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深層視覺信息的編碼機制
人腦里的200億神經細胞,如同浩瀚的星空。星星交替閃爍,構成我們心智的密碼。一百多年裡,這都是科學最大的秘密。
人們對神經元放電和人的記憶等心理活動關係的最初認識,來自於上世紀中期的腦外科醫生:神經科學的創始人之一penfield在做一個外科手術的時候,將一枚電極插入一個女人的大腦里,那個女人忽然間看到了6年前她分娩時候的情景,而且就像真實發生的。這樣一個故事,在那個時代算是天外童話一般,以至於那個醫生把這種現象歸結於:woman is unpredictable...沒有人猜的透女人的想法。
從那時候起,人類開始明白神經細胞,這種生命系統最神奇的細胞的放電,和我們的內心世界,每一個微小的想法,緊密相連。 特定的信息通過神經細胞的放電錶達,這個基本過程被稱作神經編碼,反過來破譯神經細胞的放電求得它所表達的內容的過程稱為解碼。 這兩點從根本上說與資訊理論息息相關。
用一個比喻理解編碼和解碼: 為什麼叫編碼?首先,放電是什麼,是神經細胞間在傳遞信息, 好像一個細胞在像另一個細胞喊話。細胞放電的信號可被小小的電極測量,這也是我們唯一能夠掌握的可測量量。這些電生理學家記錄的電信號,就像戰爭里特務使用的密碼本,說的是有關於我們所有的事情,只是我們看不懂。而解碼的過程,就是讀懂這個電信號的密碼本。
這個解密的過程,有一個階段是特別容易的。就是視網膜的編碼,因為這個裝置就是個數碼相機,光線通過眼鏡這個鏡頭,投射到視網膜神經元,每個細胞對應相機的一個像素。但是這個相機的美夢止於第一步。 當神經信號進入下一層,上丘,視皮層,更下一層, 海馬,我們的信心就被打擊的無影無蹤。神經細胞的信號變得雜亂無序,再也構不成一張照片。而我們的感覺,心理活動,其實正是來自這些深層腦區。--所謂相由心生,我們所說的眼見,其實是這些深層腦區的信息。但是當我們直接看這些信號,它們卻一點不像我們看到的。
對於視覺編碼的研究由來已久,在Quiroga RQ., et al. Invariant visual representation by single neurons in the human brain. Nature. 2005 Jun 23;435(7045):1102-7.這篇文章中,它指出:深層腦區的編碼,指向抽象的概念,而非具體的圖畫,它就像一個尋找不同事物間不變屬性的計算器,通過不變性形成對事物的概念,然後通過概念的聯繫,重構世界。 這個觀點和某些古代哲學家的觀點,柏拉圖和康德,不謀而合。構成世界基礎的是抽象的概念而非具體的事物。
這篇文章首先試圖回答認知科學的核心問題: 為什麼人腦能夠在極短時間辨別一個人或者物體,即使這個人和物體處在相當不同的狀態,甚至穿上了馬甲,都可以給他認出來,而且你可以 一下子聯繫到和這個人吃的飯,說的話,等等所有細節?
你認出一個人當然是因為你早就認識這個人,那麼,你要懂得負責記憶的核心部位-海馬體。海馬體,是一個形似海馬的部位。最準確的說法是它是人腦的ram-內存。因為他負責大腦的情景記憶。這個腦區就像一台小小的攝像機,將發生的事情,時間,地點,人物快速的存入其中,並在較長一段時段保存他們(但是更久遠的多年前的事情存儲在其它部位,這個是由於一個切除海馬的病人的情況獲知的,它記得童年,卻無法形成那個對昨天的記憶,生活在永恆的「當下」)。
海馬-大腦的內存,大腦信息聯繫的樞紐--因形似海馬而得名。
它還有一個另外的功能,空間導航(navigation)。這個腦區的神經元會對視覺信號進行加工,形成對一個地點的印象。這兩個功能看似沒有關聯,實則是一體的。情景記憶無非是時間地點人物,只需在時空坐標上加上對物體的認知就夠了。
你要形成對事物的任何印象,都要先經過這個腦區。一個人,一張桌子,一座大樓,都在這個地方編入記憶,而怎麼編入記憶,你只需要聆聽它在說什麼。
當然,沒有什麼人會把它的海馬打開讓你插入電極。除了一種情況。。癲癇。癲癇是由於神經細胞的大規模同步放電造成。其實人的神經細胞只有在半死不活的狀態才工作正常,如果它興奮過度,就癲癇了。當然這是一個痛苦的病患,但是這個病卻給讀心術提供了絕佳的甚至唯一的機會,因為治療癲癇的手術需要開顱檢測大腦的電信號,確定過度興奮的區域,這個過程可以持續幾天,在這些日子裡,人可以是清醒的。也就恰好給科學家提供了探索的機會。
這也正是該實驗的關注點。該研究納入了8個癲癇患者。先問他們每個人對什麼感興趣,是某個美女,還是悉尼歌劇院等。然後呢,當這些人的海馬插入電極的時候,科學家就拿出一個大屏幕,給他們看上面出現的大美女,歌劇院,當然還有路人甲,路人乙,一些無關的動物等等。然後看哪些圖像會引起海馬神經元的反應(放電)。
如果看到一些細胞對大美女反應(放電)了,科學家就再做一次實驗。準備第二組圖像,是這個美女穿衣服,脫衣服,穿不同衣服的,小時候的,打扮成動物的,和其他人活動等等圖片,甚至還有更抽象的他的名字的符號,和錄音。看看這回哪些細胞會反應 。
一個驚人的發現是,科學家發現海馬及周邊區域內的一組固定的細胞, 只要出現和Jennifer Anniston相關的圖像,甚至包括抽象的符號, 就會起反應。我們說,這就是這個美女的概念細胞。而這組細胞對不是這個美女的圖像表現的興緻全無,幾乎都看不到它們放電。 以下是Nature的示意圖
第一組實驗,實驗者發現病人腦中一組對Jennifer Anniston(老友記女主演)反應的細胞(開頭那幾張)。無論什麼樣的Jennifer Anniston都會引起這組細胞放電,而其他的物體或人出現時候,這組細胞幾乎不放電。那個照片底下的紅色圖表就是放電率。紅色柱比較高就是放電率高。 這組細胞可稱為jennifer細胞。
這組是Halle Berry (第一排), 無論是她打扮成貓女還是任何髮型,都有一組細胞對她敏感,甚至包括了她的名字(第一排末尾),這種抽象符號。 因此這是實驗的第二階段。halle berry 這個概念包括具體的形像,變化的形象,還有抽象的她的符號。
第三組圖片把研究拓展到標誌建築,這個是一組悉尼歌劇院起特定放電的細胞,包括歌劇院的形象和它的英文名。
但是這組實驗效果沒有上一組明顯。
好似看似貌不驚人的研究,卻在提示大腦深層神經細胞的最基本屬性: 大腦深層神經細胞搜索的是概念,是抽象,越是抽象的,就越有效。
不是說某個大美人的臉嗎? 不是很具體嗎? 怎麼扯到抽象了? 扯到概念了?
我們不理解一些東西是因為我們太熟悉。 你見到大美人的一張照片,不代表你對她形成了任何認識,她可能只是在你眼裡稍縱即逝的圖像。所謂認知,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你用從無數的觀測角度對事物進行結構,把不同的信息綜合。 Jenifer Aniston=女人+美貌+ 名字+年齡+籍貫+她主演的電影+她和誰好, 所以你看到,只要美人的照片對這些抽象的信息解構了,你才對它形成了認識,你把她的信息填入這樣那樣一個抽象的框框里,好想一個好奇人做的問卷調查。
然後呢? 然後你形成了「她」的概念,不是張三,不是李四,而是她,獨一無二的她,獨一無二的她是什麼? 如果她明天長了三頭六臂還是她嗎? 你看,這是一個抽象的問題, 就像古代的公孫龍問什麼是馬,白馬是不是馬一樣。 而形成她的概念的關鍵是,找到不變數。不變,相對什麼不變? 想對她,即使有一些細節變了,但是你通過對以往關於她大量細節的綜合判定,你依然知道是她,正因為她不會在短時間長出三頭六臂,具有眾多變化中的不變一面,你才得以對她形成認識,形成記憶。
這篇文章,用科學的手段,回答了這個極為關鍵的問題。那些大腦深層的神經元,正是在捕捉紛繁事物間的聯繫,形成一個抽象的概念,通過它們,統領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那些如浩瀚繁星般的神經元,不是具體的一張張臉,而是概念的星空。
其實仔細想想,這也是大自然聰明的表現,如果你要想人類設計的笨拙的電腦一樣把一張張圖像分作像素保存,要儲存你每一秒鐘看到的圖像,整整一生時間,需要多少台電腦? 如果把它們放進一個個抽象的概念。那麼一個具體的畫面,無非是划過概念空間的一個軌跡,把幾個相關概念鏈接起來就是了。
小明去上學。 小明的信息和學校的信息是早已有之,那麼把他兩個之間連個線,就有了小明去上學。
回到起初的問題,海馬是幹什麼的? 空間導航!為什麼我們會用這個微妙的空間導航器形成記憶? 空間,坐標,是什麼? 不正是一組事物的聯繫嗎(x,y,z)?如果把實物空間變成抽象空間呢? 把x,y,z,變成名字,籍貫,性別呢? 是不是很微妙?
這讓我想到的一個節外生枝的問題是,為什麼抽象的學科如數學會如此成功,為什麼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覺得數學的世界才是世界的真實? 到底是抽象,還是具體,是人類的幻想,抑或都是? 這些問題回答尚早。
神經編碼,是神經科學最大的謎團,我想,當然不可能只有一種機制,對它們的理解,將是人類最大的挑戰。但是了解他們可能解除的人類痛苦,也將浩大到不可計數。--美國,歐盟浩大的腦科學計劃的目標,號稱人類第二登月。
這篇nature文章指出的機制簡單到難以置信,正想愛因斯坦曾經說的,這個世界最難理解的地方是它可以理解。
推薦閱讀:
※Paper Reading導讀(三)
※機器人送餐是「噱頭」?這家公司不僅做到了量產還供不應求
※從零手擼一個車牌識別(2)-圖像幾何變換
※無痛理解Local binary pattern(LBP)
※OTB-2015 database與OpenCV320 tracking 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