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一 民國圖書館舊址:近代貴縣的文化新聞出版局
寫在前面的話語
貴港作為歷史悠久的城池,薪火相傳的本土西甌文化與南下傳播的中原文明相互交融,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貴港先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以物質文化遺產為例,包括古遺址、古石刻、古墓葬、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近現代重要歷史跡及代表建築物為主,這些文化遺產凝聚著貴港先民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和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是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無法估價的文化遺產資源。
貴港與國內其他極速發展的城市一樣,在以崇尚GDP的經濟建設浪潮與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的對立衝突中,無疑是前者佔據了壓倒性優勢。這一趨勢最終的結果是城市間的差異性趨同,造成千城一面的格局,大同小異的景觀。如何保護城市根脈,留住歷史記憶,保存城市特質元素,成為了當前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當務之急。
在今天貴港傳統老城區五門內城兩平方公里的範圍,如今已是廢城一座。貴港文化遺產系列連載將從老貴縣五門內城起,將現存代表貴港本土歷史文化最為異質元素的文化遺產舊址、遺址及遺迹以圖文方式立照存字,冀以此方式,最大限度地紀錄保存貴港在城市建設開發中已淪為歷史文化街區廢墟上的文化遺產資源之最後鏡頭。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共200期,前100期為城區,後100期為市轄三區諸鄉鎮現存的文化遺產(包括非遺),最初於2012年6月在紅豆博客「抓拍貴港」上進行連載(目前已更新到第180期);2015年3月,創建同名微信公眾號進行發布,期間於2013年5月始在貴港快樂網論壇同步更新。
貴港文化遺產之一 民國圖書館舊址:近代貴縣的文化新聞出版局
「貴縣地方圖書館,民國二十年籌辦,二十一年一月一日成立,設管理員一人,由教育局年撥經費一千八百元,藏書共二千七百三十七部,二十二年教育局裁併,館務停頓,二十三年第三次縣行政會議決議恢復。」
「貴縣圖書館,在縣城西街廢城守署舊址,民國二十年新建,由縣教育行政會議決議附加糧賦為建築費,並拆用城磚,其西隅平房一所舊勸學所,貴縣地方教育局教育局皆遷設於此。」
「民國二十二年教育局裁併縣政府後,圖書館暫遷至民眾教育館內,館址現設貴縣修志局,二十三年貴縣第三次縣行政會議決議恢復圖書館」。
1931年,在城內西街已久廢的「城守署」遺址上,動用糧賦及拆城牆磚,新建起了一座歐式風格為主的建築--貴縣圖書館,藏書2737部,貴縣教育局也遷址在圖書館內辦公,翌年,縣教育局裁併為縣教育委員會並在縣署內辦公,圖書館暫遷至縣民眾教育館,而圖書館址留下的空白則由貴縣修志局所填補。
貴縣修志局在完成貴縣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四次修志編纂地方志後,圖書館址的真空則又由國民黨貴縣縣黨部所取代:1937年,國民黨貴縣縣黨部由縣署內的民團總局外遷到縣圖書館址辦公,同年,由國民黨貴縣縣黨部主辦的一日一期,四開四版的民國《貴縣日報》也在此地創刊發行,直到1949年12月4日終刊(是日,共產黨軍隊入城解放了貴縣)。
貴縣解放後,舊址為貴縣人民印刷廠用地至今。可見在這處圖書館舊址上演著不斷變化的角色:從清代的城守署遺址,到民國時代的圖書館址、修志局址、國民黨縣黨部址,最後到解放後的人民印刷廠。相當於今天政府多個職能部門:文化、新聞、出版,甚至還是「黨委」駐地混成一體。
在民國舊縣誌中,還記載著圖書館址在作為修志局辦公地址期間,有二段鮮為人知的插曲:一則是時縣修志局局長龔政於民國二十三年八月,在石達開祖墳地那邦村石馬山覓得石氏諸遺刻後,「擬醵金築亭於志局前庭葆藏之」;二是「菩提樹生南山寺門外,高約數丈,古干椏杈,向惟一株,今則二株矣。按縣城圖書館園中清季亦分植一株。」
這兩朵歷史小浪花早已被歷史故紙堆所淹沒,為世人所遺忘。石氏諸遺刻,在那邦村覓得並運回縣城後,是存放保管於修志局內,並擬集資建亭於修志局前院,翌年,石氏諸遺刻才被遷移到翼王亭旁,這兩塊斷碑殘碣以「翼王祖墓碑石座」立於東湖之畔。
第二段小插曲,更可算是孤聞:城南八里的南山菩提樹向來是僅此一株,但按民國舊縣誌記載,「清季亦分植一株」,並明確地點是在縣城的圖書館園中,據此推斷,「清季分植」一事,當是發生在圖書館前身,清代貴縣城內的城守署舊址時代,清代分植的這株菩提樹,一直延綿存活到民國的圖書館時代。
解放後,縣圖書館址為貴縣人民印刷廠。如今已成閑置場地,這座濃郁的西式風格的民國舊建築遺存,已成為外拍聖地之一。建於1931年的貴縣圖書館舊址,典型的民國建築風格,體現著西風東漸的特殊時代背景。如今一樓廊道已成倉庫材料堆放地。大概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座建築已經被拆除了。
以下是拆除情況。
2016年3月9日,貴港五門城內最後一棟保存完整的歐式民國建築開始拆除。
清光緒七年(1881年),貴縣開啟重修古城牆,歷經七任知縣共20年時間接力修築,終於在1901年才將五門古城合攏,城池渙然一新。
20世紀30年代,民國貴縣當局啟動拆城牆辟街道浪潮。1931年,當局用城牆磚修築縣立圖書館。
1949年12月4日,解放軍入城解放貴縣,駐城部隊將紅旗插上了象徵舊時代地方政權——國民黨貴縣縣黨部辦公樓(1937年始圖書館舊址改為國民黨縣黨部駐地),以示勝利接管。
2016年3月9日,民國貴縣圖書館舊址開始被整體拆除,享年85歲。
3月15日,有網友在拆除現場看到大量城牆磚被撿拾堆放,另據當日工人講述,以10元/塊的價格賣掉並貶運往百色。可惜的是,我今天才收到這個口信,才發博文更新這個拆除民國圖書館舊址的後續。
聽到這個口風,筆者不禁想起了20世紀60年代,貴縣粵東會館兩尊石獅被運往南寧,用作南寧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政治獻禮」的往事。更不禁感嘆近期聽聞有關職能部門計劃2016年將對大南門城樓維修加固一事,這些被拆卸散落的清代城磚時至今時今日仍逃不掉流離失所、遠離故地的悲慘輪迴!可悲啊!本來,這些城磚完全可以用作未來修繕大南門殘損的城牆,回歸城牆磚的原角色。
命運多厄的貴港清代城牆磚能夠歷經130多年保存至今,但卻最終被當作建築垃圾清運外地!
貴港,城殤何時了!!!
《南國早報》也刊登了這條新聞,不過早報的數字報刊頁面不知道怎麼回事消失了~
這裡記錄著新聞文章內容:今日《南國早報》報道民國貴縣圖書館舊址被折除事件
【楊旭樂 文/圖】
有增改,文章來源: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一 民國圖書館舊址:近代貴縣的文化新聞出版局
歷史終將宣判你有罪
震驚!貴港大量清代城牆磚10元/塊被賤賣運往外地!
部分圖片來源見水印。
推薦閱讀:
※20世紀八十年代貴港的老照片,勾起溫暖的回憶。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十七 節孝牌坊:一個科舉家族的石頭雕刻
※【貴港文化遺產連載】之二十一 東湖
※做一個純粹的貴港人nn——記《貴港文化遺產》系列連載終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