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面試二記

其實大家身邊並不缺能做事情的人,缺的是知道怎麼做事情的人,若要說我面試別人的目標,那就是找到這樣的人,請他們和我一起向前走。

套路這種東西是專業人士基於概率總結出來的東西,得看誰來用,用的不好那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前幾天某司找到我,據說是旗下小哥在知乎看到我然後推薦的,誠惶誠恐,畢竟同行同業,買賣不成且留人脈,於是接了來電,寒暄半天,終於切入正題:請先介紹一下自己…

果然是套路,最煩的就是套路,下一步問啥不用想也知道了。

「我是台大畢業的臨床系理療方向的本科生,我對康復很熟悉,本科階段學過內科、外科…」

「先停一下,台大我去過,很漂亮,我對你們老校長傅先生很欽佩,能聊聊他為台大做了些什麼嗎?」

對面的台灣小哥有點沒反應過來,大概沒想到我怎麼就扯到聊學校去了。

是這樣的,一個面試的人來到我這裡,我作為面試人,是一定會先了解他的背景的,他的學校、他的從業經歷、他從業機構的性質、他從業機構做過什麼產品…如果這些都不知道,如何對談、如何了解他對行業的看法、又如何評估他認知問題的邏輯和思路呢?

我特別不關注反而是他在哪讀書、學過什麼、成績如何…這些東西要麼簡歷上有,要麼已經獲得了學校的背書,要麼也不證明現在如何。你傻還是怎麼的,再問一遍?面試是一種交流過程,不是食品檢驗檢疫,蓋個「合格」大章就萬事大吉了。

合格是最低要求——能做事情而已,我要的可是優秀,能知道怎麼做事情。

「你不用和我說你的專業能力如何?第一我確實不懂,第二我沒資格評價不懂的東西…」這個話是有一次我說給格拉斯哥大學藝術系的一個面試妹子聽的。小姑娘有點詫異,不太理解面試UI的時候說不要求她解釋專業能力,她說,「確實是第一次碰到你這樣的」…

(BTW,妹子最終沒有來,估計是應屆生,沒見過這麼不正經的面試官,我個人表示有點可惜…)

格拉斯哥大學藝術系已經證明了面試妹子的實力,我一個門外漢如何去挑戰?要說挑戰,那無非是個人審美能力的自說自話,弄不好就是班門弄斧、審美能力堪憂,說出愚不可及的話來。對於跨專業面試(作為部門行政主管),真心的,我想要的是能夠闡述想法、流暢表達(不是語言流暢)的人,若她能如此,對設計這個職務來說,當然能夠沉澱出好的作品,需要的無非是時間而已。何況,這個妹子的作品集我早已背調完成,我可不會傻到一個人在簡歷中提供了作品集和個人主頁而不去主動探索。但是就有面試官就那麼傻的。

「你學過那些課程?」那位面試官問到。我感受到電話那頭的誠意滿滿,不過讓我回憶十多年年學過那些課程雖說不是很困難,但是是啥意思呢?總之禮儀還是要的,於是我如實作答,雖然有些犯渾,他在找什麼樣的人?能夠幹什麼事情?我能做什麼?

「現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很火啊,我們公司是健康管理做了20多年,有大量健康數據,你覺得我們做這一塊是不是可以切入輔助診療啊?」

這個問題本身挺好的,但是行業待久了如我,基本可以判斷這位先生雖然做了20多年健康管理,卻對行業現狀不甚了了,他理解的大數據估計是大量的數據吧?我的想法,面試官,特別是來自職能部門的面試官,最好從自己熟悉的領域提出問題給面試者,因為只有熟悉的東西才能做到把控自如,從而探尋出面試者看待行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如果這一塊覺得面試者符合預期,那自然可以展開問題,實際上到了那個火候,已經不是考察對方了,而是一種暢所欲言、侃大山了。我作為面試官,這時已經很放鬆,這位面試人當然也是有資格有能力過關,和人事聊待遇了。

「大量數據只有基於現有醫療規範數據進行重整才能切入智能診療,說實話還很遠,本身工作也枯燥乏味…」,我這麼回應這個問題。說實話,商人並不適合這個主題。一定程度上,醫療大數據有社會公益屬性,應當由公立機構牽頭,否則可能性很低。對方表示同意,但略有心不甘。「…這個問題先不談,我還是先問下你未來10年的個人職業規劃吧?」

職業規劃是特別難描述的東西,而且似乎還真是套路中很常見的一個問題。10多年前的我,和現在面試的小朋友們一樣,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那時候模糊地覺得應該做一份有意義、還要有意思的事情,所以當台灣小夥子說「雖然是臨床系畢業的,但是自己對培訓很有興趣,前段時間給某機構培訓公司產品,感覺很好,以後想往這邊靠」,我是蠻羨慕的,畢業時間不長,至少短期內有著明確的想法,這樣有目標,才能做成事情嘛!

讓人想10年後會做什麼?鬼知道!瞎推測也沒有啥意思。拿我來說,做醫生幾年(還和畢業論文無關領域的醫生),安安穩穩,絕沒想過離開臨床去讀傳播學的書,更沒想過接觸移動醫療,10多年後,在管理崗位上,帶領團隊探索健康領域的商業模式…對了,順便寫點無趣有料的小文,抖抖機靈,我還真不知道未來10年會如何。

我當然不喜歡問這種題目,空而無物。落筆本文之前,我網上查了一全,發現不少應對這種問題的寶典秘籍,全是套路,果然空而無物,但是辭藻華麗,卻也找不出什麼不對勁的地方……面試就不能真誠一點點嗎?更何況,別人的職業規劃和現在的應聘行為有什麼必然關係么?Business is business,談情懷能產生價值么(蘋果產品不算)?

有沒有想法、能不能做、對工作是什麼樣的態度,聊天是絕聊不出來的(所以要試用期對吧?)。面試秘籍滿天飛的情況下,更顯出面試套路化的無趣和無聊,甚至還誤導了一批潛力不錯的小朋友們,明明可以拼實力,偏偏想著玩套路。

差評,滾粗…

我好幾次問得面試小朋友不知所以然,因為我不按套路出牌。能來面試,那就是默認了你的背景足夠好,我顯然更關注你背景之外的東西。對於一個小朋友,去評估他的深度,那自然是面試官思維混亂,天才是隨隨便便投簡歷的人么?投簡歷的大多是普通小朋友罷了;對於一個已然是行業管理者,去評估他的深度,那自然更是面試官思維混亂,無論什麼企業,能夠做到leader,那自然深度過得去。小朋友應當考察他的廣度,他是否有意願有能力思考;管理者應當考察他的聚攏能力(發散後的回歸),知道方向其實不夠,尚需了解如何著手去做。

「你的職業規劃挺好,但是和我們戰略不是很相符,這樣吧,保持聯繫,以後有空過來請教…」這當然是冠冕堂皇的話,事實上後半句話並不會承兌(且不說如此溝通下來,我也沒啥興趣),依然是套路的一種,我們稱之為「禮貌」的東西,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虛偽,一切溝通的補償也多半是止乎於「禮」的。實際上我在上一篇面試記中也描述了這種虛假的「禮貌」——記憶中,從來都是我禮貌回信拒絕二面(但是好像還沒有因此收到回復的),至於初面無後續的情況,職業生涯中更是多不勝數,我猜閱讀本文的人也碰到不少。

「我覺得今天面試我對你有些了解了,你是符合預期的,但是找工作,得有個你情我願,我建議你好好想一下自己的訴求,我等你聯繫我,以便安排後續人事終面」,對於通過的人,我一般都會這麼結束面試然後遞交名片,我這麼說主要是想最後了解面試者主動溝通的意願(對開展工作太重要了),同時也給對方一個好好思考自己未來一段時間工作的機會。

冷靜是面試官應當主動告知面試者的東西,而反悔也是面試者應享有的權利。

有主動尋求機會的小朋友們,他們現在很好,能夠扛起事情;也有主動表示謝謝的小朋友們,我試想,他們應當也過得很好。當然更多的是杳無影訊者,無法評價,當套路用完,必然行為揭示品行,無論是公司的還是個人的。

對於不合適者,一般我會告知「後續HR會與他聯繫」,我當然不會直接拒絕,不禮貌而且傷人。但是事後,一定要求HR(或者我自己)回復郵件,告知面試不符合預期,後會有期。當然也絕少收到過回復。這樣簡單的事情,知名Pharma沒有做過,牛氣互聯網公司沒有做過、小公司更沒見過。套路之外,大家都忘記了什麼。

最後沒想好怎麼結尾這篇文章,就恭祝求職之人順利入職吧。


推薦閱讀:

公司里的喵前輩
講幾個故事
執古以御今 上山知有止

TAG: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