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你最值得回顧的五本書: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
2016年,所剩無幾。
陽光折進屋,玻璃溫柔,植株依舊蔥綠。2017年的駝鈴已經響起,前路艱難,內心不定。是隱身屋舍一處,還是奔走於廣闊世界?這仍令人忐忑。
女排奧運奪冠,國人雀躍,時代的榜樣永遠是治癒人們迷茫彷徨的一副良藥。「洪荒少女」傅園慧,攜風帶雨地灌進一絲娛樂精神,使這個燥熱枯萎的人間瞬時變得清新自然。聶樹斌的母親再一次留下淚水,她終於等到已「遲到」20餘年的公正判決,給中國司法制度改革注入一針強心劑。羅一笑抱憾離去,人們對她父親的集體道德審判,只能說明人道主義不過是張一撕就破的薄紗。
2016年的故事遠不止這些。
2016年還留下許多懸而未決的事,2017年是否還會繼續清算。
我們不忘期待。
宏大的世界無時無刻在裹挾著個體命運。我們焦慮和無力,在缺乏安全感的土地上揮汗如雨,交易一日三餐,換來家人安康。夜深人靜,我們終要回歸內心,讓倔強的軟弱起來,讓克制的平靜起來,讓漠然的溫暖起來。
我們不欺騙世界,也不辜負自己。
而閱讀,就是我們犒勞告慰自己最佳的食糧。
在我們走遍千山萬水之際,閱讀始終會讓我們對世界懷有希望,對生活充滿感激,對自己表達問候。
我們閱讀,不在於閱讀之外的空間和時間多麼不完美。即使此地此時風起雲湧,我們也是閑看花開花落。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的眼睛是向上的,但脊樑是朝下的;我們的腳步是向外的,但胸懷是朝內的。我們總是在苛責世界給予自己太少,卻從未計算自己為這世界付出多少。
在這,要相信閱讀產生的力量。這將為我們找到自己和世界的平衡點。
在一本本書中,凝視廣博思想的吉光片羽,傾聽源於靈魂深處的不斷震顫,我們會發現,不管是和世界共處,還是和自己獨處,都不失於一次美妙的旅程。
旅程漫漫,寄予閱讀,我們或許看不到世界的下一個站點,但可能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
去吧,但願你一路平安。
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
今天,我把土耳其詩人塔朗吉的詩句,當作祝福,送給每一個即將踏上2017年旅程的人。
今天,我把2016年書單精選出5本,願你們心生喜悅。
今天,我將和你們一起同行,共享閱讀的榮光。
一、人這一生不過是一次自在獨行的修為
點擊閱讀:讀書隨筆‖《自在獨行》:人這一生不過是一次自在獨行的修為
賈平凹的新著《自在獨行》,是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選。書名禪意濃濃,猶有「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醍醐灌頂之力。不過,住在高樓里悟禪,遠沒有走在山澗里悟禪那麼來得輕巧和洒脫。高樓里悟禪悟出的是「三十功名塵與土」,而山澗里悟禪悟出的是「雨打芭蕉落閑庭」。可以說,位置決定了思考問題的角度,角度也決定了人一生遠行的方向。
而賈平凹是在哪裡悟禪?他要麼行走在西北的大地,要麼隱居在自己的書房。所以,讀他的文章就有一種「長河落日圓」及「悠然見南山」的視覺衝突和情緒碰撞。哦,怪不得他的臉長得像西北大地那麼粗糙,他的文字嚼起來像羊肉泡饃那樣入味,他的哲思聽起來像秦腔那樣曠達。
這個賈平凹,活得真是一個自在。
和自在的人聊天,你當然也變得自在起來。我可以閑卧在東北大地,撇開白日的糾結,拋掉夜黑的無奈,細聽他在千里之外的古城說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講人生。當然,這裡有他俗世的智慧,也有他生活的趣味。「讀詩能耐熱」,他說。可我更想說的是,讀賈平凹不僅能耐熱,還能祛寒。
耐熱和祛寒,這就是《自在獨行》一劑中藥的療效。
二、我們註定是既失去家園又無法抵達遠方的人
點擊閱讀:讀書隨筆‖《皮囊》:我們註定是既失去家園又無法抵達遠方的人蔡崇達的《皮囊》超乎我的想像。它既比我想像中的要好,又不及我的想像。它的好,好在它的的確確地衝破了我自身加固的防護牆,讓我真真切切地「看見」自己和「看見」更多人。然而,它的不及,不及在於它把自己「看」得過於透徹,把更多人「看」得過於明白。
這種相互撕扯的「看見」,從頭至尾交織在一起,無休止地纏鬥著,讓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無地自容。於是乎,往事再次走進現實中,靈魂仍然回到皮囊里。
而我們依舊活在當下。
是的,活著更為重要。
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矛盾結合體。
慢慢地,我們不知不覺地按照蔡崇達的思維邏輯和情緒流動,去感知每一個人的體溫。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恨情仇,他們跌宕起伏的一生竟然如此裸露在我們的眼底。然後,我們會情不自禁地走過去,和他們一一遇見,含笑示意、鞠躬問好,彼此關照、彼此溫暖。
恍惚間,我們又抽離出來,稍不留神,便悲從中來,掩面而泣。
三、人類歷史的「短暫時刻」
點擊閱讀:讀書隨筆《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人類歷史的「短暫時刻」《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於1927年問世,至今將近古稀,仍經久不衰,廣受世界讀者喜愛,使人融入其中,讀來則欲罷不能。這一方面得益於斯蒂芬·茨威格是詩人,文中語言行雲流水,詩情畫意;另一方面得益於斯蒂芬·茨威格是小說家,緊緊把握住了扣人心弦的戲劇性高潮和雋永的心理描寫。
這就如他所說的那樣,「只有每一頁都保持著高潮,能夠讓人一口氣讀到最後一頁的書,才能引人入勝,給人以完美的享受。」
的確如此,這本書中的十四篇按事件發生時間依次排列的歷史特寫,儘管描述的是不同歷史時代、不同國家中不同人物的瞬間,但篇篇令人拍案叫絕,文字可謂擲地有聲,人物可謂栩栩如生,細節可謂生動形象,故事可謂一波三折,真實再現了萬象紛呈的歷史畫卷。然而,最終引起讀者心靈共鳴和靈魂震撼的是,他對人性的謳歌,對生命的讚歎,對歷史的反思。
四、被真相傷害,總比被謊言安慰好
好書總是跟悲傷的故事有關。」在《追風箏的人》書中,索拉雅對阿米爾說。
然而,《追風箏的人》就是這麼一部好書。
它的悲傷逆流而上,比順勢而下來得更為洶湧和壯闊。從一個人、一個家庭,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全景式的悲傷在一隻風箏的急降猛升下徐徐張開,讓我們俯瞰到人的自責、家庭的離別,以及民族的鬥爭和國家的戰火。
這一切,都源自於一個謊言。
當謊言開始萌生,一個接一個,他的靈魂就會像不斷膨脹的氣球,他人的一個眼神或一句話,都能輕易地戳穿他的偽裝,瞬時爆裂,難以彌補。「當你說謊,你剝奪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權利。」阿米爾父親的告誡,給了阿米爾贖罪的勇氣。
「生活總會繼續。」這是阿富汗人喜歡說的話。
是的,被真相傷害,總比被謊言安慰好。《追風箏的人》的作者,美裔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接受採訪時說,他更希望自己能寫出那些隱匿的不受歡迎的事實,讓那片土地上深重的苦難、愛與希望重見天日。
真相,公之於眾。
謊言,不過是一個脆弱的氣球,無法包裹和掩藏人性竭盡全力的復甦。
此時,阿米爾正在追一隻風箏,為喚醒索拉博的微笑。
那風箏,究竟會落在哪裡呢?
五、走向流淌著「牛奶和蜂蜜的故鄉」
點擊閱讀:讀書隨筆《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走向流淌著「牛奶和蜂蜜的故鄉」生活在此處拉開序幕,也在彼岸落下帷幕。幕布背面,轉換之間,我們的眼神騰閃挪移,在熱烈享受舉杯狂歡之時,更在獨飲卸下喧嘩之後的空虛。對於身處的這個世界,我們的確難以發自肺腑地去歌詠,更多的是質疑,但卻又無法用更理性也更技術的方式去質疑,除了酒過三巡的罵髒字和吐口水。
這就是我們,哀己不幸,怒己不爭。
這也像極了四十年前北島寫下的那首名詩《回答》:「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四十年過去,世界已斗轉星移,日新月異,我們不但沒有絲毫改變「不相信」,反而深深加劇了「不相信」。多年來,我也始終沒找到這種堅定「不相信」的勇氣和力量來自何處,更何況我還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近日,我讀到青年學者周濂的評論隨筆集《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這給我帶來換個角度去解讀世界的可能性。「因為不相信,因為『不相信』強迫症所並發的失敗主義和犬儒意識,讓我們用更加昏暗的眼神去審視這個原本昏暗的世界。」周濂審視的豈止這些,他還從政治、制度、公共、民主、道德等領域常識入手,以哲學柳刀式的技法,抽絲剝繭出一張精神圖景,以便讓我們更加清晰地去窺探這個世界的某個切片。
閱讀的力量,舒筋活血,綿柔悠長。
世界滄桑多變,祝福於黑夜裡走失的人,願你們在閱讀中尋得一微星光;祝福於長路上痛哭的人,願你們在閱讀中找到一雙肩膀。
「從明天,做一個幸福的人。」海子說。
幸福,往往在閱讀中產生。
2017年,我將在閱讀中,繼續等你,與你同行。
歡迎添加作者個人微信號:syxumin1985(添加時請註明「每天為你讀書」)
微信公眾號:每天為你讀書(mtweinidushu)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