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文章選自本人誠意耕耘的公眾號「而勵」,歡迎搜索關注。

【前言】

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後組建的家。

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原生家庭,後來組成的家庭稱為再生家庭。

01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很有意思。

國外的影視作品裡,動不動就會強調心理創傷——小時候被父母打過,上學時被老師當眾批評,當兵時經歷太多生死...他們都會在成年後尋找心理醫生,因為這些已經嚴重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

可是奇怪又諷刺的是,在中國從來就不把這些當回事。

小時候被父母打貌似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被老師當眾批評甚至打罵似乎就不應該記在心裡,就算軍人上陣殺敵,那也是本分,殺越多越自豪,極少聽說有人因此就心理扭曲。

真的是中國人耐造?外國友人太矯情了?

並不是。

最近我讀了周沖的短篇《人間味》,裡面有這樣一段描寫:「母親此生積怨頗多,貧困、卑微、辛勞與冷漠使她無從舒展,我的蠢笨令她失望,父親的美貌又令她緊張,她日益敏感易怒,神經如履薄冰,微薄小事便輕易令她發作。」

她的家庭,父母長期處於歇斯底里的狀態,對孩子的關心止步於吃飽穿暖,基本沒有任何精神層面的交流。母親從家庭收到的戾氣,不經意間宣洩到子女身上,夫妻之間似乎只剩下搭夥吃飯的感情,互相拆台、惡言惡語像家常便飯。

試問一個嬰孩,從小要在這樣扭曲的家庭中度過十幾年,她怎麼可能不受影響?

她曾經鄭重地發誓,不想成為這樣的父母。

但有一天,她悲哀地發現,自己的個性和行為中鬼使神差地充滿了來自原生家庭的暴戾,它彷彿一條寄生蟲潛伏在她體內,無聲無息。等著在某個時機忽然露頭,邪惡又黑暗,好似瞬間就要把她生生毀掉。

人就是環境的產物,原生家庭每天的耳濡目染,就能把一個先天還不錯的孩子生吞活剝。

02

我想起了我的朋友X,母親天天在麻將桌上,父親常年酗酒,記憶中她上學時常請假,後來才聽同學說,他父親常常對她們母女拳腳相加。

可能是上天想要給這個悲慘的家庭些許安慰,朋友X非常爭氣,勤奮好學,從小成績就拔尖,而後考上了國內前十的大學。我曾經以為,她的努力和優秀一定能改變她的命運,掙脫那個沉重的家。

直到她遇到她丈夫。說真的條件比她差很多,但至少對她不錯,兩個人沒多久就結婚生子了。可是直覺隱約告訴我,她並不幸福,後來有次見面她悄悄對我說,她無意中得知她丈夫在她孕期頻繁出入特殊娛樂場所,而且不止一次。

「但是,我還是會原諒他。」她面容痛苦,頓了頓說。

我震驚地說不出話。印象中她自尊心極強,聽不得一點污穢之事,但在婚姻中卻恰恰相反。

她撕心裂肺地哭起來,說著自上大學時她家就欠著外債,為了生活她不得不做好幾份兼職,很晚才回寢室,房間漆黑,她常常餓得發抖。那種從腳底下滲出的絕望和凄涼,她這輩子都不會忘記。我好像忽然明白她為什麼願意和比她差很多的男孩子結婚,就算出軌也願意輕易原諒。

原生家庭里,她極度缺乏愛和呵護,以致於走進社會,得到異性一點關心,就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不敢放手。

記得那次談話的最後她說:「我太害怕失去了,得到的這些對我已是奢侈。」

原來,每個人經歷過的一些非常強烈、痛苦的經驗感受,往往會使他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一生的重大決定。

03

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決定一生的幸福。

那麼,真的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儘可能地減少來自原生家庭的創傷嗎?

我的親身經歷是,有。但基本沒有可能完全消除。

說巧不巧,我的家也是一個戰場,就算我現在工作很忙在家的時間很短,他們也會在那僅有的幾天吵得不可開交。因為從小就是如此。

但微妙的是,這對我產生了一個相反的效果——我很獨立要強,並且一心想與這個家庭「斷裂」。少年時我拚命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就為了早點逃離。後來如願以償,我來到千里之外上大學,並看到了新的世界,但也漸漸發現了另一個悲哀的事實:家庭陰影對我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

我無法控制習慣性對別人充滿敵意、對世界充滿悲觀,不願相信善良和愛,甚至會在一些時候使用父母的方式思考、攻擊,潛移默化地變成了自己發誓不會成為的人。尤其跟家庭和諧的朋友相比,我非常自卑,他們平和而完美,我卻激烈、暴戾,越是這樣,我就越對自己心生厭惡。

終於,我陷入了輕微抑鬱,看到高的地方就莫名有俯身一躍的衝動。直到一次,我恰好站在了那麼一個邊緣,風輕輕一吹,我忽然一身冷汗。

一個念頭冒了出來——我不能這樣。

似乎是因為有了所謂生死邊緣的體會,我開始自救,因為我想活著。

我強迫本不善社交的自己廣交朋友,磕磕絆絆中發現友誼的真諦,遇到了終生摯友;我拚命泡圖書館,在書中窺見自己的渺小和宇宙的浩渺,尤其是翻遍了各種歷史書後,我不再會斷章取義地看人看事看世界,想通了許多;我強迫自己走出去實踐,做高官家庭的家教、創業公司實習生、社團負責人...慢慢發現自己性格還算堅韌,思維也不狹窄,原來我沒那麼差,還算有救。

漸漸地,我似乎跳出了一個看不見的驅殼,把「我」歸還給自己,或者說,歸還給這個宇宙。

二十多歲,在三觀還未完全建立、看未開闊眼界的時候,是自我重塑的不錯時機。請堅定地,樂觀地,勇敢地,勤奮地觸碰除了家以外的世界,這也許是自救的最好途徑。

04

原生家庭的罪與罰,真的要充滿抱怨並且斷裂嗎?

這一切從我開始讀歷史和聽長輩講那個年代的故事起。我再也恨不了這個家了。

我的父母全部都是70,80年代通過高考走出農村考上大學的年輕人,他們努力自強,百里挑一,記得很小就看過他們年輕時精緻的塑料筆記本,上面貼滿了美麗的簡報、寫滿了海子、食指的詩,年輕的他們迷茫又嚮往,比我此時更純粹,更美好。

可沒等回過神,生活過早地把他們拖進現實的泥沼,二十齣頭,突然受父母之命背負起一個家庭,拿著微薄的工資艱難生活,努力工作仍然逃不過捉襟見肘的窘迫,他們那樣慌張、措手不及,鍋碗瓢盆碰撞在一起,全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妻子面對生活的艱難,漸漸怨聲載道,年輕的丈夫從不知道怎樣面對家庭,茫然失措。生活漸漸幻滅了對愛情的所有希望,變成揉碎理想的戰場。

不管這是時代的悲劇還是家庭的悲劇,但我現在所擁有的生活,很可能已經是踩在他們肩膀上,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生活。

當我長大成人,除極少數時刻,我已經不再抱怨這個家庭,真誠地選擇理解和原諒,並嘗試著尋找全新的途徑去改善關係:我坐下來和父母談心,尋找問題源頭並設法解決;有時我故意犯些無關緊要的錯誤,讓他們因為我站在一方開始溝通;我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對他們好,讓他們不再過於否定這個家庭存在的意義。

可能這一切努力收效甚微,但做了總好過什麼都不做。

而且其中更重要的意義是——人很容易就沉迷於某種念頭或者情緒無法自拔,但當我鼓起勇氣開始面對,開始看清父母,也就看清了自己。

當某天我真正準備原諒父母的那一刻,我才真正饒恕了過去的那個自己。

05

究竟該怎樣面對和解決原生家庭的罪與罰?對抗斷裂?離開逃避?

這也許是每個原生家庭並不幸福的年輕人都會面臨的問題。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講,最好的答案,可能是原諒;最好的方法,可能需要你親自來重塑雕像,不再依託任何人。

當你不再抱怨原生家庭的種種,當你明白自己性情中有些負面的東西來源於哪裡,當你學會了與這些負面的東西和解並且慢慢去修正,當你學會了理解和原諒,開始用心去改善這一切,讓事情朝著一個樂觀的方向前進,這樣,一個新的我才會產生。

有一首我非常喜歡的詩這樣寫:

人並非一個獨立的單體

我們的DNA鐫刻著過往

你的所感所想

過往也必有共鳴

我們只是宇宙間的分子

按照既定的軌道行走

偶爾相遇

倒影在彼此的心裡

記得今年十一回家,我翻開小時候的照片,曾經的記憶撲面而來,腦袋裡嗡的一聲。

那個女孩陌生又熟悉。我們像是行走在宇宙不同時空中的兩個靈魂,在不同的時間盒子里按照既定的軌跡行走,彷彿能彼此感知。

她單純稚嫩,嚮往未來。我看著她,漸漸平靜安定,嘴角上揚。

這是我與過去的和解,從斷裂摒棄到會心一笑。

女孩,你好,謝謝。

推薦閱讀:

你是如何和你的原生家庭和解的?
覺得自己原生家庭影響了自己性格,很痛苦很迷茫,不知在命理學和心理學方面能獲得什麼樣的幫助?謝謝
我想脫離原生家庭怎麼辦?

TAG:原生家庭 | 阅读 |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