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一味強調安全會讓孩子變成膽小鬼嗎?

我是一個比較膽小的人,怕黑、怕鬼、怕蟲子,奶奶說是因為小時候我媽媽總是擔心我遇到危險,不讓干這個、不讓干那個造成的。

想請教一下,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味強調安全是不是會打擊孩子對外界的好奇心,是不是會讓孩子變成膽小鬼?如果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適度冒險呢?


強調安全與冒險精神是不影響的。

題主的所謂的膽小,不是強調安全引起的。這種恐懼是從小由養育者的表情,語言所給予的在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應該緊張,害怕。這和強調安全關係不大。而且,就我個人感受而言,安全更需要去有更多的嘗試和經驗才能夠更好的預見危險和了解應對方法。

比如說,我看到小蟲第一反應就是拿起來看看,讓它在 手上爬爬,給女兒看。讓她覺得這是個很好玩的東西。所以她就一直不怎麼害怕蟲子(這種模式其實在歐美的很多電影裡面也能夠看到這樣的橋段。我覺得這是個很不錯的教學模板。)。直到進了學校後受到同學的影響,她只是覺得毛毛蟲或者爬爬蟲只是有些噁心(由此也可見非共享環境以及性別的刻板印象的作用也是很大。),但不是害怕。就我認識的朋友中,也有媽媽試著忍住害怕,告訴孩子不要怕蟲蟲。但是雖然嘴上說不怕,但心理的反應卻是很老實。孩子很能感受到媽媽的害怕。這種害怕也就很順利的傳遞給了孩子。這就是恐懼的給予。

這幾天我也有個挺意外的收穫。我和女兒晚上回家有路過一段公共公園,但是並沒有足夠的路燈和照明。就是四面都是樹和綠化,黑洞洞的裡面一條小路。但是,我們兩個卻是在裡面走了很久也很享受。原因是我們在裡面找螢火蟲。只有在這樣黑漆漆的樹林中才可能更容易找到螢火蟲。我們在這條一百米左右的道上走走停停。說實在的,我在這樣的路上自己走起來都會有些害怕的。但沒想到女兒在裡面玩得還挺樂呵。開始還要和我牽著手,後來就很放鬆的前後跑。這個是讓我蠻訝異的。我也沒想到孩子可以做到這個程度。由於天太黑,手機什麼都拍不出。也無法照片為證了。

通過這個例子,我想說的就是,孩子的所謂的膽子,其實就是應對危險和恐懼的行為模式。這都是養育者在日常的一舉一動中所給予的。女兒能夠做到這個程度,很大程度上是她本身有的愛玩,愛試的基因(最近看《教育的迷思》覺得天生這部分還是要肯定的)。然後,我後天沒有給她太多的恐懼的情緒。我從來(請注意,是從來沒有,絕對沒有)沒有對她說過或者做過類似,妖怪來抓你,警察來抓你,狗狗會咬你這類的直接的,間接的或者潛在的會恐嚇到她的話或者遊戲。遇到了突發的狀況。我也不會大喊大叫,而是使用正確的處理方法,調整自己的情緒。這個可以參見我以前的回答。孩子遇險後無恙,家長卻要揍他幾下,明明知道這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但是為什麼控制不了? - 知乎用戶的回答,然後與孩子有足夠的親密相處的時間,這也是她能夠相信和信任我,和我一起平靜的走進這樣一個黑漆漆的小樹林的的重要組成部分(很有台上一時,台下十年的感覺)。已經足夠吸引她興趣的活動:找螢火蟲。所以,我和我女兒說:「要不要試試去找螢火蟲?」她就會說:「好呀」。而這個事情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學得來的。

我相信,教育是一個整體。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會互相作用。不是單獨拉出一兩項,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就可以解決的。


強調安全不是變膽小而是建立正確的安全意識。酒駕超速你覺得是膽子大嗎?


不作死不是膽小謝謝


其實在中國缺少一個能夠讓孩子充分發揮冒險精神且又安全的氛圍及環境。各種溺亡 掉樓 燙傷 拐走等事情層出不窮。 所以這怪不得長輩會如此保護孩子的用心了。

對於教育孩子,首先不能使用恐嚇的辦法,其實這並不好,另外也不能讓孩子像個莽夫一樣瞎折騰。理想的教育方向是培養孩子能夠膽大心細,家長應該更主動地為孩子講解各類事物的原理和產生的不同結果,鼓勵孩子在可控的範圍內進行探索和嘗試。 就拿狗來舉例,可以讓孩子多接觸乾淨的寵物狗 並和它們玩耍 增強孩子的愛心,但也要避免孩子去觸及野狗。


過多地強調某些安全隱患可能會對一部分小孩起到反作用。

年齡稍小的會激發他們對隱患更多的好奇心和關注;年齡稍大的會因好奇心和叛逆心理而被吸引。


是的。

但是當下社會還是這樣做保險一些。


推薦閱讀:

與陌生人有關的安全問題(7 歲到 9 歲)第二天課程
從零到英文小主持人,這一年我們做了什麼?

TAG:育兒 | 兒童教育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