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時間黑洞在哪?怎麼破?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一方面覺得自己整天忙的沒時間,另一方面又不停的刷朋友圈、玩遊戲、看美劇?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你就陷入到時間黑洞里了,那「時間黑洞」到底是什麼?大部分人都容易陷入哪些黑洞?以及怎麼破呢?

什麼是時間黑洞?

我沒有發現「時間黑洞」的明確定義,我自己的理解時間黑洞是:一種全身心投入的心理狀態,並且事後感到後悔。

  • 全身心投入並沒有什麼不好:當你全身心的投入到寫作中,你會非常的興奮和投入,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往往一抬頭,一個小時都過去了,但你並不感到後悔,你覺得很滿足,很有成就感,是一種巔峰體驗,心理學家米哈利·希斯贊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把這種狀態稱為「心流」。

  • 感到後悔才是陷入時間黑洞:比如玩手機遊戲,一樣是興奮和投入,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一抬頭一個小時過去了,可這時候你會感到後悔、挫敗,又白白浪費了人生寶貴的時間,這就是陷入了時間黑洞。

所以,時間黑洞主要看你怎麼評價自己全身心投入的結果

那大部分人的時間黑洞在哪?怎麼破呢?

1、手機

關於手機時間黑洞,我都懶得說了,直接說說怎麼破,我們陷入時間黑洞是因為對時間的流逝失去了覺察,比如說玩手機遊戲,就像是躺在那裡做夢一樣,看不到別的、聽不到別的、聞不到別的,只沉浸在夢(手機遊戲)里,那怎麼醒過來呢?鬧鐘一響,就醒來了,或者是別人推推你,你也就醒來了,總之,是需要靠一個外力才能讓我們從沉迷狀態醒過來。

所以一個簡單的破解方法就是鬧鐘提醒,如果你想玩手機遊戲了,不要抗拒,就去玩,只不過設置個10分鐘的倒計時,時間到了以後,就會把我們從遊戲中拉回現實,這時候我們會做個選擇:繼續玩?還是放下手機回到工作?如果選擇繼續玩也沒關係,繼續設置倒計時,這次要更短一點,比如5分鐘,我們做選擇的次數越多,越傾向於超理性選擇。玩遊戲就是感性選擇,誰不喜歡玩遊戲啊,但忙完工作再玩遊戲,就是超理性選擇。

2、行動切換

任何行動的切換都會產生時間成本。舉個例子:我們正在做PPT的時候老闆叫去開會,這就是個行動的切換,產生的時間成本是:

  • 前置時間:開會前我們會思考老闆為什麼突然開這個會?要討論什麼內容?我要採取什麼態度?開會前還需要準備一些資料,比如會議記錄本和筆,還有簡單收拾下桌面,走到會議室的時間,這都是開會前的時間成本。

  • 後置時間:開完會我們總是需要10-15分鐘才能重新回到剛才做PPT的狀態,這段時間裡我們腦袋裡仍然反思剛才會議有沒有說錯話?會後怎麼落實會議精神?解鎖電腦、打開PPT、把前面內容再瀏覽一遍,這些都是開會後的時間成本。

這些前置時間和後置時間,也是時間黑洞,因為我們總埋怨自己為什麼不能活在當下,迅速切換狀態,對嗎?

我的方式是批次處理,把同樣情境下的事情集中到一起一次處理完,比如說打電話,要給客戶電話、老闆電話、朋友電話,那我在APP里搜索」電話「關鍵字,它會把所有項目里需要電話解決的事情都列出來,然後我一次全部打完,比如我要去跟老闆溝通,我搜索」老闆「關鍵字,然後APP就會把所有項目里跟老闆相關的事情全部列出來,我就可以一次溝通完。

批次處理的方法能夠提高效率的原因,就是合併了前置時間和後置時間。只用做一次準備,就可以連續處理多個類似的事情。

3、處理郵件

有些人每天收到30-50封郵件,雖然我沒有那麼多,但是我到企業做內訓的時候,經常聽到他們說:「每天郵件太多了,怎麼都處理不完!」,而且大多數人都會後悔:「處理了一早上電子郵件,正事兒一點沒幹!」

其實通過電子郵件發過來的事情一共有3類:

  • 需要採取行動的郵件,比如說:能否發我一份xx項目的設計圖?

  • 需要了解信息的郵件,比如說:CC過來的郵件,會議紀要

  • 只需歸檔的資料,比如說:網站註冊資料、回復過的郵件

而通常幾乎所有通過電子郵件過來的事情,默認都不是最重要緊急的。所以花太多時間處理郵件你會比較容易後悔。(有些公司例外,比如:外貿公司、售後服務等)

我給他們的建議是:限制每天處理郵件的次數,每次不超過15分鐘,比如早晨剛上班一次,中午快下班一次,下午下班前一次這就足夠了

結語

破掉時間黑洞是在提升我們的覺察能力,不論你要做出什麼樣的改變,第一步都是覺察,覺察到你陷入時間黑洞當中,然後開始嘗試走出來;覺察到你身體有些不舒服,然後開始嘗試鍛煉身體;覺察到你有些憤怒,然後開始嘗試平靜下來……


推薦閱讀:

TAG:时间管理 | 职场 | 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