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一種扭曲的心性學
問:?佛學關於 心能轉物 的說法怎麼看
答:?一定要對整個佛教有一個透徹的理解,才能準確理解一部佛經,佛經中的一句話。佛教,包括奧義書哲學,都是在春秋時期,突然在印度興起的,而且和印度的傳統相違背。這個現象和希臘哲學是一樣的。那麼現在的問題是,這些反傳統的新思想思想為什麼突然在印度和希臘出現。如果仔細研究,當時各個大文明的歷史,當時的各大思想流派,宗教教派。就會發現,當時是一個全球文明大交流的時代,中國和西方之間發生了大規模的文明的交流。奧義書思想,佛教,以及希臘哲學,更可能是受中國儒家,中國易經思想影響的結果。或者說是中國心性學的結果。
所以奧義書哲學,佛教,以及希臘哲學,都是一種變形的心性學,是心性適應當地文化的結果。
就佛教而言,它的核心是覺悟,實際上是在強調心性的功能。但是在具體對待覺悟上,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以及大乘的空宗和有宗,又有所不同,有所變化。這些變化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佛教思想與印度本土文化相融合的結果,以及佛教再次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結果。
但總體的情況是,佛教認識到人的心性功能的存在,即覺悟和認識能力,而且意識到這種心性功能的能動性,但是卻沒有意識到,心性本身的主體性存在。
所以佛教中,像中國的經典一樣,由於文化的衝突和文化的融合,存在著根本性的矛盾。
就原始佛教來說,他一方面認識到人的覺悟能力,但另一方面卻又否認人的心性的主體性存在,認為一切無常。認為一切無常了,又把涅槃當成人生的最高目標,涅槃本身又成了最大的常。
到大乘時期,不講涅槃了,講空了,空本身成了一個實體。人是有認識能力的,而人的認識能力只是一種幻化,這就是空。實際上是徹底的否定了人的認識能力。
具體的到「心能轉物」,我的理解是,他一方面認識到了心的功能的存在,即覺悟能力,認識能力。認為這種認識能力,能夠呈現萬物。但他又根本的否定內心所呈現出來的萬物,認為是幻覺,是空。
所以這是一種扭曲的心性學,矛盾的心性學,一方面認識的心性的存在,一方面又要去否定它。(微信公共號:新心性學派)
推薦閱讀: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