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稻埕到艋舺——屬於老台北的漫步

若想在台北尋得一些歷史人文,那麼花上一日從大稻埕漫步到昔日的艋舺(如今的台北萬華區)准沒錯了。本文圖片較多,提醒各位空出流量與時間,慢慢欣賞。

大稻埕位於台北的西北部,緊鄰淡水河,受淡水開港影響,這裡一度成為台北最熱鬧繁華的區域,甚至超越了舊時的艋舺。大稻埕的茶葉,中藥,南北貨貿易開闢的十分紅火,另一方面,新文化運動也在這裡火熱的開展起來。日據時期,日本人著重開發新城,大稻埕也逐漸衰落,但這裡依舊保留著台北老城的最原始滋味,對於遊客來說,區別於信義商圈的繁華,來大稻埕逛逛中藥鋪,永樂市場,吃點路邊小吃喝上一杯降火的青草茶,去228事件中的重要地點法主公廟駐足。花上一天從大稻埕走到艋舺,絕對不虛此行。

許多人在文章中推薦大稻埕區域的迪化老街,是一條反應了大稻埕興衰的商街,在這條長達800米的街區,遍布了保存尚好的老建築,街旁皆是中藥,茶葉,南北貨商鋪。迪化街雖然一度廢存,但在台北市政府的都市再生前進計劃推動下,如今恢復了些許舊日的興隆。

這片街區因台灣日據而得名永樂町,因此而興建的永樂市場逐漸成為大稻埕乃至台灣地區最主要的布藝市場。日本商人將日本印花的布料大量輸入台灣,將此地當做布料進口的批發中心,而在光復之後這裡在政府的推動下亦成為台灣最大的布料批發中心。

除了現代化的布藝商鋪之外,永樂市場外還保存著舊時的老樣子,賣一些雜貨,小吃。

如果想好好逛一下,選擇上午准沒錯,炎熱的下午商鋪必定是歇業休息的,但假如下午去了,那麼找上幾家還在營業的小吃鋪子,吃上一些傳統的台灣小吃,喝上一杯在盛夏去暑的青草茶,也是非常舒服的。

除了迪化街的商鋪,在大稻埕隨處可見的是歷史建築與文化景點,在這一點上,台北市政府顯得比較重視,在著名的地區都標記著這些建築舊日的歷史,以示它們昔日的模樣。

台灣人愛拜拜,走到哪裡都喜歡燒上幾柱香。在大稻埕的這座霞海城隍廟雖然不大,確是整個地區的信仰中心,這裡的特色是有著最靈驗的月老,許多的單身男女都慕名而來,來台灣也入鄉隨俗體驗一下台灣人的拜拜文化吧。

早期的大稻埕是台灣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之地,一戰後,全球各地興起的思潮運動也在台灣產生萌芽,不滿日本殖民政府殖民政策的台灣新青年在大稻埕開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動,也為後來台灣新文化運動做出了貢獻。

而更為有名的則是這座法主公廟,對面的天馬茶房就是二·二八事件的爆發地。在這裡販賣私煙的小販林江邁被緝私警察嚴查私煙繼而被打的頭破血流,奮起的民眾與開槍的軍警引爆了整個台灣,後續的故事我們已經知道,這一民主抗爭的故事就發生在大稻埕。

繼續在大稻埕閑逛,你能發現很多有趣的小地方,有傳統的,也有現代的。

都市更新(Urban Renewal)是為了防止城市在以一種生態的方式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走向衰敗而誕生的理論,它偏向於城市中心衰敗地區的大規模拆除重建。隨著人們的觀念從建築本體保護到整體社區發展,以重建為主的都市更新也逐漸被以著重整建和在地文化的延續的都市再生替代(Urban Regeneration)。

在全球提倡「都市再生」的背景下,2010年台北市都市更新處提出了「都市再生前進基地」(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簡稱URS)的行動計劃。位於大稻埕的URS155,URS127和URS44作為大稻埕歷史街區故事的諮詢交流平台,以大稻埕過去到現在的故事連結為故事主軸,利用工作坊、展覽和講座論壇等形式,與當地居民和遊客互動。

像這樣有趣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迪化街上的民藝埕,一家專賣陶藝的小店。

這裡採用了傳統的三進式設計,而最裡面還隱藏了一家小酒吧

在小妹的熱情招待和這些看起來就想試試的精釀誘惑下,我們躲進了這裡消暑。這系列的節氣啤酒是台灣本土的精釀酒商啤酒頭的大膽嘗試,結合了台灣本土的茶葉配合不同種類的啤酒。這款叫做立秋的酒,結合了台灣本土的東方美人茶,喝起來確實有一絲茶香,深得我心。

除了這樣的文藝小鋪,昔日傳統的茶葉,雜貨鋪也鱗次櫛比,如果有時間,不妨細細去逛。如果趕上假日市集,更不能錯過。

賣手工編織品的大叔看似嚴肅,實則十分熱情,台灣人總是十分熱情,可惜絲瓜絡再好也不適合塞到行李箱帶回國了。

大稻埕,是一個包容的地方,從四面八方來到的新移民,以及通商帶來的便利,不僅帶來了財富,也引入了多元的文化與建築風格。你能找到閩南式的樓井,舊時建築的圓拱,還有台北大富豪李春生興建的基督教堂。仔細看古建築的排水管,也是十分有趣。

沿著迪化街一路走到大稻埕碼頭,可以看到台北流行的文藝咖啡館,傳統的檳榔鋪子,以及歡度中秋舉行的街邊烤肉(對,台灣人中秋是要吃烤肉的)。

大稻埕碼頭是大稻埕商業的根基,是最重要的商業港口,而隨著大稻埕的衰敗,如今變成了民眾休閑的廣場。近日來,更成為了抓寶聖地(台灣人也對Pokémon痴迷,連手機廣告也變成了充電十分鐘,抓寶一小時)。如果趕上好天氣,這裡有驚艷的落日,亦可以從這裡租自行車一路騎到淡水。

說完大稻埕,就要說一下艋舺了,這是早在大稻埕之前的台北商業中心和市街。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福建泉州移民來到此地,當時原住民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與漢人交易,當地人稱「獨木舟」為「Vanka / Banka」,故附近漢人以閩南語譯音,稱此地為「艋舺」(Bangkah)。

而在之後的移民械鬥中,泉州同安人搬遷到大稻埕,艋舺因為通港經商,盛極一時,在清代,與台南府城和彰化鹿港並列為三大都市,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日據時期,因為發音原因,被日本人稱做萬華,如今舊時的艋舺在行政區域上也隸屬於台北萬華區。

龍山寺是艋舺的香火旺地,台灣人在貢品的選擇上也十分多樣,代表旺的旺旺仙貝十分受歡迎。

看過《艋舺》的應該不會對電影中的夜市感到陌生,華西街觀光夜市不同於台北那些觀光客常去的夜市,這裡依舊保留著許多本土夜市的原汁原味,只有這裡有的生猛毒蛇肉,最本土的地道小吃,街頭的市井拍賣,釣金魚,打氣球,甚至是便宜的色情光碟,絕不是士林夜市能有的。如果想要體驗一下本地人的夜市生活,那麼來這裡准沒錯。

除了室外的夜市之外,就是華西街觀光夜市了,這是台北的第一家觀光夜市,門口的牌樓與內部的宮燈,配上兩邊的老字號店鋪與生猛蛇肉,好不熱鬧。特意找了幾張電影中的畫面對比一下。

我對蛇肉並沒太大興趣,但對魯肉飯就是情有獨鍾了,面對夜市琳琅滿目的選擇無從下手。幸我的台灣友人輕車熟路,品嘗到了非常美味的魯肉飯,做的顏色很深卻並不重口。

除了魯肉飯,毒蛇肉,麻薯,剝骨鵝也都是夜市內的熱門小吃。

如果還有肚子,那麼再回到外面的露天夜市,一遍吃著著名的大腸包小腸,一邊聽著一場露天拍賣會,這個時候看到的台北,比在信義那熱鬧的百貨商場下更接地氣,誰又不會覺得這樣的城市體驗不動感呢?

清朝所建的台北城,那1.4公里的城牆建於大稻埕與艋舺之間,這座有城牆的新府,和代表著舊台北的大稻埕與艋舺,並成為台北三市街。如今的台北,扮演著光鮮角色的是城東的忠孝東路與信義商圈,城西的老城,舊日的艋舺和大稻埕,如同北京的燈市口一樣在城市發展的車輪下慢慢淡出了歷史,走向沒落。用自己的一生見證這座城市的成長,唯有大稻埕與艋舺,留下的是城市的歷史與光輝歲月。下次來台北時,過來走走也好。

我的微信公眾號/微博:比利白

新開的多人專欄歡迎有趣的內容來投稿:對世界上癮 - 知乎專欄

圖文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推薦閱讀:

TAG:旅行 | 台北 | 旅游 |