觀堂、楚軍昭忠祠。

而貴縣城外的更是眼花繚亂,如城東一里文廟、縣東一里的文昌祠、縣城東門外江濱的祖天后宮、縣東二里的玉皇閣、南江的武當廟(即今天南江村的新興寺)、城北謝公池畔邊的真武閣、縣城西門外江邊的龍王廟、縣城北門外的北山廟、城東二里的東嶽廟、縣城東門外江濱的三界廟、縣城北門外社稷壇、城西一里的梓潼寺、縣南八里的南山寺、縣東一里的甘露祠,更外圍一些的,如貴縣九懷各里的寺廟堂宇更是數不勝數了,舊縣誌里羅列的基本上每個裡圖鄉鎮都有二三個寺廟祠堂。

清末民初廢科舉興學堂以來,官方號召各地廣大鄉鎮農村將寺廟改建為小學校,如民國《貴縣誌》記載,石卡區立小學校以天堂寺改建、東津區立小學校以廻風寺改建、木梓區懷南小學校以龍塘圩龍恩寺改建等等。而城郭的城內城外,如文廟改為紫泉書院(今永明小學校址),後併入縣立小學校、武聖宮改建為城廂區立第一初級小學校、新寺改建為城廂區立第二初級小學校(今興隆小學),梓潼寺改建為城廂區立第三初級小學校。

與眾多的鄉村不同,縣城的許多寺廟並非都多數改建為國民基礎小學堂,除了一部分改建為學校外,另外的改建用途也是五花八門,如天后宮改建為禁煙檢查所、祖天后宮改建為兵房、龍母廟改建為屠獸場、三界廟改建為第一市場、楚軍昭忠祠改建為城廂區公所並設貴縣地方財政監察委員會、萬壽寺改建為地方法院分庭(如今已被闢為縣西小學校區範圍內)。

這其中最讓筆者感到濃厚興趣的是城隍廟的改建。據民國縣誌載:「城隍廟在縣城內,清同治四年重建,有梁廉夫重建城隍廟碑。民國十八年改建中山紀念堂,二十二年附設貴縣縣立民眾教育館」。據此可知,城隍廟於1865年由邑紳梁廉夫重建,六十四年後的1929年將城隍廟址改建為中山紀念堂,到1933年時中山紀念常增掛「縣立民眾教育館」的牌子。

據1993年出版的《貴港市志》記載:解放後,中山紀念堂改作縣政府禮堂,作為政府禮堂的角色一直延續到1978年,這一年縣政府以13萬元轉讓給縣人民電影院專用電影場地,後新東家隨即進行了重修。

對於這一段歷史,對於城隍廟這一處建築物而言,在筆者看來,由完全中式傳統城隍廟改建成以歐式西方建築元素突出的「中山紀念堂」建築物,無論改建前後的建築物中西對比激烈風格手法,還是改建前後該建築所代表的涵意都是有極其巨大的落差:城隍廟代表的是中國最傳統最封建最典型的東方寺廟,而中山紀念堂所代表的內涵則是中山先生一生所追求的民主、自由、共和的西方精神!

同時,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這個曾經的貴港中山紀念堂,亦是廣西最早建成的中山紀念堂!原本號稱廣西最早建成的梧州中山紀念堂完工於1930年,而全國聞名的廣州中山紀念堂則是完工於1931年。原本梧州中山紀念堂是號稱全國最早建成的中山紀念堂,不過在2004年時,這個紀錄因廣東大埔縣中山紀念堂而被刷新改寫:大埔縣中山紀念堂原本刻有建堂時間的銘文石刻被挖掘出土:1929年建成。

按照1935年出版的《廣西一覽》中所言,貴縣中山紀念堂於「1929年在城隍廟址上改建而成」這句話,可以確定此紀念堂亦為全國最早建成的中山紀念堂之一!但到底是大埔縣的早建成,還是貴縣的早建成,則是暫時不可知。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大埔縣中山紀念堂如今基本保留完好,而同樣於1929年落成的貴港中山紀念堂如今早已灰飛煙滅!

現如今,作為中山紀念堂後身的人民電影院早已淪為鐵將軍把門的閑置廢棄角色,她在等待貴港市「舊城改造」項目——鬱江北岸堤路園規劃項目對其進行最後一擊的改建,她未來華麗轉身一變:或闢為高尚的住宅高樓,或闢為賞心悅目的街心公園,或闢為商家趨利的購物天堂,但她永遠也不會回歸這塊地域最原先的角色:城隍廟——城市的守護神。

清代:城隍廟(1865年重修)

民國:城隍廟(1929年前)

中山紀念堂(1929年-1949年前,另附作縣立民眾教育館)

建國後:政府大禮堂(1950-1978年前)

人民電影院(1978年後,政府大禮堂場地則改由東方紅電影院承擔)

這就是貴港城隍廟的前世今生:這棟建築在清同治四年重建後,延續近65年光陰作為城隍廟——這座城池保護神一連串不角的角色。

「貴縣中山紀念堂,在縣城內,1929年由城隍廟址改建而成,分兩層,構築宏偉,堂前空地頗廣。圖為各界聚餐時所攝」。

此段文字及相片源自上世紀三十年代出版的《廣西一覽》。

於1929年在原址上改建成中山紀念堂,在完成了20年的「中山紀念堂」身份角色以及30年的「政府禮堂」的雙重角色後,被縣政府轉讓出售,隨後新東家將這棟外觀為中西風格的宏偉建築中山紀念堂夷為平地,在原址上建成了電影專放場。

如此算來,清代遺留的城隍廟終於1929年,民國遺留的中山紀念堂止於1978年,終年50歲。

中山紀念堂遺址現狀

這是目前所能夠看到民國中山紀念堂所殘留的最後遺存。

看到楊兄拍的這些圖片,上面的電影院遺址貌似是前年去古榕路找我朋友玩的時候看見的,那應該是我第一次跟貴港老電影院的第一次見面,當初只是覺得它很老的樣子,沒想到它的歷史居然這麼曲折,這長長的變遷史跟它的破敗面貌好像不相匹配,倒是和這老城區老街道的風格很像,褪盡了初建成時的鉛華,承載了貴港這近百年來的人文歷史,雖然有些房子還在使用,但終究逃不過貴港市政府的拆遷。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三里鎮上的那家老電影院,我甚至已經忘了它的模樣了,只知道它給了我第一次看電影的激動人心的體驗,那時候學校經常會在「七·一」「八·一」這些時候組織我們去看革命類的電影,那時候還是膠片放映的年代,我依稀記得那些讓我們小學生敬佩的革命烈士們熒屏上閃動的痕迹,順著光源往後看,小窗口裡是一架膠片放映機,類似的膠片放映在初中時代仍有。

也不記得是幾年級的時候了,那時候學校組織去看的電影叫「國魂」(我也不知道為何記得這麼清楚),全年級3個班的人排著兩列長長的隊伍從小學一直走到老電影院看電影,學校還吩咐我們要帶好紅領巾……當然還有難忘的「觀後感」!!!

只不過這些記憶都隨著電影院的推倒而失去了確切的依據。上了初中之後,偶然一次經過老電影院的那條街,看到新起的樓房才恍然記得這片土地上曾經有過這麼一棟令我心情激動的建築。我連它什麼時候被推倒的也不知道,只知道有段時間它是被廢棄不用的,或許那時候起電影院的主人已經找人賣掉了。

三里鎮鎮上的老建築,跟貴港城區是一樣一樣的,都在無聲的消失,等到習慣了一切才發現,這些新的根本沒什麼值得懷念的過往。

人或許不是以前的人,房子好像也不是以前的房子,這個世界,好像我沒來過一樣。

【楊旭樂 文/圖】

有增改,原文地址:【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八 城隍廟遺址:城邑守護神

貴港中山紀念堂遺址現狀

推薦閱讀: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三十三 怡園遺址
廣西巴馬特產有哪些?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二十二 翼王祖墓碑石座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二十七 基督教堂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四十二 寶江

TAG:城市文化 | 广西 | 贵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