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遇霸凌,家長如何應對?

近日,一篇中關村二小一位學生母親的文章《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對校園霸凌說NO!》刷爆了朋友圈,也引發了社會對校園霸凌的一番熱議。

(圖片源自網路,作者Edel Rodriguez)

作為一個只瞥見事件碎片的圍觀群眾,我不想支持誰或者指責誰,我只想從教育專業的角度,來說說家長想知道的問題——如果我的孩子遭遇霸凌了,我該如何做?又該如何預防校園霸凌?

首先,什麼是「霸凌」?

不是所有的欺負都能叫霸凌,家長需要冷靜判斷。霸凌其實是英語Bullying一詞的音譯,意思是「一人或多人主導的、反覆的令一個學生暴露在負面的、有攻擊性的行為下的情況 (Olweus,D., 1991)」。因此霸凌有蓄意針對和反覆欺凌的特點,不是偶發的、簡單的同伴衝突。

霸凌同班同學,是什麼心理?

這就說到了霸凌的另一個特點——和惱羞成怒動手打人不同,霸凌的產生是源於對別人的看不起和輕蔑(Coloroso, B., 2004),覺得別人不夠格,不值得被尊重。

而這種輕蔑其實怨不得孩子,因為他們也是從後天環境中學來的。成人對孩子的霸凌其實比我們想像中更常見:有的家長只要孩子聽話成績好,就什麼都依著,一旦成績不好或者不聽自己的,就嚇唬、懲罰甚至打一頓。當孩子屢屢被懲罰、被嚇唬、被打的時候,他們心裡想的不是「我要好好學習,我要聽話」,而是「有一天我也要試試這樣威風地對待別人」。

老師的行為也一樣重要。如果老師太關注成績,讓孩子感覺到了成績好的和成績不好的學生被區別對待了,比如當眾朗讀全班成績雖然讓高分孩子高興,卻讓低分孩子失了自尊。如此孩子們學會的是,尊重一個人是有條件的。如果他學習不好,嘲笑、令他再尷尬都是可以的。

更糟的是,被優待的孩子不僅在區別對待的過程中獲得快感,還會想要不斷再現這種快感,於是就發展出了同學間的霸凌。而尊重一個人的條件,不一定是成績好不好和聽不聽話,也可能是體格是否強壯、在班裡是否受歡迎、或家境是否富足。

校園霸凌,誰是受害者?

校園裡,受害者不只是被霸凌的孩子,還有實施霸凌的孩子。這裡有四個誤區要特別小心:

第一,一定是孩子哪方面有問題,才會被霸凌?這個想法是很危險的,即使這樣想,也一定不要說出來。因為對於被霸凌孩子的身心健康,他們需要相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這不是他們的錯。

第二,霸凌別人的孩子天生霸道,是基因所致?錯。事實情況是,霸凌是孩子從後天成長環境中習得的。霸凌別人的孩子,有很大概率也是被霸凌的對象。經常目睹父母爭吵、打架的孩子也容易出現霸凌行為 (Olweus, D., 1993)。

第三,孩子霸凌是因為家長管教不嚴?錯。實際上正相反,很多孩子霸凌別人,正是因為家裡對孩子行為管得太嚴,對他的感受關注得太少;給的懲罰太多,給的支持太少。孩子上了小學,老師更關注學業表現,家長就應該給孩子更多為人處世方面的言傳身教。

第四,霸凌只是小孩子不懂事,長大了就好了?錯。研究表明,小時候有針對性地欺凌、壓迫別人的孩子,長大後有很大可能性也會繼續使用霸凌的手段或者其他負面行為去得到自己想要的,除非有成人及時和他們建立信任關係,進行干預。

因此,我認為實施霸凌和被霸凌的孩子都是受害者,他們都需要心理發展和社會情緒方面的支持,需要有人像教識字數數一樣地去教他們如何理解他人感受、共情、相互尊重和平等溝通等等。

孩子被霸凌,家長如何應對?

1. 保持冷靜。我特別理解家長看到自己孩子被霸凌後的感受,我相信誰都知道問題不是一日所致,解決起來也不是讓家長道歉、讓孩子得到懲罰那麼簡單,只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難免情緒激動,缺乏經驗,情急之下沒能保持冷靜。我承認這很難,可這次的事實也告訴我們,保持冷靜、保持冷靜、保持冷靜,這是事發後最重要的事情。保持冷靜,才能保持客觀,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2. 理解學校有義務保護所有涉事學生隱私,校方小到一個孩子的權益、大到全校孩子的權益,都要顧及。教育部發布的《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里也指出:

「一旦發現學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學校和家長要及時相互通知,對嚴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並迅速聯絡公安機關介入處置。報告時相關人員有義務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學校、家長、公安機關及媒體應保護遭受欺凌和暴力學生以及知情學生的身心安全,嚴格保護學生隱私,防止泄露有關學生個人及其家庭的信息。特別要防止網路傳播等因素導致事態蔓延,造成惡劣社會影響,使受害學生再次受到傷害。」

3. 孩子被霸凌,家長沒有錯:

  • 家長無需怪自己沒早發現。研究表明學生在遭到霸凌的時候,起初都會傾向於隱瞞和保密。他們會覺得這件事應該自己獨自處理,他們會擔心霸凌實施者的報復或者被其他同學知道了,有些孩子還會覺得家長其實幫不上什麼忙(Olweus,D., 1991)。

4. 試著傾聽孩子,了解事情原委

  • 當你得知這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已經獨自嘗試過很多其他方式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時候不要再急著告訴他應該怎麼做,而是傾聽事情的全部,聽他把想說的都說出來。

5. 第一時間和學校取得聯繫

  • 鼓勵孩子報告,或者幫孩子將情況報告給學校相關人員,不拖延,不隱瞞。

  • 同時,為了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應引導被霸凌孩子相信這件事不是他的錯,他也不需要一個人面對,家長或他信任的老師都會陪他一起應對。

如何預防校園霸凌?

  1. 重視幼兒園和中小學的社會情緒教育。情商是點點滴滴教出來的,不是罰出來的。從孩子幼兒園進入集體生活開始,他們就需要開始學習怎麼合適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掌握表達自己感受的辭彙,理解他人的感受,在觀察身邊成人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冷靜解決問題,如何共情。當孩子開始相互比較的時候,成人應引導他們理解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可以有不同的喜好、能力和想法,這些差異沒有優劣之分,只是不同而已。

  2. 成人應謹言慎行,自己先不要歧視、標籤他人,或者以任何借口對他人行不尊重的行為,比如餐廳吃飯時服務人員不慎出錯,就對服務員大聲斥責。在家對老人或小孩沒耐心、出言不遜等等。

  3. 經常和孩子保持溝通,告訴孩子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 鎮靜、堅定地告訴對方:住手。如果孩子幽默感很強,可以鼓勵他利用幽默的方法化解,出其不意。

  • 如果說出來對於孩子太難,或者孩子感到不安全,建議他走開,或者遠離這些人。

  • 讓孩子相信被欺負不丟人,不需要隱藏自己的感受,告訴老師也不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幫助孩子找到學校里他信賴的老師,讓孩子遇到事的時候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知道可以找誰幫忙。

  • 和孩子一起分析霸凌曾發生的場合(如成人不在的場合),讓孩子盡量結伴行動,或者待在有老師的地方。

  • 研究表明,以牙還牙、打回去的方法並不會停止霸凌,還有可能讓暴力升級,讓孩子從被霸凌者變為霸凌者。

  • 如果孩子向你訴說他曾經欺凌過其他人,告訴孩子鼓起勇氣、主動道歉什麼時候都不算晚,會讓彼此都更好過。

  • 培養課外興趣可以預防霸凌。帶孩子參加志願活動、學習一項他喜歡的運動、音樂、藝術等等的過程會讓孩子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增長自信和人際交往能力,有更多的朋友從而預防霸凌。

  • 最後,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成長的疼痛,希望各位圍觀群眾給此次涉事學校、學生和家長更多的時間、空間、和理解。

    參考文獻:

    1. Coloroso, B. (2004). The bully, the bullied, and the bystander: From preschool to high school : how parents and teachers can help break the cycle of violence. New York: Quill.

    2. Olweus,D. (1991).Bully/victim problems among school children: Basic facts and effects of a school 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In D.Pepler & K.Rubin (Eds.),The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ggression (pp.411-448). Hillsdale,NJ: Erlbaum.

    3. Olweus, D. (1993). 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 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推薦閱讀:

    TAG:霸凌Bully | 儿童心理学 | 儿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