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治國之道|儒學辨義 論語 學而篇第一 5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釋義:先生說:「領導一個有千乘實力的國家,要認真做事,講信用,節約財用,愛護人民,以恰當的時間使用民力。」

孔子這段話是講如何治國的,而且是治理一個大國。孔子提出了五個在當時很重要的問題:政府辦事能力、政府信用、反對奢侈浪費、以人為本、合理使用勞動力。現在看來這些問題仍舊是擺在國家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逐一來看一下:

一、政府辦事能力

主要指政府在國家社會管理的方方面面的工作是否到位。比如對股市、樓市的監管到位了嗎?對食品安全的監察到位了嗎?教育體系是否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法律法規是否需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否質量過關?環境保護是否執行到位?等等。目前,這些工作在我國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

二、政府信用

主要指政府能否取信於民。要取信於民首先要言出必行,不能說了不算。如果整天喊口號,而沒有具體行動,則會失信於民。比如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三大承諾:建高鐵、降國債、關閉關塔那摩監獄,一直都沒能兌現。

再者,政府不能出爾反爾,朝令夕改。比如《法制日報》曾經報道,前幾年廣東省某縣政府在征地拆遷工作中,一邊就拆遷安置補償問題與被拆遷人進行商談,一邊卻突然強制執行,對被拆遷人的房屋進行強制拆除,事後卻又不承認強拆系其所為。甚至在訴訟過程中,面對拆除現場照片、報警記錄等證據材料時,該縣政府仍然以「原告提交的證據不能證明強拆行為系政府實施」為由,否認其強拆行為。如果類似這樣的情況多了,政府自然就會失去公信力。

三、反對奢侈浪費

勤儉節約是中國自古以來所提倡的美德,但是到目前為止,仍舊存在著大量的奢侈浪費。一桌桌豐盛的宴席沒怎麼動過就倒掉,只是為了有面子?剛建了沒多少年的大樓被炸掉,重建新樓,只因不合時宜?類似這樣的事在還不富裕的中國卻經常上演,讓那些還在為衣食發愁,為居所擔憂的人情何以堪。近年來在中央的倡導和監督下,政府奢靡之風已經有了很大的收斂,但是否能堅持下去,還有待觀察。

為什麼要節用?因為人民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不能被隨意揮霍掉,也就是所謂納稅人的錢不能隨便花。政府應該把財富積累起來更好的用到國家建設和公共服務上去,這不是最簡單的道理嗎?

四、以人為本

「愛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即「仁」的另一種表述。「愛人」可以理解為愛護人民,對人民像家人一樣的關愛,這就是「仁政」,這是孔子對當政者的最大期望。人是社會的最基本要素,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這已成為現代文明社會的共識。

然而當今世界還有一些國家在做著蔑視人權的事,比如2014年聯合國的調查報告指出的朝鮮集中營對囚犯的奴役、酷刑、強制墮胎和製造飢餓。進入集中營的罪名可能就是污損朝鮮領導人畫像、參加教會活動或逃離朝鮮等。一些政治犯因被懷疑不滿政府的管理,則連同家人一起被送往集中營。甚至前些年朝鮮的女性都不允許穿褲子,一年四季只能穿裙子,否則會被嚴懲。直到2009年這一奇葩規定才終於有所改變,允許穿「端正的褲子」。或許他們的政府真的不懂以人為本?

五、合理使用勞動力

孔子當時提出這個問題,主要是考慮國家勞役繁重,應根據農民耕種的時節合理安排勞役時間,以使人民不至過分辛勞,能夠休養生息。現在雖然不存在這種情況,但國家對人民勞動時間的保障政策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勞動法》已經對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有了明確的規定,但是能執行到位的有多少?有多少企業還在違法用工?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呢?

孔子提出的這五點只是治理國家的幾個要點,雖沒有類似社會穩定、經濟建設、文化建設、軍事外交等這些重大方面那麼關鍵,但也是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環節,而且都是以「仁」為出發點來考慮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古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偉大情懷。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認知學的開端|儒學辨義 論語 為政篇第二 15
為腹不為目|重解道德經 第十二章

TAG:文化 | 儒家 | 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