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心理學之日常的設計
如果心理學獨立於生活之外才能顯其價值
那一定是哪出問題了
每周一本好書的時間
心理學其實無處不在
今天是「安慰記」的第3本好書
《設計心理學之日常的設計》
《設計心理學》一套共4本書,今天推薦第一本「日常的設計」。
我們常常因為生活中的小事情情緒失控——
可能是一個功能複雜的電飯煲,我只是想蒸個米飯啊;
可能是一個看起來要拉,但實際上要推的門,我只是想開個門啊;
可能是一個伸到髒水里才能打開下水閥門的水池子,我剛把手洗乾淨啊,為什麼不能把摁鈕設計在水池上方啊!
如果當天你正好跟伴侶吵架了,或者被老闆批評了,再或者,頭頂上飛過的一隻鳥,在你剛穿上的白襯衣的肩頭,落下一坨排泄物,你搞不好會突然大哭起來:
「為什麼要這麼對我!怎麼什麼都跟我過不去!」
書中用短短几行字讓我們突然意識到一個事兒——
人們很自然地將自己的不幸歸咎於周圍的環境,同樣,將別人的不幸歸咎於他們的個性。按照這種方式,當事情順利時,人們的看法恰恰相反。當事情做得很好,人們樂於將其歸因於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而旁觀者則會做相反的評價。當他們看到某些人一帆風順,有時會認為這是環境或運氣使然。
我們的雙重標準就這麼神不知鬼不覺地扭曲著我們的生活。
來看看我們的大腦到底有多複雜吧。
對設計師來說,好的設計必須關注大腦的三個層次:本能、行為和反思。
最基本的處理層次被稱為本能。本能系統能夠使我們迅速地做出下意識的反應,不需要有意識地覺察或控制。
雖然有時候我們的本能反應很令人討厭,但是我們最好不要試圖去改變自己的本能反應,因為會浪費太多時間在無用功上。比如很多人會受不了指甲在粗糙表面划出刺耳、惱人的聲音,我相信迫使自己頻繁接觸指甲劃玻璃的聲音也是不會讓自己脫敏的,還是躲得遠遠的比較好。
行動層次是學習能力之本,在適當的匹配模式下被觸發。這一層次的行為和分析主要是潛意識。
那什麼是匹配模式呢?這就需要有適當的反饋。
當事情無法按計划進行,尤其不知道理由也沒有可能的補救措施時,會產生挫折感和憤怒。即使反饋會顯示負面結果,它也能提供信心。缺乏反饋會導致失控的感覺,這可能會讓人產生不安。
所以你知道什麼是最厲害的吵架戰術么?
就是不搭理。
只要你給出任何反饋,那麼對方就會根據你的反饋來控制你的情緒,而你要想取得一場吵架的終極勝利,就是忽略對方的存在。
正面對抗能力較差的各位,可以試試這個戰術。
反思層次是有意識的認知之本。因此,這是發展深層理解的地方,是產生推力和有意識決策的地方。
記得我們常常說到的「反芻」吧?其實本身並不是壞事,沒有反芻,我們是無法進步和成長的。而「有價值的反芻」和「過度反芻」之間的區別就在於,你的思考能不能讓你做出某個決定。
如果長時間的思考讓你陷入糾結、猶豫、擔心和焦慮等等負面情緒中,而久久不能做出某個決定,這個過程會讓你陷入一個封閉的死循環,因為你已經喪失了做出決定的條件和能力。哪怕是個錯誤的決定,都會比你不做決定要更早地跳出這個陷阱。
這三個層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你們猜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當本能、行為和反思,能夠實現高度融合的時候,將出現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情感狀態,社會學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將它稱作「心流(Flow)」。
在心流的狀態中,人們會忽略時間和外部環境,與正在做的事情融為一體。此外,任務的難度要適當,既能提供足夠的挑戰,讓人們保持持續的關注,還不能太難,讓人們產生沮喪和焦慮的情緒。
心流產生時,你會體驗到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怎麼樣才能夠享受一下這種神奇的狀態呢?
那就需要自己去看看書嘍
原文發表於:心理學入門書籍2.0|《設計心理學之日常的設計》
一個將心理學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的地方,歡迎關注公眾號:「安慰記yes」
推薦閱讀:
※女人天生就是哀愁的一種
※第一次遇到,adj跟n連著用的時候,會覺得adj∈n的人。
※為何我偏偏喜歡你?
※有什麼健康的沐浴露/液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