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命的重建》這本書,沒有人覺得作者太扯淡嗎?


沒經歷過特別大的心理創傷的人,就不會理解這樣的書。比如這位就說這本書純屬扯淡。

我自己覺得這本書特別適合現在的自己,由於大學四年碌碌無為,一直想改變,卻每次開始嘗試改變就堅持不下來。進入「自責」——「試著改變」——「失敗」——「自責」的惡循環,特別是生活壓力特別大的時候,我會堅持幾天,然後堅持不下去就放縱,用吃來緩解壓力。

以前,也有過很痛苦的事情,都是用吃和讓自己封閉起來緩解的。我想了各種辦法,為了逃避現實還追星,內心空虛又沒有追求,用了知乎上說的各種緩解壓力解決空虛的辦法,根本沒有任何用。「我也用各種方法安慰甚至欺騙了自己,但並沒有用」

直到遇到這本書,我開始解除心裡的一些自責、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害怕自己獲得不了想要的生活、害怕自己要是沒考上會過得很差等等,這種心理壓力很恐怖,會吞噬一個人的信念和努力的動力。導致我有段時間,會有抑鬱傾向,甚至覺得婚姻、愛情都是無趣的,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點目標都沒有,覺得人生無趣。我屬於容易想太多的人,一旦消極,可能一整天都緩不過來,一整天都會想很多。當初高三快考試的時候也是如此,有考試焦慮。還有那時候一個朋友也沒有,覺得自己是不被人喜歡的,很害怕交往,但同時又特別渴望擁有朋友,那種渴望有朋友的感覺,相信友誼一路順暢的人是無法體會到的。

而回答這個的人,我真的挺羨慕的,說明他目前沒有類似的心理壓力,所以覺得作者扯淡。但是這本書對於現在渴望脫離痛苦生活渴望重生的自己來說,就像救命稻草,讓我不再自責,不再陷入惡行循環,我真心希望自己,可能擁有實現所嚮往的生活的力量。

另外,真的很噁心知乎的負能量。一個個似乎很懂能看破本質的樣子,其實都是片面又自以為是的鍵盤俠。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地討厭。

什麼樣的人看符合自己需求的書,我有心理壓力,我就看能對我有幫助的書,我不去管別人怎麼評價這個書。就像,有些人理財看關於投資理財的書,王思聰在被窩裡都笑醒了,理財看p理財書,純屬瞎扯。


不會。有部分不錯。幫助我度過了人生難關。


看你想不想真的改變了,這是一輩子的課程,本來就不是一兩個月就能變得完美。我覺得這本書很科學,每個人的思想觀念確實來自父母,所以大部分人是有缺失的。而我們長大以後肯定要通過一些方式調整的。我覺得看前面就好了,我覺得很棒。


這種感受說明你的生活經歷還不夠糟糕


回答里的有些評價真的很負能量,說實話,知乎很多思想就很負能量。比如有的問題是「一個三本生能不能月入10萬」,都是不看好,說不可能什麼的。但是我身邊很多三本生就做到了,他們就是因為信念,相信學歷不代表什麼,他們才成功了。

書里說,世界中中千萬種思想,沒人逼你相信哪一種,我相信積極的,你信消極的,各自安好就好。


說明你內心深處並不想改變,並不准備接納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試試看,就知道扯不扯淡了。

好吧,具體來說,用這種類似於自我欺騙的心理暗示,時間久了,例如一個月,就真的感覺到有些地方明顯的不同了,對我而言就是出門上街的時候變輕鬆了。內質的改變估計要好長的一段時間,三個月也夠嗆。

難道不是積極心理學的一部分嗎?求專業看法


並不是。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認知療法,即通過糾正自己錯誤的思維方式,建立正確、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如果堅持學習、應用,會發現更好的自己。


信則靈。不信則扯淡。沒有心靈創傷的人很難理解。先佔坑,整理好了之後詳細介紹。


誒,我正在看這本書,也正在按照書里的練習來,打算看這本書是因為我在另一個問題里看到「閱讀療法」:

&> 適應症:
1 童年遭受過父母、親人的傷害。如父母的責罵與貶低、親人的漠視、家庭暴力、父母離異等。
2 童年遭受師長、鄰里、同學的傷害。如師長的當眾羞辱與體罰;鄰里的貶低與歧視、同學的欺辱與孤立。
3 童年遭受過性侵。
4 因重大疾病而焦慮、恐懼。如艾滋病、癌症、慢性疾病等。

基本上123點都遭遇過吧,曾經逃避問題,然而工作後問題卻全面爆發出來了,於是開始自救,也許對你們來說很扯淡,但是對我來說,我看到了對我有幫助的地方,比如練習「復仇」和「寬恕」,比如擁抱年幼時的自己,安慰她陪伴她,比如鼓勵自己、接納自己、學會愛自己,比如作出改變,比如告訴自己是安全的,在腦海里安慰年幼的自己時,總是會哭出來,想到那些讓我痛苦的事時,也會哭出來。你們覺得扯淡也許是因為你們已經在安全地帶,但是我需要讓自己走出來


很多情況下你不行,不是真的不行,而是自己不相信自己能行。


說幾句,咳咳,就是一本雞肋泡出來的雞湯,還帶了一味五毒散,嗯~~~風味極佳~

說說書後面那張長達40頁的健康問題對照表。先說說作者這是信口開河,結論對不對且不說,這麼重大的科學成果,作者是怎麼研究出來的,顯然作者無任何醫學背景,靠的是腦洞編出來的,這種嚴重的偽科學態度,非常不值得提倡。再次來分析一下這個對照表到底有沒有道理,我認為沒有,非常多都是牽強附會,被隨意扯到一起的。其實我非常想做個心理學實驗,就是把表格第二列的心理原因全部往下挪一行,或者隨意打亂,和第一列的生理問題再次匹配,當然用詞要稍微調整一下(其實我覺得即使不調整也會很多人覺得准),然後去調查讀者的反饋,我相信同樣會有非常多的人認為作者說得很准。可是明明是偽科學的東西,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准呢?因為首先生理心理有聯繫這是毋庸置疑的,但絕不是作者草率得出的這些結論,所以不了解真相的話大家會盲目相信「專家」。其次,就是「先入為主」的心理,比如拿我自己來說,我的扁桃體經常發炎,按作者解釋的,這是我的恐懼、壓抑的情緒導致的,乍一看,真准!可是我突然又想到,焦慮、憂傷、緊張這些也是我經常會有的負面情緒,你說扁桃體炎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答案是,自己百度百科「扁桃體炎」這4個字。我認為聽信這種惑眾妖言,不從生理上保護自己的身體,才是不熱愛自己身體的表現。還有那什麼骨骼是宇宙結構,不要把比喻當現實。


這不是胡說八道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沒有問題,個人見解從來都沒有錯,但是總有人利用這種有強烈個人見解和情感的事物來害人,就是害人!這是我上鋪同鄉的親身經歷,他的母親看這本書,被拉入一個不良組織,聽從所謂修身養性的觀念已經絕食一周,不管她馬上要選擇報考藝校的孩子了,同鄉家很困難,父親重病不愈,言語不清,而唯一的頂樑柱,曾經文藝堅強的女人快被什麼精神導師蠱惑成仙了。怎麼辦?我的同鄉高考在即,卻每晚偷偷哭泣,狀態不好。我們只是小孩,現在也沒時間資本跟什麼組織理論,也不知道那些人有何企圖,我們只是希望我們的未來由我們自己的思想把控,我們真的不貪圖什麼,就真的不會被蠱惑。

寫書的人,你認識嗎?美國的社會,你體會深刻嗎?所謂導師的目的,你清楚嗎?你究竟想要什麼?永生?修仙?成為精神王者開啟一個神的世界?別人說什麼就信服什麼,比人偶還好操控,幼稚不幼稚啊?好好活著多好,做什麼死呢?那麼有用?怎麼國家不推廣?要不出這麼一檔子事,誰知道有這麼一本書一批人?金子自己發光,藏著掖著裝作金子送人的總是毒藥。

我希望看這本書的人真的不要入進去,活的好好的何必冒險呢?如果有人藉機行事,千萬提高警惕。我不指望誰能舉報,大家能一致地保護好自己就是對毒瘤最強的傷害,何況舉報也沒有用,沒人管。

看見這條評論的你們會怎麼想呢?一笑了之嗎?我知道我想法幼稚,但是我們真的很擔心這種社會的癌症蔓延,書沒有錯,錯的是害人的心思,看書不要從書,交流不要洗腦,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還是自己啊

如果還有人醒著,請救救孩子


個人覺得這跟信仰類似,信則有效,不信覺得可笑。我不信神,所以沒有宗教信仰,但我決不否認好的信仰初衷都是助人的,確實有很多人受到幫助,是心靈上的幫助,心靈上的幫助再由個人轉化為物質生活上的改變。

而且,書中關於人的習慣、性格的形成我有很大的同感,人需要培養博大的胸襟,愛自己,愛別人的觀點也很正確,值得學習,受益很多。

不拿科學的尺子去嚴格地檢驗其是否正確(科學不等於真理,科學發展了這麼多人類也不見得更幸福),也不去挑它不完善的地方,取認同的、有用的運用。這是我的態度,沒有爭辯的意思,各抒己見。


看了一下作者的簡介,說她自幼父母離異,5歲時遭到強暴,少年時代一直受到凌辱和虐待。後來逃到紐約,成為一名服裝模特,並和一富商結婚,結婚14年後被丈夫遺棄。但她書中關於父母那部分真的十分扯淡,什麼是我們自己選擇了現在的父母,真是呵呵了。可能是她人生經歷太坎坷,所以不斷用這種思想麻痹自己。沒有像作者那麼慘也就沒必要看這本書了,感覺也不是真正的心理學,只是作者將安慰自己心理的思想寫成書而已。


有同感,這本書不就是用阿Q精神麻痹自己嗎?!讀這本書實在有點浪費時間。


願信的人是本好書,不信的人就覺得是扯淡。她的書里剛好表達了這個思想。


恩,我看過,一部分,還沒看完……


推薦閱讀:

君子不器——讀《從牛頓、達爾文到巴菲特》
讀書多的人,有什麼特點?
為什麼有的人讀完一本書可以記住裡面的很多細節?
為什麼我讀《如何閱讀一本書》但就是讀不下去,而且讀不懂?有沒有人真的按照書里的方法去練習讀書?效果呢?

TAG:心靈雞湯 | 讀書心得 | 心理暢銷書 | 生命的重建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