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關於科穆寧家庭關係的八卦
作者:Melissa蘭(微博Lisa-榮軍院的守陵人)
這幾天摸魚玩遊戲去了(我的錯),所以這次先不做翻譯了,從阿萊克修斯一世開始整理一下他們家的家庭關係八卦吧。或者當人物關係科普看也行。
基本上是基於史實的合理(?)推斷,有爭議的可以再討論嘛……
千萬別把我當權威,我就是個三流歷史腦洞家謝謝。
【一】阿萊克修斯一世和他的母親
阿萊克修斯出生於公元1056年,是伊薩克一世的弟弟——約翰·科穆寧的第三個兒子。他的父親約翰在伊薩克一世統治時期被任命為Domestic of the Schools(大將軍),而1059年伊薩克一世退位之後他也辭去了公職,直到1067年去世。而他的母親安娜·達拉瑟尼娜在安娜·科穆寧娜所著的《阿萊克修斯傳》中被描述為一個非常有膽識有魄力的女人,在阿萊克修斯與其兄長伊薩克反叛尼基弗魯斯三世的鬥爭過程中憑藉精湛的演技為他們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約翰去世的時候阿萊克修斯不過11歲,所以對他教育影響最大的還是他的母親。安娜皇太后一直都是阿萊克修斯最堅定的支持者,而作為回報阿萊克修斯即位之後加封她為Augusta,地位甚至高於自己的妻子。在阿萊克修斯統治時期,安娜皇太后在政治上的影響力要遠遠大於她的兒媳伊蓮娜·杜卡妮婭皇后,並且他們的婆媳關係也十分緊張。安娜皇太后因為伊蓮娜出身於杜卡斯家族便耿耿於懷——科穆寧家族和杜卡斯家族既相互支持又相互爭權奪利,君士坦丁十世憑藉伊薩克一世養子的身份即位,使得科穆寧家族一度失勢。但阿萊克修斯之所以在反對尼基弗魯斯三世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也要歸功於君士坦丁十世的弟弟約翰·杜卡斯的鼎力支持,而伊蓮娜皇后正是約翰·杜卡斯的孫女。她與伊蓮娜皇后的關係惡劣到甚至阻撓阿萊克修斯為她加冕,因為她更希望阿萊克修斯迎娶他的情人,同時也曾兩度作為皇后的阿蘭尼亞的瑪麗婭,只不過由於東正教只承認兩次婚姻,所以瑪麗婭註定沒有辦法名正言順地嫁給阿萊克修斯。
《阿萊克修斯傳》里有一段有趣的記載,在阿萊克修斯還是將軍的時候經常要受命前去平定各地的叛亂(例如對尼基弗魯斯·布里尼烏斯的作戰),但他的母親安娜·達拉瑟尼娜卻始終堅持要指派受尊敬的修士去做他的tent-companion。阿萊克修斯儘管有些不情願,但他對於他母親的要求從不拒絕,不僅是他還年輕的時候,直到結婚之後也是如此。【出自書P26】
安娜皇太后在阿萊克修斯即位之後領兵出征的時候同樣主持著國內的局勢。國外有學者安娜·科穆寧娜對於她祖母的誇耀很可能是為了表達自己對權利同樣渴望,她將安娜皇太后作為自己的偶像,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夠主持朝政。
不過這樣看來其實安娜皇太后與自己兒子的關係在1081之後其實是趨於緊張的,她依然試圖向阿萊克修斯施加壓力,左右他的意志,還和伊蓮娜皇后針鋒相對。所以雙方的關係十分微妙,到了1097左右她大概是年事已高所以選擇隱退,但對於她確切逝世的年份都未曾有詳細記載,只含糊地說實在1100至1102間某一年的11月1日。可以看出後期她與阿萊克修斯的關係並不那麼和諧。
【二】阿萊克修斯一世和他的兄弟
阿萊克修斯作為約翰·科穆寧的第三個兒子,有兩個兄長,大哥曼努埃爾在曼奇克特會戰中不幸戰死。 二哥伊薩克曾任安條克公爵,安條克失守之後返回君士坦丁堡,和阿萊克修斯共同執掌軍隊。在米海爾七世/羅曼努斯四世以及尼基弗魯斯三世統治時期,年輕的兄弟倆始終手握重兵。
而根據安娜的敘述,二哥伊薩克和他容貌相似,個子更高挑,皮膚更白皙。他們之間的關係親密得可以用orestes and pylades來形容,並且為了對方可以毫不猶豫地面對危險。【安娜的原話,不是我說的。】
並且更為複雜的是,阿萊克修斯和伊薩克同時與瑪麗婭皇后有著曖昧關係(這一點安娜在《阿萊克修斯傳》中其實毫不避諱地提及了)。據安娜所言,伊薩克與阿萊克修斯在宮中一同受到尼基弗魯斯的兩個親信的迫害,以及尼基弗魯斯本人並不十分名譽的對待,所以他們想著要討好瑪麗婭皇后,為自己找到一條可靠的退路。
在一同決定起兵反抗以後,對於擁立伊薩克還是阿萊克修斯其實當時追隨者們意見並不一致。但約翰·杜卡斯的態度最終起了決定性作用,他對伊薩克並沒有什麼好感,但卻因為和阿萊克修斯有著姻親關係而投下了贊成票。最終阿萊克修斯加冕為皇帝,而即位之後他認為Caesar的頭銜不夠尊貴而自創了他認為更高貴的Sebastokrator的頭銜授予伊薩克,可見他們兄弟倆人感情十分深厚。【這裡我要吐槽一下,事實上是他之前為了尋求支持,許諾了太多的人Caesar的頭銜,導致這個變得很爛大街……】
在阿萊克修斯統治時期對於伊薩克並沒有太多敘述,但在《阿萊克修斯傳》中提及,在1092年時,阿萊克修斯任命自己的侄子——伊薩克的兒子約翰·科穆寧接替自己的大舅子——伊蓮娜皇后的兄長約翰·杜卡斯出任都拉齊翁總督。但不久之後皇帝的弟弟阿德里安便向皇帝告發約翰在密謀反叛他。此時阿萊克修斯領兵在外,伊薩克立刻從君堡啟程前往駐地面見他。兩人相顧無言擁抱了之後,阿萊克修斯詢問他的來意。伊薩克說:「我是為了你而來。」但阿萊克修斯卻堅信他只是想要為自己的兒子辯解。
其實寫到這裡我內心還是有點難過的,曾經並肩作戰的兄弟最後在權利面前還是要互相猜忌。並且阿萊克修斯在即位前所表現出的那種虛偽的謙讓也證實了他對自己兄長的感情不過如此。阿萊克修斯這個人還是很標準的中立邪惡的——他們唯一關心的是如何前進。如果有一個輕鬆快捷的獲取利益的方法,那麼無論是否合法,他們都會利用這種方法。
【三】阿萊克修斯一世和他的子女們
阿萊克修斯與伊蓮娜·杜卡妮婭皇后共生有9個子女,其中最出名的要數長女歷史學家安娜·科穆寧娜與長子約翰·科穆寧(既後來的約翰二世)。
安娜1084年出生於君士坦丁堡的紫色皇宮,是阿萊克修斯的第一個孩子。她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阿萊克修斯為了延續科穆寧家族的統治,以及籠絡杜卡斯家族的前朝遺老們,選擇讓安娜與米海爾七世的獨生子君士坦丁·杜卡斯訂婚。根據安娜本人的敘述,她似乎一直都很遺憾這樁婚事最後隨著君士坦丁的早逝無疾而終。作為與瑪麗婭皇后的交易,君士坦丁被冊封為共治皇帝,並被指定為阿萊克修斯的繼承人,與自己的母親瑪麗婭一同仍然擁有居住在皇宮的資格。安娜在書中對君士坦丁極盡讚美,在她筆下這個柔弱的少年彷彿厄洛斯再世,擁有驚人的美貌卻又纖弱惹人憐愛。
如果阿萊克修斯沒有別的子女的話,那麼安娜就將順理成章地以共治女皇的身份與君士坦丁一同統治帝國,這一直都是她夢寐以求的。但這美好的夢想隨著1087年約翰的出生而打破。阿萊克修斯對自己的第一個男性繼承人十分的看重,約翰剛一出生便由君堡大牧首加冕,並且在1092年正式被冊封為共治皇帝。與此同時君士坦丁與瑪麗婭的待遇急轉直下,君士坦丁被剝奪共治皇帝的頭銜,但阿萊克修斯似乎仍然對他抱有好感,讓他居住在自己的宮殿中。但他的母親瑪麗婭皇后則被勒令出家成為一名修女。
事實證明,看起來安娜自命不凡,認為自己擁有最高貴的出生,深受父母的寵愛,但阿萊克修斯很可能並沒有她認為的那樣喜愛她。她年幼的時候由瑪麗婭皇后撫養,之後師從當代的著名學者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相比較而言,阿萊克修斯對於約翰的教育卻始終是親力親為。君士坦丁死後安娜被嫁與尼基弗魯斯·布里尼烏斯,儘管安娜一直強調他們夫妻兩人興趣相投十分恩愛,但尼基弗魯斯出生於1062年,比安娜足足大了22歲。他們所生的孩子有隨父姓布里尼烏斯,也有隨母姓科穆寧的,這大概是阿萊克修斯為了確保自己始終能夠擁有科穆寧家族的繼承人而做的二手準備,畢竟萬一約翰和其他的兒子遭遇不測呢。
所以這樣一來,安娜在阿萊克修斯心中的地位從來都沒有她想像得那麼高,她也許知道這樣的事實,卻依然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而這樣的幻想最終險些導演一樁手足殘殺的家庭慘劇。安娜從來都不掩飾自己對弟弟約翰的憎恨,在她看來是約翰的出生奪走了本應屬於她的一切榮耀,所以在書中她儘可能地忽略了約翰在阿萊克修斯統治時期的一切活動,卻依然要惡毒地挖苦約翰的雙胞胎子女不僅不出生在君堡的紫色寢宮,出身不夠尊貴,還要用不祥的預兆——君士坦丁大帝的雕像被妖風颳倒來詛咒他們。根據她的敘述,約翰的雙胞胎子女(未來的共治皇帝阿萊克修斯與瑪麗婭)的出生的確疑點重重。當時的太子妃,匈牙利的伊蓮娜-皮羅什卡在巴爾幹地區生產,但約翰卻在君堡與自己的父親在一起,於情於理都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只是阿萊克修斯與約翰的關係也並非一帆風順。安娜在書中不止一次地含沙射影提及,在阿萊克修斯統治的後期(我個人認為是1107年之後),約翰曾不止一次地做出了讓阿萊克修斯痛苦的事情(她說得很含糊,我稍微良心一點猜測,估計是約翰作為共治皇帝,想要謀求更大的權利)。她譴責約翰的行為非常不名譽,並且有損阿萊克修斯的健康,是造成他病重的原因之一(但也強調並不是直接原因,所以排除約翰試圖謀殺阿萊克修斯的可能)。阿萊克修斯通過過度的工作來試圖緩解自己沮喪的心情,他在1114年與十字軍首領再度會面,沒日沒夜地與他們交談,以至於將自己弄得精疲力竭痛苦不已,但他依然宣稱這是他應受的痛苦。他也許是擔憂如果惹惱了西歐的領主們會對自己的國家帶來麻煩,又或許只是想讓自己得到解脫,總之他的行為讓人有些捉摸不透,而安娜也懷著痛苦的心情表示不願再過多的描述。
此外讓人費解的便是約翰的母親伊蓮娜·杜卡妮婭皇后的態度。伊蓮娜明確支持由自己的女婿尼基弗魯斯·布里尼烏斯繼位,在阿萊克修斯生前曾多次提出這樣的請求,都被阿萊克修斯巧妙地回絕。在阿萊克修斯病重垂危之時,她試圖用自己的意志來左右他的決定,但阿萊克修斯仍然技高一籌,他不動聲色地將自己的權戒交給了約翰,用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微笑打碎了伊蓮娜與安娜的所有幻想。在阿萊克修斯的葬禮上,伊蓮娜怒斥約翰是叛徒與小偷,我不是很能理解一個母親為什麼會對自己親生兒子抱有這麼大的仇恨。在約翰繼位之後,伊蓮娜與安娜還試圖策劃針對他的謀殺行為,只是她們萬萬沒有想到,走漏風聲的卻是安娜的丈夫尼基弗魯斯。安娜與伊蓮娜都在修道院中了此殘生,但尼基弗魯斯卻依然擁有約翰的信任,跟隨著他南征北戰,最後病逝於徵途中。
但即便阿萊克修斯與約翰曾經有過矛盾,他都始終中意約翰成為自己的繼承人。他的眼光也的確沒有錯,約翰二世在位期間帝國得到了進一步的繁榮,他在外交上可能不如自己的父親那樣得心應手,但軍事上所取得的戰果卻要遠遠超過自己的父親。其實說到底,軍事是外交的延續,通過對二者的結合來達到最大的利益。阿萊克修斯自知在軍事上並無建樹,而他繼位伊始帝國的實力也不容許他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所以他周旋在周邊各個勢力間,塞爾柱,羅姆,十字軍,匈牙利,最終為帝國換來了一定程度上的穩定,爭取了恢復與發展的時間。
【四】約翰二世和他的妻子以及子女(1)
1087年9月13日約翰出生在君士坦丁堡,作為阿萊克修斯一世的長子他幾乎是從一出生起便被確立為未來的繼承人,於1092年加封共治皇帝。1104年作為拜占庭-匈牙利間合約的產物,他迎娶了拉茲洛一世(既那位封聖的拉茲洛)的女兒皮羅什卡公主(後受東正教洗禮改名伊蓮娜)。
約翰與匈牙利的伊蓮娜都以虔誠著稱,他們的關係看起來稱得上是一對模範夫妻。12年間(1106-1118)他們一共生育了8個子女,但隨著1118年約翰奪取皇位之後,關於伊蓮娜的記載便少之又少,只提及在1122年約翰為自己的長子阿萊克修斯加冕共治皇帝之後,伊蓮娜與約翰一同接手了潘托克拉托爾基督修道院的籌建工作,這座教堂後來成為了科穆寧王朝的皇家墓地,約翰與他的子女們都葬於此地。
如果故事僅僅到此為止的話,那他們算得上是一對令人羨慕的皇室夫婦。1134年伊蓮娜去世後約翰並沒有再婚,大多數人可以認為是因為他們感情深厚,但值得注意的是伊蓮娜在她死前(具體年份未知)出家成為了一名修女。作為拜占庭帝國的皇后,卻選擇出家成為修女,這其中是否會另有隱情?
那麼下面我們可以來挖掘一下約翰二世和其他家庭成員的關係。
約翰二世的長子阿萊克修斯1106年出生在巴爾幹半島的巴拉比斯塔(Balabista),他有一個孿生妹妹瑪麗婭。然而令人費解的是,1116年時,阿萊克修斯一世便為自己年僅10歲的長孫安排了一樁婚事,新娘是基輔大公米斯拉夫一世的女兒。然而他們的婚姻生活看起來並不幸福,阿萊克修斯不僅與她離婚後再娶了喬治亞的公主,並且這位來自基輔的小姐在1136年去世於修道院里。關於阿萊克修斯的兩任妻子記載都十分含糊不清,甚至無法證明他的獨生女兒瑪麗婭是誰所出。這對於帝國的太子妃來說可是有些奇怪。
1122年阿萊克修斯由其父約翰二世加冕為共治皇帝,同時約翰二世還加授其餘三個兒子Sebastokrator的頭銜,宮廷詩人極盡描寫當時的場面多麼盛大奢華,並且留下了精美的鑲嵌畫——美國學者托馬斯·惠特莫爾對此有過詳細的描述。援引一段來自我的朋友的翻譯:
他有著陰沉得發亮的棕色鬈髮,濃密的睫毛下隱藏著憂鬱的淡褐色大眼睛。他的鼻樑細而挺拔,小巧細緻的嘴唇微微下垂,抿成悲傷的弧度。男孩有著一張抑鬱,不幸的臉龐,他看起來似乎受著病痛折磨。而他的聖光和袞服似乎印證了這樣的印象:金箔鋪設在透明的綠色馬賽克上,讓他的身影藏匿在墨綠色的陰影中。這幅繪畫中情感的流露十分驚人,違背了羅馬畫像必須面容端莊,不得表露情感的禁令。
並且惠特莫爾還不止一次地提及,相較於他父母的鑲嵌畫,阿萊克修斯的畫像革新了技術,細化了馬賽克的黏貼與處理。約翰二世與伊蓮娜的畫像看起來和馬其頓王朝末期佐伊女皇似乎是一脈相承的技術,但阿萊克修斯的畫像卻完全與之不同,大膽地表露了情感。
奇怪的是阿萊克修斯所持有的頭銜並不是通常的共治皇帝,至少與約翰在1092年加冕共治皇帝有所不同。他甚至自稱Autokrator與Despotes,前者是特意為了區分共治皇帝與正式皇帝之分而專屬正式的皇帝的,一直到帕列奧略王朝,作為共治的皇太子才勉強有資格獲得這一頭銜。因此在考古學家出土文物時,甚至曾將阿萊克修斯的官印與特拉布宗的阿萊克修斯(安德羅尼科斯一世之孫)所混淆。
阿萊克修斯這樣不合禮制的僭越——舉一個可能有些不太恰當的例子來方便理解,就彷彿太子不能自稱朕一樣——只可能是約翰過分寵愛的默許。1133年約翰從小亞細亞班師回朝,在君士坦丁堡舉行了盛大的凱旋慶典來慶祝自己一系列的軍事活動,他的妻子伊蓮娜甚至沒有出席,而阿萊克修斯穿著和自己父親一樣的華服與父親一起接受眾人的歡呼,他的三個弟弟們跟在他的身後。也許有可能是伊蓮娜此時病重無法出席,但到了1134年,她卻是在隨軍出征的路上得急病去世。如果先前健康狀況就不是很好,那麼她沒有理由非要堅持隨軍遠征。那麼伊蓮娜的缺席就顯得非常耐人尋味,作為帝國的皇后她不僅出家成為了一名修女,甚至拒絕或是沒有受邀出席這樣盛大的典禮,她與約翰二世的關係似乎並不如表面上看起來那樣恩愛?那麼1134年47歲新近喪妻的約翰沒有選擇再婚,似乎也有些不合情理了。他不僅在1118之後與伊蓮娜沒有再生育,卻也不像自己的兒子曼努埃爾一世,或是後來的安德羅尼科斯一世一樣風流倜儻有著數不清的情婦和私生子。可以看出既然曼努埃爾時期對於記載皇帝的情人和私生子並不避諱,那麼當時的社會風氣似乎對這樣的出軌行為還算寬容。
到了1142年,這個關鍵的年份。蘇爾茨巴赫的貝莎(未來曼努埃爾一世的第一任皇后)來到君士坦丁堡商議婚事,卻將阿萊克修斯盛裝打扮的妻子錯認為一位高貴的修女——這似乎暗示了不久之後阿萊克修斯將遭遇不幸。之後不久,8月份阿萊克修斯便死在了安塔利亞——非常突然的高燒奪去了他的生命。隨後約翰指派他的兩個兒子安德羅尼科斯與伊薩克從水路乘船運送他們大哥的屍體返回君堡。而在路上卻遇到了不知名的襲擊——安德羅尼科斯遇刺,並且兇手看起來似乎是想搶奪屍體。伊薩克幸免於難,於是最後將自己兩位兄長的屍體送回了君堡。到了第二年的4月,約翰二世也因為一場在奇里乞亞的荒野山區里進行的奇怪狩獵而丟了性命。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父子三人雙雙慘死,這樣的家庭慘劇究竟是誰一手策劃的?
【五】兄弟?父子?手足相殘。
上一次說到約翰二世的長子和次子在一個月內相繼離奇去世。具體過程概述一下大概是這樣:在1142年的夏末,約翰二世帶領自己的四個兒子正在進行對敘利亞的作戰。長子阿萊克修斯在安塔利亞病死——然而對於他死因的描寫我反覆斟酌後,覺得心存疑慮。
His final illness is described: "...of the severest kind and of short duration, took the form of a rushing fever attacking the head as though it were an acropolis."
我對醫學沒太大了解,但是可以稍微探討一下。如果是疾病引發的高燒,那麼分為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病。如果是傳染性疾病,那麼為什麼就他死了,沒有提及別的人也因病而死呢?更何況此時他們身處軍營,軍隊中爆發瘟疫多麼可怕可想而知。如果是非傳染性疾病,那麼總有些潛伏期和其他癥狀,他的身體狀況甚至可能不允許他隨約翰二世出征。
死得這麼突然這麼痛苦也就算了,問題是上文我們描述過,約翰二世對他非常寵愛,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溺愛縱容了。但是隨後約翰二世對他的死的反應卻相當冷漠,只是臨時指派他的次子安德洛尼卡為繼承人,然後讓安德洛尼卡與另一個弟弟伊薩克一同運送他們兄長的屍體回君堡,而最小的曼努埃爾卻留在了他身邊。
關於他指派兩個兒子去運屍體,這個做法也很值得商榷。我認為最正常的選擇有兩個,一是單獨指派一個人執行這項工作,二是乾脆為了表達對他的哀悼,他所有的兄弟都應該參與,可偏偏是兩個人——真實的後果是恰好伊薩克將兩個死去的兄長帶了回去。
安德洛尼卡與伊薩克同行,乘船走水路。而在船上他遇到了襲擊。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o-emperor Alexios, Ioannes II sent his brother Andronikos to conduct his body by ship back to the capital. But after they had sailed, he too died, as if unwilling to be separated from his dead brother - and so a corpse was conducting a corpse. It seems that Isaakios too was on the ship [he was later in Constantinople, not with the army - perhaps an indication that Andronikos was at least unwell before the voyage began]. He delivered the two bodies in the capital.
約翰二世自己也知道,屍體不能運送屍體,那也就是暗示了安德洛尼卡遇刺不是偶然事件……不然為什麼伊薩克和他同行,卻死的偏偏是他?他還能內心毫無波動地把兩個兄長的屍體一起帶走,這個心理素質……嗯……
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約翰二世的反應。兩個先後被宣布為皇位繼承人的兒子在一個月內相繼去世,並且安德洛尼卡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遇刺,他的內心毫無波動甚至還不願從敘利亞班師回朝……
The monody lamented the fate of the emperor, deprived of Alexios and Andronikos , half his army of sons, yet determined to forget his private grief and continue his expedition in Syria
阿萊克修斯直到去世都依然持有共治皇帝的頭銜,而且約翰二世之前對他寵愛到簡直是溺愛甚至放縱的地步,那怎麼說也值得一個國葬吧,怎麼就和安德洛尼卡一起被伊薩克運回君堡,然後在潘托克拉托爾修道院(他和伊蓮娜一起修建的,後來作為科穆寧的皇家墓地)草草就埋了。
關於阿萊克修斯的死,有作案動機的有兩人,一是未來的曼努埃爾一世,二是他自己的老父親。有一個關於曼努埃爾的夢,充滿了預言性質。1130年還只有12歲的曼努埃爾就做了個夢,一個仙女姐姐為他穿上了紫袍,但是醒來以後他發現這是假的,於是特別失望。另一本書里甚至還提到他害怕得哭了起來——為什麼害怕?大概是在夢裡他真的穿了紫袍,害怕醒來以後約翰二世會斥責他僭越吧。
At the age of twelve, Munuel was reported to have seen the Theotokos offering him the imperial purple buskins, which he accepted eagerly. He was soon disappointed when he realised that she was a vision: but he saw other heavenly portents as well, including a shooting star.
所以他的長兄,最得父親喜歡的阿萊克修斯毫無疑問成為了他奪權路上的絆腳石,而他的二哥安德洛尼卡也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在軍隊中深受愛戴,對於他而言這倆者都是勁敵。所以,我最初的猜測,很可能是他一手導演了謀殺兩個兄長,一年之後再順手刀了老父親,囚禁三哥伊薩克,自己順利登基。
但這樣有一個很不合理的問題解釋不通了,1142年,55歲的約翰二世雖然有可能不像年輕時那樣敏銳,但既然還能出征敘利亞,就證明還不至於老年痴呆。如果是別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刀了自己兩個非常重視的兒子,他會無動於衷甚至第二年還愉快的去奇里乞亞打獵嗎?
而仔細再分析,阿萊克修斯和約翰二世的關係看上去很美好,但實際上卻因為阿萊克修斯的自負與傲慢而顯得危機四伏。他自稱Autokrator就是一種危險的僭越之舉,而年事漸高的父親,面對自己正值壯年的兒子,又會有怎樣的想法呢?我記得前文分析過,約翰二世的權力慾望和他的父親阿萊克修斯可以說是一脈相承,那麼他會容忍別人——哪怕是自己曾經最寵溺的孩子挑戰自己的權威嗎?
總之,在這篇八卦系列文的結尾,我不能給出任何篤定的結論,但約翰二世在狩獵時被毒劍刺傷,活活熬了18天以後痛苦的死去,最終的贏家毫無疑問是年輕的曼努埃爾。也許是他殺了自己的兄長們,也許是約翰二世殺了自己的兒子們,或者姑且我們相信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只是科穆寧王朝在這樣血腥的宮廷鬥爭中走向分崩離析,似乎也不能算是天災,畢竟每一個科穆寧皇帝,他們在當皇帝之前,首先都是一個陰謀家。
推薦閱讀:
※安高德與凱瑟琳的論戰——關於巴西爾二世(上)
※【無授權靈魂翻譯】第一次十字軍:來自東方的召喚(節譯)2
※『XX一水隔,XX兩洲間』dendendon(砸聖像):聖像破壞派(1)
※『談笑一水隔,賽艇兩洲間』族群萬華鏡(二)
※【翻譯】第一次十字軍:來自東方的召喚(節譯)
TAG:拜占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