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討論爛了的走步
好久沒更新和籃球有關的內容,今天又看見一個討論爛了的例子,拿出來說說。
來源於FIBA關於走步規則的一個特例鏈接來自虎撲:這球到底有沒有走步?
這道屬於檢驗球迷對比賽本質認知程度的的終極十級真題之一(另一道是「球手一體」和「圓柱體規則」):
從規則上,已經有很多人扒過FIBA最新版規則了,理論上理想狀態下是不違例的,合理合法。
實際上呢?這種腳步遊走在過去舊規則的走步和不走步之間,防守者是很難判斷持球者的進攻意圖的,如果這種球風險低,那麼難防守,理論上NBA和FIBA是不是應該頻繁出現了呢?現實正好相反,事實上大家見過多少次正式職業比賽里這麼用呢?為什麼這種看起來天下無敵的動作卻很少在代表最高水平的職業比賽中頻繁使用呢?可見裁判規則允許了,但教練並不鼓勵。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內線接球原則中,有一個原則是接球瞬間最好雙足同時落地,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以任意一側腿為中樞腳,在戰術上比較靈活,可以任意左右轉身,增加進攻可能性,增加防守難度。但在內線的擠靠下,在這種情況下未必能要到馬上可以上籃的位置,因此大部分情況下不一定有使出來的機會。
2.同樣關於中樞腳,有一個「強腿理論」,一般的內線會盡量強腿(發力腿)為中樞腳,怎樣分辨強腿呢,比如右撇子球員通常強腿為左腿(因為經常右邊上籃),左撇子反之,因為一旦有轉身發起進攻的機會,強腿轉身發力都會成功率更高,但此理論和1是有一點點矛盾的,可以理解為如果接球一瞬間,盡量雙腳落地,可任意選擇中樞腳,如果在常規情況下,盡量選取強腿,不管最終是自己攻擊還是策應,都能使策應球員威力最大化。
但看看那個GIF的情況,假設那名持球的運動員左腿為強腿,但他的第一次轉身是基本上是以右腿為軸轉的,就強腿理論來說,這個球員是在一開始就違反了強腿原則,可見選取了對全隊來說攻擊可能性相對低的方式,因此他只有對最後的攻擊動作有十足把握(要到的位置特別好,對方防守球員能力一般,沒有協防,過程順暢),這個才算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而如果這名球員的強腿為右腿,那他一開始確實遵循了強腿原則了,但最好上籃用的卻是他相對不擅長的左腿,同樣沒有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優勢。而如果這裡才用的是過去的old school,假動作pump fake後是雙腳同時起跳,那動作把握性是更可控的,而且一旦對方防守到位無法出手時,也不需要倉促出手。
在比賽中,對抗激烈,氣氛緊張,稍微有碎步或者動作節奏變慢中樞腳交待不清楚就是走步,在高對抗下很多球員是無法完全控制自己動作的,對於籃下來說,輕易走出兩步半本來就是內線球員大忌,屬於不成功便成仁的動作,更何況三步上籃(因為有的人會拿這個動作和上籃比較)本來就是尺度放在裁判手上的特殊情況,慢了就是走步,動作流暢就沒事。因此這類高風險動作哪怕已經熟練掌握,也應該盡量在要到好位置的一對一情況下才好使,而且使用者還必須有非常好的基本功才行。
最後還要說到一個關鍵問題:比賽中的裁判
參見我另一篇關於裁判的專欄:如何訓練出一支業餘籃球隊(二)【關於裁判的那些事兒】 - 五指毛桃 - 知乎專欄
任何比賽規則的討論,脫離裁判的執法心理和習慣都是耍流氓
這點很像社會裡的法律系統,法律和秩序永遠是存在盲區和矛盾的。
裁判,尤其是FIBA和業餘裁判,他們沒有NBA里那麼精細的多機位錄像判斷技巧,在吹罰時為了控制場面,定下比賽基調,必然有很多經驗主義的成分,像三秒和籃下腳步這種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的動作,絕對不可能盯著你數,隨便問問一個專業裁判,一般三秒的吹罰原則就是如果在三秒區內馬上接到球後,可以做一個假動作,稍停一下投籃就算合理範圍;如果進去沒有第一時間接到球,接到後做了運球一下做一個假動作還沒能出手的,基本就吹了,至於你的動作是在2.69秒還是3.05秒這種吹毛求疵的問題,誰給你算?NBA有N套計時器都不會給你算好不好?NBA里絕殺、24秒違例後回放讀秒很常見,你們啥時候看過三秒回放的?哪怕有也絕對是某些導致生死存亡的極少數比賽瞬間(反正我記憶中是沒看過),更粗糙的FIBA和業餘籃球就更不可能了。
包括籃下的奧拉朱旺式走步也一樣,FIBA裁判和業餘裁判就是特沒有安全感特經驗主義的群體,你籃下動作複雜,繞來繞去來三四次基本就吹走步了,你停下來給裁判解釋么?更何況大部分人高對抗下根本也不知道自己哪一步動作變形了還是被碰一下就碎步滑步了……
不說這種有爭議的吧,哪怕普通的上籃,看起來是沒走步,你把動作節奏放慢一拍你看裁判吹不吹你?
所以啊,那個GIF里的圖,在展示規則極限和細節的討論中呢,確實是沒有走步的,但在比賽中被人吹了,您也千萬別喊冤,明明有那麼多低風險的動作您不用,偏要鑽牛角尖走鋼絲,不抓你抓誰……至於那些自以為扒了規則就以為掌握了真理的,希望你們每場比賽都用這個動作
最後,不是我針對誰,在訓練和比賽時,凡是脫離裁判談規則的,都是辣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