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業的懷鄉病

本文首發於公號「葉偉民(yeweimin121)」,一個專註於非虛構寫作的私人俱樂部。

昨天推薦的一篇長報道,今天都沒了,很多朋友表示惋惜和不解。

那就先這樣吧,再做什麼,可能還給幾位年輕的作者增加難以預估的壓力。這個年紀,不玩直播,不看鹿晗演唱會,費勁做一件有一萬個坑還不怎麼受待見的事情,本身就很難得。我相信關注到他們的你們,至少已經為他們擦亮了一根火柴,暖個手也是好的。

另一個副效應是,一些前同行、前同事也冒了出來,緬懷了青春光景。現在,他們已經大腹便便,分別成了互聯網高管、CEO或創業先鋒,那些通宵擠硬座趕採訪還捨不得買個雞腿的日子艱難又美好,如初戀般永占記憶內存。

有句話說——「人終究會被其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擾一生」。我認為最準確不過了。

我剛畢業那會兒,碰巧看過一本書——《新聞業的懷鄉病》,是許知遠早期的作品。裡面談到了上世紀全球傳媒黃金時代一些傳奇人物的擔當與精神。當時我還不太理解「懷鄉」一詞,覺得一切花月正好,「無冕之王」、「第四種權力」等話語還相當有市場。然而,不過10年後,「懷鄉病」竟成了這一代媒體人的現實和群疾。

好了,不說了。更不開心的事還在後頭——該死的元旦假期快要結束了。日子還得過不是?還是得繼續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作為一個為非虛構寫作而生的號,仍然聚焦於此領域的一些具體問題。

12月25日我推送了一篇與通信工程師@告別傑克的特稿Q&A(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後來他又重新思考寫了一篇文章,闡述了他對非虛構寫作的態度和立場,既是回應,也有辯論。

我很喜歡這種感覺,我計劃這個周末編好後推送給大家。

如果各位對此領域也有高見或滿意的作品(自己或別人的都不限),也歡迎推薦給我。你無法想像我有多渴望聽到來自你們的聲音。

你可以在公號後台留言,或發郵件至我郵箱yeweimin1997@126.com。

那就,晚安吧!

推薦閱讀:

1986,生死漂流
病房的故事
信基督的奶奶
1/2,950,000個末路求生者

TAG:非虚构写作 | 特稿 | 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