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360、Buzzsaw與SAAS模式
01-30
(2013)Autodesk利用去年收購的Glue軟體,改造為BIM360,融合在其BIM產品線平台中,據說在美國很火。Autodesk將BIM server架設在雲端(Amazon雲平台),極大的降低了用戶(AEC行業的企業級用戶)的實施成本,眾所周知,BIM server的IT技術難度對於AEC行業來說始終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且其操作功能已經開發到了非常便利於終端用戶(個人級操作者)的程度,極大的降低了他們的學習成本。這些舉措都顯示出來Autodesk在(美國市場上)對用戶需要把握上的水平,之於創新型技術而言,只有當用戶成本降低到足夠低的程度,才有可能快速普及我們昨天在Autodesk舉辦的一個小型沙龍(上海建築整合及信息化沙龍)上見識到了該軟體,非常驚訝於Glue以Revit視圖為單位上傳數據到伺服器,且這是最為主要的上傳渠道(另外還有上傳DWF等格式的完整模型文件)。這裡的數據是指包括幾何屬性在內的所有revit數據。乍一看,似乎這是一個匪夷所思且詭異的上傳方法,但仔細一想,結合其他對於BIM數據管理的功能,這卻又成了一個傑出的方式,它極大的貼近到了工程界人士的習慣:以某種最為熟識的視角去觀察到的建築物,也即他們之前在revit建模(modeling)時所創建的各種視圖(view),這既是他們理解建築的方式,又符合他們表達(represent)建築信息的習慣。我想,僅此一項功能就可以降低用戶作業成本至足夠低的程度(同時又無需架設伺服器),難怪在美國大賣。那麼在中國將會如何?我們需要連同之前Autodesk的另外一款以SAAS方式銷售的Buzzsaw產品一起分析。
SAAS模式,即software as a service,以賣服務的方式賣軟體,用戶不需要購買一整套的軟硬體系統、安裝部署,整個軟體都是置於廠商的伺服器上,客戶只需要上網(可能需要一個較小的客戶端)即可享受企業級的軟體應用,按帳號時間繳費。現在已經流行於許多管理系統領域,比如CRM。其充分利用了已經較為成熟的雲計算技術,這項堪比1980年代初PC誕生時期的劃時代技術,極大的降低普羅大眾的成本、從而也極大的收穫到量大面廣的用戶群體,將企業級應用與個人級操作直接融合在一起;又兼個人智能設備的普及業已成為現實。
在建築工程界,Autodesk收購的Buzzsaw項目管理軟體是SAAS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在美國市場上的佔用率很高,但在中國市場上,正負零。中國市場的特點大異於美國,可能只有一點是一樣的,即建築業信息化的水平在全部製造業中墊底。這導致了SAAS模式若想在中國成功,就註定有其中國特色。SAAS模式在中國工程界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誰會放心把自己的項目數據放到網上去?分析:1,國內工程項目的信息安全機制其實非常之亂,甚至於沒有機制可言。
2,採購SAAS的決策機制註定是企業級(或至少是項目團隊級),而不可能是個人級的。一旦達到企業級,信息安全問題就會必然暴露出來,這裡的安全並不是指Amazon的雲平台多麼的不安全(其實是太安全了),而是信任問題。一旦涉及到信任問題時,你就註定要在中國社會的信任土壤里灑下SAAS的種子,它能不能長的出來?相信若干年前在國內銷售Buzzsaw產品的朋友會有深刻的感受,而這種感受並不一定能夠被美國人作為邏輯原因接受。第二個問題是:之於中國市場來說,Autodesk的BIM產品到底是不夠好,還是其他原因?在中國,你可以聽到大量的用戶抱怨說軟體還不夠好、甚至於是很差,「連出圖都出不來」,這會讓美國人困惑不解。我們沿著降低交易成本的思路走下去,看看將會如何。顯然,Autodesk的產品在美國已經將用戶交易成本(包括內部和外部的)降低到足以產生商業回報的境地,但是在中國由於種種原因,還需要進一步降低才能達到像美國那樣的應用,這個降低的空間是存在的,但是需要頗豐一番功夫才能尋找到。昨天的沙龍探討了一些具體的措施,比如為中國市場定製化撰寫用戶手冊,指引等等。這種文檔是介於軟體操作與業務操作之間的,將業務實務運作抽象為業務邏輯,然後通過一定的分析,即可指出如何使用軟體操作來滿足這種業務運作,這種寫法是彌補中國用戶在業務邏輯上所遇到的問題的有效手段,這一點是中國用戶與美國用戶非常不同的地方。
推薦閱讀:
※作為全行業的IT基礎,遊戲領域是如何擁抱雲計算的?
※混合雲規模應用大勢所趨,服務商選擇是關鍵
※原來這才是亞馬遜AWS站在雲計算之巔的秘訣
※萬國數據納斯達克敲鐘上市 融資1.925億美元
TAG:BIM | 云计算 | AutoDeskRev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