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愛有8種習慣

怎樣才能成為更好的人

柏拉圖說:哲學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然而,「更好的人」卻很難定義,非常寬泛,即使是孔夫子與佛陀,對此的定義也都不甚相同。現實中,我們可能需要一個更加便於操作的、跟我們生活接近的定義。《愛有8種習慣》告訴我們,只要你願意愛與被愛,養成這八種習慣,你就會是一個有愛的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作者其人

本書的作者艾德·培根,是美國聖公會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主教教區的教區長,任職15年,擁有4000多名教徒。他的包容性吸引了不同派別的基督徒、猶太人、穆斯林和無神論者。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南非大主教德斯蒙德·圖圖、歌后麥當娜、《赫芬頓郵報》創始人阿里亞納·赫芬頓等各界名人都與培根有深厚的友誼。

培根以其在和平和跨宗教領域中所做的工作而多次獲獎,其中包括南加州美國公民自由聯盟頒發的宗教自由獎,以及南加州伊斯蘭中心授予的和平與愛心獎。

愛有8種習慣

本書作者艾德·培根提出愛有8種習慣,並非是心靈雞湯描繪出一個完美的烏托邦,談著浪漫的色彩,而是通過富於啟發性的故事和寶貴建議,向我們展示出:通過培養慷慨、靜默、求真、坦誠、遊戲、寬恕、慈悲和社群等簡單卻意義深遠的愛的習慣,我們就能創造完滿而有意義的生活。

慷慨的習慣

約旦河孕育了兩大水域:加利利海和死海。加利利海生機盎然,而死海則名副其實。原因很簡單: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海之後又流出了,而流入死海的水則停留在那裡。

人的精神就如同大海,流出決定流入。

  • 開放而慷慨的心靈

作者艾德·培根講到自己的一段經歷。在離開原本的宗教團體時,艾德·培根感到非常痛苦,這種痛苦來自於擔心父親會反對他。被這種痛苦折磨許久之後,在父親去世的前幾個月的某一天,他鼓起勇氣詢問父親是否對他很失望,父親積攢起人生最後的力氣告訴他:「孩子,去吧。」他用人生最後的慷慨表達了真心的寬容,永遠的改變了作者的人生。

  • 親情的傳遞

與淋巴癌抗爭了三年之後,麗薩的姐姐還是離開了人世。在她的葬禮上,她事業有成的妹妹麗薩顯得有些害怕,她的追憶剛開始了幾秒鐘,就哽咽難言。這時候,她們八十二歲的老母親站起來,神態自若的走向她現在唯一的女兒,什麼話都沒有說,只是微微觸碰到她的後背。於是,麗薩用從容流暢的悼詞見證了已故姐姐的美麗人生。

要知道,白髮人送黑髮人可謂人生極苦。然而這位母親只是接納了它,並慷慨的將自身的能量給予了另外那個僅存的女兒。

可見,當一個長輩慷慨對待晚輩時,慷慨尤其富有力量。

  • 匱乏的神話——慷慨不僅是慈善

奧爾頓是個大富翁,有一天,他從銀行賬戶裡面取了500美元現金,每張都是10美元,然後拿著這一沓錢,到公園裡給每個「窮人」發了10美元。他驕傲的向人們訴說自己的善舉,認為自己已足夠慷慨。但是,這種捐贈的行為讓施捨者凌駕於他人之上的慈善行為,並不是慷慨。

他擁有大量財富,卻忍受著精神上的貧窮,他覺得自己需要更多東西——金錢、讚譽、關注,還有更多的愛。

如何踐行慷慨

  • 列出你今天需要感恩的五件事情

  • 列出讓你感到害怕的人際關係,拜訪他,並只是祝福他,向他傳遞宇宙的仁慈。

  • 與朋友共進晚餐時,讓每個人都表達他們的感激和遺憾。

  • 想想目前可以捐贈多少錢,增加捐款比例,並留心這種捐贈對你的恐懼指數的影響。

  • 勿以善小而不為

  • 心懷感恩之心

靜默的習慣

我們的大腦、心靈和靈魂就像一盆渾水。攪拌時,水會變渾濁,遮蔽我們的視野。但是,當水被靜置時,淤泥會沉到底部,水又回歸澄澈。我們得以更清楚地洞察自己的生活和我們與其他人的互動。

當我們因為勞累或忙亂而無法停下來修習靜默時,我們其實在傷害自己。恐懼常常以忙亂和疲勞為食。

  • 讓你的「圖圖」發揮力量

傑茜卡在聽了大主教德斯蒙德·圖圖的講道之後,找到了自己修習靜默的獨特習慣——將自己關在辦公室里直至讓她的「圖圖」發力為止。作者認為,靜默應該而且必須因人而異,以便適應每個獨特的個體。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修習靜默的方式。

註:大主教德斯蒙德·圖圖

1931年10月7日生於南非德蘭士瓦省克萊克斯多普一個黑人教師家庭。他曾在南非比勒陀利亞班圖中學和班圖師範學院學習,1954年至1975年先後任教員、講師和牧師等職,1977年至1978年曾在賴索托王國任主教,1979年被任命為南非基督教會理事會秘書長。他曾先後獲得美英著名大學的神學碩士、法學博士、民法博士等名譽學位。他一貫反對南非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為黑人的解放進行勇敢的鬥爭。1984年,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金。

  • 找到節奏

靜默是一種很獨特的體驗,關鍵是要找到節奏。

一個內向的人,在收到某種程度的刺激以後,能級會直線下降,因此需要大量的獨處時間來獲得靜默。而有的人非常外向,在熙熙攘攘的咖啡館中寫博客時,就可以獲得了靜默。另外一些人會在割草或剪枝等戶外勞動中獲得了靜默。

  • 成為學習者

修習靜默需要敞開我們的大腦,讓它發生變化。如果我們以受害者身份介紹自己,會覺得要捍衛或者復仇,而英雄者身份會讓我們理直氣壯。只有保持學習者的心態,我們才會尋求啟示和指點,並糾正自我的錯誤。

如何修習靜默

  • 反覆嘗試,找到自己體驗靜默的方式。

  • 回想那些讓你內心感受到最深的寧靜的場景。

  • 每天至少給自己十分鐘來摸索。

  • 試著在不同的時刻練習。

  • 如何知道自己何時進入了靜默呢?耶穌說,根據它結的果實就知道了。

推薦閱讀:

她是我們最初知道和最後忘記的溫柔 / 關於祖母的一切
題主就是改了問題?
和父母感情不好的人就不會愛人了嗎?
喜歡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TAG: | 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