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開講】馬千里:兩晉南北朝時期歷史沿革與道教、佛教發展脈絡—知乎來也【開講群】

進群聽現場,私信,發本人微信號。

今晚開講:《兩晉南北朝時期歷史沿革與道教、佛教發展脈絡》。

感謝@藍海依然 出題啊。我講座期間,大家有什麼與主題相關的問題可以直接問。

最近我寫本書,叫《詩傳》,從中國第一首詩開始,寫到民國,為中國詩做個傳記。南北朝時期的中國詩歌發展的重要時期,詩歌發展也必然與時代政治局勢相關。剛寫過南北朝詩歌不久,所以我很願意講這個問題。

我們現在生活的這片土地上,在西周時期就已經有非漢族人群的記載。甚至西周還是少數民族滅的,應該是第一個被外族滅掉的國家。後來周王室東遷,史稱東周。

從此就開始了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現象,只要是分裂,基本都是東遷、東遷、東遷。西漢、東漢如此。西晉、東晉如此,到了北宋、南宋,還是如此。

而晉的東遷,意義重大。兩晉時期的民族矛盾突出,相互學習滲透,促成中華民族的大融合。歷史上幾次民族大融合,應該說這個時期最為充分了。

實際上,所謂的五胡亂華,在東漢時期就已經開始了。東漢時局動蕩,北方、西北的少數民族政權不斷趁虛而入。

後來西晉篡魏,統一天下,少數民族的小政權一直沒有斷絕過邊地的騷擾。

所謂的五胡,是個大致的稱呼,其實遠不止五個少數民族。這五胡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匈奴、鮮卑、羯、氐、羌。很好記,五個民族七個字,跟七言詩句一樣。

這些少數民族政權主要分布在北方、西北一代,西南一代也有一些,對西晉形成包圍之勢。

真正的五胡亂華從什麼時候算起?這個請大家記住一個年份,就是公元300元。

這一年的前一年,也就是299年,西晉八王之亂的第二階段開始,持續七年,西晉元氣大傷。少數民族政權正是趁此機會,挺進中原的。

這一年的後一年,也就是301年,歷史上稱為五胡亂華的開始年份。

大家知道,西晉被滅掉後,王室和臣僚從洛陽遷都到南京,保留了晉,史稱東晉。東晉的地盤其實很小了,但有一點非同尋常,就是文化人、官員大部分都跟著王室遷移過來了,保存了漢民族的文化。所以,這個事件也被稱為「衣冠東渡」。所謂衣冠,指的就的文化。

那麼,東渡之後,北方和西北、西南大片土地被少數民族政權瓜分,前前後後大概有七八十個小政權,持續了好幾十年。

這些政權,直到北魏建立,才慢慢統一北方。也就是說,衣冠東渡到北魏統一北方這一段時間內,北方和西北是亂成一團糟的。

其實所謂的五胡亂華,重點說的就是這段時期。在這個時期,晉王室在南京發展很好,可謂國泰民安,動亂不大,所以經濟、文化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五胡亂華的結束,標誌性事件是拓跋珪建立北魏,這個時間就到了公元386年了。真正統一北方的拓跋燾,還需要50多年。

北魏有個史學家,寫了一本私史,就是不是官方行為寫的歷史,叫《十六國春秋》,說的就是五胡亂華期間大大小小七八十個小政權的歷史。取其大者,稱十六國。後世也就沿用這個說法了。

北魏統一全國,後來內部搞分裂,形成東魏、西魏兩個政權,同時並存。

後來北魏、西魏都被權臣所替代,形成北齊和北周兩個同時並存的北方政權。

再後來北周滅掉北齊,再次統一了北方。再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楊家滅北周,建立隋。

這是北方的政權發展的基本脈絡。與此同時,再看南方。

南方,這個時候是東晉以南京為首都的漢民族政權。後來有個叫劉裕的,滅了東晉,自立為宋。史稱南宋。

從宋開始,宋齊梁陳,一共四個政權的延續。陳,大家應該很熟悉啦,就是南陳。南陳有個陳叔寶,陳叔寶有個美艷的妃子。

南陳是被隋煬帝滅掉的,不過那時候皇帝還是他爹。那麼好了,隋先滅周,統一了北方。再南下滅陳,基本統一全國。在這之前呢,南北是對峙的。北朝是拓跋氏的政權的延續,南朝是漢政權,代表晉的正統。這段時間,就是歷史上說的南北朝。

好了,這是第一個問題,五胡亂華、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和布局的基本情況。

這段時期好多人是搞不清楚的,確實也是怪亂遭。以上的簡單說法,希望有助於大家有個感性認識。

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在政權分治的情況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衝突。

也就是說,漢族和少數民族政權,並沒有過多激烈的戰役,倒是各自內部不怎麼太平。

大家可能不太理解這一點。我給諸位說說。

北朝和南朝,軍事對立,但為什麼沒有激烈的武力衝突?

我個人認為啊,有這麼幾點。

一是大家自顧不暇,自身政權的交替已經夠應付的了,沒有什麼心思去「統一天下」。

二是,少數民族漢化很深,不像是征服,而更像是滲透。差不多幾十年的時間,北方政權就漢化到看不出非漢族的特徵了。

三是南北淮河分割,大家希望相安無事,並沒有太多侵略意圖,至少統一的條件並不成熟。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南北方相處還算和諧。

那麼,南北方有沒有使節的交流呢?

有的,南北方經常互派使節。

但是與「敵國」不同的是,這些使節的任務往往是象徵意義的,並無軍事、政治各方面的意圖。更多像是文化使者,互相炫耀一下自己的文化。

北朝的文化當然趕不上南朝,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也有北方民族開化晚、漢化晚的因素。

所以南方的文化名人作為使節到了北朝,有很多就被直接扣留了。

大家所熟知的庾信,就是被北魏扣留在北方,終生沒有放回。

而南方也扣留北方文化使者,比如大家熟悉的薛道衡。

這是南北朝時期的大致情況。

下一問題,是文化發展中的宗教,主要是儒釋道三者,在南北朝時期的狀況。

大家要先知道一個問題,就是漢儒。漢儒最興盛時期是西漢時期,到了東漢,經學衰落,人們對儒學的看法有了更加現實的考量,不再高高在上。這是文化上的一個大前提。

再一個事件是白馬駝經,東漢明帝時期,佛教正式傳入中土,以建立洛陽的白馬寺為標誌,從那時起,佛教經書被大量翻譯。

大家看,儒學被拉下神壇的時候,佛教來了。這是一個大契機。

再看看道教的情況。

當佛教進入中國,大量開展活動的時候,中國的士大夫、文人們內心其實是抵觸外來宗教的。

於是就參照佛教的形式,比如建立寺院、傳播經典、建立佛藏、設立偶像什麼的,立老子為太上老君,匯聚各路神仙,建立了道教。

道教的說法,在中國本土比較接地氣,也有民意基礎,所以很快與佛教並駕齊驅。

大家看,這個時候的意識形態,或者說文化思潮,就已經提供了儒釋道三個選擇。當然,直到西晉、東晉,釋道二教都還很原始,和現在的情況大不相同。而儒教,一直沒有成為宗教。

佛教的長足發展,和大手筆的改革,是在南朝的梁時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那個梁武帝時期。

梁武帝蕭衍,是個非常用力用心的佛教徒,他把佛教定為國教,自己還親自多次出家當和尚,當然主要原因是等著大臣的贖金還俗,用以支持佛教的發展。

蕭衍對佛教的最大貢獻有兩點,第一是制定了大量的戒律和儀式,使印度佛教成為中國佛教,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大致模樣。

第二是在獨尊佛教的同時,並不大力排斥道教,甚至用道教的語言來解釋佛教,也用佛教的名詞解釋道教。這當然有助於不同信仰的人,相互理解對方的教義。

同時,南朝本來就是西晉的衣冠,儒學儘管拉下馬,也還是很有影響的。比如道教、佛教不敢抵觸孝道,就是這個原因。

這個時期的道教,也經歷了長足發展。對道教貢獻大的是在南齊時期,基本形成了現在的模樣。

也就是說,至少在梁武帝蕭衍時期,儒釋道的三教交流,就已經很和諧了。

那麼在北方呢?北方是少數民族,但北魏時期漢化已經比較深了,在官員任用、人才選拔,寫詩作賦等多方面,基本就是漢人的傳統了。尤其官制,已經完全漢化,並且在意識形態上,北朝比南朝更加崇尚儒學,而不是道教和佛教。

這是南北朝時期,南北文化或宗教方面的主要差異。

大家可能不知道,王勃的祖父王通,就是北方的一個大儒,後來入隋,一直教書,門生遍天下,像魏徵什麼的,都是他的好友。王通的很多學生,到了唐代都是朝中要員。這是儒學在北方政權興盛的狀況。

整體來看,到了隋唐時期,儒釋道的相互競爭已經很緩和,甚至可以說是儒釋道三教合流。

但在這之前,其實有著一個較長歷史時期的宗教之間的鬥爭。當然,主要還是政治原因,而不是純宗教問題。

估計你們也知道「三武一宗」這個詞吧。這是歷史上對佛教進行大滅絕的四個皇帝,也可以說是四個歷史時期。

這四次里最後一次,就是武則天之後的唐武宗的滅佛。

大家知道,唐王室的姓是李,而道家的祖先李聃也姓李,於是乎,道教在唐建國之初就被確認為國教。唐代大部分公主、王孫出家,說的大都是出家當道士,而不是當和尚尼姑。

到了武則天,為了表示和李唐的區別,從宗教上開始抑制道教,尊崇佛教。這個時候,是唐代時期佛教最舒服的時期。

然而,武則天去世後,還政於李唐了,李家自然要與武則天表示大不同,於是又返回道教,開始滅佛。佛教和道教,在唐代真是政治鬥爭的工具了。

那麼,之前的三次滅佛運動,都發生在南北朝時期。

說是滅佛,其實也捎帶著抑制道教。這三次滅佛運動,並不是政治鬥爭問題,而是經濟問題。

在佛教、道教發展起來後,逐漸有了神聖的地位,建立寺廟,又有田產,還免稅。尤其佛教徒還比較會享受,丫鬟僕人都有了,簡直是不勞而獲的中產階級。

在人口為主要生產力的南北朝時期,這麼大肆浪費人力、浪費田地賦稅的行為,自然於國家不利。因此,對佛教為主的宗教進行打擊,就勢在必然了。

但好的一方面是,只是沒收田產、拆除寺院、解散僧眾,並未因此而殺人。

那麼,這個時期的儒學情況怎麼樣呢?

儒學自從被東漢視為虛偽之學後,一直抬不起頭。儘管在不同歷史時期,儒釋道的排列順序各有前後,但與西漢時期的獨尊地位,實在相差太大。

南北朝時期,北朝少數民族政權的漢學,倒比南朝發達。南朝似乎更注重享樂,對儒學的說教比較排斥。

到了隋代,科舉制度被設計出來,考試內容里就有經學。當然,佛學、道教的內容也是並行都有的。那時候的科舉比較隨意。

到了唐代,儒學逐漸被視為治理國家的學說,至少儒學的治世,比道、佛的出世入世都好實際些。

唐代儒學復興,其實是到了韓愈的時代才有了較高的地位。

中國沒有能最終形成宗教,大家可以從南北朝道教、佛教的發展和地位來看出來,來找找原因。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皇帝們,可以信仰任何宗教,但一旦信仰了,他就自動成為這個宗教的最高代表。

無論佛教,還是道教,甚至儒家的學說,哪個皇帝都比他們的最高偶像地位高。

這就使中國的政治,不可能被宗教所影響,而相反,卻是政治影響著宗教。


推薦閱讀:

開講啦:理論+實踐+數據分析一條龍——XRD系列講座
【馬千里開講】最初級地講講格律詩——知乎來也開講群
世界說線上講座丨蕭瀚:社會轉型時,精英該怎麼辦?
11/6 | [線上講座] 聆聽傳統文化里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TAG: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