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魔性表情包真好用?

首先,感謝下@趙思家提了這樣一個魔性的問題。

微信最近上調了可以存儲的表情上限。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畢竟在現在,沒有幾個好的表情包真心沒法出去和人交流。

比如說,要表示聊天的話題 很有趣味,非常好笑,我難道能用下圖這張表情么?

然後,我就被打死了。

或者,作為守護著香菜笑容的馬猴燒酒,你能不存幾張美女聲優的照片么?

至少,你熟悉了日本的兵庫縣不是么。

再或者,對於甲方又一個顛覆性的意見到來時。作為一個嚴肅認真的設計師,你不應該對他的天馬行空表達贊同么?

反正,過了幾小時他的點子又變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要用這樣的表情呢?這些表情好在哪兒呢?為毛魔性的你就越用越魔性了呢?作為一個研究面孔表情的科學工作者, 我 從表情傳播的角度來談一談!

PS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讀讀我新發售的書《看臉》。你可以在這讀到更多有趣的,關於面孔識別的內容。甚至說, 只有你想不到的!!!知乎專欄有介紹。

在這買買買!亞馬遜 | 京東 | 噹噹 | 博庫 | 文軒

這還得從面孔表情開始說起。達爾文當年就有過一個精彩的推斷,面孔表情可能是全人類共享的,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祖先。在1872年,他在著作《人類與動物的表情》中就談到了他的研究成果。達爾文搜集遍布五大洲的英國在海外的公民對 於所在地風土人情的記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有記錄的八個國家,他的「研究員們」發現當地人在傳遞同一種情緒時都用相 同的表情。舉例說就是英國商人的笑和馬蘭女工的笑沒有區別,英國外交官與非洲勞工的憤怒也別無二致。

再往後,Paul Ekman教授(Lie to me里博士的原型)深入世界上個個奇奇怪怪的角落,探究原始部落的表情。畢竟現代社會交流多,研究不是很說明問題,倘若新幾內亞原始部落也一樣使用我們用的表情,那豈不是共享的么?他的汗水並沒有白費,成果就是所謂的基本表情學說:面部表情和想要傳遞的情緒有著跨文化性,當然文化本身也會影響表情和情緒的關係。

在他與同事(1994)所研究的21個區域中,21個區域的人都能準確判斷什麼樣的面孔是「高 興」(happiness),什麼樣的面孔展露出「悲傷」(sadness), 什麼樣的面孔表露出「噁心」(disgust)。其餘有20個區域的人 達成了「興奮」(suprised)的共識;19個區域的人都能理解「害 怕」(fear)的表情;還有18個區域的群眾能夠準確判斷 「憤怒」 (anger)的表情。

後來其他科學家的成果也差不多,比如Calder與同事(2001)就用因素分析方法發現這六種靜態的情緒表情相互之間差異顯著。Hsu 與 Young (2004)也發現基本表情之間干擾很小。但是這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最近Rachel Jack和同事就通過研究動態表情反駁了Ekman的觀點(2012):在動態表情中,不同文化的人用不同的面部位 置判斷情緒。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比較了東方和西方的居民,發現西方人更加 喜歡通過嘴部表達情緒,而東方人更加看重眼睛部分的動態(西方 人更喜歡用:D而我們東方人更喜歡用^-^傳遞開心的情緒,你看出 差異了嗎);其次,西方人對於六種基本情緒理解的共性很大,但 是東方人之間有很大的個體(感覺)差異。

當然,他們的觀點其實能和Ekman的理論匹配。爭議我們先不說,但是的確越來越多的研究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內容:的確有幾個情緒表情不太好認。尤其是害怕和興奮。甚至極端興奮和極端傷感的表情也難區分。

Todorov教授和同事們(2012)就發現這幾張網球運動員的表情,你很難區分到底是贏球了還是輸球了。所以說表情雖然全人類共用,但是並不代表每個都好認出。甚至有些社會環境會干擾表情的表達,所以說表情情緒有時候並不是每一個都是被人類共用的。

甚至有時候,同一個表情還會有不一樣的解讀。比如《教父》里我最喜歡的細節就是麥克和 麵包店老闆兒子(謝謝評論指正)守著老教父的那一段。倘若對家能識別出他們的緊張是因為沒有底,那故事可能就完全改變了。

真男人,抽煙手不抖。

所以說,表情在傳遞一些複雜情緒的時候,有可能是不能準確傳達的。所以你會有時候認不清對方的心情,或者說搞不懂女友是開心還是生氣。但是這和我們使用的表情包有關係么?大有關係。

在交流溝通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準確傳達信息。你要是不能準確傳達出一個表情,這個表情包自然不好用。所以我們喜歡這些誇張的表情包,因為能夠準確清晰傳達情緒

比如同樣我用@趙思家的表情,來傳達 某種特別的笑意,你覺得哪個更好呢。

我個人認為右邊那嚴肅的笑意 更好。

但是為什麼這些表情包好呢?因為他們誇張!

我們在判斷面孔的時候,我們會融合五官的形態以及它們的空間位置關係為一個整體判斷。這種整體識別並不否認局部特徵的重要性,畢竟它們構建了整體,但是強調了協同之重。也就是說每個部分的權重還是不一樣的。適當誇大一些地方可以加強判斷。

神經科學的成像研究以及行為研究結果也都說明整體識別重於局部識別,是正常人識別他人身份的關鍵:比如說梭狀回面孔區(FFA)作為識別面孔身份的中樞站點正是整體識別的起始點,它融匯了局部信息成為整體(Kanwisher et al., 1997; Yovel & Kanwisher, 2005)。

有不少科學家認為我們在識別身份的時候不是簡單地記錄下面孔上所有的特質,而是和我們心中面孔的模板進行比較。按照Valentine教授的觀點(1991),我們心中的模板位於一個笛卡爾坐標系的中心。比如說Hsu和Young(2004)的研究,以及Rhodes教授的一些研究,說明表情也是如此。也就是說,一張表情和模板的距離能表明它的誇張程度。

中心面孔往往融合了所有特徵,看起來很中庸,也很有代表性。我們心中的模板是通過我們生活中的接觸不斷升級提升,也就是見得越多越不一樣(見Webster et al., 2004的最後一個實驗)。

誇張的表情誇張了整個面孔,尤其是面孔之間的距離(比如眼睛與鼻子,嘴角與眼角等)。 因此新的圖片在面孔地圖上應該會落在里中心更遠的地方(Byatt et al., 1998),所以我們大腦的反應更大,這張圖片比原圖片更加獨特。倘若反著來縮減差異,照片看起來更不鮮明。甚至也有科學家發現不只是身份,連情緒都更加獨特鮮明(Calder et al., 1997)。因此,一個好的表情包可以誇大信息,讓一個表情更突出。

我來總結一下:表情包誇大了面孔的表情信息;畢竟在誇大之後,本來難以傳遞的表情(比如害怕)就可以在一張圖上準確,甚至有趣地傳播出去。這樣的表情包先不說好玩,能夠準確傳遞信息,怎麼會讓人不喜歡用呢?所以說,倘若沒有誇張的表情,我們的交流都要倒退幾步呢!

下面還有張魔性的臉呢!不信你看!

再來一遍 這部分內容非常有趣,直達面孔識別的中心內容。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讀讀我新發售的書《看臉》。你可以在這讀到更多有趣的,關於面孔識別的內容。知乎專欄有介紹。

在這買買買!亞馬遜 | 京東 | 噹噹 | 博庫 | 文軒

參考文獻

Aviezer, H., Trope, Y., & Todorov, A. (2012). Body cues, not facial expressions, discriminate between intens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Science, 338(6111), 1225-1229.

Calder, A. J., Burton, A. M., Miller, P., Young, A. W., & Akamatsu, S. (2001).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facial expressions. Vision research, 41(9), 1179-1208.

Calder, A. J., Young, A. W., Rowland, D., & Perrett, D. I. (1997). Computer-enhanced emotion in facial expression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B: Biological Sciences, 264(1383), 919-925.

Ekman, P. (1994). Strong evidence for universals in facial expressions: a reply to Russells mistaken critique.

Hsu, S. M., & Young, A. (2004). Adaptation effects in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Visual Cognition, 11(7), 871-899.

Jack, R. E., Garrod, O. G., Yu, H., Caldara, R., & Schyns, P. G. (2012).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 are not culturally univers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9(19), 7241-7244.

Kanwisher, N., McDermott, J., & Chun, M. M. (1997). The fusiform face area: a module in human extrastriate cortex specialized for face perception.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7(11), 4302-4311.

Rhodes, G., & Jeffery, L. (2006). Adaptive norm-based coding of facial identity. Vision research, 46(18), 2977-2987.

Valentine, T. (1991). A unified account of the effects of distinctiveness, inversion, and race in face recogni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43(2), 161-204.

Webster, M. A., Kaping, D., Mizokami, Y., & Duhamel, P. (2004). Adaptation to natural facial categories. Nature, 428(6982), 557-561.

Yovel, G., & Kanwisher, N. (2005). The neural basis of the behavioral face-inversion effect. Current Biology, 15(24), 2256-2262.

順帶著歡迎看看我的專欄。

  • 關於家庭與面孔:

為什麼你媽看到你的臉,就愛嘮叨?

「父親」、「你」以及「你戀人」的面孔

  • 關於小動物和你的面孔

你的狗正看著你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貓咪與你的臉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什麼!綿羊的面孔識別能力?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 關於大腦怎麼看臉:

理解一張臉需要多長時間呢?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面部表情在腦內是分類處理的么?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啊,你就是這麼判斷好不好看啊!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 關於生活中有趣的方面:

外貌的傲慢與偏見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怎樣一張臉才算好看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咦?這些也會影響我們的臉么?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臉長怎麼樣算是可以信賴?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當我們看『臉』時我們在看什麼 - 看臉的世界 - 知乎專欄

「可信任性」與你的面孔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讀讀我新發售的書《看臉》。你可以在這讀到更多有趣的,關於面孔識別的內容。知乎專欄有介紹。

在這買買買!亞馬遜 | 京東 | 噹噹 | 博庫 | 文軒

推薦閱讀:

【後期教學】如何把真人做成搞笑表情包
藍瘦香菇算什麼,婚禮表情包.jpg才是嗨翻全場的正確方式!
聽說你斗圖斗輸了?蘑菇設計了一套表情包支援你
如何搜集和整理表情包?

TAG:表情 | 心理学 | 表情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