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在最初一切已經註定?
有時候在知乎上看到一些問題,比如中國為什麼沒有分裂之類的,就會看到很多回答,方方面面的原因都有,從小因素逐漸到大因素,從近到遠,從微觀到宏觀一應俱全。
於是我就在想,每一個事物都會接著影響下一個事物,比如你家庭幸福,於是你因為這個環境而變成善良樂觀的人。。。往前追溯,是什麼鑄就了你的幸福家庭呢?可能是上一代的三觀正精神富足這樣的,繼續不斷追溯,以此類推不斷往前,甚至可以是因為你們的祖先生活在合適的緯度,所以衍生出合適的文化,從而影響下一代人,直到你這一代。所以,你的性格,也許千年前早已註定。
那麼,是不是從這個世界誕生之時,產生的因素早已將後世的一切命運寫好?一定的因素會繁衍出特定的因素,特定的因素繼續產生特定的因素,那麼,我現在問這個問題,產生這個困惑,以及你們來回答這個問題,是不是也是早就被註定的?
說的很亂,但我的意思大概都說明白了,很迷茫,求教,謝謝!
科技的進步是一次次的偶然
人生的進程看似都是偶然但是偶然中存在在必然
生,老,病,死,愛,恨,別,離
是能量的遞增和衰敗的過程
可能出現微小的偏差,但是軌跡永遠都是大致類似
把時間這個觀察刻度放的長一點,我們只是微塵一般的存在,整個人類,都是!
你所認為的註定,其實是人事,遠遠不夠天機的程度!
活在當下,把握當下,最為重要!
命運的進程,有一個大概把握就好!
事兒不算盡,真心沒什麼意思!
尤其你這個心態下的算盡!
歷史沒有偶然只有必然。
所有的事情並非命中注定,但是事物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牽一髮而動全身,每一個元素都有可能影響到結果的改變,所以人生和世界的大方向不會有太大變化,但還是會有很多驚喜和意外出現在我們的生命里的。
必然和偶然都同時存在我們的世界中,接受必然,創造偶然,是我們人生百年的必修課。沒有命中注定的事情,個人的自由意志會主導命運的發展。
一個人出生在幸福的家庭,可以追溯到靈魂,靈魂需要某種人生,需要某些經驗,靈魂是根據當時進化狀態,來選擇和自己目標一致的家庭,也就是一個人在出生前,這個家庭乃至父母的頻率是會吸引來這個靈魂過來投胎。
靈魂不是按照幸與不幸來定義的,而是按照靈魂所需要進化的目標,這個目標每個人不一樣,都隱藏在自己的人生里。好或不好,富足或貧窮,社會地位高低,都只是靈魂進化路途中的經歷,以這些人生經歷來磨練人格,達到靈魂進化的目的。
群體性的發展,比如中國,或者某一個家族,某一個圈子,是靈魂彼此有牽連,各自帶著不同的目標,彼此共同合作,來完成一個集體性共同目標。
就好像一個人從小學一年級,就跟著一個同一個班級和班主任,一直到小學畢業,升級到初中時,班級才打散。到初中時又來自各地的學生組合成一個班級。
命運可預測(或者說命運已確定),源自於選擇不自由。
這個話題很多作品討論過了,詳情見下文。
黑客帝國 | 從俄狄浦斯王淺談命運
爵士貓:虎嘯龍吟熱播但大眾反感司馬懿 愛諸葛亮?兩晉南北朝玄學佛學是主流思想 儒家已邊緣化 大眾感情與認知偏差zhuanlan.zhihu.com
由兩漢經學到魏晉玄學有一個由「天人感應」社會外在教化思路到「玄冥感應」個體內在修養思路的轉向,「感應」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三教文化融通的基本概念。
《弘明集》中就多以「感應」立論者,如支遁以至人感應論《莊子》,孫綽以無為寂感論《老》、《易》,宗炳以「感應」詮釋儒教經史,郗超以「感應」融會儒釋心性修養,等等。《弘明集》中「感應」概念表述方式釋玄融會、豐富形象,如《弘》卷二「實理之感」、「感詣洞徹」、「感寂以昭明靈之應」,卷四「物無妄然,各以類感」,卷六「妙感無差」、「觸感圓通」、「投誠必感,感則俱見」等表述。
在諸家「感應」說中,集大成者當屬東晉慧遠,以儒釋道文化融通為文化底色的「雙重感應」思想構成了遠公思想的基石和主線。
據載:「殷荊州曾問遠公:『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高僧傳》中也曾載遠公「貞感幽奧」的諸多事迹。遠公常以為「道法之與名教,如來之與堯孔,發致雖殊,潛相影響,出處誠異,終期則同」,正是以「感應」為體,融通儒釋道文化而踐履修德工夫的。
遠公描述的「感應」可分兩類:一類是由無明貪愛和情惑迷滯所引起,如「明報應論兩篇」中的「因緣之所感,變化之所生」,「沙門不敬王者論」中「有情於化,感物而動,動必以情,故其生不絕……化以情感,則神滯其本」等論述,這些情惑對待的雜染感應可稱之為情慮感應。
另一類則是超越對待的徹底化感應,如「萬佛影 銘」中的「感徹乃應,扣誠發響」,「三報論」中「神機自運,不待慮而發;發不待慮,則報不旋踵而應」和「一詣之感,頓超上位……非三報之所及」,「《念佛三昧詩集》序」中「一覿之感」、「一揆之契」,以及「廬山出修行方便禪統經」中「照不離寂,寂不離照,感則俱游,應必同趣」等,這些通過神明契悟方可達成的「冥神絕境」式純凈感應,可稱之為神明感應
有關兩種感應的描述遍布《廬山慧遠法師文鈔》,成為遠公思想的主體。「沙門不敬王者論」、「三報論」、「明報應篇」和「《阿毗曇心》序」的主題就是對情慮感應和神明感應的分疏和抉擇,「《廬山出修行方便禪統經》序」、「《大智論鈔》序」、「《念佛三昧詩集》序」謂神明感應思想的展開,「萬佛影銘」、「《澡罐銘》序」、「襄陽丈六金像頌」、「與劉遺民書」以及游廬山詩等則為神明感應思想的運用,遠公封筆之作「萬佛影銘」更是體現了其神明感應的踐履見地。
遠公「雙重感應」思想的基本佛典依據是《阿毗曇心》,遠公序雲:「阿毗曇心……發中之道,要有三焉。一謂顯法相以明本,二謂定已性於自然,三謂心法之生,必俱游而同感。俱游必同於感,則照數會之相因。己性定於自然,則達至當之有極。法相顯於真境,則知迷情之可反。心本明於三觀,則睹玄路之可游。然後練神達思,水境六府,洗心凈慧,擬跡聖門。尋相因之數,即有以悟無。推至當之極,每動而入微矣」,遠公藉玄學而言佛理,堅信情慮感應的不徹底性和神明感應的真實可行性,指出應精進於神明感應之踐履。
對玄學「自然」概念內涵的分疏則是「雙重感應」思想的重要體現:遠公一則以自作自受、自求多福義釋「自然」,反對無因論和命定論,指出「罪福之應,唯其所感;感之而然,謂之自然。自然者,即我之影響耳。於夫主宰,復何功哉」,此為自然之「情慮感應」義;二是融通玄學與般若義言「自然」,指出「氣虛,則智恬其照;神朗,則無幽不徹。斯二者,是自然之玄符,會一而致用也……於是睹夫淵凝虛鏡之體,則悟靈根湛一,清明自然」,此為自然之「神明感應」義。
可見,遠公「雙重感應」思想以儒釋道義理融通為文化底色,以情慮感應和神明感應為基本內涵,以分疏「自然」概念內涵為學理應用,以「冥契玄符」的神明感應為踐履核心,成為遠公深化提升儒教修養徹底性的基石和主線。
遠公「雙重感應」思想中情慮感應的內涵是「因果報應」,而神明感應的內涵則是「神不滅」前提下的「玄契」式念佛三昧,二者都是對傳統儒教學理的徹底反思和深化提升。
我從小一直是不相信命運的。直到初高中學習了基礎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那時的想法很幼稚,不過還是寫下來吧,記錄當時的想法。
高中有一天飯後正在宿舍思考人生。。突然冒出個想法認為從大爆炸之後,所有的一切均已註定,當時我還給這個想法起了個名字,叫"科學宿命論"。長大之後,才知道,這叫決定論。
當時我的思路是這樣的:
有一個類似鏡子的媒介,真實地倒映著真實世界。簡稱為世界』。時間2004年,此時
世界』的每一個原子、電子直至最小的微粒,都與現實世界具有一模一樣的運動狀態——每個微粒的動量相同。世界』的每一個大分子,都與現實世界的即時狀態一樣,這一時刻,張三與張三』,都有一樣的童年記憶,他們大腦海馬體中的每一個蛋白質分子,甚至神經元髓鞘細胞膜內外正負電壓狀態都一模一樣。這時假如有一塊無比巨大的黑布,遮住真實世界,作為觀察者,唯一能看到的就是世界』。
時間推至2018年,這時揭開真實世界的黑幕,兩個世界理論上應該還是不折不扣的相同。
此處一激靈,得出結論——大爆炸後,一切早已註定。表達不出當時的感覺,就是突然感覺很震撼,很恐怖。
領導喊我幹活,隨後再補命中注定又如何?你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命運。所以該怎樣還是怎樣,這本就是個目前無法知曉的結果,你是相信"薛定諤的貓"還是"機械決定論"都沒有妨礙,因為命運是不可知的。
有一句話說得好,"我信命,不認命",為何?原因是目前你自以為的命運都是臆想,命運會讓你成功也好,落魄也罷;坎坷也好,順利也罷;通透也好,痴迷也罷……你的命運只有命運知道,你不會知道。你應該做的是改寫看起來似乎該是某種結局的命運,因為,那很可能根本就不是你的命運。我也一直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也多了解了一下佛教、莊子,也看了《時間簡史》《人類簡史》。
在《時間簡史》里提到,如果按廣義相對論的推理,萬事都有軌跡,都可推測,比如月球圍繞地球的軌跡;然而廣義相對論只適用於宏觀世界,對於微觀世界,還是要用量子力學來解釋,量子力學的不確定理論證明了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被預測。愛因斯坦其實對量子力學的發展做了相當大的貢獻,只是不確定性理論與他的宗教觀相違,所以不願意承認,還為此說了一句特有名的話:上帝從來不擲骰子。這也是他最後的倔強了^-^。至今,科學家仍然在探索如何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統一起來,只是還沒答案。
對於佛教,我看了一些宗薩仁波切和一行禪師的書。從他們的書里來看,現在的佛法哲學也強調的是無常,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諸行無常)。
《人類簡史》里,提到「從純科學的角度來說,人類的生命完全沒有意義,人類是盲目的演化進程無目的運轉的結果,沒有任何目的和意義」。按照這種說法,也不存在上帝來安排一切。
我自己一直存疑的是:靈魂真的存在嗎?如果存在,靈魂是不朽的嗎?
只能說,科學家目前還沒發現靈魂的存在。
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是沒有定論的。莊子說:六合之外 存而不論。只要坦然的正視自己還不知道就好。
一切都是決定好的
人們自以為是的反抗命運都像電影劇本一樣是事先寫好的 只是你沒有辦法像那些演員一樣自己加戲
甚至你提出這個問題 我寫這個答案都是註定的 無法改變的
你要做的就是順其自然 不管未來會如何 忘記這些話 還是要相信你的努力 因為結局已經註定 你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努力去發現它看到有人回答到了宏觀物理和微觀物理,然而對於我這樣的沒有系統性實踐和觀測過的普通人來說,的確還是沒法親眼見到實證來說服自己決定論一定是錯的。
題主的疑惑我很能體會,在我午睡起來有種似乎被世界遺棄了的時候也會閃過這樣的念頭,似乎做什麼都是徒勞,或許我周遭的一切都被一個不可知的存在安排好了劇情似得。但起來之後就感覺沒啥了。
然而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有高維度不可知存在安排劇本了,我同樣不知道他給我安排的什麼劇情。此刻我可以選擇去很多地方,不知道去了不同的地方還會不會發現不同的人,哪怕對著同樣的人有的是不是會有同樣的交互動作,這對於我來說都是無限可能而難以預測的事情。
所以題主對於你無從知曉不可知存在究竟會讓你有什麼樣的經歷,所以這就是個不可觀察不可證實也不可證偽的情況,那麼你還是直接無視了吧,好好投入於你的生活中吧。如果你覺得一切已註定,那你會發現一切皆為變數,
如果你覺得一切皆為變數,那你會發現一切皆已註定。
孔子50歲前,遊說天下,恢復周禮為己任,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50歲後他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經過半生努力,才發現天下有很多事情,是人力無法改變的。所以為君子者,要看透這些人力無法改變的事。沒想到,數百年後儒學成為影響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正統思想。所以不去改變如何知道這事是無法改變的。
但是如果一個人,從不設想去改變,認定一切皆為註定,總有一天會發現世界或自己變了。
除非他是莊子所說」絕對幸福之人「,看透道,看透變化。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世界本無,因我而有。我即是道,道即是變化。如果你理解了道,那世界變化不過如此,可為定數。如果不理解道,一切皆為變數。
於是我就在想,每一個事物都會接著影響下一個事物,比如你家庭幸福,於是你因為這個環境而變成善良樂觀的人。。。往前追溯,是什麼鑄就了你的幸福家庭呢?可能是上一代的三觀正精神富足這樣的,繼續不斷追溯,以此類推不斷往前,甚至可以是因為你們的祖先生活在合適的緯度,所以衍生出合適的文化,從而影響下一代人,直到你這一代。所以,你的性格,也許千年前早已註定。
你家庭幸福,於是你成為善良樂觀的人。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你以為是數千年就決定了你現在的性格,可相對於善惡標準,這種性格其實一直在變。但不變的是任何性格皆為人性。本無善惡之分。
所以是變化導致你現在看到的不變。
變或不變,取決你對變化規律的理解
在你說一切已註定前,你必須懂得變化,甚至看透變化,否則還是多體會一下變化。
如果有決定論的想法,或者說困惑,那就看看非線性動力系統吧(逃~)
許多事情是早就註定了的。比如你一出生,什麼時候考上大學,什麼時候得病,什麼時候死去,這些其實早就註定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但是,即使是早就註定了,你也可以想法去改變他。怎麼改變?現在就去改變,活好每一秒鐘,做好每件事情,努力活出燦爛的自己。
這就是人生的最大樂趣!!!!!!
感覺很多事都陷入了一個又一個巧合,上一刻所做的事導致了未來某個事發生,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如此循環。
你的表述雖然有點亂,但相信我,我可以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因為我也有過和你一模一樣的困惑。
去看看《蝴蝶效應》系列的電影 你就會理解什麼叫「混沌」~
或者說:如果說上帝真的存在,就算這個世界是上帝一手建造的,他也無法預測這一秒之後的任何事情。
再說近一點的,阿爾法狗大勝人類,對阿爾法狗來說,谷歌就是他爹。但谷歌知道狗狗下一步會下什麼棋嗎?
如果還是不能理解我說的,那就去看看劉慈欣的《鏡子》短篇小說,你一定會有收穫~
簡單的說一句話,人一生下來註定要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