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澳洲籃球體系,關於支撐他的每一個普通人

一直有人問我,澳洲體系好在哪,為什麼澳洲這麼點人從來不缺任何一各領域的體育人才,兩千萬人的基數籃球上挑戰美國,輸西班牙一分。我個人角度出發,澳洲體系本身沒有多出彩的地方,他只是讓人去支撐自己的體系,這是中澳最大也是唯一的差距。

看到過一種感慨,中國十三億人口怎麼就選拔不出十一個人的足球隊。這種感慨可以嫁接到籃球上,中國十五億人口,怎麼就選不出十五個人。

實際上,確實選不出來,因為有些國家有多少人口就有多大人口基數以供選拔,中國空有十三億人,可供選拔的空間,可能也就四位數,不破萬。

有人要說題主你又胡說八道了,怎麼會只有不到一萬人?別急聽我慢慢說。

體育這個東西是青春飯大家都知道,但是青春到什麼程度那?澳洲為例,說出來有點嚇人,沒接觸過籃球的新人,想向職業層面發展十六歲截止,如果這個孩子沒正兒八經練過體育,這個門十二歲關上。基本沒聽說過有十六歲之後開始練籃球或者十二歲之前沒玩過什麼體育項目的可以成才。

因為十六歲開始,大家在也沒有時間等待你成長了,沒有機會留給你了。澳洲u18之前是可以給教練隨便玩的,一二三四五教給球員,讓他們自己練,俱樂部會組織各隊合練。但是u18這個年齡段,一定是俱樂部最頂尖的教練,因為這些球員中的佼佼者需要成型,為去美國做準備。

而u14之後進來的球員會碰到一個瓶頸,叫做玩命練也追不上。球員時期我自己就是u14進的體系,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玩命練追趕的腳步也並不怎麼快,澳洲把努力的球員一層一層集中在一起,你身邊的人都在拼,大家沒有懈怠的。身體承受極限過了,下場挺慘,我現在沒法打球了。

這個選拔的瓶頸,導致了中國除了從小養起來的一批,再也沒有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補充新鮮血液。籃球人才是消耗品,想打籃球的意願,身體,都會隨著時間被消磨。

小孩子是要摔打骨頭才能硬的,這個跟中國傳統觀念中小孩骨頭沒長開不能運動完全背道而馳。中國有兩種外國人完全不能理解的東西,一種叫做閃了汗,流汗之後見風會感冒。這個理論是對的,寒冷的環境會削弱人體免疫力,但你需要做的只是適度的保暖,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量。很多中國老人不懂這個,我就是祖父母帶大的。四年級之前,基本沒上過體育課,六年級之前,在家養病的時間比學校多。另一種叫風濕,出了國這玩意兒我聽都沒聽過。

如果說我這輩子有一個遺憾,就是我的天賦太差了。這種天賦不是指身高臂展,而是接觸體育太晚。老天不會給你除了骨架之外的任何東西,所謂的天賦實際上只有,誰接觸體育更早。我不恨什麼人,但是,這種觀念是必須要改變的。我是一個極端例子,但是這種例子背後,隱藏的東西比較可怕。上次回國去小學探望老師,老師很無奈的搖搖頭,跟我說,以前你不能出去活動我們覺得你挺可憐,現在的小孩子更可憐。不僅體育課出不去,課間都不敢放出去,怕出事兒,怕鬧。

我不知道我該因此感到竊喜,自己終於不是最慘的那個,還是應該為中國體育的未來感到悲哀。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對比,我現在所在的俱樂部不是城市中最好的一個,只是八大俱樂部之一。因為地理偏僻,拼教練資源我們是拼不過的。但是大家都在努力,到一個什麼程度那?從最初級的基礎教學,就是我們最好的人在教。七八歲小孩打比賽,拿過洲最佳教練的在場邊指導,我也經常剛吹過洲冠軍杯,或者某個什麼錦標賽,回來換身衣服就接著吹這幫小孩子的比賽。我們都是在籃球這個行業泡了十幾年,去年我吹了超過一千場比賽,這是過去五年中我比賽最少的一年。

我腳底下墊著一萬場以上的比賽經驗,打過的,教過的,吹過的。如果我這輩子有一丁點成績的話,那隻能說我懂一點點籃球,不多,但是我知道基礎層面籃球應該怎麼打。因為這一萬場比賽在腳底下墊著,球員只要上了場,走兩步摸一下球,投一個籃,我就知道他什麼身體狀態,什麼水平,紅線在哪。所以我吹比賽不怕球員肉碰肉,傷病不可避免,但是比例不會多。還是那句話,我避免不了意外,至少我可以在紅線之前把身體接觸降下來。

一些條件更好的俱樂部,直接把年齡延伸到了六到八歲。為什麼澳洲球員隨便拉出一個來就跟牛犢子似的壯實?小學一年級就在一群老油條保護下一周打一兩場正經的比賽,往實木地板上摔,身體早就練出來了。

就算我們拿的錢比在kfc打工掙得還少我們都樂意在這呆著。

說出來大家可能都不愛信,前面那位洲最佳教練教一場球拿三十塊錢。這人慘到什麼程度?履歷豐滿到嚇人,他跟我這種摸到職業邊緣正經合同都沒拿到就報銷了的不一樣,打了十年職業,教了快二十年籃球,現在開小班一人十塊錢一個小時,就是為了生活費。價格不敢定高,都是有天賦的小孩子,不能因為家裡沒什麼錢就讓他們少一次學習的機會。

不是因為我們特別高尚,我們都很俗,都想住好幾百萬的大房子開法拉利出去沒事兒扔幾百萬權當買個開心。但是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更好球員成長的希望。我們不能走,走了對不起這些想打球的孩子,也對不起當年做同樣事情教我們打球的教練們,對不起自己的良心。我們都是能掙錢過好日子的,從這個圈子走出去沒有任何事情對我們來說是痛苦的。

這種希望是家長們給的,是家長們把孩子送到我們手裡,期望寄託到了我們身上,我們覺得有責任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是我們這些人支撐下來的唯一一個理由。我們都已經不能打球了,至少不能像以前一樣打球了。我光腰以下,兩個膝蓋兩個腳踝右腳大拇指都有問題,而且太久沒正經對抗,和以前一樣打球一場下來我得躺一個星期。但是,這些孩子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可能一輩子接觸不到的東西,我們想把我們所知道的交給他們,讓他們成為更好的球員。所以我們對籃球的感情轉嫁到了他們身上。要不然,講真,我就算去賣漢堡洗盤子也不當這個破裁判了。一年四位數比賽有多累,當過裁判的都能體會。

至於教練這塊,我挨過得罵,罵的多難聽說出來會被刪帖。所有家長一定覺得自己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沒有機會一定是教練的錯,我能理解,但是很難受。很多澳洲教練就是這麼被罵跑的,國內,更嚴重。

我這種人,國內不是沒有,不少,我認識好幾個。但是他們手裡沒有孩子,他們不知道去哪裡找,就只能嘆息。

俱樂部管基層聯賽,基層往上,澳洲籃協一級一級把小孩子中最好的集中到下一個層次,代表隊基本上是city,實際上這邊的city更像國內的區這個概念,代表的就是各個俱樂部。state,也就是洲,再往上國青國家隊。但是絕不把任何一個人從基層拿出來,就算是打到了國青隊,他最多不打local的比賽,俱樂部的代表隊依舊是會參加的,教練也會在基層教球,就是為了教這些下來打球的孩子。連帶著,其他人也能接受最好的訓練,教育。

好處其實特別明顯,這些標杆怎麼練球怎麼打球,所有人都會跟著學。只要進了這個門,所有人水平都會被推上去。澳洲從來不缺梯隊,也永遠不會缺梯隊,上一級缺一個人馬上可以從下一級裡面拉一個人上來補充。認識一個打過高水平的,大家聊天你在這做什麼,我也跟著做,底子都紮下了,進去之後只是適應對抗和訓練方式,很快就能放到場上去。

中國這些人,從球員到教練放出去沒有意義。因為國內系統性每周訓練每周打球的非常少,沒有這種一周最少兩場比賽打底的環境。這些球員出來就是虐菜,互相沒有幫助,並且會學到很多壞習慣,甚至可以說國內不敢把這些人放出來。

教練就更不敢出來了,之前有一個朋友跟我講,現在很多小孩子看了幾部勵志片子就來跟自己講,我要成為誰誰誰。你給他上了強度,回家跟家長一說教練罵我了,然後家長就不送孩子練球了。國內很多教練說話重,這個我知道,但是你想成為的那個人是拿著命練出來的啊。不說這些大牌,我自己不算什麼高手,但是我練球那會每天在球場上呆最少六個小時,每天。六點爬起來訓練,洗完澡上課,下午放學沒有比賽練到八點回家趕緊寫作業趕緊睡。每天早晨第一個念頭一定是今天別起床了,我想睡覺,真的困。然後馬上爬起來,因為訓練要遲到了。打個網遊被一個一個工會踢掉,因為我不上線。理由特別簡單,我媽每天一定給我講一句話,你想要什麼,只能自己去拿,除了必要的幫助他們什麼都不會給我。自己不打球一部分是因為傷,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傷的太多老媽強行阻止了我打球。(自己出來就是因為這事兒,我到現在跟我媽之間還有一個心結。)

我們是不會允許小孩子在場上划水的,因為很痛苦。這是我們的命根子,所以我們可以允許小孩子不會打球,我們能教,但是你至少要努力。國內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拚命拼出來的東西,花掉大量掙錢的時間就是想看到我們拚命努力的精神傳承下去。但是國內,環境決定了教練很多時候沒有機會這麼做。

現在小孩也很苦,學習的很苦。但是他們進不了體育圈子,很少有家長可以允許孩子一年因為傷在床上躺幾天,扭個腳都是大事。相比手指頭錯位肩膀脫臼自己掰回來接著打完比賽再聊別的的那些人,我們有什麼資格和他們叫板?自己面不改色掰自己手脫臼指頭的,我認識一個當日常活動看的,美國的黑人球員,他的小孩現在十年級已經是最頂尖的後衛。我一路看著這孩子長大,很優雅一個人,但是對自己狠。因為他爸給了他一個選擇,不強迫你做任何事情,你想要成為最好的球員,我可以幫你,如果你想要舒舒服服過日子,我也能幫你。這個孩子想要成為好球員,所以他父親允許他受傷,允許他拚命,但是不允許他找借口。輸球了,別找教練,他能做的做了。別找裁判,他能做的也做了。比不上別人,你該回去訓練了。

受過傷的父母,才知道孩子傷的多重。斷過骨頭的運動員,才知道斷了骨頭,斷在哪,怎麼斷的,意味著什麼。體育強國有自己訓練上獨到的地方,但是,真正的脊梁骨就是這一根一根籃球,橄欖球,衝浪中斷掉的骨頭拼起來的。就算一個澳洲家長從沒接觸過籃球,他們一定參加過體育競賽,他們懂對抗是怎麼回事兒。

所以澳洲有兩千萬人口,就有兩千萬可以選材的對象。也許他們很晚接觸籃球這項運動,至少他們骨頭摔過,肌肉砸過,底子好,肯練,敢練。關於籃球,我們什麼都能教,除了時間。

而我們自己,真的就只有這一萬人可以選拔,一個年齡段後,梯隊里少一個就是少一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進圈子,也絕對進不來。拿進來想讓他上場,沒有循序漸進的過程用不了幾年就練廢了。這個過程中需要有比賽有訓練有對抗有適應的時間。

一個俱樂部能養幾支隊?中國一共才幾個正經能支撐住的俱樂部?

自己的教練不可能出來這麼訴苦,招來的不會是理解只能是謾罵。

籃球本身不是什麼神聖的東西,他是遊戲,讓人感到快樂。他是競技,讓人釋放荷爾蒙。他是比賽,讓人和人去競爭。但是職業這個東西,更純粹,就是倆字兒,拚命。國內籠子里關著的孩子,想拚命地絕對不少,但是他們在籠子裡面,沒有機會。很多有機會穿上西紅柿炒雞蛋(這個詞每次說都想哭,國家隊比賽現在我都不敢看,太可憐了。)的人沒有機會成長起來。這身衣服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夢想,也是很多人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算為了這身衣服砍掉自己一隻手我會毫不猶豫去做,有人跟我說你現在砍掉自己一隻手馬上能進國家隊,我立馬就去干。

但是我沒有機會了,壞就壞在很多人的機會被拿走了。

這篇東西幾乎是流著眼淚寫完的,為了中國籃球。我們不該在這,我們不該為了進世界盃奧運會擔憂。我經常會去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比不過很多國家?我們有錢,我們有教練,我們知道怎麼打好籃球。但是我們沒有人啊,我們不能拿錢或者靠說讓對手輸球。

不是中國人不想打好籃球,我稍微露出一丁點我懂怎麼打球粉絲就玩了命的往上漲。但是圈子裡的人不敢出來說,跟我不一樣,就算我在國內千夫所指,澳洲這邊撐死一句你就不該管這個閑事兒,然後就完了。但他們還要在國內混,他們不能說我打的好是因為我把命扔在球場上,你來拿吧,我就是想打好籃球,所以我打好了籃球。這個概念不會被大眾接受,大家能接受的只有你天賦更好你機會更多,關係門路。這些東西都有,前提是這個人得真的會打籃球。

重申一遍我不是什麼大神,我只是一個為了一個夢想心無旁怠在球場窩了十年的小學生,懂得東西是前輩們教的。關於籃球的東西,我欠了好幾篇文章沒寫,還完了債我會一點一點把我知道的寫出來,希望這是有幫助的。

問題就在於,別人國家隊下面墊著無數的白骨,我們的國家隊下面墊著無數的叫罵聲和不作為。我們自己的教練是不該挨罵的,因為他們同樣很慘。職業籃球是金字塔堆起來的,整個國家的環境決定了這個國家綜合水平,國家隊就是在這個大環境中選拔出最好的球員,這些球員是被整個環境推上去的。一個人,一個組織能做的非常非常少。

我們什麼也不做卻指望最高層站在世界頂峰,這怎麼可能那。

我們為了孩子的未來,讓孩子專註於學業,這沒有問題。但是至少,請把孩子們從籠里放出來,讓孩子去跑,去瘋,去摔跤。我們自己的籃球,只能靠自己撐起來,即便我們能做的在一個國家層面,不多。


推薦閱讀:

輸了50分,贏了自己
孫軍、鄭武、胡衛東、李楠:虎王、三炮、小李飛刀們的時代
上不了場,周琦一點不急,姚主席早授給他倆錦囊妙計

TAG:中国篮球 | 篮球技术 | 篮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