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歷史』30年,講不出再見——本田CBR600家族全回顧
本田宣布CBR600RR走到盡頭,讓許多人感嘆不已,雖然它在600cc跑車市場里性能並不冒尖,配置也不豐富,但極其平順的動力輸出特性以及無比輕鬆的操控還是讓它深入民心。但願這次只是暫時的告別,假若日後CBR600得以重生,我們也定當無任歡迎。
本田宣布CBR600RR走到盡頭,讓許多人感嘆不已,雖然它在600cc跑車市場里性能並不冒尖,配置也不豐富,但極其平順的動力輸出特性以及無比輕鬆的操控還是讓它深入民心。但願這次只是暫時的告別,假若日後CBR600得以重生,我們也定當無任歡迎。
CBR600的前生:VF500F(1984-1986)
在CBR600這個名號正式出現之前,類似定位的車型是VF500F。這款運動旅行車主攻歐美市場,採用方形截面的鋼管車架和鑄鋁後搖臂,前後輪圈分別為16寸和18寸。
VF500F並非簡單地從日本市場上的VF400F直接擴缸而成,兩款車的車身和引擎只有很少部件是通用的。那個時期本田剛剛研發出第一代的V4引擎家族,VF500F上的498ccV型四缸引擎則與同時期的本田巡航車型馬格納V30基本相同。
VF500F(1984-1986)主要參數
引擎:498cc V型四缸
最大馬力:64匹/11500轉
最大扭矩:4.2kg·m/10500轉
軸距:1420mm
乾重:184kg
元祖:CBR600F(1987-1990)
1987年,本田推出全新的純種跑車CBR600F代替了VF500F(當時歐洲市場還有換上全整流罩的VF500F2),在美國市場上稱為「颶風」(Hurricane)。它聯同CBR750F和CBR1000F共同成為本田「直四全包圍跑車」家族的第一代成員。用上了新的598cc直列四缸引擎後,它的性能比前輩VF500F有著極大提升,最大馬力從64匹躍升至85匹,最大扭矩在8500轉時便能提供,實用性更高;軸距稍稍縮短到1410mm提高靈活性,座高也僅有770mm,非常平易近人。
CBR600F(1987-1990)主要參數
引擎:598cc 直列四缸
最大馬力:85匹/11000轉
最大扭矩:6.0kg·m/8500轉
軸距:1410mm
乾重:180kg
座高:770mm
CBR600F2(1991-1994)
儘管初代CBR600F擁有了不錯的性能,但它的外形看起來還是過於「愚鈍」。本田在1989年就已經開始全新一代F2車型的研發,幾個月後便製作出原型車,其外形比上一代流線得多,而且在測試當中它的表現也讓本田充滿信心——最大馬力躍升到100匹CBR600F2除了擁有當時一流的性能之外,它表現出來的極其完美的平衡性更是冠絕車壇。
CBR600F2(1991-1994)主要參數
引擎:599cc 直列四缸
最大馬力:100匹(日本版數據:69匹/11000轉)
最大扭矩:5.1kg·m/8000轉(日本本土版數據)
軸距:1405mm
乾重:187kg
座高:810mm
CBR600F3(1995-1998)
與CBR600F2的代號同為PC25,雖然官方說法是換代車型,但由於F2的成功,F3並沒有完全改頭換面,造型上增大了散熱區域,車尾變得較為平滑。雖然引擎的硬體數據大致與F2相同,但F3的引擎進行了氣門室的小幅修改,加上CDI點火和Ram-Air進氣系統的幫助,最大馬力比F2提升了5匹,軸距進一步減少至1400mm,座高維持810mm。
CBR600F3(1995-1998)主要參數
引擎:599cc 直列四缸
最大馬力:105匹(日本版數據:69匹/11500轉)
最大扭矩:5.1kg·m/7500轉(日本本土版數據)
軸距:1400mm
乾重:187kg
座高:810mm
CBR600F4(1999-2000)
CBR600F4藏有一個彩蛋,在整流罩內有這麼一行字:Dedicated to Super Evaluators Dirk Vandenberg and Josef Boyd,這是為了紀念在F4的最後測試階段中因意外身亡了兩位高級研發員。同時,F4是最後一代採用化油器供油的CBR600,馬力維持105匹,軸距維持1400mm,這一代車型最明顯的改進是它的乾重大幅減少至170kg。
CBR600F4(1999-2000)主要參數
引擎:599cc 直列四缸
最大馬力:105匹(日本版數據:69匹/10750轉)
最大扭矩:5.3kg·m/7500轉(日本本土版數據)
軸距:1400mm
乾重:170kg
座高:810mm
CBR600F4i(2001-2006)
CBR600進入「RR」時代之前的最後一款CBR600F,F4i採用了PGM-FI電噴供油系統和HISS防盜系統,同時它的外形也與F4有著明顯區別。引擎的轉速紅區延後了700轉,達到了14200轉,馬力上升5匹,尾牙由45齒增大至46齒,提升加速性能,軸距減少至1390mm提升靈活性。由於電噴系統帶來了額外重量,本田對F4i進行了一系列的減磅工作,最終F4I的乾重比起用化油器的F4還要輕2kg,為168kg。
CBR600F4I(2001-2006)主要參數
引擎:599cc 直列四缸
最大馬力:110匹/14200轉(日本版數據:69匹/10500轉)
最大扭矩:6.4kg·m/10000轉(日本版數據:5.3kg·m/7500轉)
軸距:1390mm
乾重:168kg
座高:810mm
新世代:CBR600RR(2003-2004)
在F4I依然在售的情況下,本田推出了更具賽車理念的全新CBR600RR,這就是我們俗稱的「F5」。CBR600RR的Pro-Link後懸掛系統以及PGM-DSFI雙段電噴系統是直接取自MotoGP賽車,充滿賽車感覺的尾排設計亦一直沿用至今,雖然坐姿比以往的CBR600F要戰鬥得多(座高也升至820mm),但出色的人體工學設計讓它在同級中依然屬於最舒適的車型。
CBR600RR按照官方說法則沒有將其分為多少代,不過有一種說法將其分成了四代,分別是2003至2004的第一代、2005至2006的第二代、2007至2012的第三代、2013至2015的第四代。
CBR600RR(2003-2004)主要參數
引擎:599cc 直列四缸
最大馬力:117匹/13000轉
最大扭矩:6.7kg·m/11000轉
軸距:1390mm
乾重:170kg
座高:820mm
2005-2006
2005年,CBR600RR進行第一次大改款,鋁合金車架、搖臂和後懸掛全新設計,前端也換上了倒立式前叉與放射式卡鉗,引擎方面則提升了中段的扭矩輸出。同時,本田對它的引擎和排氣系統進行了減重,讓整車的乾重減少了4.1kg。
CBR600RR(2005-2006)主要參數
引擎:599cc 直列四缸
最大馬力:117匹/13000轉
最大扭矩:6.7kg·m/11000轉
軸距:1390mm
乾重:166kg
座高:820mm
2007-2008
CBR600RR再次進化,全新的引擎除了擁有更好的性能之外,還變得更小更輕,整個動力總成減重2kg。新車架採用了本田的FDC鑄造技術,能在保持同樣強度的情況下降低重量;軸距縮短了20mm,同時搖臂卻加長了5mm,令整車的重量分布更加集中,操控性能再上一層樓。電子設備方面,這一代車型添加了HESD電控轉向阻尼。
CBR600RR(2007-2008)主要參數
引擎:599cc 直列四缸
最大馬力:118.1匹/13500轉
最大扭矩:6.7kg·m/11250轉
軸距:1370mm
乾重:156kg
座高:820mm
2009-2012
這一代車型提供了聯動式ABS作為選裝配置,引擎的活塞、氣門室和排氣系統經過改進,官方稱提升了8000至12000轉的扭矩輸出,其中在10000轉時的扭矩升幅達到了3.5%,整車重量維持不變。
CBR600RR(2009-2012)主要參數
引擎:599cc 直列四缸
最大馬力:118.1匹/13500轉
最大扭矩:6.7kg·m/11250轉
軸距:1370mm
乾重:156kg
座高:820mm
2013-2015
最後一次改款的CBR600RR換上了更輕的12幅輪圈,優化了的Ram-Air進氣系統和修改了ECU設定,進一步提升扭矩。前叉升級為Showa的BPF前叉,同時對後避震作出了相應的調校。畫風大變的車頭造型,成為這一款CBR600RR的最大爭議點。
CBR600RR(2013-2015)主要參數
引擎:599cc 直列四缸
最大馬力:118.1匹/13500轉
最大扭矩:6.7kg·m/11250轉
軸距:1380mm
乾重:?kg
座高:820mm
作者:廖智
聊摩托MotoTalk:聊新車、聊賽車、聊技術、聊生活……我是廖智,與你聊關於摩托車的一切,歡迎你來成為我的聊友。
微信搜索「聊摩托MotoTalk」即可關注
推薦閱讀:
※女生 身高176 體重60Kg 喜歡機車 新手推薦入手什麼車?BTW明年秋天去米蘭上學。?
※如何評價本田CB190r?
※2015年了,為什麼現在進口摩托車還是那麼貴?!
※駕駛杜卡迪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如何看待國產機車嘉爵N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