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世 紀----削瘦的聖母與豐滿的女公爵
中世紀繪畫作品中的女性多是瘦削獃滯、含胸虔誠的,然而這會不會只是表面現象?就像在那個教會嚴格要求禁慾的時代里,「妓女修道院」和「騎士之愛」卻蔓草瘋長一般物極必反。
(中世紀騎士之愛)中世紀指的是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地理大發現前綿延近千年的漫長歲月,它印在西方人腦海中的,是一片籠罩在黑暗、蒙昧、專斷的夜空下的寂寥大地。
滅亡羅馬帝國的是曾被羅馬人不屑地稱為「蠻族」的日耳曼人,他們在昔日羅馬帝國土地上,建立起一批蠻族國家:法蘭克、倫巴德、奧多雅克、勃艮第、汪達爾、東哥特、西哥特……
封建割據、戰爭頻繁,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之中,他們需要一種精神的麻醉劑來對抗現實的殘酷,這給在羅馬帝國時期就已在下層民眾中傳播的基督教提供了更適宜的生長土壤。各君主國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也向教會投懷送抱,導致羅馬教會教權一度凌駕於王權之上。而東方的拜占庭教會在東羅馬皇帝的扶植下,也遮雲蔽日地籠罩著帝國的天空。
基督教的興起對中世紀產生了根本影響,僧侶成為維繫整個西方世界的紐帶。在他們眼裡,肉體不過是永恆靈魂的暫時寄居所。12世紀禁欲主義者伯納德.克列羅沃斯說:
「有可能不存在的東西,就沒有期待的價值。不如花心思去考慮那些永久存在的東西吧!憧憬天國吧!在塵世間,只有那些蔑視塵世的人才會獲得幸福!」
這種重視靈魂,輕視肉體;重視天堂,輕視塵世;重視神,輕視人的思想觀念,造成了整個時代風氣對於人精神自由的極大壓抑。法國歷史學家丹納認為:
中世紀的人,精神生活過分發達,總是一味追求奇妙與溫柔地夢境,不斷沉湎於痛苦之中,厭惡肉體,而興奮過度的幻想和感覺竟會使人看到天使的幻影,專心致志地膜拜神靈。因此,當時的繪畫和雕塑中的人物都是丑的,或是不夠美的,往往是比例不對稱,幾乎總是瘦弱細小,完全是為了向往來世而苦悶著,經常會一動不動地在那裡期待。所以中世紀的人不是身體太單薄就是精神太興奮,不宜活在世界上,因為他把生命許給了天國。
聖女烏蘇拉就是那個時代一位虔誠的典型,她是不列顛國王的女兒,一位篤信基督教的公主。她被許配給布列塔尼王子,一位異教徒。於是熱愛天主的烏蘇拉公主開出結婚條件——婚期延後三年,以達成她前去羅馬朝聖的願望。她與十名貴族貞女為伴,開始了她們的朝聖之旅。這十一位貞女又各自帶了1000名貞女同往。歸途中經過科隆,被入侵的匈奴王阿提拉所率的匈奴人襲擊,阿提拉欲霸佔烏蘇拉公主,遭到反抗,最終包括烏蘇拉公主在內的11000名貞女一同殉道。
(烏蘇拉和11000位童貞女的故事.壁畫)
(烏蘇拉畫像)
在這種極端神本主義的氛圍中,希臘羅馬藝術中的維納斯被看做「異教的女妖」而遭到焚毀。中世紀畫家們創作出富有象徵意義的聖母子頭像,和古希臘羅馬藝術相比,人物的個性特徵受到抑制,取而代之的是標準化的臉型,體型是平面化的,衣褶被處理為旋動的線條圖案,整個畫面給予人以靈魂超脫肉體的感覺,人物的三維空間表現已被精神力量所取代。
喬托所畫的這副《寶座上的聖母》可以看做這一時期聖母畫像的典型。畫中聖母穿著紅藍兩色的衣服,紅色象徵天主的聖愛,藍色象徵純潔的真理。聖嬰頭上環繞光環,以示身份。瑪利亞的女性性徵——哺乳所特有的隆起的豐胸、渾圓的豐臀、未婚生子的羞澀,被全部剔除掉,一件寬大的袍子斷絕了女性豐腴對觀眾的誘惑與想像,激起崇敬愛戴。
(喬托.寶座上的聖母 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藏)
中世紀的男性是否真的更喜歡如畫作中一樣削瘦的女子,我們不得而知。但絕大多數男性包括僧侶和騎士,並未如天主教所要求的那樣遠離女性、禁慾修行卻是個在史書中不勝枚舉的事實。這個悖論無疑是對禁欲主義的莫大嘲諷——越是貶低肉體之愛,人們對於肉體之愛的興趣就越是濃厚,在僧侶和騎士中甚至流行肉體至上的觀念,有一個修道院的修女竟然全做了主教的情婦!連當時著名的經院哲學托馬斯.阿奎那都不得不肯定了妓院的合理性,他認為
「妓院是海中污穢物或一座宮殿的下水道,要是沒有下水道,整個皇宮將積滿穢物;如果將妓院從世界上清除掉,那麼整個世界將充滿獸奸。」
他們口中咒罵著女人的身體,用畫筆把她們能引起他們慾念的一切特徵磨滅掉,但在光環照不到的角落,他們卻如饑似渴地奔向她們。據此,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中世紀人們藏在心中的美女形象,依然是那個被他們指為異教偶像的溫潤如玉的維納斯。
中世紀最有名的美女莫過於阿奎丹女公爵埃莉諾(1122——1204年),史載她在15歲時就已經出落成一個擁有紅髮烏眼和奶油色肌膚的美麗少女,騎馬、打球、拉丁文、音樂、文學樣樣在行,吸引了眾多追求者。她先是嫁給了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路易七世完全被她迷倒,雖然她的舉止行為使他相當困惑苦惱,但仍花盡心思用金錢來滿足她大大小小的願望。
與路易七世解除婚姻後,她的美貌並未減損,前來求親的男人踏破門檻,她很快與自己的情人——比她小10歲的英王亨利二世結了婚,搖身一變成了英國王后。這個風光無限的女人並沒有留下畫像,但我們可以從她墓室石棺雕像上一睹王后年輕時的風采。石棺上的女公爵天庭飽滿,玉頸多脂,貼體的衣衫包裹著圓弧流暢的線條,她正神色安詳地讀著一本書,全然不似那些千篇一律呆板僵硬的聖母像。聖母的形象是為了達到某種宗教或政治目的而人為設計的,而這位美麗傳奇的「歐洲的祖母」的形象卻是真實存在的,她詮釋了那個時代最耀眼的美麗。
(阿奎丹女公爵石棺雕像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藏)
同為王后,同為傾國傾城的美人,拜占庭的西奧多拉皇后在下面這幅畫中卻非常消瘦。畫中描繪的是她和隨從們,從他們程式化的面孔上乍看,和中世紀聖母圖非常相似,而這位皇后卻並不像畫中描繪的那麼聖潔。事實上,她是一個野心勃勃,也敢闖乾乾的鐵腕女人,她從馬戲團跟班、妓女、埃及肚皮舞女郎一路爬上皇后寶座,靠的是性感、美色和頭腦,不過,有這樣獃滯僵硬,骨瘦如柴的肚皮舞女郎嗎?
(西奧多拉皇后和侍從 義大利聖維塔萊教堂藏)
羅素曾挖苦地說:
「我曾見過拉文納地方美麗的鑲嵌,其中有查士丁尼和皇后提奧多拉,他們倆人侍奉上帝都極虔誠,不過皇后卻是皇帝從馬戲團選來的一個水性楊花的女子。」
壁畫里的皇后沒有絲毫「風流」情態,而且連美麗溫柔都稱不上,她獃滯的大眼睛和僵直的形體是缺少生氣的,所有人物的動態都極力平穩莊重。可見,畫作常常是不可信的,為了政治或宗教目的,畫師的筆自帶PS功能。
毫無疑問,這個時代主流倡導的對女性審美就是這種去女性化,禁慾的形象,這種形象也反映了時代壓抑的精神面貌。雖然我們暗自揣測,活脫的人私下喜愛的仍是有血有肉、豐腴活潑 的維納斯,但是這種揣測也被歷史阻隔,飄散在風中。
(獲得更多乾貨請關注知乎專欄《重新發現維納斯》,小女子這廂有禮啦^_^)
推薦閱讀:
※為什麼克拉科夫地區在十四世紀的黑死病中免受災難?
※歐洲騎士團的紋章(一)
※鍊金術的象徵(二)
※解讀《拉斯布林之書》
※我沒更新,狗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