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膠水」粘起來的牛排,你敢吃嗎?

近日,澳洲某電視台曝光了一個食品行業的「內幕」:有很多牛排實際上是用碎肉拼接而成的「膠水牛排」。

隨後,都市快報的「好奇實驗室」欄目自己準備了原料,做了拼接實驗,結果表明,拼接出來的牛排和真正的牛排已經真假難辨了。從此,「膠水牛排」的消息刷遍了網路。

這些牛排是用什麼樣的「膠水」粘結成的?吃了對身體會有什麼損害呢?

-

I. 「重組肉」與「原切肉」

實際上,「膠水肉」早已不是新聞,它一直是肉類產品中很重要的種類。更專業的叫法是叫做「重組肉」(Restructured meat products)。

重組肉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牛肉漢堡的肉排就是很常見的重組肉,它是用碎牛肉做成的。此外,麥樂雞、上校雞塊等小吃也都是用重組肉製成的。

重組肉的技術在 20 世紀 70 年代就開始出現,隨後在肉類生產中被廣泛使用,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歷史。

早在 2004 年 10 月,台灣就發生了「重組牛排」廣受質疑事件。當時王品集團旗下多家牛排館被曝光使用了「重組肉」製作牛排。事情最後的結局是:王品集團下架了所有使用「重組肉」的牛排產品,並更換了使用原切肉的新品。

目前行業對於「重組肉」暫時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經過調整、塑形、絞碎、組合、粘結、調味等過程和工序製作而成的肉製品,都可以稱為「重組肉」。

相對於「原切肉」來說,「重組肉」的好處當然不只有降低成本提高畜肉利用率。因為重組肉是碎肉組合而成的,質地相比起來高度均勻,所以重組肉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增加產品的一致性。對於肉類食品廠商來說,使用重組肉是更低成本和高效的選擇。

-

II. 此「膠水」非彼「膠水」

在網上火爆的內容,往往少不了這麼一句:

「你常常吃的牛排,是碎肉加膠水粘合而成的!」

看到這裡你一定在想,這到底是用什麼膠水才能把碎肉牢牢粘在一起?固體膠還是 502 膠?這些膠水會不會對人體有害?

其實,這只是一個比喻而已。通常在重組肉中,把碎肉組合在一起的當然不是我們通常使用的「膠水」,而是一些特殊的食品添加劑。它們能使肉類的蛋白質之間形成一些化學聯結,把碎肉緊緊固定在一起。

比較常見的「食品膠水」有磷酸鹽、TG 酶、卡拉膠、海藻酸鈉等。其中 TG 酶(全稱叫谷氨醯胺轉氨酶)的效果最好,目前應用也最廣泛。

好奇實驗室做的「驗證實驗」就是用 TG 酶來當「膠水」的。在碎肉之間添加 TG 酶之後,兩塊肉之間的蛋白質中的一些氨基酸殘基就會交聯到一起,蛋白質之間就會手拉手「不分你我」。

所以處理過的肉會緊緊相連,無法撕開,看上去就是一塊肉。

猜猜看:左右兩個盤子,哪個裡面是重組肉?

答案在文末揭曉

以上說的這些添加劑,都是合法且被食品工業廣泛使用的。通常情況下是安全的,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如果添加過量的話,肉類的味道和口感很可能會有很大下降,牛排肯定不會有之前的那麼好吃。所以廠商也不會添加過多。

需要注意的是,TG 酶在食品工業中屬於酶製劑,是「加工助劑」的一種。在添加了 TG 酶之後,肉類還需要進行高溫處理,讓 TG 酶失去活性,才能進行銷售。

-

III. 重組肉的食品安全風險

重組肉中的添加劑並不會造成健康風險,但這不代表重組肉和原切肉同樣安全。因為,重組肉可能有更高的食品安全風險

為什麼呢?這要從肉類被細菌侵染的過程說起。我們就用牛排來舉例子吧。

一般來說,只要牛沒有染病,一塊牛肉在剛屠宰完成的時候可以認為是無菌的。在運輸的過程中,牛肉與空氣接觸,空氣中的細菌會在牛肉表面紮根下來,並開始繁殖。

我們只要能在運輸過程中控制溫度,就能保證細菌不會過度繁殖。在烹飪牛排的時候,表面那層細菌很容易就會被高溫消滅。

一般大家吃牛排都不會吃全熟,但聰明的你一定發現了:細菌一般沒機會進入到牛排內部!這樣,即使不熟,我們吃下去也不會有太大風險。

重組肉則不同。重組過程中,細菌當然可能出現在「牛排」內部。此後,細菌就完全可以在重組牛排內部大量繁殖。如果這時候我們再吃比較生的牛排,就會有不小的食品安全隱患啦。

所以,FDA 對於重組肉類的安全建議是「在食用前需烹飪至全熟」。只有這樣才能使食品安全風險最小化。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不管是在哪裡,都很難看見半生的漢堡肉、雞塊等食物。這就是其中的原因所在。

那麼在無法烹飪至全熟的情況下,廠商如何降低「重組肉」的食品安全風險呢?

主要有兩個思路。一是在重組過程中添加一些防腐劑來避免細菌大量繁殖,二是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採用更嚴格的溫度控制手段。

聽到「防腐劑」三個字,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有害,實際上,國家標準中對於防腐劑有嚴格的限量,只要添加適量,對人體就是安全的。更多關於防腐劑的知識,可以看這裡:

關於「食物防腐劑」,你的誤解有多深?

-

IV. 如何辨別「重組肉」

辨別重組肉比較難。因為重組肉目前可以做到在質地上基本與原切肉一致了。下圖提供了一些小技巧,大家可以靈活運用。

圖片來源:泛科學 PanSci

如果目前的很多牛排館確實使用了「重組肉」來製作牛排的話,那麼這些牛排確實會帶來更大的食品安全風險。需要注意的是,風險來自「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而不是「重組牛排中添加的添加劑」。

「重組肉」目前是完全合法的,只要加工過程得當,也是可以信賴的食品。但目前的問題在於,我們基本無法辨別一塊肉到底是「重組」的還是「原切」的。

如果監管部門可以對「重組肉」進行專門標示的話,就可以很好地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這樣消費者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自行選擇了。

-

V. 總結

  1. 「重組肉」的技術早已出現,肉類加工中經常會使用。它可以提高畜肉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保證產品一致性。

  2. 使肉類黏在一起的「膠水」有很多種,它們的共同作用是讓兩塊肉的蛋白質之間發生反應。這些添加劑是安全的。
  3. 重組肉比起原切肉可能會有更高的食品安全(微生物污染)風險。最好吃全熟。

這張圖片左邊盤子里放的是重組肉。

你猜對了嗎?

【以前只有資產能夠重組,現在牛排也可以了哦!】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技術型吃貨」,跟我一起做一名 Food Geek 吧!

推薦閱讀:

玫瑰花茶到底如何才是健康無害,如何鑒別? ?
水果的皮到底要不要吃?要營養還是避農殘?

TAG:食品安全 | 食品安全谣言 | 牛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