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位老人,給了一個18線城市的小鎮青年,人生中最閃亮的日子

一個18線城市的小鎮青年,他的童年、他的學生時代,本該乏善可陳,但一位老人的偉大情誼,給了他人生中最閃亮的日子。

爺爺的柜子里有一套金庸的藏書,這是少年第一次讀金庸,是他武俠小說的啟蒙。長大後,金庸古龍的小說集,翻拍的影視劇,少年看了無數遍,但不知怎的,初讀爺爺藏書時的心潮澎湃,已然找不到。

童年,少年最自豪的,是曾跟著他爺爺,長途跋涉,坐著客車,來到北京。這是少年第一次到北京,當時懵懂的他,如今已然記不清,當初北京城的模樣。但他永遠記得,有一位老人,在少年最懵懂的年華,曾帶著他,仗劍走京城,一覽這世間的繁華。長大後,少年時常在想,高考結束後,為甚麼,他沒去離家近的上海,而是不遠萬里去北京求學,或許,早在童年,少年的心裡,就埋下了京城的種子。

初中,害羞的少年,害怕獨立,不想寄宿學校。父親就在學校周邊租了一間狹小屋子,爺爺給少年伴讀。三年伴讀時光,少年一點不讓人省心,他特別挑食,老人總是變著法子,給少年做好吃的,不帶重樣。長大後的少年,漂泊在了北京,下館子次數多了,卻愈發回味起,當年的美味。那味道,讓少年想起:夕陽下推著自行車的老人,和跟在後面,屁顛顛的小孩。

高中,叛逆的少年,迎來了青春期。他討厭了做別人口中的乖乖孩,他拿著爺爺給的壓歲錢,偷偷買漫畫書、買網路文學小說。上課偷偷看課外書籍,他覺得這樣很刺激、很酷。少年的成績一落千丈,終於被父親逮到。父親手撕了整整一箱的書籍,少年開始和他的家人冷戰。冷戰時間不長,但少年還是很清楚地記得,因為他吼過自己的父親,也曾對爺爺愛答不理。長大後,少年感到愧疚,青春期陡峭的情緒,曾經傷害了他最愛的人。同時少年也很詫異,為何他的爺爺,情緒如此平和,從沒凶過他一句。

大學,少年離開了家,去北京求學,離家遠,回家日子也少了,但每次回家,見到更顯衰老的爺爺,心裡總不是滋味......

但少年也逐漸接受了人總會逝去,生老病死,終究是躲不過的。

2016年11月14日,一生勤勞,腰桿挺得筆直的爺爺過世了。

這時,本以為做好準備的少年,才驚覺,所謂的爺孫情,就是在你不知不覺中,親情的印記,早已烙刻在了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的時候,你不曾察覺,但是一旦不在,你還是在頃刻間,滿臉驚惶,不知所措......

只是此間的少年,已然永遠地失去了他的爺爺。

爺爺走後的第一周,少年第一次,開始如此認真地思考,生與死、時間的真意。

老一輩的人生觀,少年並不理解。為何如此多的長輩,自己勤儉節約,將最好的交給子孫?為何如此多的長輩,將子女的人生,視作了自己的人生?又為何有許多長輩,大半輩子的奮鬥,只為晚年一段時日的安穩?但真到了晚年,多數老人的心裡,也多是寂寞,少年時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卻是淡忘了。少年覺得這是很遺憾的事情,每一個人的時間都是他最寶貴的財富,每個人都值得,過他自己認為最精彩的一生。

少年也心想,或許是他的心裡住著一個小怪物吧,一個只有北上廣才能容忍的怪物。

最近讀李笑來的專欄,少年認同他的時間觀。人生沒有終點,人生的各個階段,只是達成階段性目標的「里程碑」。甚至死亡,亦未必是終點。作家、音樂家、畫家等創作者,他們死後,其價值觀,對生命的感悟,因為他們不平凡的作品,得以流傳於世間。他們的生命,以精神、信念傳承的方式,依舊延續著。

對少年來講,爺爺的音容笑貌已然不在,但他言傳身教的魂兒,終究烙刻在了少年的骨子裡:

人生在世,苦多樂少,何異禽獸,氣節而已。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也就不枉此生了。


推薦閱讀:

我的父親,我的家!

TAG:亲情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