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與思辨:怎樣增加文章的廣度與深度?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為什麼說漂亮的句子往往是從改寫開始的?裡面討論了遣詞造句的相關知識,今天我們開始關注文章的深度與廣度問題。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拿到作文題目後頭腦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下筆,或者是洋洋洒洒寫了一大段,卻發現邏輯混亂,內容空洞。

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辭彙和語法,而在於思辨能力。辭彙和語法習得大多有章可循,可以通過機械重複訓練獲得,但思辨能力的培養卻要困難得多,因為它與個人的成長曆程,讀書經歷,思考習慣等都有關係。思辨能力訓練沒有固定套路,但有一些基本原則可以參考:

1.注重邏輯思維能力訓練

寫作是思考過程的直接反映,只有想清楚才有可能寫清楚。很多人在動筆之前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想到哪寫到哪,導致寫出來的英語作文像是隨手做翻譯,很容易讓讀者一頭霧水。

避免出現這種問題的一個方法是在動筆之前先列好提綱,確定好每一段的論點論據以及論證方式。同時,還要留意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係,使其經得起推敲。

邏輯關係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指前後句子有聯繫,或者指事情之間具有前因後果的關係;另一層意思是指在論證過程中,結論由前提按照推理的一般規則從論據中合乎邏輯地推理出來。即在論證過程中,論據與論題之間存在邏輯關係,從論據能夠合理地推導出論題。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有時候會發現一篇文章讀起來很難理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句子的邏輯關係理不順,或者句子之間出現了脫節。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方法是:文章裡面前一句話與後一句話之間一定要有聯繫。這種聯繫,可以是通過連接詞的使用(明連接),也可以通過前後句子之間單詞的呼應(暗承接),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I tend to agree that young children can be negatively affected by too much time spent on the computer everyday. This is partly because sitting in front of a screen for too long can be damaging to both the eyes and the physical posture of a young child, regardless of what they are using the computer for.

The main concern is about the type of computer activities that attract children. These are often electronic games that tend to be very intense and rather violent. The player is usually the "hero" of the game and too much exposure can encourage children to be self-centred and insensitive to others.

上面的作文片段中,"This" 用來指代"I tend to agree..." 一整句的內容,連接詞"because"用來連接從句說明原因,"regardless of" 後面連接名詞性從句做進一步說明。"These"用來指代上一句中出現的 "computer activities",用定冠詞"the"修飾的"player" 和 "game" 則與上一句呼應,指代遊戲中的玩家和遊戲。通過用好連接詞以及語義承接的方式,我們可以將句子甚至段落有機聯繫起來,使之符合邏輯。

在保證連貫的基礎上,還要注意避免邏輯謬誤。

舉個例子,有這樣一個作文片段:

Recently, there is a heated discussion on whether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go in for business. Some people think that students should not go in for business, while others suggest that it is a good thing for them to do that. My view is that students should have a chance to set up their business.

My first reason is that students are young and energetic. Some of them are extremely talented. Take Bill Gates for example, who was a smart students at university and he went for business. Later he became a well-known businessman all over the world and got very rich.

文章的用詞句式和語法暫且不討論,如果單獨從邏輯的角度來分析,我們會發現不少問題。作者認為學生應該去創業,並且在第二段中列出了兩個理由:年輕人朝氣蓬勃有活力;一些年輕人很有天賦。但這兩個理由都站不住腳。年輕人有朝氣跟創業並沒有必然聯繫,實際上,創業充滿風險,大部分涉世未深的學生並不適合參與。其次,儘管有部分學生具有經商天賦,但這僅僅是個別現象,用個例來代替一般情況,並不具有說服力(以個例代替一般情況是不少成功學雞湯的常用套路,這些文章通常以一兩個成功人物為例子來闡述一些並不具有普適性的方法)。

作者在第二段中列舉的比爾·蓋茨例子同樣也經不起推敲。比爾·蓋茨因為創業而選擇了退學,這恰恰說明了學業和經商不能兼容,只能兩者取其一,這與作者的論點產生了矛盾。

再舉個例子:

Although a long prison term may sometimes help us fight crime, we can consider community services as an alternative. These services can make some offenders, especially those who committed minor crimes, law-abiding citizens. If they are sentenced to prison, they are likely to reoffend after being released, which can pose a threat to other members of society.

這個段落的主題是社區服務比長期刑罰更能抑制犯罪,但其中有兩個地方出現了邏輯問題。一個是 These services can make some offenders, especially those who committed minor crimes, law-abiding citizens 社區服務會讓犯罪較輕的人變成遵紀守法的公民。這裡邏輯出現了跳躍,因為兩者並沒有必然聯繫。另外一個問題是 If they are sentenced to prison, they are likely to reoffend after being released ... 受到監禁的犯人出獄後會更加容易再次犯罪。這裡同樣有邏輯問題,為什麼受到監禁的犯人出獄後就會更加容易再次犯罪?如果此處能添加一個理由:

If they are sentenced to prison, they may fall prey to other criminals who will not repent of their wrongdoings. Therefore, they are likely to reoffend after being released... 這樣邏輯就通順了。

上面兩個案例中出現了很多考生經常犯的邏輯錯誤:以偏概全,自相矛盾,輕斷因果。要避免這些問題,有必要專門進行一些邏輯訓練,比如學習一些邏輯學的著作(推薦我最近正在看的一本書 Being Logical: A Guide to Good Thinking ),以及在動筆之前先對提綱進行分析,確保論證過程不會出現謬誤。

2.多深入思考

另一個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是寫作時無話可說,為了湊字數而不斷重複觀點。之所以會感到「無話可說」,往往是因為思考得不夠深入。多分析造成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思路會隨之打開。

舉個例子,很多人喜歡談到這樣一個觀點:政府應該管制面向青少年的電影和電視劇,因為它們可能含有暴力內容,青少年容易被這些內容影響從而帶有暴力傾向。

大部分人僅僅是提到了這一個觀點,但並沒有進一步思考:為什麼青少年就容易受到這些暴力內容影響?為什麼不是成年人容易受到暴力內容影響?仔細分析之後你會發現,這些電影和電視劇通常都由明星主演,這些明星角色在電影中使用暴力,會讓人感覺很酷。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容易模仿這些明星的行為,認為使用暴力也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進而可能會在現實中產生暴力傾向。這才是政府應該管制這些電影和電視劇的深層原因。

以後寫作時如果感覺頭腦空白,無話可說,不妨先思考問題的原因和結果: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我們所要分析的這個問題?我們的分析觸及到問題本質了嗎?我們分析的這個問題,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解決這幾個問題之後,思路自然會打開,文章才能有廣度和深度。

3.素材儲備

文章論證過程離不開舉例,一個精彩的例子能極大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對於應試作文來說,積累一定的素材是必要的,因為很多文章都需要使用這些素材來舉例。比如下面這個題目:

The greatness of individuals can be decided only by those who live after them, not by their contemporaries(個人的偉大只能由其後來者,而非其同代人來評判)

要寫好這個題目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比如我們要知道哪些人物符合提乾的要求。比如:

美國地球化學家克萊爾·彼得森 (Clair Patterson) 在測定地球年齡的過程中發現大氣中鉛嚴重超標,而大氣中鉛來源於汽油中廣泛存在的添加劑。為此,他花費了大半生的時間進行遊說,最終使美國政府建立了對汽車工業污染控制的標準。由於汽車行業巨頭的阻撓,彼得森所做的鉛污染研究工作在當時並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一直到他去世後,大眾才了解到其工作的價值。

Clair Cameron Patterson

又比如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 (Robert Hooke)。他在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化學、氣象學、鐘錶和機械等學科領域都作出過突出貢獻,然而其光芒卻被同時代的牛頓所掩蓋,導致其研究成果一直鮮有人知。一直到20世紀中後期,人們才重新認識到胡克當時研究的價值,各種介紹其成果的著作以及紀念活動也才開始興起。

Robert Hooke

如果在寫這道題目時能夠積累類似的例子,文章會更加具有說服力。

這些例子的積累大多只能依賴平時的閱讀,閱讀中遇到讓人感覺印象深刻的案例,要養成隨手收集整理分類的習慣,打造自己的素材庫,這樣寫作時才有可能做到靈活應對。

4.從閱讀中訓練思辨能力

人的天性總是趨於安穩,能不運動就不運動,能不思考就不思考。這一點放在閱讀裡面同樣適用。很多人把閱讀變成了查單詞和長難句分析,對於難度較高的部分,卻鮮有涉足,比如分析文章提出了什麼樣的觀點,採用了什麼樣的論據,採取了什麼樣的方式來論證,論證過程是否合理。這是因為查單詞和分析長難句是機械過程,不需要太多思考;理清論證過程和段落邏輯聯繫,分析文章結構都需要消耗腦力,執行起來難度比較高。但這種分析閱讀方式卻能讓我們更全面地審視文章,有助於我們培養思辨能力。

最簡單的分析閱讀方式是採用思維導圖,在讀完一篇文章後,把文章的主要觀點,論據,各個段落之間的聯繫整理成一張思維導圖(可以使用XMind等工具):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寫文章概要(summary),這樣能夠鍛煉提取觀點以及轉述能力,對閱讀和寫作都有好處。

寫作本質上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只有思維清晰才有可能寫出具有條理性的文章。學習邏輯學知識,多思考問題的原因和結果,以及在閱讀中理清作者的思路,積累素材,這些都是值得長期堅持,能提升寫作深度和廣度的方法。

推薦閱讀:

12月3日寫作考後分析
口語和寫作遇到瓶頸了應該怎麼辦?
怎樣能提升自己英文寫作的能力?關於寫essay建議推薦哪些書?

TAG:逻辑能力 | 英文写作 | 英语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