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與壞爸爸

父愛如山,美好而深沉。很少會有父親不愛孩子,但是,如果把愛看作一個動詞,是否每個父親都做得到位呢?讓我們來看看衡量一個父親做得是否到位有哪些需要考慮的因素。Palkovitz 教授提出了15個具體的考察父親參與度的因素,比如愛的交流,對孩子的教育,為孩子籌劃未來,為孩子做具體的事情,照顧孩子生活起居,共同做有意思的事情,孩子需要的時候可以及時出現,為孩子籌劃活動,一起生活,提供物質上的支持,慈愛,保護孩子,提供支持性情緒。不知道你的父親在這些方面做得如何呢?作為一個父親,你在這些方面又做得如何呢?

優秀的父親有很多款,他們不需要在上述的的各個方面都面面俱到。他們或許是孩子心目中的超級大英雄,或許是位諄諄善誘的良師,或許是無話不談的朋友,還有可能會像母親那樣給以孩子暖暖的愛和安全感。遇到一位優秀的父親是件很幸運的事情,超負荷的工作壓力,緊張的夫妻關係,代際間創傷的傳遞,缺乏為父的技巧等等,都會阻礙一個男人做好父親這個角色。

父親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角色,對孩子的影響伴隨一生。這個世界是複雜而普遍聯繫的,父親與孩子生命的交互也不可孤立地看待。根據Bronfenbrenner教授提出的生態發展理論,孩子會受到與之直接相關的人、事物以及抽象符號的影響,這些被稱之為微觀系統;微觀系統內部成員之間彼此之間的關係被稱為中間系統;在微觀系統外部會有一個外層系統,比如父母的工作單位、父母的原生家庭、父母的社會關係網路等,這些因素會通過影響到微觀系統成員,進而影響到孩子;而再外層則是宏觀系統,包括文化、法律和政策等;最外層也就是我們所處的歷史時代了。所以說,父親的參與只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環節之一,既是某些問題的原因,也是某些因素作用的結果,一系列因素的層層嵌套、環環相扣,造就了今天的你我。

我們不需要每個父親都是完美的,即使不完美,成熟的孩子也能夠讀懂那無言而美好的父愛。然而,人類的精神世界有時候又是那樣的脆弱不堪,不良的父子(女)關係會成為創傷傳遞的通道,影響到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和他的夫妻關係,以及他是否可以成為一個好的父親或者母親。我們接下來首先看看幾個我所知道的案例:

冰冷的父親

小A是個25歲的年輕男性,他尚且未婚。他愛自己的母親卻恨自己的父親。由於一點小事和父親有分歧,已經兩個月沒和父親說話了。他渴望和父親化解內心的怨恨,但是萬般無力。

在小A的童年,他從未與父親有過任何親密的接觸。5歲那年,他想像別的孩子那樣去擁抱自己的爸爸,卻被一把推開,爸爸告訴他這不是男人的方式。父親從未單獨帶小A玩過,小A說他的一生中父親也就陪他踢過兩次足球,總共時間不過二十分鐘。小A有個很好的母親,會帶著他去博物館、看電影,父親極少和他們一起去,到了後來,小A倒是覺得就他和母親兩人外出是件很好的事情,並不希望父親加入。

小A的父親經常會在公開場合羞辱他,比如端水弄撒了,就會罵他沒用。他總是想要壓制小A,希望他像個寵物那樣乖巧。在小A青春期的時候,他的父親承受著很大的工作壓力,脾氣越發暴躁,抱怨周邊的一切,無論是工作還是同事,都足以另他厭惡,和小A的關係也越發疏遠。與此同時,小A發現自己和同齡人也很難建立好的關係,為數不多的朋友都是小時候的玩伴。

小A的母親總是夾在小A和父親中間,小A的父親和小A的交流也總是要通過他的母親。小A很感激自己的母親,他認為自己的母親是自己人生尚未被摧毀的唯一原因。

點評:小A的父親自身的人格存在著很大的缺陷,無法與人親近,內心焦慮。他人格上的缺陷直接影響到了他的為父之道,他不能給孩子提供任何積極的陪伴,也無法過好自己的人生來給孩子示範。他自己內心的苦使得他無法向外散發任何陽光,有這麼一個冰冷的冰冷的父親,小A的內心顯然是壓抑的。父親與孩子的互動是他們社會交往學習的來源,像小A這樣缺乏與父親有效互動的孩子,自然也就很難形成良好的同伴關係。父親雖然是小A生活中重要的影響來源,但並非唯一來源,正如小A所說,好在他有一個堅強、有愛的母親,才使得他的人生總體上還算正常。

極度自私而大男子主義的父親

小B是個姑娘,從她記事起,她家裡就充斥著父母的爭吵。父親會在身體、情感上雙重虐待母親,還會和別的女人一起欺騙母親。在父親不斷辱罵母親之後,還會罵小B和她的母親一樣。小B的父親是重男輕女的,他對小B的弟弟會重視很多,小B在他眼裡是個被忽視的角色。當然,父親也會和弟弟打架,在他眼裡,小B和他的弟弟都是他的私人財產。他對孩子是毫不尊重的,會扔掉孩子心愛的私人物品,孩子玩耍如果打擾到他,他就會大發雷霆。另一方面,他在外面又表現得很有禮,對待他人很友善,把自己惡的一面全部發泄到家人身上。

小B有過幾次無疾而終的戀情,在每次戀愛中,小B都很小心翼翼,但是卻無法挽留住自己的愛情。她很苦惱,也很孤單。在她的家裡有著暴君一樣的父親和懦弱抑鬱的母親,小B總是試圖躲著自己的家庭,但也沒有其他的情感支持者。

點評:父母的婚姻模式會影響到孩子的婚戀模式及心理健康。對於女兒來說,父親對母親的態度會影響到女兒對自己的認知,母親和父親的互動方式也會影響到女兒應對戀人或者丈夫的方式。有個大男子主義的施虐狂父親,小B很難對女性角色有美好的體驗和認知;而逆來順受的母親也無法教給小B如何與異性交往。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小B無疑是很可憐的,當然,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也並非是絕對的,隨著時間推移,個人成熟,以及必要的心理輔導,這種影響會逐漸減輕的。

專制的父親

小C的家庭總體是幸福的,她的父親是個事業有成的醫生,母親是全職主婦。但是,小C並不滿意自己的父親。

小C的父親是典型的專制型父親,他認為自己是家庭的財力支柱,要求妻子和孩子對他絕對服從。他對孩子有著嚴格的家規,在他眼裡,孩子做的都是錯的,他從來就沒有表揚過孩子。他懲罰起孩子是完全不講道理的,完全是出於他個人的憤怒,所以,他的批評從來不具有任何建設性,完全是無休止的、單方面的指責。在他的家庭價值觀里,他是必須得到愛戴和尊重的,然而他的做法使得孩子無法從內心深處真正去愛他。在成人之前,小C總是害怕他的出現,避免和他交流,如果不得不和他對話的話,就需要想好種種為自己辯論的理由,哪怕這些理由有可能是在撒謊。雖然父親是獨斷專行的,小C的母親卻是通情達理的。小C認為她有一個完美的母親,雖然母親也會批評小C做的不對的地方,但都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可以另小C心服口服。

成人之後的小C總的來說是承認父愛的,她也感恩父親為自己提供的物質生活和道德示範,只是,他對父親的愛依舊有所抑制並且不夠穩定。小C自身的心理狀況還不錯,她的情緒穩定,心理健康,只是有些固執和偏激。

點評:在父母的教養方式中,可以按照對子女要求的程度和對子女需求回應的程度劃分為四種類型。小C的父親是典型的專制類型,他對孩子是高要求,低回應;而小C的母親則是權威型——高要求,高回應。如果小C的母親也和她的父親一樣專制,恐怕小C的狀況不會像現在這樣。另外,小C的父親雖然是專制的,但是他對家庭是有責任感的,自己的事業也很成功,這些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大有裨益的。

以上我們講了幾個典型的「壞」爸爸的例子,另外還有些未提及的類型,比如毫無責任心的父親,比如缺席孩子成長的離異家庭的父親等等。不良的為父之道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通常來說,父親的「壞」和母親的「壞」是有區分的,那麼從理論角度來說,在一個家庭中,父親的參與對孩子的成長僅僅是多了個人力、多了份愛,還是說有著獨到的作用呢?

母親的主要作用是讓孩子可以形成內在的安全感,有助於孩子形成完善的內在世界。而父親的作用更多是為孩子和世界搭建起橋樑,將外部的世界帶給孩子。根據Bowlby的依戀理論,一個對嬰兒需求積極響應的母親是可以為孩子提供安全感的,在安全依戀關係中,母親提供給孩子安全基地,在此基礎上,孩子可以形成積極的內部工作模型,會有助於他們成年時期和他人建立有效的關係。然而,同樣的理論框架去研究父親和孩子的關係的時候卻碰了壁,於是,nPaquette教授提出了針對父子(女)關係的激活關係模型。根據激活關係模型,母子之間的依戀關係是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的,特別是在壓力情境下被安撫的需求。但是,孩子除了安全的、被保護的、尋求舒適需求,還有被刺激的、打破穩定狀態的需求,父親滿足的就是這樣一種被刺激的、打破穩定狀態的需求。在高質量的父子(女)激活關係之中,父親會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積極鼓勵他們去冒險,從而在物理世界和社交之中孩子會更加相信自己應對威脅和陌生事物的能力。

安全的母子(女)依戀關係會促進孩子的合作和分享意識。但是,僅僅具有合作的能力是不夠的,人們之間的衝突並不能全部通過合作來解決,在有些時候,人們需要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如何面對環境中的威脅,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競爭,而競爭意識的培養靠的就是父親與孩子之間的打鬧遊戲來實現的。

既然父親對孩子的成長起著如此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作為一個父親,你真的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之中了嗎,你是否尋到了家庭生活與事業的平衡,你是否為孩子的一生打好了一個幸福和成功的基礎?假如你的父親給你的人生帶來了不良的影響,你又是否可以感知到你內心陰霾的來源,是否有能力化解這種痛苦,成為這陰霾的終結者,有能力為自己孩子的心靈帶來晴朗的藍天?

過去的已經過去,面向未來,每個人都有可能成長。父親,作為一個不可替代的教育角色,會在我這周末的知乎Live中得到深入的討論。歡迎大家可以參與到我們當中來,一起討論討論有關為父的道與術的的問題,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父母。


推薦閱讀:

父母們,請對你的孩子多些耐心~

TAG: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幼儿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