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方所書店取名於「定是常住,便成方所」?
01-30
挺喜歡方所書店,最近看到說方所二字取材於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的《令旨解法身義》:「若定是金鋼,即為名相;定是常住,便成方所。」
然後找了一些這句話的出處和解釋,「軌則之體故曰法身。粗陳其體是常住身。是金剛身。重加研核。其則不爾。若定是金剛。即為名相。定是常住。便成方所。所謂常住。本是寄名。稱曰金剛。本是譬說。及談實體。則性同無生。」自己理解的是這樣,一般解釋法身為金剛身,常住身,但是為法身下定義總是言不盡意,定名金剛,就流於名相,定名常住,又局限為一方土地。這樣想書店取方所二字很莫名其妙誒。所以想問下相關的老師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書店取名方所想表達什麼?謝謝~
汝聽觀音行
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 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
發大清凈願善巧、智慧、慈悲、方便地對待每一個眾生,居住每一處寓所,看顧好自己每一個念頭,說好每一句話,做好每一件事,也就成為了像觀世音一樣的菩薩!看到這句話,第一反應是【此心安處是吾鄉】
《楞嚴經》上有這麼一段話,想來用以造形方所最為適合: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寧有方所。
世界這麼大,我們出走半生亦找尋不到一個皈依處,甚而不得一面安生立命之所,靈魂是什麼樣子,隨眾生心,應每個人所知道的所懂得的成就,依循著你的發現而發現,沒有方向又沒有邊際,,我記得成都方所半空中懸的幾個牌子像靈魂深棲之所,寧有方所,來到方所每個人適合而成自己的樣子,找到自己。
無論眼耳鼻舌身意,無論色聲香味觸法,只是自已,而又忘記自己,一方之所,無方無所。定是常住。便成方所。
老闆想說,顧客們,上帝們,你們要常來、常住,我這兒才是方所啊,你們不來,方所就關了。。。謝邀
個人覺得你發的原文,作者是在駁斥和非議定是金剛,定是常住的觀點。
定者,原為修行有成,禪定之定。望文生義,可作確定,定下,安定,必定,一定解。是者,此。常住者,不變化。方者,方寸,地方。所者,處所。
單摘出這八個字望文生義的來看,可以這麼理解,安定的不變化的,便成了一處地方。確定一處不變動的,便成了一處地方。可能店主 是想書店能持續經營下去,成為人們買書的場所。另。再附會的來看。常住還有這樣一層意思 叢林之職務中,總稱擔任支配、運作日常事務之住眾為常住。此外,亦指常備供僧伽受用之物。也可以理解成,定下類似於常住這樣的為人們往來搬運書籍的職業,便有了這樣一家書店。我說的雖然不是 「定是常住。便成方所。」的解釋,但我覺得《周易》中——神無方的「方」古文亦稱「方所 」,就是方位,無方就是沒有位置,無所在,亦無所不在。
所以書的文化取名方所,是不是也表達了書無方的概念呢?
心若有著、即為有相
心不妄動、便有安住
若住名相、性同無生
不著名相、無念無住
性依塵顯、本無所見
即無有體、亦無有法
書店名想表達的,所住之境、忘我之境、即是方所。
推薦閱讀:
※怎樣提高對「高深」(比如卡夫卡)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
※《模仿遊戲》的開場是什麼意思啊?
※如何理解 Enterprise 2.0?
※身邊的人不理解我,該怎麼辦?
※如何理解「當你無法改變環境時,最好改變你自己」?
TAG: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