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小鵬汽車
中秋節前去參加了小鵬的發布會,也把一些關鍵的點給記錄一下。總體而言,小鵬汽車更多像是一個汽車工程開發團隊出來做的工程開發的事。與幾位負責系統的主任工程師交流,也把幾個主要的部分的情況做了一些梳理。
1 電池系統
電池技術從來不是從石頭裡面蹦出來的,這塊的技術藍本是從Tesla的模組設計和工藝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參考、對比、改造和優化。通過對其供應商的了解來在別人的基礎上進行優化改進,本來這事的核心障礙是專利問題,不過隨著Tesla希望更多的車企跟隨它的方向,這事就可能青出於藍了。
Tesla模組444顆電芯,重量25.4kg
小鵬汽車的電池模組350顆電芯,重量20kg
電池模組經過迭代開發,先後集成了液冷管,保險絲等關鍵技術,對部件的防火要求進行分配,將阻燃的要求放進去。適應不同車型的電池系統的要求,模組不同的尺寸和串並聯模式,摸著石頭過河
圖1 電池包系統概覽
摸著石頭過河
2015.3 能量密度120 Wh/kg 液冷技術集成
2015.8 能量密度125 Wh/kg加入了保險絲技術集成
2015.11 能量密度140 Wh/kg 採用輕量化(鋁製殼體)
2016.5 能量密度150 Wh/kg 設計優化
下一步 能量密度>150 Wh/kg 目標為自動化生產
思考:如前面一文所討論的那樣,中國的電池產業開始集中,如留言所說
電芯或者模組領域,馬太效應已經明顯到不行了
現在的第二,我不說名字,大家都知道,就以它現在接到的各大主機廠項目,明年肯定成為第一
明年電芯出貨份額的第一第二加起來市佔率超過70%不成問題
拿18650來做,好的地方在於彈性,壞的地方在於政策的不確定性,松下、LG和三星可能真要在補貼很少或者沒有的情況下進得來。我們可以看看3年以後的情況來看,需求會不會給導流。
2電機系統
這部分主要是和供應商進行定義、匹配和優化,主要的合作方是精進電動。永磁同步電機平台採用的內嵌式永磁同步電機。在整個驗證過程中,主要通過工況修正,來摸底可靠性。在控制器控制部分,導入了雙MCU的硬體架構,加大了診斷方面的投入,在這塊基本是驗證,保證電機能滿足8年15萬公里保修的要求。
? 為了整車的加速需求配置了大功率140kW的電機
? t電機的功率密度比較高,10kW/L的永磁電機平台和14kW/L的感應電機
?t寬高效區間(高效區範圍達85%以上)
由於這部分的工作主要是和供應商之間匹配完成,屬於與整車匹配的有一輪性能升級:電機系統由90kW平台提升至140kW平台,電機扭矩由270Nm提升至300Nm;
圖2 電機概覽
思考:光有工程團隊,其實沒辦法拉供應商來好好合作,特別是整個開發周期比較長,又是需要迭代和匹配的事。說到底還是需要資本方的支持,來支付核心供應商對這個事情的工程資源的放置。
3 整車控制器和電子電氣架構
由於整個工程團隊,有較多的經驗都集中於整車控制器,所以相對來說,這也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優勢所在。
備註:不少人都是原來控制科出來,主要是做嵌入式的軟硬體設計,所以這塊是真正能把握住VCU的設計和電子電氣系統集成。
?硬體來看,是按照功能安全規範來走的,硬體系統採用「32位處理器+8位處理器」的雙CPU的硬體架構設計。
?軟體上:整車控制器基礎軟體平台化開發,採用統一的基於OSEK的基礎軟體架構,共用通訊協議棧、UDS協議棧等基礎軟體模塊。應用軟體開發平台化開發、採用國際主流的基於模型的應用軟體開發流程,通過模型在環(MIL)、軟體在環(SIL)、硬體在環(HIL)和實車測試(5萬公里)。
某種意義上,從這部分延伸到整個電子電氣架構,EE架構歷經幾輪迭代,每次迭代都會優化整車電源管理,網路架構,以保證電氣供電及通信穩定性,導入網關架構來區隔各個部分。定義相關部件的技術條件及規範,對車輛控制器及部件提出更多性能及功能要求,嚴格規範電器部件開發流程,通過系統台架,測試驗證電器功能及失效條件,多輪迭代測試保證產品搭載實車時可靠穩定。
思考:還好沒用AUTOSAR啊,在展台那段的進出,主要是依靠自動泊車的考慮,整個低速端的泊車可以進行擴展。將泊車自己整合成低速方面的應用,也需要獨立設計ECU、演算法還有整個介面的控制。
我還試了下超聲感測器的感知距離,在低速段,感測器的解析度(底盤方面)的都需要改造。
圖3 日本對自動泊車的規劃
小結:這是一個工程師團隊試圖造車的事,前路如何,尚未可知。
推薦閱讀:
※百人會年會信息學習和梳理
※新政殿後共享汽車衝鋒,網約車進入生死倒計時
※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路徑及產業鏈市場研究
※這些山寨新能源SUV,不足10萬也賣不動!
※短評 | 摩托佬的小創新,濰柴英致EX1電動四驅車
TAG:新能源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