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用戶需求,將成為2017年智能手錶反戈一擊的關鍵

年復一年,科技盛事CES如約而至。倘若回首過去兩三年里CES最奪目的品類,以智能手錶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一定高票當選,尤其在一眾中小玩家集體湧入的2014年,智能手錶的未來在科技巨頭,創業者,資本與媒體的合力圍攏之下被寄予厚望。然而,市場冷遇似乎在2016下半年忽如一夜:Moto宣布暫時離開智能手錶戰場;Pebble被Fitbit收入麾下。

一切緣何如此?

前段時間,Gartner調查了9500名智能手錶消費者,得出結果是,智能手錶的棄置率為 30%。而更多分析報告指出,在大概三個月的蜜月期之後,用戶對智能手錶嘗鮮的喜悅就會銳減,不少人甚至將它放進儲物櫃。

嗯,在關於智能手錶是否生長在人類「科技進化樹主幹」的討論上,用戶需求是橫亘其中的關鍵。但在供給一端,回眸2016年整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多數玩家在並未解決實際需求的情況下「早產」向市場,也許是其境遇冷淡的最大原因——看看虛擬現實便知,技術的單點突破從來都與整個系統的繁榮息息相關。

所以不少業內人士預測,2017年,無論產業鏈還是應用生態,都將以更快的速度發生改變,這種改變或許能將智能手錶的消費人群從嘗鮮者向普通大眾過渡。拿今年CES來說,在智能手錶參展商里最惹眼的產品應算是三星Gear S3,雖在德國柏林IFA科技展上就已發布,但今年CES上關於它的討論仍在繼續,更大原因或許是,拆解其產品和應用邏輯,在一定程度上或許能讓2017年可穿戴的市場走向逐漸明朗。

究竟何為用戶體驗?

時至今日,無需贅言,沒人會懷疑「用戶體驗」之於智能手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體驗包含三個維度:匹配用戶需求的應用,硬體,以及設計感。

先來看應用。不少行業報告都指向一點:無論數據監測還是計步,智能手錶的基礎功能都有些「隔靴抓癢」,無法滿足這個日趨豐滿的移動時代,就像知科技作家羅伯特·斯考伯在《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中所言:移動設備,大數據,感測器,社交網路與定位系統,這「五力」的組合才是移動時代最本質的體現,這意味著智能手錶要與更多本地應用相結合。

於是我們看到Gear S3支持大量本地APP應用,例如與「車來了」展開合作,後者是目前國內實時公交應用的領頭羊,用戶可自動定位當前所在站點,選擇所需線路後快速獲取車輛實時位置及到站時間等信息,讓用戶不再盲目等待,將不確定性的上下班之旅做到可控,緩解候車時的焦慮與不安全感。事實上,由於使用場景上的天然契合,公共出行類產品與智能穿戴設備的結合,或將是未來公共出行類產品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此外,Gear S3也支持更多已「深嵌」到中國用戶生活流程中的應用,譬如外出駕車時,可以用「百度地圖」查詢路線並導航;消費購物時用支付寶;健身時用「蜻蜓FM」聽喜歡的節目;閑來無事時用「今日頭條」打發時光;出國旅行時用「有道翻譯官」隨時進行語音翻譯……豐富的本地應用基本涵蓋了用戶全方面的場景需求,且許多應用要比手機用起來更為便捷。

最近一個例子來自今年CES,三星剛剛宣布,他們與近年來頗受年輕人喜愛的運動品牌Under Armour(安德瑪)建立合作關係,將自身的移動技術與Under Armour(安德瑪)的健身專長進行融合。Under Armour(安德瑪)將為三星Gear S2和Gear S3手錶打造四款具有針對性的健身與健康APP,在方便健身愛好者訪問安德瑪數字社區的同時,還能為其帶來無縫式、便捷性的運動體驗。可以預見,無論是為了跟蹤營養攝入,日常鍛煉,跑步路線,還是為了尋找一個數字化的私人教練來增加健身動力,此次聯合都有助於用戶實時查看個人健身目標的實現情況。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樂觀地說,相比過去兩三年從業者對於概念追逐的狂熱,也許從現在起,無論產業上游還是應用開發,整個智能手錶的生態會繁茂許多——這一點非常關鍵,在這個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的時代,其實每項技術都在編織一張價值網,依附在其周邊的資源越多,它自身擴散的可能性才越大,就像經濟學家布萊恩·亞瑟所言:商業網路是一個生態群,參與者不是通過具體產品來競爭,是通過建立網路來競爭。在智能手錶領域,Gear S3即是一個不錯的腳註。

當然,除了需求,智能手錶的低迷也另有原因——譬如長久以來「手機附屬品」的定位。很久之前,蘋果聯合創始人之一沃茲尼亞克就表示,可穿戴設備無法激發消費者購買興趣,原因是可穿戴產品缺乏運算能力和太過依賴於智能手機連接。所以如何讓智能手錶更「獨立自主」也是三星在考慮的,於是我們看到Gear S3在使用上更自由,譬如:內置GPS定位系統,而非將手錶單純視作手機的顯示載體;內置揚聲器,接打電話時用戶能直接拿起手錶進行接打。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智能手錶的獨立使用場景。

再來看看硬體層面的用戶體驗。

拋開基礎配置不談,Gear S3延續並升級了前一代可旋轉錶盤邊框這個點睛之筆。如你所知,在很長一段時間,智能手錶在人機交互上的無力感就為人詬病,此前智能手錶一直延續著手機的交互邏輯,大多通過觸摸屏和Home 鍵完成操作,但屏幕的局促大大降低了智能手錶的用戶體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進入大眾視野的時間。從這個角度,Gear S3的可旋轉錶盤邊框即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用戶無需觸碰屏幕,只需轉表圈便可調用接拒電話,設定鬧鐘,選擇APP,隨機播放音樂,縮放地圖,閱讀長郵件等多種常用的功能,大幅度提升了智能手錶的操作性。

最後簡單說一下設計體驗。眾所周知,三星的Gear系列稱得上是智能手錶的前輩,但前幾代產品方形笨重的錶盤設計似乎並未讓人產生太多喜悅,直到Gear S2圓形表框的出現,頗為令人驚喜。而Gear S3延續了S2的設計語言,風格上向一百多年來深入人心的經典腕錶靠攏,同時兼備了智能手錶的科技前沿性——你得承認,即便有蘋果的逆襲,至少在一定時間段內,「手錶最好是圓的」的審美觀念更易被大眾接受。

智能手錶的未來

聊完了Gear S3,不妨談個更大的話題:智能手錶行業的未來會是怎樣?

還記得在今年CES展出之前,《紐約時報》曾發表過「消費電子產品已死」的悲觀論調,但事實上,2016年全球消費電子產品銷量高於過往任何一年,相信2017年同樣如此。

嗯,儘管如今多數消費電子產品與智能手機的輝煌不可同日而語,但正如CES展會組織方「消費者技術協會」首席經濟學家肖恩·杜布拉瓦茨所言:現在的消費電子產品更像是「積木」,不同的消費者會選擇不同產品,而當這些產品累積在一起時,或許就會為下一個「智能手機」奠定基礎。

這很容易讓人想到比爾蓋茨的那句至理名言:「我們總是高估在一年或者兩年中能夠做到的,而低估五年或者十年中能夠做到的。」對某一新鮮科技品類的判斷會隨時間的流淌而不同,而更重要的是,品類本身也會因時光的流淌而變換模樣。從三星Gear系列的產品迭代便知,當生態日趨完善,智能手錶也會向前快速演化。

另一方面,必須承認,經過幾年略顯吵鬧的喧囂,市場的洗牌會令裸泳者浮現,沒有技術沉澱和自建生態能力的智能手錶廠商自然會被市場淘汰,而這也是三星這些巨頭的機會所在。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體,致力於用文字優雅的文章,為您提供談資與見識;微信公號:李北辰)


推薦閱讀:

【Demo研究所】Misfit Shine:那麼美,有什麼用?
#穿衣指南# | 你們敢不敢出一款好看的智能手錶
忘掉 iPhone X,iPhone+iPod 的可穿戴版本才是真正的未來
Coros Linx 智能骨傳導頭盔,讓你在騎車時享受音樂的樂趣 | CES 2017
智能運動裝備:國產運動品牌的彎道超車之路

TAG:智能手表 | 智能可穿戴 | 智能硬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