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讀城】
文|宋斯汀
歡迎關注主戰場微信公眾號「城市輿情官」(微信號:zhigonglou)
中國城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這是今天2016廣州國際城市創新大會主論壇上,專家對話環節主持人拋出的一個問題。
主持人把這個宏大的問題,首先拋給了兩位遠道而來的外國市長。這兩位分別來自英國布里斯托和瑞典林雪平市的外國友人,顯得有點無從下手。
事實上,這幾年,我們給城市發展頻頻支招,但始終不得要領,相比較上述兩位第一次來中國的外國友人在現場被問住,尷尬如出一轍。
1.
回答這個問題,具有相當大的挑戰。甚至,這個問題本身成不成立首先就是值得懷疑的。
當然你可以說,對這個問題回答可以見仁見智。
但回到問題本身,像「中國城市面臨的最大問題」這樣的問題,是得不出任何答案的,甚至無法讓我們對城市發展的思考更進一步。
為什麼?
因為中國城市本身是千差萬別的,地位、規模、級別、地域、經濟、政策、歷史文化等等,這麼多城市,是不是共享一個「最大問題」真的值得懷疑。
比如北上廣深的焦慮,放到二線、三四線城市還成立嗎?甚至放到電影《路邊野餐》中的貴州凱里,會不會就是個黑色幽默?
帝都人民抱怨霧霾襲城,魔都人民感慨快節奏迷失自我,三四線的小老百姓,可能就是想多幾家三甲醫院,多幾所好點的學校。
所以,被討論的城市本身就不在一個層面上,對於還是第一次來中國、來廣州的外國友人,甚至常年在中國從事城市規劃的學者而言,對這個問題自然無從下手。
2.
從現場的討論來看,互動很少,但有幾個點很有意思,也值得思考。
第一,城市的問題龐雜,但首先要注意發展階段的問題。國內不同城市存在差異,國內和國外之間同樣也是。不同的城市發展階段,意味著對待不同的問題也有一個先後緩急的問題。
英國布里斯托市長講到英國的城市問題,給出的回答中包含了社區發展、倫理等問題,甚至還有肥胖問題。
這些問題,在中國城市話題的討論中,都很難成為一個主要議題。
第二,討論城市最大的問題,透露出一種隱憂。討論最大問題當然可以(不見得有什麼結果),但是總是有一種抓大放小的思路。
石楠教授說,一直以來,談到城市問題,都是土地、住房、產業。這些是大問題沒錯,我們處在一個快速城鎮化的階段,這些問題也確實重要。但如果所有的規劃和發展圍繞這些大問題來轉,未必有益。所以,我同意石楠教授提出的,把公共空間作為整個規劃的引導和焦點,而不是土地、住房、產業。
清華大學的藍志勇教授對比國內外城市認為,國內的城市「太硬」,不夠人性化。這和多年來城市發展的思路可能不無關係。我們把過多的精力放在這些能夠對城市經濟帶來直接回報的大問題身上,忽略的恰恰是城市作為人們居住、工作、活動的基本空間的功能。
所以,討論城市的問題,本身就面臨著對城市理解、對需要一個什麼樣城市的選擇問題。
第三,討論城市可以,但眼光不能只盯著城市。城市本身有行政區劃的界線,但很多問題,是天然地跨越了行政區劃的。比如環境,北京都無法躲開河北吹過來的霧霾,你怎麼能指望盯著北京就能把環境治理好呢?比如交通、食品供應等等,背後可能有市場、自然的因素,這些都是會輕易地突破行政界線的。
因此,很多城市的問題,可能是要從區域上來找根子的。
3.
這次主論壇的主題是,城市治理創新:從理念到行動。
今天,我們對理念的共識,可能要遠遠超過行動。
所謂的城市治理理念,無非是以人為本、多元參與,這些在西方首先得到實踐的理念,在今天的城市治理、城市發展的話題之下,也逐漸成為一種共識。
但行動本身的難度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從理念的共識到行動的共識,需要克服的困難還要很多。
其中既可能有技術難度,也會有政策風險。比如我們現有的行政體制,或者領導的任期,或者不同部門、不同政府之間的協調,都是難題。
更重要的是,誰來決定城市的議題、方向?
如果我們認可以人為本、多元參與的城市治理理念,那麼,政府是否有能力準確獲知民眾的意願,有沒有機製為不同主體表達意願提供平台,政府有沒有能力凝聚、塑造、達成共識,謀取城市治理、城市發展的最大公約數,這些管理層面的問題,將越來越成為一個大的挑戰。
所以,中國城市面臨的最大問題,必定是系統性的問題,既有規劃和實施層面,也有管理層面的;必定是具體的,基於每個城市現實的。
城市輿情官
微信:zhigonglou
歡迎關注主戰場微信公眾號「城市輿情官」(微信號:zhigonglou)
http://weixin.qq.com/r/zTtGXqbET-swreI9927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