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恭儉讓過時嗎|儒學辨義 論語 學而篇第一 10

原文: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釋義:子禽問子貢道:「夫子每到一個國家,必聞其國之政事。是求到的呢?還是人家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夫子是通過溫和、良善、恭敬、儉樸、謙讓得來的。夫子之求,大多是異於他人之求吧!」

這一段是孔子的學生子禽與子貢的對話,表現孔子問政時一般都是人家主動講給他聽的。為什麼人家會主動講呢?因為孔子具有「溫良恭儉讓」五種品德,人家覺得他人好,願意給他講。那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孔子這五種品德對於現代人的意義。

一、溫和

古人喜歡把君子比作美玉,《禮記》把君子和玉的特質各分為十一類,並逐一進行類比,可見君子和玉的相似性有多大了。而玉的最主要特點是溫潤,君子也要有溫和潤澤的氣度,因此我們經常用「溫潤如玉」來形容君子。

現代人同樣也應該多具備些溫和的氣質,少一些急躁和暴戾。經常聽到人們說,一個大男人幹嘛這麼溫?應該「爺們兒」些!尤其是在中國北方,「爺們兒」是男人的代名詞,不「爺們兒」就意味著「娘」。但是人們往往把「爺們兒」理解成暴脾氣,馬路上刮擦結果就是拳打腳踢,公交車上吵架就引來腳踹司機,餐廳吃飯互看不順眼就潑熱湯,甚至一言不合就動刀的也並不少見,東北有個企業家就是與鄰座一言不合被捅死的,誰說中國人不是戰鬥民族?

所以我想說,「爺們兒」不是這個樣子的!大家都知道,周恩來總理溫和儒雅、君子風度,難道他不是真正的爺們兒?就說《古惑仔》里的主角陳浩南吧,不也是謙謙君子嗎?拿暴戾之氣當作男子漢的標準,只不過是染上一身煞氣,百害而無一利。當然,溫柔對於女人來說自然也是最美的一面。

二、善良

這個自不必言,善良是所有人的做人準則,只是有人會覺得「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太善良未必是好事。這怎麼說呢?只能說別太計較得失了,宇宙是平衡的,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耶穌說:「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就是為了告訴人們:吃虧真的沒那麼可怕。

三、恭敬

恭敬即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這裡主要是針對禮儀來說的,之前已經討論過該主題,在此不多贅言。

四、儉樸

勤儉節約、樸實無華,乃自然之道。人們在享受了都市繁華之後如能返璞歸真也是一大幸事。現代人多浮躁,的確應多感受一下心靈的平靜。簡單,最好。

五、謙讓

現代人講競爭,凡事都要掙個輸贏,事事想爭第一,於是就多了些爭鬥少了些謙讓。不止爭名還要奪利,且不說商場如戰場,那屬於市場經濟,優勝劣汰,單說生活中的蠅頭小利也要爭個臉紅脖子粗,確實有失風度。一個座位也要爭,一塊錢菜錢也去爭,開車跟過馬路的行人也得爭,如能懂得互敬互讓,哪會有那麼多的是非。

關於這方面我在廣州時就感覺這個城市做得很到位,讓座是普遍現象,司機也很禮貌,看到老年人行動慢,就耐心等待不催促,路遇有困難的老年人,很多人能主動伸出援手。這些小事讓人看在眼裡暖在心裡,整個中國如都能養成這樣的社會風氣,那一定會迎來偉大的復興。

不過這個謙讓尤其要講分寸,太過則變成虛偽做作、虛情假意了。讓完了還在心裡罵對方,怎麼還不給我讓回來?這樣讓來讓去就沒有意義了。該讓則讓,不該讓則當仁不讓。

上述五種品德如能具備,則是人之楷模了,怎能不讓人願將千言萬語向其傾訴呢?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歷史上張儀有沒有罵過孟子?

TAG:文化 | 儒家 | 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